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俄语言接触中俄语对汉语语义系统的影响新探
1
作者 徐来娣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3期61-71,86,90,共13页
从十月革命胜利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汉俄语言之间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密切接触。汉俄语言接触研究对于丰富中国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理论,认识当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理论为视角,综合运用共时研究... 从十月革命胜利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汉俄语言之间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密切接触。汉俄语言接触研究对于丰富中国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理论,认识当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理论为视角,综合运用共时研究法、历时研究法和汉俄对比法,依托汉俄构词学、词汇学和语义学理论知识,从显性影响、隐性影响、组合关系影响和聚合关系影响四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汉俄语言接触中俄语对汉语语义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俄语言接触 俄源词 俄源义项 汉语语义系统 影响
下载PDF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普世共鸣性”理念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正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8年第3期30-37,共8页
"普世共鸣性"一词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演说稿《论普希金》。陀氏藉此强调普希金艺术天才中体现的"世界性和全人类性"。他认为,普希金独具其他欧洲伟大艺术天才所不具有的"普世共鸣性能力",即充分完美地... "普世共鸣性"一词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演说稿《论普希金》。陀氏藉此强调普希金艺术天才中体现的"世界性和全人类性"。他认为,普希金独具其他欧洲伟大艺术天才所不具有的"普世共鸣性能力",即充分完美地再现其他民族天赋的能力。陀氏进一步指出"普世共鸣性"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而对普世性和"全人类统一性"的终极追求便成为俄罗斯思想的核心。陀氏的"普世共鸣性"理念成为加速俄罗斯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俄国许多知识分子与思想家都先后对此做出自己的回应,如伊·屠格涅夫、康·列昂季耶夫、弗·索洛维约夫等。由此,"普世共鸣性"理念作为俄罗斯文化的特质完全融入俄罗斯民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共鸣性”理念 《论普希金》 普世之人 普洛透斯特性 俄罗斯思想
原文传递
俄罗斯学:跨学科研究新方向——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汪磊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8年第1期149-153,共5页
2017年6月30日-7月2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和匈... 2017年6月30日-7月2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和匈牙利的20位外国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近一百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是迄今为止我国主办的参加国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本文对"俄罗斯学前沿理论"、"俄罗斯学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构建与发展"、"俄罗斯文化关键词及国情研究"、"俄罗斯学与高校俄语学科建设及俄语专业教学改革"等大会主要议题发言作了归纳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学 前沿理论 观念研究 俄语专业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叙事艺术与劳改营书写
4
作者 汪磊 王加兴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108,共10页
索尔仁尼琴在《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大量运用准直接引语进行"复调"叙事,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精湛的叙事手法,在高度浓缩的艺术时空中充分揭露"痛苦的历史"。作家不但勇敢地描绘现实中令人匪夷所思的监... 索尔仁尼琴在《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大量运用准直接引语进行"复调"叙事,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精湛的叙事手法,在高度浓缩的艺术时空中充分揭露"痛苦的历史"。作家不但勇敢地描绘现实中令人匪夷所思的监狱生活景象,而且重新阐释囚徒在监狱困境下的身份建构及其伦理选择,以此展现俄罗斯的民族精神和道德信念。小说继承俄罗斯经典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以纪实性写作手法开创苏联"劳改营文学",张扬俄罗斯民族自豪感和斯拉夫民族优越感,蕴含着作家此后所倡导的"新根基主义"及"新斯拉夫主义"思想,为苏联知识分子思考祖国的历史和命运,找寻国家未来的出路指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仁尼琴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叙事艺术 劳改营 新斯拉夫主义
原文传递
弗·索罗金小说中的“新中世纪”图景 被引量:1
5
作者 段丽君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9年第2期101-108,共8页
