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9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融合:概念、动因及利弊 被引量:206
1
作者 丁柏铨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2-99,共8页
在我国现有国情条件下,媒介融合的内涵主要包括:物质即工具层面的融合、操作即业务(包括新闻业务和经营业务)层面的融合、理念即意识层面的融合,有赖于制度(规制)创新提供保障。媒介融合之利在于: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如虎添翼,使新... 在我国现有国情条件下,媒介融合的内涵主要包括:物质即工具层面的融合、操作即业务(包括新闻业务和经营业务)层面的融合、理念即意识层面的融合,有赖于制度(规制)创新提供保障。媒介融合之利在于: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如虎添翼,使新的媒介形态随之产生,使新闻从业者能量得到更大程度释放,使媒体创新和新闻创新空间有所拓展。但对媒介融合的如下弊端不应低估:新闻从业者的业务精专不被强调,其个性特点趋于弱化,对传播活动的人文底蕴有所忽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错位。如何兴利避弊?回答是:理性认识媒介融合,理性应对媒介融合,理性参与媒介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概念 动因 利弊 理性思考
下载PDF
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 被引量:145
2
作者 巢乃鹏 黄娴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6-589,575,共5页
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 ,通常是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 ,暗地在人际的互动间快速传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的特性更是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影响能力。本文从谣言传播的基础出发 ,将有关谣言研究的大量... 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 ,通常是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 ,暗地在人际的互动间快速传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的特性更是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影响能力。本文从谣言传播的基础出发 ,将有关谣言研究的大量论著和网络传播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 ,运用信息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 ,针对网络谣言的特性、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行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谣言传播 谣言控制 因特网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45
3
作者 朱江丽 李子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82,共8页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发展水平总体上在波动中演进,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以产业为主导、以空间为主导到产业、空间与人口系统发展失调等三个阶段。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格局逐步演进成为以上海为轴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三角区域,但是由于空间发展过速,三角区域内高水平协调发展城市普遍存在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特征,而外围城市主要暴露出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问题。因此应该坚定以人为本的目标,促进产业集约高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人口、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人口发展 空间发展 耦合协调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兼论专业新闻业的当下危机 被引量:118
4
作者 胡翼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5,共8页
后真相时代正在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被原有社会秩序规定的真相界定者和界定方式正在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质疑;另一方面,公众与真相提供者之间原本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变得飘乎不定。公众只需要那些符合其推测的"... 后真相时代正在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被原有社会秩序规定的真相界定者和界定方式正在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质疑;另一方面,公众与真相提供者之间原本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变得飘乎不定。公众只需要那些符合其推测的"真相";公众对于传播者的诚意看得比真相更重要。究其原因,从时间维度来看,社交媒体以更为迅捷的速度终结了大众传媒在真相上的垄断性,但又无法因碎片化的信息而成为真相的代言人;从空间维度来看,社交媒体的社区传播方式培育了更加多元的立场与标准,使共识变得既不可能也不重要。专业新闻业在历史上曾由于专业知识壁垒太低和客观性的危机受到质疑,在后真相的时代,其存在的前提,即尽可能提供事实变得既困难又无意义,因而专业新闻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专业新闻业 社交媒体
下载PDF
“可供性”:译名之辩与范式/概念之变 被引量:113
5
作者 孙凝翔 韩松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2-141,共20页
"可供性"(affordance)已成为当前媒介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由于概念脉络复杂且难以把握,传播学对affordance概念的运用往往失之要义。本文梳理了该概念的来源和背景,探索了该概念引入传播学的关键节点,指出了其中的范式变迁... "可供性"(affordance)已成为当前媒介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由于概念脉络复杂且难以把握,传播学对affordance概念的运用往往失之要义。本文梳理了该概念的来源和背景,探索了该概念引入传播学的关键节点,指出了其中的范式变迁与概念转义,并辨析了"可供性"这一译名的问题。本文建议将affordance译为"示能"。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示能"强调了具身性、物质性和主客体对称性三项属性,为媒介研究突破目前困境提供了可能的进路,亦为传播学之转向与重构提供了有利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供性 媒介/技术 示能 具身性 物质性
