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9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185
1
作者 邓自旺 林振山 周晓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1-93,共13页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法分析了西安市近50年月平均气温距平和月降水量距平变化的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发现西安市气候变化除1年的自然周期变化和20~40年尺度范围的周期变化信号在全时间域中都强外,其它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 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法分析了西安市近50年月平均气温距平和月降水量距平变化的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发现西安市气候变化除1年的自然周期变化和20~40年尺度范围的周期变化信号在全时间域中都强外,其它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时间域中分布很不均匀,具有很强的局部化特征。西安市月平均气温距平变化主要表现为随机振荡,无特征尺度,而月降水量距平变化则有显著的4~5月的时间尺度。西安市气候变化受地理条件的影响较大,与ENSO的关系不象我国沿海地区那么紧密。对于大时间尺度来说,西安市气候呈暖干和冷湿结构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小波变换
下载PDF
长江流域汛期降水集中程度和洪涝关系研究 被引量:191
2
作者 张录军 钱永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2-630,共9页
运用新定义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讨论了我国长江流域不同地段汛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在对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研究方面 ,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 ,提取出最大降水... 运用新定义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讨论了我国长江流域不同地段汛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在对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研究方面 ,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 ,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对应的时段 ,因此可以比较理想地分析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集中度 降水集中期 时空分布 东亚季风指数
下载PDF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数和强度特征 被引量:181
3
作者 王志福 钱永甫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使用1951-2004年中国738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的方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分析了不同持续时间的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多发于35°N以南,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以及高原... 使用1951-2004年中国738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的方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分析了不同持续时间的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多发于35°N以南,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以及高原东南部,且在这些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持续时间也较长。季节分布上,主要出现在夏季,以低持续性事件为主。在中国东部地区,持续时间越长的极端降水其强度往往越强。趋势分析表明,全国持续1d极端事件的相对频数具有上升趋势而平均强度具有下降趋势,其空间上均表现为全国大部分上升、华北和西南等地下降的趋势。持续2d以上极端事件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江南地区和高原东部等地区有显著增多和增强的趋势,而在华北和西南地区有减少和减弱趋势,但全国平均的趋势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频数 强度 中国
下载PDF
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66
4
作者 傅抱璞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2-314,共13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表示降水与地形、海拔高度及地区气候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式。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地形对降水的最大影响是发生在盛行风向与向风坡坡向的交角σ接近于0°而向风面地形坡度α=45°左右时。σ愈小,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 本文提出了一个表示降水与地形、海拔高度及地区气候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式。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地形对降水的最大影响是发生在盛行风向与向风坡坡向的交角σ接近于0°而向风面地形坡度α=45°左右时。σ愈小,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愈大。当α<45°时,α愈大,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愈大,背风面的降水比向风面减小愈少。当α>45°时,则正好相反。但是,当σ<45°和α在30°和60°之间时,地形对降水增幅作用随σ和α的变化并不很明显。在地形坡度均一的情况下,向风面降水的高度分布一般是先增后减,有一最大降水高度h_M出现,且气候愈干燥,h_M愈高。在气候很潮湿时,h_m→0,即最大降水高度出现在山麓。当向风面的地形呈阶梯形时,也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最大降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海拔 高度 降水 背风坡
下载PDF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51
5
