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3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67
1
作者 梁乐明 曹俏俏 张宝辉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3,共9页
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对微课程(Micro-lecture)理念作了系统阐释,很快在实践层面就出现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成为热点。然而,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仍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需要对实践中的微课程模式进行深入的审视... 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对微课程(Micro-lecture)理念作了系统阐释,很快在实践层面就出现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成为热点。然而,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仍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需要对实践中的微课程模式进行深入的审视与总结,以期为微课程理念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寻求启示。本文首先对微课程缘起进行梳理,指出微课程与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微型课程(Micro-lesson)等"微"概念有所区别,但又遵循相同的教育思想;然后采用内容分析法,融合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与微课程理念作为新的分析框架,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的设计进行比较,寻求微课程理念的共性与特性;最后融会三者优势,建构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微课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程 学习资源 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6157
2
作者 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4期46-51,共6页
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 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通过围绕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特点的分析,在对国外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分析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颠倒课堂 起源 概念 特征 案例 教学模型 挑战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 被引量:863
3
作者 张金磊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59-64,共6页
翻转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颠倒。在翻转式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视频承担起了知识传授的责任,其质量对知识传授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 翻转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颠倒。在翻转式教学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视频承担起了知识传授的责任,其质量对知识传授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并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学习者特征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笔者通过对翻转课堂内涵的解读,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并围绕教学视频设计、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课堂活动的设计等关键因素进行探析,以期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师角色 教学视频
原文传递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562
4
作者 王颖 张金磊 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4期67-75,共9页
从2012年开始,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学习的新途径。通过梳理和总结MOOC发展的历史,并对MOOC初步分析的基础上... 从2012年开始,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学习的新途径。通过梳理和总结MOOC发展的历史,并对MOOC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七个国外典型的MOOC项目作为分析对象,根据对各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确定关键词,从组织机制、平台定位、课程组织、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和质量认证六个方面,归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并从运营机制、课程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提出指导我国开放教育资源进一步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开放教育资源 网络学习
下载PDF
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62
5
作者 张金磊 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1期73-78,共6页
翻转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颠倒。在翻转式教学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学习者特征、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安排。课堂活动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阶段,决定... 翻转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颠倒。在翻转式教学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学习者特征、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安排。课堂活动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阶段,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游戏化学习是教学者结合游戏的设计策略进行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以游戏化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性。从翻转课堂内涵和游戏化学习理念及设计策略出发,通过对游戏化学习理念应用到翻转课堂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式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游戏化学习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22
6
作者 梁乐明 梁锦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76,共6页
