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大屠杀之前南京市民的社会心理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连红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102,共22页
自 1 93 7年 8月 1 5日日机首次空袭之后直到 1 2月 1 3日南京失陷 ,南京就一直处在战争威胁之中。在近 4个月的日子里 ,虽然 ,经过政府和一些民间团体的努力 ,市民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在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准备 ,如向内地迁移、将女儿提... 自 1 93 7年 8月 1 5日日机首次空袭之后直到 1 2月 1 3日南京失陷 ,南京就一直处在战争威胁之中。在近 4个月的日子里 ,虽然 ,经过政府和一些民间团体的努力 ,市民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在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准备 ,如向内地迁移、将女儿提前出嫁、避难安全区等 ;为应付日机空袭和战争威胁 ,政府及社会团体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民众工作。但是 ,无论是政府还是市民 ,人们对日军占领南京后可能出现的疯狂暴行 ,其认识显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威胁 市民 空袭 政府 民众 民间团体 暴行 南京大屠杀 日军
原文传递
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市民的创伤记忆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连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7-152,共6页
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市民记忆中永远无法忘却的一页。 1982年 ,日本教科书事件后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纪念碑相继建成 ,架通了南京市民连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记忆通道。在南京市民的创伤记忆中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中... 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市民记忆中永远无法忘却的一页。 1982年 ,日本教科书事件后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纪念碑相继建成 ,架通了南京市民连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记忆通道。在南京市民的创伤记忆中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与现实生活中的民族情感 ,两者相互缠绕 ,共存共生。幸存者对大屠杀的史实记忆刻骨铭心 ,而他们的情感记忆更多的则表现为宽容。南京市民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已超越了原始复仇阶段。创伤记忆理应置换为人类追求和平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情感 南京大屠杀 南京市民 幸存者 创伤记忆
下载PDF
中日两国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连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109,共15页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惨案之一。20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在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日双方以及日本学者内部在南京大屠杀的概念、死亡人数、大屠杀成因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方面仍存在较大...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惨案之一。20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在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日双方以及日本学者内部在南京大屠杀的概念、死亡人数、大屠杀成因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争论至今没有停止。战后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国际政治的变幻、学者和社会大众立场身份的限制以及有关南京大屠杀核心史料的缺失等因素扩大了中日之间历史认识的分歧。因此,突破政治制约,构建学术对话平台,并注入人类文明的视角以推动研究的国际化将是中日史学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中国 日本 研究分歧
原文传递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日军当局与南京安全区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连红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7-248,共22页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 ,留在南京的 2 0余位西方人士成立南京安全区 ,对南京难民进行了人道主义的保护与救济。日军当局在攻占南京之前拒绝承认南京安全区 ,在攻占南京初期 ,又默认了安全区的存在 ,但其后不久日军便认为南京安全区的存在妨...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 ,留在南京的 2 0余位西方人士成立南京安全区 ,对南京难民进行了人道主义的保护与救济。日军当局在攻占南京之前拒绝承认南京安全区 ,在攻占南京初期 ,又默认了安全区的存在 ,但其后不久日军便认为南京安全区的存在妨碍了他们对南京“新秩序”的建立。因此 ,日军当局对南京安全区便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压迫 ,直到扶植“自治政权”以取代之。可以说 ,由于西方人士倡议成立和管理的安全区违背了日军当局的战略意图 ,南京安全区被迫解散的结局实际上早已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军 南京大屠杀 政权 难民 成立 自治 救济 解散 承认 秩序
原文传递
近几年来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综述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连红 许书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9-135,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南京大屠杀研究 历史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战时国民政府对日军罪行的调查——以“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为中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连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开始与同盟国一起为战后惩处战犯而开展敌人罪证调查,并于1944年2月在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成立了"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敌人罪行调查的工作规程和办事细则,进一步推动了敌人罪行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开始与同盟国一起为战后惩处战犯而开展敌人罪证调查,并于1944年2月在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成立了"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敌人罪行调查的工作规程和办事细则,进一步推动了敌人罪行的调查工作。在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试图通过调整撤销"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重新明确敌人罪行调查工作的分工,以适应战后审判的需要。