原文传递
自媒体时代网民诉求方式新变化研究 被引量:111
6
作者 陈相雨 丁柏铨 《传媒观察》 2018年第9期5-12,2,共8页
诉求网民正寻求将"展现诉求"+"转发扩散"为主的旧诉求方式,转变为"线上线下协同配合"且以"线下事件促进线上诉求扩散"的新诉求方式,其目的在于避免诉求议题被其它议题和信息淹没,同时在更大程度上吸引网民受众的围观和关注。... 诉求网民正寻求将"展现诉求"+"转发扩散"为主的旧诉求方式,转变为"线上线下协同配合"且以"线下事件促进线上诉求扩散"的新诉求方式,其目的在于避免诉求议题被其它议题和信息淹没,同时在更大程度上吸引网民受众的围观和关注。造成网民诉求方式变化的动因,主要有"制度性利益民意表达机制仍不完善"、"自媒体时代注意力资源争夺形势日趋严峻"以及"诉求网民对自媒体利益诉求效能存在误判"等方面。虽然,诉求方式变化是诉求网民的无奈选择,但在总体上它会带来民众利益、民意表达的畸形化、社会阶层情感关系的再度恶化,以及阻碍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进程等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应加快建设制度性利益民意表达机制、多层次全方位推进自媒体素养教育,在大力发挥主流媒体社会情感抚慰功能的同时,加快提升网络诉求处理的能力和效率,真正促进自媒体回归信息传播的本职,促进自媒体发挥正式利益民意表达机制所无法发挥的补充作用而非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诉求网民 诉求方式 制造事件 线上线下 民意表达机制
原文传递
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被引量:103
7
作者 丁柏铨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共5页
新闻舆论需要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舆论提高传播力,关键在于传通并有效。提高引导力,有待扬新闻媒体强项之长、补弱项之短。提高影响力,须事、理、情、美等元素共同发挥作用。提高公信力,是新闻舆论主体安身立命的... 新闻舆论需要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舆论提高传播力,关键在于传通并有效。提高引导力,有待扬新闻媒体强项之长、补弱项之短。提高影响力,须事、理、情、美等元素共同发挥作用。提高公信力,是新闻舆论主体安身立命的根基。须深入理解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之间的关系。另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是: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舆论 传播力 引导力 影响力 公信力
下载PDF
略论舆情——兼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 被引量:91
8
作者 丁柏铨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1,共4页
业界与学界人士,对新闻与舆论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多,以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公众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大抵属这一范畴;对新闻与舆情的关系,则研究得相对较少。而对舆论与舆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也还很少涉及。本文将对舆情以及它与... 业界与学界人士,对新闻与舆论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多,以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公众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大抵属这一范畴;对新闻与舆情的关系,则研究得相对较少。而对舆论与舆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也还很少涉及。本文将对舆情以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舆论引导 公众舆论 舆情 研究成果 关系问题 社会 范畴
下载PDF
“无名者”的出场:短视频媒介的历史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95
9
作者 潘祥辉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54,共15页
作为一种流行于互联网上的新型视听媒介,短视频的崛起或许在媒介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将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短视频媒介是"后文字时代"的一种平民媒介,它唤醒和激发了普通人的传播本能... 作为一种流行于互联网上的新型视听媒介,短视频的崛起或许在媒介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将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短视频媒介是"后文字时代"的一种平民媒介,它唤醒和激发了普通人的传播本能,促成了福柯所言的"无名者"的历史性出场。短视频媒介最大的社会价值即其"全民记录"价值。与文字时代的帝王起居注迥异,短视频时代出现了无数的"平民起居注",其对社会的影响既是共时性的,也是历时性的,其历时性影响之一在于它生成了一种新型史料。短视频有着自身的媒介逻辑和历史社会学效应,其带来的"无名者的出场"并非国家所赐,而是互联网商业化创新的一种"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可能在历史社会学层面产生不少"意料外后果"。理解这种"溢出效应"与"非预期后果",我们需要一种历史的"后见之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者 短视频 媒介史 信息史学 媒介社会学 历史社会学
原文传递
网络舆情监测及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91
10
作者 王青 成颖 巢乃鹏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4-57,111,共5页
对现有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进行整理与归纳,通过E-R模型系统分析主题舆情的属性特征,构建更为科学系统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舆情热度、舆情强度、舆情倾度、舆情生长度四个维度诠释主题舆情的传播范围及程度、... 对现有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进行整理与归纳,通过E-R模型系统分析主题舆情的属性特征,构建更为科学系统的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舆情热度、舆情强度、舆情倾度、舆情生长度四个维度诠释主题舆情的传播范围及程度、舆情主题内容强度、主题舆情生长规律及状态、舆情受众意见分布等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指标体系 监测 预警
原文传递
公共舆论中的“情感”政治: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90
11