在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开放教育资源蓬勃发展与优质学习资源亟需建设的背景下,微课程逐渐成为热点并在实践层面上出现了众多尝试。但目前研究者与教师对微课程的诠释与界定众说纷纭,实施形式纷繁多样,故该文首先对"微"概念及... 在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开放教育资源蓬勃发展与优质学习资源亟需建设的背景下,微课程逐渐成为热点并在实践层面上出现了众多尝试。但目前研究者与教师对微课程的诠释与界定众说纷纭,实施形式纷繁多样,故该文首先对"微"概念及微课程的实践现状与案例进行梳理与总结,从教育信息化理念的转向、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变革学习方式的角度阐释微课程的理念、特点与意义,展望微课程的应用趋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资源的建设、优秀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改变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最后针对现实微课程实践先行而理论滞后的现状,基于学习科学中设计研究法的思想,为今后微课程研究建言,以期为微课程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寻求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程 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 资源应用
下载PDF
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83
7
作者 桑新民 李曙华 谢阳斌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1,共13页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大学教学创新发展绕不过去的壁垒,大学课堂向何处去?这是21世纪大学创新发展必须回答的时代难题和攻坚战。本文对工业文明土壤中产生的传统课堂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当代大学改革前沿涌现的课程创新、课堂创新之...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大学教学创新发展绕不过去的壁垒,大学课堂向何处去?这是21世纪大学创新发展必须回答的时代难题和攻坚战。本文对工业文明土壤中产生的传统课堂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当代大学改革前沿涌现的课程创新、课堂创新之典型个案进行了深层次评介,揭示了当今世界范围内传统课堂向高效学堂转型的历史潮流和大趋势。作者基于对信息时代大学学习方式创新的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智慧,融会东西方大学精神,吸纳当代非线性科学理念与方法论,提出了"太极学堂"这一新理念,主张在网络课程与现实课程、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的双向建构、"太极运转"中,使中国大学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太极学堂"以"诚信"为本,以信息技术和学习科学为两大杠杆,以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为目标,是信息时代大学课程与教学创新的孵化器,从中可生长出大学的优秀课程、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本文介绍了"太极学堂"工程设计的思路及其在南京大学本科教学创新中的初步探索,提出了"变消费式学习为生产式、创造式学习"的构想,提出了"化整为零"的大学学习评价和网络课程开发之新思路,提出了"零存整取"的高校"学分银行"新模式,形成了21世纪大学课堂教学创新发展的一种整体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模式 太极学堂 数字化学习 网络课程 学习环境 开放大学 学习方式变革
下载PDF
“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 被引量:173
8
作者 桑新民 李曙华 谢阳斌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1,共12页
乔布斯去世前曾提出一个深刻的质疑:"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因此,本文将此称之为"乔布斯之问",对其进行了深刻的个体心理与文化战略解读,并以此问题为主线,对近两年来席... 乔布斯去世前曾提出一个深刻的质疑:"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因此,本文将此称之为"乔布斯之问",对其进行了深刻的个体心理与文化战略解读,并以此问题为主线,对近两年来席卷全球,被称之为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新潮流进行了现实考察、理论探究、未来展望和跨文化沉思。论文认为,这是21世纪教育冲破"机械灌输+标准化考试"的"工业流水线"人才培养模式,引发学习方式变革的攻坚战。这场变革目前正在集聚智慧和能量、酝酿重大突破。文章对MOOCs潮流中的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联手发起的edX、以斯坦福大学为背景的Udacity和Coursera这三大典型分别进行了个案剖析,从宏观战略视角提出了新一代网络课程深化发展必须破解的三大难题,并在操作层面从教学模式、评价模式、运维体制、校内外结合四大关键环节探讨了破解的成功之道,揭示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三种智慧(学习智慧、IT智慧、商业智慧)的内在结合。论文最后对"乔布斯之问"展开了更深层次的跨文化沉思,揭示了名牌大学优秀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在国际互联网新时空中的传播,是世界不同文化的竞争博弈,是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在碰撞、交流、理解、沟通中走向相互尊重、和谐共赢的一条希望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布斯之问” 学习方式变革 MOOCs edX Coursera Udacity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下载PDF
“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60
9
作者 桑新民 谢阳斌 杨满福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方兴未艾的“慕课”潮流正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场变革范围广大、影响深远。对慕课的深层解读,用“大学堂、大数据、大变革、大论辩”来概括不为过:“慕课’魄日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大学堂.大学课程进... 方兴未艾的“慕课”潮流正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场变革范围广大、影响深远。对慕课的深层解读,用“大学堂、大数据、大变革、大论辩”来概括不为过:“慕课’魄日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大学堂.大学课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必然要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学习评价、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等大变革,针对思想碰撞与观念变革进行着大论辩.比这更重要的则在于大学文化精神的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程 解读 展望 大学文化精神 大变革 教育领域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58
10
作者 胡乐乐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5年第12期26-32,共7页
"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新发展阶段功能增强和应用的拓展,是一种互联网和其它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模式。"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如有利于教育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个性化,并使教育模式变得更多元、... "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新发展阶段功能增强和应用的拓展,是一种互联网和其它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模式。"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如有利于教育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个性化,并使教育模式变得更多元、教育生态变得更多样。同时,它也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如出现了教育的"肤浅化"与"快餐化",师生和同学关系的淡漠与疏远,高校的倒闭、重组、改造、升级,高等教育被技术控制甚至奴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国 教育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138