弗拉基米尔·索罗金是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进入新世纪以来,索罗金创作了一系列中长篇小说,想象21世纪中期的社会生活。其中,《特辖军的一天》《碲钉国》和《熊掌山》分别描绘俄罗斯、欧洲以及欧亚大陆的未来图景。这三部小说中的2... 弗拉基米尔·索罗金是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进入新世纪以来,索罗金创作了一系列中长篇小说,想象21世纪中期的社会生活。其中,《特辖军的一天》《碲钉国》和《熊掌山》分别描绘俄罗斯、欧洲以及欧亚大陆的未来图景。这三部小说中的21世纪中期因具有明显的中世纪色彩,被批评家称为"新中世纪"。本文通过分析索罗金这几部作品,揭示作家笔下"新中世纪"社会图景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索罗金 “新中世纪” 技术进步 全球化 文明退行
原文传递
“后古登堡时代”的“书籍”与“阅读”——简析索罗金的小说《熊掌山》 被引量:1
6
作者 段丽君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8年第2期84-90,共7页
《熊掌山》是当代俄罗斯作家弗·索罗金最新长篇小说。作品讲述在未来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新中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后古登堡时代"。人们以崭新方式"阅读"书籍——将纸本书充作燃料烤制食物,"阅... 《熊掌山》是当代俄罗斯作家弗·索罗金最新长篇小说。作品讲述在未来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新中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后古登堡时代"。人们以崭新方式"阅读"书籍——将纸本书充作燃料烤制食物,"阅读"成为毁灭书籍的过程。作家通过讲述未来世界"书籍"和"阅读"的变异,从未来角度形象描述技术进步与文化衰退之间的冲突,表达对人类文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忧虑。本文以分析小说中"书籍"与"阅读"为切入点,解读索罗金这部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索罗金 《熊掌山》 书籍“阅读”
原文传递
俄罗斯中文学习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汪磊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1年第3期65-72,87,88,92,共11页
中文学习在俄罗斯已有300多年历史。近年来,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俄罗斯人学习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中文教育在俄罗斯迈入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在考察俄罗斯中文学习的历史、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 中文学习在俄罗斯已有300多年历史。近年来,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俄罗斯人学习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中文教育在俄罗斯迈入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在考察俄罗斯中文学习的历史、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俄罗斯国情的一系列建议,如构建中文语言应用服务体系、推动俄政府将孔子学院(课堂)的中文学习纳入本国教育体系、协助俄方积极开展中文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组织两国专家联合编写俄本土化系列教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中文学习 历史与现状 面临的问题 解决策略
下载PDF
一次重塑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尝试——评科尔米洛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8
作者 赵丹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7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20—90年代主要作家》一书。该书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时间界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依据均衡性和经典性原则选择作家、作品进行重新评价,重塑了20世纪俄罗斯... 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20—90年代主要作家》一书。该书对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时间界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依据均衡性和经典性原则选择作家、作品进行重新评价,重塑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面貌,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又一有借鉴意义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重塑 时间界限 均衡性 经典
原文传递
论阿斯塔菲耶夫小说创作的体裁意识
9
作者 杨正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9年第3期62-69,共8页
《牧童与牧女》、《鱼王》、《最后的致敬》是阿斯塔菲耶夫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在这三部作品中作家都使用了一个副标题来界定小说的体裁,它们分别是:“现代田园牧歌”、“寓于系列短篇的叙述”和“寓于系列短篇的中篇小说”。通过分析... 《牧童与牧女》、《鱼王》、《最后的致敬》是阿斯塔菲耶夫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在这三部作品中作家都使用了一个副标题来界定小说的体裁,它们分别是:“现代田园牧歌”、“寓于系列短篇的叙述”和“寓于系列短篇的中篇小说”。通过分析梳理上述作品的创作经历、作品结构和小说主旨,我们不难发现,阿斯塔菲耶夫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对体裁形式进行探索并加以“陌生化”处理,逐渐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文学风格的写作方式,成为阿斯塔菲耶夫小说体裁的一大特色。这些体裁形式并非只有形式方面的意义,它们还承担着揭示作品主旨、引导读者阅读期待的重要功能,因此在译介过程中不应当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田园牧歌 寓于系列短篇的叙述 寓于系列短篇的中篇小说 体裁意识 陌生化
