-
题名“上善若水”做老师
- 1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年第8期8-8,共1页
-
文摘
孔子十分仰慕老子,他曾多次对弟子们说:老子博学而睿智,不仅博古通今,通晓仁义礼乐之道,还能传授提升德行修养的要领。有一次,孔子及弟子终于得以拜会老子,谈经论道,享受音乐,见识祭祀大典,讨论为人为学;直到依依惜别,孔子站在黄河岸边,看见河水滔滔不绝,奔去远方,触景生情,不觉悲伤地感叹道:逝者如斯!
-
关键词
上善若水
黄河岸边
德行修养
触景生情
孔子
老子
享受音乐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向师性”的三个“追问”
- 2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年第2期8-8,共1页
-
文摘
还是在南京市江浦县永宁中学做教导主任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到我办公室询问:“刘主任,你出的这个通知究竟是什么意思?”我非常惊讶:“我没有出什么通知呀!”“那个春游的通知不就是你出的吗?你的粉笔字我认识!”我去黑板报栏一看,笑起来了,那是我班阚同学出的班级通知,只是粉笔字太像我的粉笔字了,因为我教了他们三年的语文。当时,我只知道学生写字受到了我的影响,后来才知道这叫做耳濡目染,理论上说叫做“向师性”。向师性是2013年公布的教育学名词,属于国际流行语。向师性就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学生趋向于教师,就像花草树木自然而然趋向于阳光一样。
-
关键词
粉笔字
教导主任
向师性
花草树木
南京市江浦县
教育学名词
流行语
学生写字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心在乌云之上
- 3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年第6期8-8,共1页
-
文摘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珍贵的礼物》,上市当天就卖出100万册。这本书有一幅插图,蓝天白云的旁边印着这样一段话:永远要记住,在某个高度上,就没有风雨云层。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你的心灵飞得还不够高。大多数人总是想抗拒问题,他们试图驱散云层,却劳而无功。正确的做法是发现使你上升到云层之上的途径,那里的天永远是碧蓝的。这让我想起邵燕祥《地平线》里的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
-
关键词
邵燕祥
畅销书
云层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大白纸和小黑点
- 4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年第4期8-8,共1页
-
文摘
曾经有一个哲学家,找来一张大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小黑点,然后拿着它向台下展示;问大家看见了什么,大家一致回答看见一个小黑点。又问还看见了什么,大家都摇了摇头。有一位干脆走到哲学家的面前,在白纸上找了半天,说除了小黑点以外,确实什么也没有。哲学家说,你们应该首先看见的是一张大白纸!大家愣住了:为什么这么大的白纸视而不见,而偏偏看清了小黑点呢?其实,这样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
关键词
小黑点
白纸
视而不见
-
分类号
S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教育浪费:一个值得警惕的教育现象
- 5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年第9期8-8,共1页
-
文摘
最近,看见美国一位经济学家布莱恩·卡普兰写的一本书,题目叫《教育的浪费》。作者在书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并没有真正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职业人员,并且这些知识也很快就被遗忘了,造成了“教育浪费”。作者是从教育的分类与规划以及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说的,却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还有没有浪费现象?中国有句老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教育,甚至教育投入可谓不计血本。然而,现实却总能看到北大毕业生养猪,211名校学生送快递,985名校学生做环卫工人。
-
关键词
投入与产出
思考空间
教育浪费
环卫工人
布莱恩
毕业生
名校
卡普兰
-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教育一个孩子,需要一座“村庄”
- 6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年第7期8-8,共1页
-
文摘
最近,一个由中外著名高校联合举办的MBA培训班的一项培训内容让我大开眼界。他们把全班40位同学随机分成4个小组,要求每组的10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同学之间熟悉得不分彼此;二是根据本组成员的爱好和特长迅速组建一个有名有实的团队。于是,学员们立即行动起来,相互介绍,寻找特长,推举领导,建立组织,制订方案,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活动里有的是相互接纳,没有相互隔膜;有的是各尽其能,没有相互排斥。这是一个典型的“合作教育”的案例。
-
关键词
相互排斥
各尽其能
群策群力
制订方案
联合举办
通力合作
特长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自助者,天亦助之
- 7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年第5期8-8,共1页
-
文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国良曾经给自己18岁的双胞胎儿女写了一份生日贺信,在信中他这样写道:我想将自己的一些人生经验和感悟分享给你们,又唯恐你俩嫌我啰嗦和教条,因而我用书信的方式简而言之,你们得空可看。我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认真做学问,相信天道酬“真”。一是认真做人,珍爱生命。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角色,从你们的相处中让我已经看到了善良友好的天性。二是认真做事,责任为重。责任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人的生命与其它生命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心理生命和社会生命。三是认真做学问,身心健康。