作者 端义宏 余晖 伍荣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45,共10页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文中总结近年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和最大可能强度的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文中总结近年来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和最大可能强度的研究;(2)行星涡度梯度、环境均匀流、环境流场垂直切变以及热带气旋外流与环境流的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及物理机制;(3)热带气旋结构与强度的变化关系,着重总结环境流场导致的非对称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热带气旋强度变化以及对涡旋倾斜发展理论验证,分析了涡旋Rossby波的最新研究;(4)海洋热状况变化以及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分析指出,今后进一步开展用现代化卫星探测资料研究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外,还应加强热带气旋外流与环境流场的相互作用,海-气交界面的参数化问题,热带气旋结构变化与TC强度变化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物理本质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认识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物理机制,提高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变化 行星涡度梯度 环境均匀流 物理机制
下载PDF
0216号台风降水及其影响降水机制的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149
6
作者 钮学新 杜惠良 刘建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8,共12页
文中用MM5模式对 0 2 16号台风 (森拉克 )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拟得到的台风降水中心强度和位置以及降水的分布与实况基本相符。文中还对影响热带气旋降水的机制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冷空气入侵热带气旋外... 文中用MM5模式对 0 2 16号台风 (森拉克 )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拟得到的台风降水中心强度和位置以及降水的分布与实况基本相符。文中还对影响热带气旋降水的机制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冷空气入侵热带气旋外围可以大幅度增加热带气旋外围及倒槽的降水 ,但入侵到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冷空气使热带气旋强度减弱 ,造成中心附近降水明显减少 ,但其外围与倒槽的降水明显加大 ;地形作用使迎风坡及降水中心增加雨量 ,背风坡雨量减少 ,从而使降水分布更不对称、更不均匀 ;大陆及其近海的湿度场对热带气旋降水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试验 台风降水 降水机制 热带气旋强度 MM5模式 地形作用 降水分布 冷空气 大幅度 迎风坡 背风坡 不对称 不均匀 湿度场 倒槽 入侵 雨量 近海
下载PDF
我国南方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51
7
作者 徐桂玉 杨修群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9-307,共9页
本文根据我国南方 6 2个气象观测站 1971— 995年月雷暴日数资料 ,应用 EOF和小波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了雷暴的气候特征 ,包括它们的空间分布类型、季节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所得结论 。
关键词 雷暴 气候特征 EOF分析 小波分析 中国 大气环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南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40
8
作者 张琼 钱永甫 张学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7-78,共12页
利用1958~1998 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100 hPa 高度场和风场资料, 依据大气环流观测事实及天气学原理, 较客观地定义了描述南亚高压活动的特征参数, 然后对南亚高压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诊... 利用1958~1998 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100 hPa 高度场和风场资料, 依据大气环流观测事实及天气学原理, 较客观地定义了描述南亚高压活动的特征参数, 然后对南亚高压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诊断分析。发现北半球中低纬100 hPa 环流异常具有空间整体性和时间持续性, 即北半球中低纬100 hPa 环流同时加强或同时减弱, 并且其整体异常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南亚高压面积和强度的变化存在3.8 年的振荡周期,与ENSO 的循环周期一致。南亚高压的中心和脊线在夏季较为稳定,较大的年际差异出现在春季。高压面积和强度的年际变化最明显, 并且面积大、强度强的年份往往与ElNino 年相对应。南亚高压的位置和强度还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自1978 年以后, 冬半年南亚高压脊线南移, 中心东移, 面积增大, 强度增强, 夏半年南亚高压的位置变化不很明显, 但是面积和强度也增大增强。这种年代际异常与低层大气系统及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异常一致。南亚高压强度距平与热带海洋SSTA 密切相关, 与印度洋海区的同期相关最好。南亚高压强度异常对印度洋SSTA 的响应时间为0~5 个月, 对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 的响应时间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气压
下载PDF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32
9
作者 况雪源 张耀存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2-389,共8页
利用NCEP/NCAR 200 hPa月平均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东亚大陆对流层上层不同经度上最大西风所在位置的平均纬度为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线指数,该指数能准确反映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变化及其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并能较好地体... 利用NCEP/NCAR 200 hPa月平均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东亚大陆对流层上层不同经度上最大西风所在位置的平均纬度为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线指数,该指数能准确反映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变化及其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并能较好地体现东亚夏季风盛行期间对流层低层与高层的纬向风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该指数的时间变化具有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较一致的年代际变化及年际振荡特征。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年的大气环流差异分析表明,急流异常偏北时,南亚高压偏弱,位置偏北偏西,呈伊朗高压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偏弱、位置偏东偏北;气流的辐合上升区北移至华北一带,而长江流域低层风场为辐散异常,上升气流较常年偏弱,降水偏少。急流异常偏南时,南亚高压偏强,位置偏南偏东,呈青藏高压型;西太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南;长江流域地区上空低层有较强辐合上升气流,高层有较强的气流辐散,对流旺盛,雨带在此维持,容易引发洪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高空副热带西风带急流 急流轴线位置异常 长江中下游降水