11
作者 潘静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27,共4页
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一流学科具有顶尖级的学术带头人与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充足的学术经费与先进的科研设备,开放有序的动力机制与协同竞争的创新机制,以及卓著的学术成果产出与突出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学科... 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一流学科具有顶尖级的学术带头人与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充足的学术经费与先进的科研设备,开放有序的动力机制与协同竞争的创新机制,以及卓著的学术成果产出与突出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学科可以提升大学的美誉度;通过吸引优秀师资与生源使大学形成持续竞争力;可以有效推动大学声誉的再生产;可以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的整体水平。"双一流"建设需要创新人才聚集与成长机制,吸纳青年学术领军人才;建立开放有序的学科融通机制,形成互相支撑的一流学科群;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协同创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培养一流人才作为首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学科建设 特征与内涵
下载PDF
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 被引量:133
12
作者 桑新民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共6页
近来,MOOC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热潮国内外不断升温,歧义丛生。理智冷静地解读和分析MOOCs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cMOOC和xMOOC等概念,以及MOOCs的本质和价值。国内外推动MOOCs潮流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大学内部创新发展的力量... 近来,MOOC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热潮国内外不断升温,歧义丛生。理智冷静地解读和分析MOOCs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cMOOC和xMOOC等概念,以及MOOCs的本质和价值。国内外推动MOOCs潮流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大学内部创新发展的力量、技术创新的力量、资本的力量,这三种力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需求、动机和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由此决定了MOOCs潮流的多元价值导向,成为多种力量之间博弈的舞台,吸纳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智慧,引发了从大学细胞结构到高等教育各层次决策、管理模式的全方位裂变。强调必须从大学未来走向的战略视野引领和推动这一世界潮流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信息化 MOOCs SPOC 教育战略 大学创新
原文传递
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31
13
作者 桑新民 贾义敏 +2 位作者 焦建利 谢阳斌 胡怡媛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97,共7页
线上线下结合的虚拟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范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研学术水平,破解高校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与教研创新案例基础上,探讨深化虚拟教研室建... 线上线下结合的虚拟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组织建设和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范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教研学术水平,破解高校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与教研创新案例基础上,探讨深化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工程设计思路,尝试模型化表达的形式与方法论,提出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双师教学"模式,倡导将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难题转化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在跨校师生团队协同创新中不断提升网络平台与资源库智能化水平,培养技术、教育与各专业知识技能深度融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并提出了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健康和谐的教学文化生态建设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课程创新 学习科学 教学学术 团队学习
原文传递
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 被引量:128
14
作者 杨满福 桑新民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5,共5页
当前,微课的兴起是教学信息化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新景观。高校开展微课建设,必须既汲取既往资源建设的经验,又注重提高资源的可重用性和利用率。为此,在目标定位上要推动共建共享并将立足点定位于"助学"功能;在创新方向上要体现... 当前,微课的兴起是教学信息化中一道引人注目的新景观。高校开展微课建设,必须既汲取既往资源建设的经验,又注重提高资源的可重用性和利用率。为此,在目标定位上要推动共建共享并将立足点定位于"助学"功能;在创新方向上要体现"小、实、新"的特色;在资源结构上要处理好快餐与中餐、大餐的关系;在评价体系上要引导优秀作品的生成。在微课开发的初始阶段,理智、科学地建立、完善评价标准(游戏规则)对后续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当前的评价标准应突出三个关键点,即针对不同学科特点研制分门别类的评价标准、加大用户评价的权重、重视可重用资源的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目标定位 创新方向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企业家政治关联、竞争战略选择与企业价值——基于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0
15
作者 李健 陈传明 孙俊华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157,共11页
基于社会资本互惠交换理论,本文提出企业家对不同层级政治关联的回报形成了企业在竞争战略层面提升企业价值的具体路径差异。在实证研究中,以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家中央政治关联与地方政治关联都... 基于社会资本互惠交换理论,本文提出企业家对不同层级政治关联的回报形成了企业在竞争战略层面提升企业价值的具体路径差异。在实证研究中,以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家中央政治关联与地方政治关联都能正向显著影响企业价值,其中差异化战略在企业家中央政治关联与企业价值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低成本战略在企业家地方政治关联与企业价值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得到支持。这表明,在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期望的企业发展目标与中央政府可能存在差异,并直接影响了与其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家行为。本文结论为产业结构升级和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关联 互惠回报 竞争战略 企业价值