-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人生经验
人的生命
细节决定成败
生命的本质
双胞胎
做人
珍爱生命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内卷”要从内部“突破”
- 8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中国教科院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年第1期8-8,共1页
-
文摘
“内卷”是202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却无前途的现象。“内卷”原本是学术界用来讨论社会制度、单位文化现象的,后来流传于大学生之中,进而扩散到上班族群,被用来描述当前社会竞争压力过大而前途渺茫的现状;“内卷”已经悄无声息地席卷了我们的生活,给大众带来了精神上的焦虑。
-
关键词
内卷
前途渺茫
网络流行语
社会竞争压力
上班族
大学生
社会制度
办法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尽精微:“微时代”的教育追求
- 9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2年第3期8-8,共1页
-
文摘
古人云:“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意思是说,时代变化了,时间转移了,改变方法是应该的。当今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即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为信息产生和传播媒介的互联网新时代,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微时代”具有什么特征,对于社会生活与教育教学具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基于“微时代”,借助“微时代”,改革与发展“微时代”的教育,确实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
-
关键词
微时代
微视频
微信
世易时移
互联网
改革与发展
微博
思考与研究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为人”与“为学”
- 10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2年第9期8-8,共1页
-
文摘
清代儒将左宗棠曾有一副对联广为流传: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上联说得是做人,做人要胸怀远大,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的生活;下联说的是处世,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处世应低调平和,处理事情要留有余地。这副对联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包含着人生哲理,包含着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道理;而我倒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到了教育科研的发展方向:项目选择要“择高处立”,课题研究要“就平处坐”,而成果提炼与运用则要“向宽处行”。因为,“为人处世”与“为学治学”的道理是一致的。
-
关键词
人生哲理
为人处世
为学
修身养性
项目选择
对联
左宗棠
留有余地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好家长的三重境界
- 11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2年第1期8-8,共1页
-
文摘
此前,江苏一学生家长称,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的工作与责任,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一"家长群"里出现的"呐喊"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共鸣。原本,家长关心孩子学习,协助孩子作业等也是天经地义的;老师邀请家长帮助学生,辅导作业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家校合作有理有据,顺理成章;现在居然出现了矛盾,家长还带着一点忍无可忍的义愤,显然是好事没有做好。
-
关键词
家校合作
老师
批改作业
三重境界
学生家长
家长群
辅导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工匠精神:校本教研的“支点”
- 12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2年第6期8-8,共1页
-
文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可谓是发动机焊接技术“第一人”,焊接技术高超,焊接质量可靠,焊接操作一丝不苟,焊接水平超一流;于是,有许多企业高薪聘请,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上两套北京住房的条件,都被他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高凤林认为,看着有自己参与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入太空,是无比自豪的。高凤林具有的特质就是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的精神、一丝不苟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创新创造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这些精神正是当下校本教研的改造与发展最需要的。
-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校本教研
高级技师
焊接技术
焊接操作
凤林
总装厂
追求卓越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请善待你的学校
- 13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1年第12期7-7,共1页
-
文摘
人民日报微信推荐了一篇文章《善待你所在的单位》,曾刷屏朋友圈;阅读这篇文章,引起许多联想。文章说:“如果你是小草,单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单位就是你的天。如果你是一条鱼,单位就是你的海。”作为教师,作为校长,我觉得你应该善待你的学校。
-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微信
善待
朋友圈
一篇文章
学校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做一个“三不”的“完整人”