虽然调查委员会进行了十分认真艰辛的努力,也整理汇编了近三千件罪证材料,但由于各级政府对调查敌人罪行认识不足、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缺失权威以及特定战争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国民政府战时日军罪行的调查成效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军罪行 战时调查 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 调查成效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的后遗症:幸存者的创伤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连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9-143,共5页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幸存者而言,南京大屠杀的影响并没有随着1945年战争的结束而消除,战争的创伤像梦魇一样一直伴随着所有经历者的一生,甚至影响他们的下一代。60多年过去了,社会各界在重视幸存者证人角色的同时,...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幸存者而言,南京大屠杀的影响并没有随着1945年战争的结束而消除,战争的创伤像梦魇一样一直伴随着所有经历者的一生,甚至影响他们的下一代。60多年过去了,社会各界在重视幸存者证人角色的同时,应加大关爱幸存者晚年生活的力度,投入精力治疗幸存者的战争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存者 创伤 关爱与治疗
下载PDF
日伪时期南京新闻传媒述评 被引量:3
8
作者 经盛鸿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87,共19页
日本军国主义在攻占中国的首都南京并在这里建立起“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与扶植起伪中央政府后,一直特别重视对南京新闻传媒的控制与利用:一方面建立起严密的日伪新闻传媒宣传网络,一方面对新闻传媒的宣传内容与经营管理实行严格的监控。
关键词 日伪时期 南京市 新闻传媒 宣传模式 经营机制
原文传递
“日本侵华史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笔谈 被引量:1
9
作者 臧运祜 宋志勇 +7 位作者 胡澎 唐利国 崔金柱 马晓娟 张生 张连红 王卫星 张慧卿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4-7,共4页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向来为学术界所倚重。近期,北京大学徐勇、臧运祜教授主持编撰的《日本侵华决策史料丛编》(46册)大型史料丛书,由社科文献出版社隆重推出,引起学界广泛关注。7月6日,该套丛编的部分编者与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向来为学术界所倚重。近期,北京大学徐勇、臧运祜教授主持编撰的《日本侵华决策史料丛编》(46册)大型史料丛书,由社科文献出版社隆重推出,引起学界广泛关注。7月6日,该套丛编的部分编者与南京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会聚金陵,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召开座谈会,围绕日本侵华以及南京大屠杀史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展开深入研讨。本刊约请与会学者发表见解,以期进一步推动相关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华 史料 政治外交 整理 发掘 决策 南京大屠杀 专家学者
下载PDF
战时江南水泥厂的命运与汪政权的角色——以日方强拆机器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连红 张朔人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31,共8页
在抗日战争初期,江南水泥公司充分利用德国禅臣洋行和丹麦史密斯公司的关系,以款项未付清为由,采取"以夷制夷"策略,成功地保护了工厂机器。但到了战争后期,在日方强拆江南水泥厂机器的过程中,江南水泥公司董事会、汪政权实业... 在抗日战争初期,江南水泥公司充分利用德国禅臣洋行和丹麦史密斯公司的关系,以款项未付清为由,采取"以夷制夷"策略,成功地保护了工厂机器。但到了战争后期,在日方强拆江南水泥厂机器的过程中,江南水泥公司董事会、汪政权实业部、日方大使馆及华北轻金属株式会社三者之间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角力折冲,其结果汪政权未能改变江南水泥厂机器被全部拆迁的命运。面对民族企业的求助,汪政权在日方的强力要求下,显得十分无奈和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水泥厂 沦陷区 以夷制夷 汪政权
原文传递
南京大屠杀遇难人口的构成——以南京市常住人口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连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3,共7页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在南京城乡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大屠杀刚结束,金陵大学美国社会学教授史密斯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目的对南京及周边县城进行了十分广泛的社会调查;战后国民政府为了调查战争损失和东京与南京法庭的战犯...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在南京城乡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大屠杀刚结束,金陵大学美国社会学教授史密斯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目的对南京及周边县城进行了十分广泛的社会调查;战后国民政府为了调查战争损失和东京与南京法庭的战犯审判进行了专题调查。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南京市常住人口中,97%以上遇难者是平民,男性遇难者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其中乡区女性遇害比例则高于城区。遇难者中80%—90%是20至60岁的青壮年,而在乡区60岁以上老人死亡比例超过了20%。随着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不断整理出版,将会极大地推动南京大屠杀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住人口 遇难人员构成 平民
下载PDF
如何记忆南京大屠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的学术对话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连红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0,共6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历史研究 学术对话 记忆 2010年 媒体报道 研讨会议 个人观
原文传递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与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连红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3-111,共9页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后,为"恢复社会治安,矫正难民依靠欧美的弊风,确立自立自治的规范。"日军当局决定成立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以取代由西方人士组成的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从而建立亲日自治傀儡政权。在日军当局的操纵下,南京市自...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后,为"恢复社会治安,矫正难民依靠欧美的弊风,确立自立自治的规范。"日军当局决定成立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以取代由西方人士组成的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从而建立亲日自治傀儡政权。在日军当局的操纵下,南京市自治委员会通过全面侵蚀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行政、治安和救济权力,迫使国际委员会更名为"国际救济委员会",从而使其成了一个纯粹的民间救济机构。尽管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在救济难民、掩埋尸体、清扫城市卫生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却无法改变其"汉奸"和"二鬼子"的形象,更无法取代西方人士在难民心中的"活菩萨"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委员会 国际委员会 互动关系 角色与行为