下载PDF
南海季风试验与东亚夏季风 被引量:115
10
作者 丁一汇 李崇银 +9 位作者 何金海 陈隆勋 甘子钧 钱永甫 阎俊岳 王东晓 施平 方文东 许建平 李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1-586,共26页
南海季风试验是一次国际性大气与海洋的联合试验 ,旨在更好地了解南海季风的爆发、维持与变化 ,以改进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季风预报。 1998年 5~ 8月进行的外场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获得了大量气象与海洋资料。不少国家对这些资料进行... 南海季风试验是一次国际性大气与海洋的联合试验 ,旨在更好地了解南海季风的爆发、维持与变化 ,以改进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季风预报。 1998年 5~ 8月进行的外场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获得了大量气象与海洋资料。不少国家对这些资料进行四维资料同化 ,并改进数值模拟和预报 ;同时也为东亚与南海地区季风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资料集。文中总结了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共包括 6个方面 :(1)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过程与机理 ;(2 )南海季风爆发过程中对流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及其与大尺度环流的相互作用 ;(3)低频振荡与遥相关作用 ;(4 )南海海 气通量的测量及其与季风活动的关系 ;(5 )夏季风时期南海海洋的热力结构、环流和中尺度涡旋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 ;(6 )南海与东亚季风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 东亚季风 东亚夏季风 南海夏季风 大尺度环流 南海地区 四维资料同化 爆发 关系 作用
下载PDF
子波变换在全球气候多时间尺度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1
11
作者 邓自旺 尤卫红 林振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505-510,共6页
用墨西哥帽子波变换分析南、北半球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突变点。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冷暖结构和突变点;南、北半球气候变化有较大差异。说明子波变换方法是气侯变化研究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子波变换 时间尺度 空变点 气候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研究TRACE-P期间香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被引量:117
12
作者 赵恒 王体健 +1 位作者 江飞 谢旻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利用Hysplit4.7轨迹模式和2001年3月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计算2001年3月TRACE-P期间抵达香港地区的后向气流轨迹,并分析香港地区大气输送特征。对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到达香港的6类典型气团。结合香港鹤咀测站所测量的大气污染物的浓... 利用Hysplit4.7轨迹模式和2001年3月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计算2001年3月TRACE-P期间抵达香港地区的后向气流轨迹,并分析香港地区大气输送特征。对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到达香港的6类典型气团。结合香港鹤咀测站所测量的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一步分析不同来源气团的化学特征。抵达香港的气流轨迹结果表明来自大陆的气团占47.5%,局地输送性气团占34.6%,海洋性气团占18.7%。鹤咀测站的污染性气体O3、SO2、CO在大陆气团影响下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1、3.0、486.1μg/m3;在海洋性气团影响下分别为20.0、1.0、319.4μg/m3;在局地输送气团影响下分别为20.0、1.2、308.0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低层大气输送
下载PDF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113
13
作者 闵屾 钱永甫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3-771,共9页
利用中国542个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发现:滇西藏东一带极端降水的持续性较好,但该地区极端降水的区域性较差;长江以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容易导致区域性洪涝灾害... 利用中国542个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发现:滇西藏东一带极端降水的持续性较好,但该地区极端降水的区域性较差;长江以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容易导致区域性洪涝灾害的发生;东南沿海冬季极端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易形成成片且持续时间在3d或3d以上的极端(较强)降水事件;黄河中下游秋季极端降水的区域性与持续性均较好,该地区秋季发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除新疆以外,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等大部分北方地区极端降水的持续性以及区域性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区域性 持续性 中国
下载PDF
长江流域、华北降水特征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08
14
作者 黄燕燕 钱永甫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4,共7页
利用多年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典型旱涝年降水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发现两地区的典型旱涝现象与南亚高压的异常增强或减弱、中心位置的经纬度偏差均有关。南亚高压异常增强,易造成长江... 利用多年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的典型旱涝年降水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发现两地区的典型旱涝现象与南亚高压的异常增强或减弱、中心位置的经纬度偏差均有关。南亚高压异常增强,易造成长江流域涝、华北地区旱;南亚高压异常减弱,易造成长江流域旱、华北地区涝。同时发现,长江流域、华北地区的典型旱涝现象具有明显的反位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长江流域旱涝 华北地区旱涝 合成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集成预报方法研究和比较 被引量:92
15