作者 袁光锋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现象,现有的研究对此已经进行了诸多的探讨,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倾向于对某些类型情感的具体分析。本文试图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它主要包含媒介、认知、基... 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现象,现有的研究对此已经进行了诸多的探讨,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倾向于对某些类型情感的具体分析。本文试图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它主要包含媒介、认知、基调情感和状态情感四种要素。但这一框架偏向于对情感的静态描述,为了超越静态的视角,我们将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引进来,形成了关注情感形成和转化的动态视角。以提出的分析框架为基础,本文概括性地分析了当代中国公共舆论中的情感政治,并指出这四种要素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具有一种"叠加效应"。这一框架有助于推进我们对情感、公共舆论、公众形成等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公共舆论 基调情感 状态情感 认知
原文传递
社会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 被引量:66
12
作者 段京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51,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有对媒介控制和使用权利的分配模式也产生了显著变化。主要的阶层及其对媒介的控制和使用情况可划分为三类 :拥有媒介的控制权 ,引领媒介发展潮流 ,决定社会舆论导向的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划分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有对媒介控制和使用权利的分配模式也产生了显著变化。主要的阶层及其对媒介的控制和使用情况可划分为三类 :拥有媒介的控制权 ,引领媒介发展潮流 ,决定社会舆论导向的强势阶层 ;拥有媒介的使用条件与使用能力 ,具有主动的媒介接近意识 ,善于利用媒介满足自己需要的中间阶层 ;缺乏使用媒介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基本被排除在媒介表现内容之外的弱势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分化 媒介控制权 媒介使用权
下载PDF
拟态亲密关系:一项关于养成系偶像粉丝社群的新观察——以TFboys个案为例 被引量:74
13
作者 朱丽丽 韩怡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6,共5页
本文聚焦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以TFboys个案切入,通过在线参与式观察及文本分析,讨论了个案粉丝社群的三种情感策略:参与式陪伴、共情与移情、保护与抗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养成系偶像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拟态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具备情... 本文聚焦养成系偶像粉丝群体,以TFboys个案切入,通过在线参与式观察及文本分析,讨论了个案粉丝社群的三种情感策略:参与式陪伴、共情与移情、保护与抗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养成系偶像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拟态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具备情感性、控制性和亲密性特征,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流行文化产业对粉丝经济的深度依赖,同时也反映出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已经深入到若干私人领域,进入了传统上属于亲密关系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密关系 拟态 养成系偶像 粉丝社群 情感策略
下载PDF
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的情感逻辑及其治理 被引量:72
14
作者 陈相雨 丁柏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社会结构紧张催生以负面为主的社会情感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直接导致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的生成和爆发。换言之,抗争主体的情感动员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情感的社会行动者,抗争主体通过"悲情叙事""身份展... 社会结构紧张催生以负面为主的社会情感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直接导致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的生成和爆发。换言之,抗争主体的情感动员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情感的社会行动者,抗争主体通过"悲情叙事""身份展示""戏谑表达"等情感动员策略,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参与,促成了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的迅速生成,但它在生成过程中却产生了"网络空间中的情感暴力""网络抗争诉求的煽情主义"和"网络民粹主义情感"等情感后果。为有效应对和处置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生成所带来的情感后果,加快建设社会结构正义、努力构建合理的"情感规约"以及培育正向情感类型等是值得尝试的情感治理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争性 网络集群行为 结构紧张 情感动员 情感逻辑
下载PDF
离散的认同:网络社会中现代认同重构的技术逻辑 被引量:72
15
作者 吴志远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34,共23页
一个稳定的社会离不开认同的建构与维系。在现代社会中,主体对自我的认知与理解、对他者的定义和判断、对意义与价值的共享和解读,都将深刻影响到社会共同体的共识基础。网络社会是一个以虚拟技术、流动关系为基本特征的网状社会,在这... 一个稳定的社会离不开认同的建构与维系。在现代社会中,主体对自我的认知与理解、对他者的定义和判断、对意义与价值的共享和解读,都将深刻影响到社会共同体的共识基础。网络社会是一个以虚拟技术、流动关系为基本特征的网状社会,在这个人和人无时无刻不"被连接"的新时空中,过去较为稳定的社会认同正在遭遇去本质和去中心化的技术悖论。在虚拟空间中,他者化冲突的不断放大导致新的认同危机,这种对自我、他者自反性的定义和强化,最终将表现为现代社会中民族国家认同的新命题。网络社会的技术逻辑正在重构这类传统宏大叙事结构的认同样态,使虚拟空间中的民族国家认同由聚合式的中心辐射走向圈层化的离散。理解新的技术逻辑,才能积极地引导网络社会中的现代认同,建构共识性的社会基础与良性的网络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技术逻辑 现代认同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新闻是人,新闻学是人学 被引量:71