下载PDF
饶家驹与南京安全区的设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连红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淞沪会战中,法国神父饶家驹在上海设立了南市难民区,开创了人类史上国际救济难民的成功先例。饶家驹难民区启发了在宁西方人士设立南京安全区的灵感,饶家驹本人也为南京安全区的成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南市难民区模式也... 在淞沪会战中,法国神父饶家驹在上海设立了南市难民区,开创了人类史上国际救济难民的成功先例。饶家驹难民区启发了在宁西方人士设立南京安全区的灵感,饶家驹本人也为南京安全区的成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南市难民区模式也成为南京安全区效仿的榜样。但由于上海与南京两地存在诸多差异,日军当局对饶家驹难民区和南京安全区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日军占领南京前夕,南京安全区未能得到日军的正式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家驹 南京安全区 难民区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
原文传递
南京安全区中方工作人员的构成、角色及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连红 刘燕军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4-17,140,共15页
南京大屠杀期间,20多位留在南京的欧美人士凭借其中立国国民的特殊身份,在保护和救助难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这些欧美人士一起工作的还有大量中方工作人员,最高峰时多达1500余人,主要包括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下属各专门委员会的... 南京大屠杀期间,20多位留在南京的欧美人士凭借其中立国国民的特殊身份,在保护和救助难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这些欧美人士一起工作的还有大量中方工作人员,最高峰时多达1500余人,主要包括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下属各专门委员会的中方成员、各难民收容所的中方管理人员以及国际委员会基层及协作机构的中方工作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计报酬、义无反顾地参与难民救助,承担了大量具体和繁琐的工作,与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欧美人士一样,他们也是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安全区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难民收容所 中方工作人员
下载PDF
海外藏档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发掘、新视角、新路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费吴生夫妇档案汇编》评析
16
作者 张连红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30-139,144,共11页
南京大学姜良芹教授主编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费吴生夫妇档案汇编》全40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全书凝练出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20多个专题,为学术界开辟中国近现代史及抗日战争史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线索和... 南京大学姜良芹教授主编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费吴生夫妇档案汇编》全40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全书凝练出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20多个专题,为学术界开辟中国近现代史及抗日战争史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史料。这套丛书收录的档案史料种类丰富,编排得当,编纂体例适宜,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档案史料的原貌,为今后探索中外合编档案史料提供了有益参照。揆诸全书,其史料价值极高,既有利于学术界进一步拓展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诸多新的领域,又有利于弥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薄弱乃至阙失环节,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意义重大。无论从史料编纂角度还是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这套丛书都是近年来海外档案文献整理及出版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燕京图书馆 费吴生夫妇档案 中国近代史研究 档案史料汇编
下载PDF
华东地区日伪关系的实像——张生等著《日伪关系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中心》读后
17
作者 张连红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6-253,共8页
关键词 华东地区 日伪关系 张生 《日伪关系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中心》 书评 汪精卫伪政权
原文传递
“纳粹屠犹和南京大屠杀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春霞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7-200,共4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国际研讨会 纳粹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研究中心 犹太文化 南京大学 国外学者
原文传递
对南京原日军慰安所的最新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经盛鸿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8-155,共18页
本文是第一篇关于侵华日军在其占领区核心大城市——南京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全面、系统的个案调查与研究。笔者根据近几年对侵华日军在南京设立的近40家慰安所遗址、近百名知情人及其相关的中、日、韩档案、报刊史料的调查与研究,论述了... 本文是第一篇关于侵华日军在其占领区核心大城市——南京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全面、系统的个案调查与研究。笔者根据近几年对侵华日军在南京设立的近40家慰安所遗址、近百名知情人及其相关的中、日、韩档案、报刊史料的调查与研究,论述了侵华日军在侵占与统治南京的约8年期间,实施慰安妇制度的由来、途径与各慰安所的分布、活动情况,揭露了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罪恶及其给中、韩、日妇女带来的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华日军 南京 慰安所 慰安妇
原文传递
“纪念魏特琳逝世60周年暨南京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书宏 张连红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8-253,共6页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纪念馆 逝世 侵华日军 日本侵华 遇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代表 难民 港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