- 14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3年第3期8-8,共1页
-
文摘
1922年,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了一场题为《做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完整的人》的演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时隔百年,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迁,但教育面对的问题却极其相似,我们依然能从梁启超先生极具穿透力的观点中寻找到当今教育的真谛。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梁启超先生演讲的根据,也是我们今天“五育并举”的教育基因。
-
关键词
五育并举
梁启超先生
勇者不惧
完整的人
穿透力
演讲
教育的真谛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行不言之教”的智慧
- 15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2年第12期8-8,共1页
-
文摘
老子在《道德经》有云:“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意思是,圣人从事那些无所成名的事情,施行无须用言语相加的劝教,坦荡迎接各种事物的出现与变化而不抵触不畏避,生养了许多并不占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以此为恃,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老子的《道德经》被奉为“至学”,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成为历代圣贤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成为修身养性的至上境界,也逐步成为教育的至理名言。“行不言之教”是一种“教育智慧”,也是一种“智慧教育”,是“若水”的“上善”与“上教”。
-
关键词
占为己有
为而不恃
《道德经》
教育智慧
智慧教育
为人处世
修身养性
无为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把“儿童节”还给儿童
- 16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2年第5期8-8,共1页
-
文摘
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是一个完全属于儿童自己的节日;可是,这个节日却在一些学校中逐渐变味,在一些学生中逐渐淡化。开一个大会,听几个讲话,安排几个发言,就算是庆祝了节日;节日加班加点,节日复习迎考,节日做点公益劳动,就算是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这些“被过”的“儿童节”与儿童已经渐行渐远。我以为,应该把“儿童节”真正还给儿童。为什么——特别的纪念意义。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利迪策惨案有关。
-
关键词
公益劳动
渐行渐远
儿童节
纪念意义
复习迎考
节日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学校管理的“三重境界”
- 17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2年第10期8-8,共1页
-
文摘
管理,是指负责某项工作使之顺利进行,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所组成的活动过程。学校管理,是学校对本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和师生员工队伍等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学校管理有别于企业管理,是更为复杂的管理,因为学校的管理对象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家长与社区,都必须与人打交道;因而,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条件,不同的传统的学校,就会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
关键词
管理对象
三重境界
师生员工
学校
科研
教师与学生
协调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佛系”与“躺平”的辩证审视
- 18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2年第4期8-8,共1页
-
文摘
“佛系”与“躺平”都是2021年的网络流行语,这两个词语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流行,是因为它们迎合了大众心理,甚至契合部分年轻人的心态。流行并非就好,辩证审视最为重要。“佛系”与“躺平”应运而生。所谓“佛系”,应该与“佛家”思想有着联系。该词语最早来源于2014年的日本一期杂志,该杂志介绍最新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事不关己、我行我素,表现一种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所谓“躺平”,也应该与“葛优躺”有些关联。“躺平”来自论坛网站贴吧上一篇帖子,作者描述了自己失业两年,没有追求所谓的成功,而是躺平当“咸鱼”,而且感觉良好;表现出一种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不争取的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这两种思想很快在网上,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
关键词
大众心理
杂志介绍
事不关己
无欲无求
网络流行语
我行我素
辩证审视
生活态度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拯救男孩”靠自己
- 19
-
-
作者
刘永和
-
机构
南京市“永和工作室”
-
出处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2年第11期8-8,共1页
-
文摘
“拯救男孩”已然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男孩的成长危机越来越严重。《拯救男孩》是一本书。作者孙云晓教授,他较为详细地列举了男孩近年来在学业表现等方方面面被女生赶超的现状;特别是结合近年来大学性别占比的大数据来看,中国女生正如日中天,女强男弱已经是常态。
-
关键词
孙云晓
大数据
拯救男孩
热门话题
学业表现
女强男弱
成长危机
女生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