16
作者 杜骏飞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9,共8页
本文为"反思传播学圆桌论坛"演讲实录。作者认为,传媒技术已开始成为新闻业的统治力量:新闻衰亡而信息崛起;事实变异而后真相崛起;人在退缩而物在崛起;哲学理性沉沦而数字逻辑崛起。新闻学应保持批判精神,努力促进新闻价值观... 本文为"反思传播学圆桌论坛"演讲实录。作者认为,传媒技术已开始成为新闻业的统治力量:新闻衰亡而信息崛起;事实变异而后真相崛起;人在退缩而物在崛起;哲学理性沉沦而数字逻辑崛起。新闻学应保持批判精神,努力促进新闻价值观向人本主义的转向:"成名的想象"应让位于"信念的回归",让新闻业回归知识分子行业;职业新闻应使新闻权力归于人,而不是归于数据和机器。从新闻传播的观念上说,新闻即人,新闻学即人学,新闻精神即人本精神,这是"人本主义新闻学"的根本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泛层级 弥漫传播 媒介技术 新闻专业主义 人本主义新闻学
原文传递
文化传播与农村文化治理:问题与路径——基于江苏省J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8
17
作者 陈楚洁 袁梦倩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7-96,共10页
本文提倡从传播的维度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而当前有关乡村文化传播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存在以大众传媒窄化乡村文化传播内涵的缺陷。乡村文化传播关注的是农村社群中意义的共享和文化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 本文提倡从传播的维度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而当前有关乡村文化传播与乡村治理的研究存在以大众传媒窄化乡村文化传播内涵的缺陷。乡村文化传播关注的是农村社群中意义的共享和文化认同的培养,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语境。国家、乡村精英和农民被视为参与农村文化传播的三个主要行动者。总的来说,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文化治理未能有效调动农村文化传播代理人(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也忽视了农民的参与。同时,农村文化传播中存在关系网络、过程和语境的断裂,从而难以在村庄内部有效构建公共文化行动的基础。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播之外,农村文化处于一种混杂状态。农村文化建设应当以农民的参与和认同为路径,通过"传播自觉"促进乡村文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传播 文化治理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治理困境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以农家书屋为例 被引量:69
18
作者 郑欣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农家书屋工程属于我国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J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现状的考察,以及对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与满足情况的调查,发现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之一的农家书屋存在建设和使用缺位与错位的现象,并... 农家书屋工程属于我国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J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现状的考察,以及对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与满足情况的调查,发现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之一的农家书屋存在建设和使用缺位与错位的现象,并面临着选择性政策执行、数字化政绩游戏、乡村干部责任缺失与信任危机等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治理困境的影响。我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主体和权力中心的多元化,从而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的合作、参与、协商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书屋 传播社会学 乡村文化建设 压力型体制 乡村治理
下载PDF
自媒体力量的想象: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 被引量:67
19
作者 胡翼青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1,共6页
本文将新旧媒体竞合讨论的维度区分为技术层面与新闻专业主义层面,又将新闻专业主义层面的讨论区分为专业意识形态维度与社会角色维度。通过经验事实层面的证伪,得出技术和专业意识形态的挑战都是诱因,而中国新闻业受到公民新闻挑战的... 本文将新旧媒体竞合讨论的维度区分为技术层面与新闻专业主义层面,又将新闻专业主义层面的讨论区分为专业意识形态维度与社会角色维度。通过经验事实层面的证伪,得出技术和专业意识形态的挑战都是诱因,而中国新闻业受到公民新闻挑战的现象只是行业结构性和制度性缺陷的折射。新旧媒体竞合关系之辩,不是个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专业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仍然是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是新闻业社会角色的重新调整,我们需要被新制度重塑的行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传统媒体 新闻专业主义 专业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情感何以亲近新闻业:情感与新闻客观性关系新论 被引量:67
20
作者 袁光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7-63,69,共8页
传统的新闻客观性理念往往拒绝情感对新闻业的参与,认为情感会危害新闻的客观、理性和公正。但近年来政治哲学等领域的进展为我们重新反思"情感"与新闻客观性、新闻业之关系提供了新的路径。从规范理论的层次讨论了情感与新... 传统的新闻客观性理念往往拒绝情感对新闻业的参与,认为情感会危害新闻的客观、理性和公正。但近年来政治哲学等领域的进展为我们重新反思"情感"与新闻客观性、新闻业之关系提供了新的路径。从规范理论的层次讨论了情感与新闻客观性理念之间的关联,指出情感并不一定损害新闻的客观性,并不必然导致"坏的新闻业",纳入情感反而能够为好的新闻业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这一重新设想的新闻业将有助于其在民主政治和公共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服务于民主政治的新闻业不仅可以提供丰富、客观的信息,还可以致力于公民的情感教育,培养优良的公共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新闻客观性 理性 不偏不倚 情感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