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宇宙:变化世界中的政治秩序重构与挑战 被引量:38
1
作者 于京东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53,177,178,F0003,共15页
无论是在底层技术及其潜在的文化基质上,还是在媒介形态与组织理念上,元宇宙都代表着一种秩序变革的可能。就其当下所展示的游戏世界观而言,虚实结合、全真互联的场景意味着新的空间意识与治理形式。不过,一系列玩法、规则与秩序架构的... 无论是在底层技术及其潜在的文化基质上,还是在媒介形态与组织理念上,元宇宙都代表着一种秩序变革的可能。就其当下所展示的游戏世界观而言,虚实结合、全真互联的场景意味着新的空间意识与治理形式。不过,一系列玩法、规则与秩序架构的设计虽然有别于现实社会,但仍然延续了既有的认知、价值与话语体系。虚拟世界的治理一方面得益于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另一方面却不断从古典资源与传统社会中"采样"。在相关的影视文艺作品中,元宇宙成了游戏、电影与音乐怀旧的集中地,其背后折射了一种技术与权力之间的张力关系,也喻示着虚拟世界治理中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游戏 数字共同体 政治秩序 治理风险
原文传递
现代爱国主义的情感场域——基于“记忆之场”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于京东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139,共9页
现代爱国主义源于一种历史记忆基础上的信仰构建。"祖国"的符号、国家的象征、纪念的仪式是承载记忆的意义单元,它们可以通过物质、理念、空间等形式构成民族-国家的"记忆之场"。由此形成的象征体系又是滋生爱国心... 现代爱国主义源于一种历史记忆基础上的信仰构建。"祖国"的符号、国家的象征、纪念的仪式是承载记忆的意义单元,它们可以通过物质、理念、空间等形式构成民族-国家的"记忆之场"。由此形成的象征体系又是滋生爱国心的"情感场域",既包括象征符号所营造的当下情感体验,又汲取了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中的情感资源,继而形塑了一种过去-当下-未来、场所-区域-全国之间的"共情"。它不仅担负着再造记忆与形塑认同的政治社会功能,还致力于培育信仰与实践上的情感共同体。如果说民族-国家的集体记忆补充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历史叙事的话,集体情感则存储和展示着一种国民信仰,它攸关当代国家治理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情感场域 记忆之场 集体情感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法国大革命中的祖国崇拜——一项关于现代爱国主义的政治现象学考察 被引量:4
3
作者 于京东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5-66,158,共13页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诞生了现代性的爱国主义,也创造了新的政治象征。祖国祭坛及其饰物、铭文与仪式作为秩序革新的标志,在时间与空间、政体与国体的不同维度扩展开来。由此形成了爱国主义的象征体系,塑造了"祖国"与"爱国...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诞生了现代性的爱国主义,也创造了新的政治象征。祖国祭坛及其饰物、铭文与仪式作为秩序革新的标志,在时间与空间、政体与国体的不同维度扩展开来。由此形成了爱国主义的象征体系,塑造了"祖国"与"爱国"之间的象征性权力。象征体系使人们看见、相信,继而选择一定的观念、实践与政治生活。从祖国祭坛出发,大革命既更迭了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又创建了一个新的政治社会、一个民族国家。民主革命的"共和国"、民族革命的"法兰西"与象征革命的"祖国母亲"从此结合,催生出一种普遍一致的爱国情感。它形成了革命时代的祖国崇拜,也成为后革命时代公民宗教的一部分。它既致力于塑造公民身份,培育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意识,又巩固了民族国家的政治共识,融入现代生活的公共记忆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祭坛 爱国主义 象征物 话语修辞 政治仪式
原文传递
“祖国”的前世今生——西方现代国家成长中的爱国主义历史叙事与政治文化 被引量:4
4
作者 于京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8,255,共9页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历史叙事与政治文化,是西方现代国家成长中的关键因素。它既参与了近代以来的国家建设,又形塑着当代的政治共识与国民意识。法国大革命以来,现代爱国主义始终以世俗化取向为前提,致力于新型公民宗教的构建。与...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历史叙事与政治文化,是西方现代国家成长中的关键因素。它既参与了近代以来的国家建设,又形塑着当代的政治共识与国民意识。法国大革命以来,现代爱国主义始终以世俗化取向为前提,致力于新型公民宗教的构建。与此同时,王政向共和的转型伴随着民族爱国主义的兴起,这既带来全民动员的政治文化,又引发了民粹式的大众舆论与社会运动。共同体层面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反馈与矫正,是在神圣与世俗、普遍与特殊、王政与共和、内聚与对外、地方与中央五种关系中得以发展的。这不仅形成了一套关于"祖国"的话语体系,还诞生了一批寓意国家的符号象征,它们的传播与演变影响了整个现代世界的政治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爱国主义 法国大革命 祖国 政治文化
下载PDF
空间的旧制度与区划的大革命--近代法国领土治理中的央地关系与结构转型 被引量:4
5
作者 于京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8-240,共13页