作者 金龙 陈宁 林振山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同一预报量的各个子预报方程进行集成预报研究,并以同样的子预报方程进行回归、平均和加权预报集成。对神经网络集成预报模型与各个子预报方程及其它集成预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同一预报量的各个子预报方程进行集成预报研究,并以同样的子预报方程进行回归、平均和加权预报集成。对神经网络集成预报模型与各个子预报方程及其它集成预报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所构造的集成预报模型不仅对历史样本的拟合精度比各个子预报方法及其它集成预报方法更好,独立样本的试验预报结果也显示出更好的预报准确性。并且,采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预报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预报集成 长期预报 比较分析 天气预报
下载PDF
东北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103
16
作者 孙凤华 杨修群 +1 位作者 路爽 杨素英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东北地区是我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建国以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44 a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东北地区是我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建国以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44 a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并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的差异和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44 a来,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变暖倾向,气候变暖趋势存在着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冬季增温最强,秋季增温最弱;区域变化表现为在区域中心区域,即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交界区增温趋势最明显,辽宁中部和内蒙古东部的中心靠近边境区域为增温较弱的地区;最低气温的增温率是最高气温的2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气温 季节变化 区域变化
下载PDF
玉米株型与冠层光合作用的数学模拟研究——Ⅰ.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91
17
作者 于强 王天铎 +1 位作者 刘建栋 孙菽芬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5,共9页
建立了一个对冠层结构具有高分辨率的作物冠层光合作用模型.包括冠层结构模型、冠层光分布模型和叶面光合作用模型.将作物冠层按叶面积指数划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次之间,水平面太阳辐照度按Monsi和Saeki的指数递减模型分布.冠层对太阳... 建立了一个对冠层结构具有高分辨率的作物冠层光合作用模型.包括冠层结构模型、冠层光分布模型和叶面光合作用模型.将作物冠层按叶面积指数划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次之间,水平面太阳辐照度按Monsi和Saeki的指数递减模型分布.冠层对太阳漫射光的消光系数由作物株型确定,对直射光的消光系数由株型和太阳位置确定.在同一层次中,作物株型按Ross-Nilson的叶倾角分布模型,将叶面位置划分为8个方位,6个倾斜角.设同一层中水平面辐照度相同,某一方位角和倾角的叶面直射光以太阳轨道方程确定.用玉米冠层的实测资料验证了辐射分布模型和叶片的光合作用模型.敏感性试验表明,模型对输入因子有良好的响应.本模型对冠层光合作用的理论研究、作物生长的数学模拟等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光合作用 模型 玉米
下载PDF
绿洲附近荒漠大气逆湿的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00
18
作者 张强 赵鸣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9-740,共12页
用HEIFE实验观测资料,给出了临近绿洲的荒漠大气比湿廓线的一些特性。并且用发展的二维中尺度土壤一植被一大气连续体数值模式模拟了绿洲及其临近荒漠大气的湿度廓线结构,再现了荒漠大气的逆湿,得到了荒漠大气比湿廓线几种典型... 用HEIFE实验观测资料,给出了临近绿洲的荒漠大气比湿廓线的一些特性。并且用发展的二维中尺度土壤一植被一大气连续体数值模式模拟了绿洲及其临近荒漠大气的湿度廓线结构,再现了荒漠大气的逆湿,得到了荒漠大气比湿廓线几种典型形式及其表现规律,初步解释了荒漠大气逆湿形成的物理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FE实验 中尺度 陆-气耦合模式 大气逆湿
下载PDF
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93
19
作者 刘德 李永华 何卷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利用重庆市长年代气温及降水观测资料,用MHF(墨西哥帽函数)小波方法分析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的多层次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降水变化较气温更复杂;重庆市夏季平均气温... 利用重庆市长年代气温及降水观测资料,用MHF(墨西哥帽函数)小波方法分析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的时间—频率的多层次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夏季气温及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降水变化较气温更复杂;重庆市夏季平均气温变化以3年周期振动最强,而降水变化则以10年周期振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夏季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小波分析
下载PDF
植被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Ⅰ:初步模拟结果 被引量:81
20
作者 郑益群 钱永甫 +3 位作者 苗曼倩 于 革 孔玉寿 章东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共16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增多及华北干旱的加剧可能是北方草原沙漠化与南方长绿阔叶林退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南方植被退化对其的影响似乎更严重。严重的植被退...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对中国植被变化的气候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江淮流域洪涝灾害增多及华北干旱的加剧可能是北方草原沙漠化与南方长绿阔叶林退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而且南方植被退化对其的影响似乎更严重。严重的植被退化会导致降水与植被退化之间的正反馈,易使退化区不断向外扩展且退化难以恢复。而程度较轻的植被退化,退化与降水减少之间是一种负反馈,当人为压力减弱后,退化较易恢复,但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植被退化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而北方草原植被增加使气候变得温和。但植树区外围的降水减少,易使新栽树林由外向内退化,说明目前的北方草原区气候似乎不支持在该地区出现大面积的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区域气候 数值模拟 中国 沙漠化 降水 地表径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