下载PDF
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 被引量:99
16
作者 桑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8-17,共10页
学习是当代多学科共同探索的前沿和热门话题,而且成为关心人类命运的企业家和政治家们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由此推动着全球范围内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会的时代潮流。本文从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心理学对学习概念的两种解读入手,剖... 学习是当代多学科共同探索的前沿和热门话题,而且成为关心人类命运的企业家和政治家们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由此推动着全球范围内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会的时代潮流。本文从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心理学对学习概念的两种解读入手,剖析了目前学习理论的成就与局限性,然后将学习研究的视野从微观扩展到宏观,从个体扩展到团队与社会,分别从教育哲学、管理科学、教育技术学、历史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的广阔视野,对人类学习活动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并论证了与生产方式同一层次的"学习方式"范畴,提出"学习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认为"发展自身的人类学习能力同改造外部世界的人类生产能力(生产力)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源泉", 并倡导创建一套能够从历史哲学的广阔视野来透视、解读和预测人类复杂学习活动及其矛盾运动的理论,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人类学习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使我国当前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研究 学习活动 学习概念 学习化社会 教育技术学 教育哲学 社会实践活动 再生产 “科学发展观” 团队
下载PDF
寒门如何出“贵子”——基于文化资本视角的阶层突破 被引量:117
17
作者 余秀兰 韩燕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6,共9页
寒门要想获得升迁性社会流动,最重要的突破口是让孩子接受教育,而文化资本是影响教育获得的最可能的能动因素。在我国,虽然优势阶层具有文化资本优势,存在文化再生产现象,但优势文化资本并无明显的阶层区隔性与排他性,寒门学子可通过重... 寒门要想获得升迁性社会流动,最重要的突破口是让孩子接受教育,而文化资本是影响教育获得的最可能的能动因素。在我国,虽然优势阶层具有文化资本优势,存在文化再生产现象,但优势文化资本并无明显的阶层区隔性与排他性,寒门学子可通过重要他人或其他途径弥补家庭文化资本之不足。更关键的是,寒门情境还激发了具有寒门特征的文化资本,极大地促进了寒门学子的学业成功。要想寒门出"贵子",贫寒家庭既要积极弥补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又要努力激发贫寒家庭自身的文化资本,同时国家及社会也要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门 阶层限制 阶层突破 文化资本
原文传递
试论大学素质教育 被引量:103
18
作者 龚放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5-21,共7页
试论大学素质教育●龚放一、应变与发展:大学素质教育的缘起100多年以前,马克思曾经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素质“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其同私有制条件下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之间的深刻矛盾。马克思敏锐地看... 试论大学素质教育●龚放一、应变与发展:大学素质教育的缘起100多年以前,马克思曾经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素质“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其同私有制条件下人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之间的深刻矛盾。马克思敏锐地看到:“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 专业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 科学教育 教育思想 哲学教育改革 人文教育 情绪智力 《高等教育研究》
原文传递
建构主义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被引量:74
19
作者 张红霞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9-84,共6页
建构主义在教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在教育思想上进一步强调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 ,在科学教育上指出了科学知识学习的困难性。但激进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根本上有悖于科学理性 ,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科学学习的困难性夸大为科学知识... 建构主义在教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在教育思想上进一步强调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 ,在科学教育上指出了科学知识学习的困难性。但激进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根本上有悖于科学理性 ,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科学学习的困难性夸大为科学知识不可传授 ,这给教育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混乱。在我国进行科学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在应用建构主义原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负面影响 科学教育 认知主体 局限性 教育哲学 教育目的
原文传递
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 被引量:108
20
作者 张红霞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3-96,共4页
美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历史悠久,其目的是帮助新生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和学习方法,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新生研讨课的课程目标是适应新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接触著名教授、结识新朋友。今天美国的新生研讨课是适应性转... 美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历史悠久,其目的是帮助新生适应全新的大学环境和学习方法,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新生研讨课的课程目标是适应新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接触著名教授、结识新朋友。今天美国的新生研讨课是适应性转换与学术性转换两种模式并举,根据学生的特点,各类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或在两种模式中采取不同的侧重点。新生研讨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法、考核方法等方面不同于专业课、普通引论课、大四顶峰课程等;其课程体系的逻辑也不同于通识教育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课程体系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