在西方现代国家的成长历程中,"统治"向"治理"的转型不仅包含着权力层面的观念变化,还表现为空间与区划上的思路及制度变迁。外部拥有线性边界,内部得到数理测绘的领土既是主权的"统治"对象,也是国家事务... 在西方现代国家的成长历程中,"统治"向"治理"的转型不仅包含着权力层面的观念变化,还表现为空间与区划上的思路及制度变迁。外部拥有线性边界,内部得到数理测绘的领土既是主权的"统治"对象,也是国家事务的"治理"范畴。近代早期的绝对主义国家在空间安排上试图摆脱中世纪的异质、杂糅与交错状态,朝着一种数据、统计、图绘基础之上的开放、流通与普遍匀质的空间来发展。在此过程中,旧制度的领土国家奠定了"空间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央地关系模式。大革命的空间改造一度致力于与传统政治的决裂,打破旧制度的区划结构,但在划分领土与央地整合的实践中又延续了中央集权的治理理念,进而促成了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巩固。这既构成了后续现代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又催生了基于领土的政治认同与爱国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领土区划 央地关系 绝对主义 法国大革命
下载PDF
“法兰西民族是一个”:近代法国政治语境中的概念、修辞与论辩 被引量:3
6
作者 于京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在近代早期的法国语境中,"民族"(nation)一词原本指涉多种义涵,但随着17-18世纪绝对主义国家的兴起,"多元"的意象逐渐被统摄为"一体"。在外部,同"异族"的区隔强化了法兰西民族的特殊性;在内部... 在近代早期的法国语境中,"民族"(nation)一词原本指涉多种义涵,但随着17-18世纪绝对主义国家的兴起,"多元"的意象逐渐被统摄为"一体"。在外部,同"异族"的区隔强化了法兰西民族的特殊性;在内部,对地方的整肃明确了民族之体的完备性。"法兰西民族"逐渐作为整全唯一的政治体概念,形塑近代外交与国际法中的主权国家话语。在其背后,"历史书写"追溯了民族身份的"同一性"记忆,"政治意愿"强化了外部御敌与内部团结的"统一性"意识。1789年的大革命继承了这种统一的"法兰西民族"叙事,议会论辩既阐发了"民族取代国王"的现代主权法则,又确立了人民之间"政治意愿"的合法性。"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既是革命论辩的核心,也是政治生活的共识。它构成了此后民族主义的基础,不仅塑造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修辞方式与话语结构,还影响到了20世纪的中国政治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话语 修辞 概念史 近代法国
下载PDF
近代法兰西的国家形象及其传播——兼论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于京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100,共10页
17世纪以后,“法兰西”这个政治符号在主权者象征、疆域意识、社会生活与公共舆论等领域得到了具体的呈现。拟人化的国家人格、有限特殊的高卢版图、多元一体的领土景观与温情包容的“祖国”想象等,一同形塑了人们从“家乡”到“祖国”... 17世纪以后,“法兰西”这个政治符号在主权者象征、疆域意识、社会生活与公共舆论等领域得到了具体的呈现。拟人化的国家人格、有限特殊的高卢版图、多元一体的领土景观与温情包容的“祖国”想象等,一同形塑了人们从“家乡”到“祖国”的体验与记忆。在这种“统一体”的叙事框架下,近代国民的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想象中的“同胞”,也是地域性的“共居”,国家内部可以有着不同的族群、方言和传统,但人们却认同一个法兰西国家的存在。这不仅构成了近代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话语中的一种元叙事,更为此后的历史书写与制度设计提供了一个同质化的范畴。也正是在符号、象征、仪式、媒介与日常生活所展开的这类文化性场域中,民族—国家的形象被不断地描绘、复刻、传播与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近代法国 政治象征 历史地图 大众传播
下载PDF
传播“空间”:近代早期欧洲的地图与知识-社会转型 被引量:3
8
作者 于京东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0-88,共19页
在德布雷“媒介域”的理论基础上,本文将地图置于16-17世纪媒介化的技术-文化生态中加以考察。一方面,从“媒介化知识”的视角看,近代早期欧洲的地图制作、阅读、传播与贸易实际塑造了地理层面的科学空间与文化层面的概念空间,两者的交... 在德布雷“媒介域”的理论基础上,本文将地图置于16-17世纪媒介化的技术-文化生态中加以考察。一方面,从“媒介化知识”的视角看,近代早期欧洲的地图制作、阅读、传播与贸易实际塑造了地理层面的科学空间与文化层面的概念空间,两者的交互系统构成了新型的“知识空间”。另一方面,兴起中的近代国家与商业社会参与了知识空间的生产过程,制图与读图既是一种权力获取与保持的要素,又是商业模式、从业群体、贸易流通、公共文化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反映。新式地图与地图集因而成为知识-社会转型中的一种媒介力量,它塑造了空间知识的传播、沟通与重构,也缔造了媒介符号与技术现象、传播领域与文化社会之间的“混合体”。地图革命与成长中的近代国家耦合,奠定了一种新兴的政治地理与“领土空间”的历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革命 近代早期欧洲 法国 媒介化知识 媒介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近代法国“国家民族”的理念探析——基于厄内斯特·勒南的文本和语境考察
9
作者 于京东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5,共12页
在现代政治的历史叙事中,“政治民族”与“文化民族”的概念并不一致,其理念发展亦不同步。这在近代欧洲由传统民族到现代民族主义的过渡进程中尤为显著,法德两国各自秉持的民族理念不仅在思想、舆论与外交中产生交锋,还直接深入到普法... 在现代政治的历史叙事中,“政治民族”与“文化民族”的概念并不一致,其理念发展亦不同步。这在近代欧洲由传统民族到现代民族主义的过渡进程中尤为显著,法德两国各自秉持的民族理念不仅在思想、舆论与外交中产生交锋,还直接深入到普法战争的历史语境。厄内斯特·勒南作为法兰西民族主义的捍卫者,不但对政治上的“民族”概念进行溯源,驳斥德国方面的民族标准,而且框定了一种“国家民族”的理念。后者不仅重塑了普法战争后法国公众与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还缔造了“国家”与“民族”的锁合机制,形成了领土空间基础上的爱国主义公民共同体。这其中,政治意愿是关键一环。它一方面关联着历史上的遗产与记忆,另一方面形塑了未来性的政治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内斯特·勒南 民族 国家民族 普法战争 政治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