原文传递
积雪覆盖的家园
10
作者 奥·叶尔玛科夫 芳园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4-149,共6页
晚秋时节,每逢早晨,雾气便笼罩着花园,阴雨连绵,连鸟儿都悄然无声了。人、树、狗和那些一声不响的鸟儿都在等待着;初雪就在这一两天要下了。而女人等待的却是丈夫。 这个女人住在一所橙黄色屋顶的木房里。木房周围是一座花园。园里的花... 晚秋时节,每逢早晨,雾气便笼罩着花园,阴雨连绵,连鸟儿都悄然无声了。人、树、狗和那些一声不响的鸟儿都在等待着;初雪就在这一两天要下了。而女人等待的却是丈夫。 这个女人住在一所橙黄色屋顶的木房里。木房周围是一座花园。园里的花木在秋风中摇曳,花木的枝桠弯弯曲曲的,叶子已经落光了。在这座橙黄色屋顶的木房附近,还有另外一些木结构的和砖砌的平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覆盖 苹果树 体育教师 等待着 上帝 屋顶 女校长 军事教员 兵役局 邮递员
原文传递
文化学家洛特曼及其俄罗斯文化重构实验
11
作者 杨正(译) 《俄罗斯文艺》 2024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尤·米·洛特曼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史领域建树颇丰。他基于文本学和符号学方法建立了一个有效模型来描述和解释俄罗斯文化的语义库(符号域)。他透过那些构成历史的创作先例来看待民族文化,从而为哲学和文化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 尤·米·洛特曼在文化理论和文化史领域建树颇丰。他基于文本学和符号学方法建立了一个有效模型来描述和解释俄罗斯文化的语义库(符号域)。他透过那些构成历史的创作先例来看待民族文化,从而为哲学和文化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洛特曼关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化和文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被视为一种理想的重构实验,他将作家的创作意识作为事件从而重绘民族文化的精神地图。通过分析文学文本及其诞生的历史背景,洛特曼重构了俄罗斯经典作家们的创作经历,并提出有趣的观点和有效的假设,澄清甚至改变了我们对创作经历和作品内容的看法。例如,他那部对卡拉姆津创作经历进行重构的长篇小说就是这种理想的重构实验之一。通过“解密”文本的方法,洛特曼将卡拉姆津的创作经历重构成一位俄罗斯作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的精神道路,并将其看作道德和智力自我创造的历史。因此,作为文化学家的洛特曼把卡拉姆津的遗产重新带回到俄罗斯的历史现实中。通过重新阐释卡拉姆津、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等人的作品,洛特曼重新为当代读者打开了他们的文本,以突出其在形成俄罗斯文化的美学、道德和政治理想、以及精神和智性传统方面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理论与文化史 俄罗斯文化 重构 符号学方法 重释
原文传递
布宁的厄洛斯理念——以短篇小说《路旁》为例
12
作者 田雨冬 《俄罗斯文艺》 2024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在柏拉图主义和俄国宗教哲学中,“厄洛斯”作为人格内部结构与外部世界相互渗透的交感场域,体现了个体存在介于“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矛盾性。在俄罗斯作家伊·布宁的小说创作中,这一状态主要通过叙事的暗示性、意象的象征性和... 在柏拉图主义和俄国宗教哲学中,“厄洛斯”作为人格内部结构与外部世界相互渗透的交感场域,体现了个体存在介于“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矛盾性。在俄罗斯作家伊·布宁的小说创作中,这一状态主要通过叙事的暗示性、意象的象征性和人物的潜意识加以展现。传统观点认为,《路旁》旨在通过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折射社会环境对于女性的迫害,这是一种基于外部视角的批评。从主人公内部世界和意识活动的角度看,作者描摹了一个“厄洛斯化”的世界,以及充盈于这一世界中的宇宙厄洛斯能量最终导致主人公人格解体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宁 《路旁》 厄洛斯 人格
原文传递
审美与思辨:论普里什文散文中的“诗意”
13
作者 郑涛 《俄罗斯文艺》 2023年第3期75-85,共11页
普里什文是一位“被钉在散文十字架上的诗人”,散文与诗的交融是其创作的一大特色。本文认为,这种特点首先来自于他的自然观。普里什文深受“泛灵论”和“万物统一”思想的影响,以“亲人般的关注”平等地对待大自然中的每个成员,愿意“... 普里什文是一位“被钉在散文十字架上的诗人”,散文与诗的交融是其创作的一大特色。本文认为,这种特点首先来自于他的自然观。普里什文深受“泛灵论”和“万物统一”思想的影响,以“亲人般的关注”平等地对待大自然中的每个成员,愿意“为每一片落叶写一部长诗”。这种独特的视角赋予普里什文散文创作某种超越性,深刻的哲学思考使他能够越过一般大自然书写的写实主义、生物学意义的特性,从而将俄罗斯大地的“诗意”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什文 诗意 大地 散文 哲学
原文传递
被压抑的“小人物”之声:论果戈理小说《外套》的听觉叙事
14
作者 丁梁 《俄罗斯文艺》 2023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听觉叙事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开展对听觉叙事的专门研究,既是对当今社会视听失衡现状的理论反拨,也是人文学科“听觉转向”的逻辑必然。听觉叙事概念提出后,“重听”经典成为叙事研究的一项新任务。果戈理的经典作品《外套》... 听觉叙事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开展对听觉叙事的专门研究,既是对当今社会视听失衡现状的理论反拨,也是人文学科“听觉转向”的逻辑必然。听觉叙事概念提出后,“重听”经典成为叙事研究的一项新任务。果戈理的经典作品《外套》蕴含丰富的声音景观,其听觉叙事一方面与塑造人物形象相关,另一方面直指文本的深层寓意。从听觉叙事角度重新解读这部经典之作,有利于针砭以往研究“失聪”的痼疾,聆察作品内蕴的听觉芬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外套》 小人物 听觉叙事
原文传递
从《最后的期限》看“农村散文”中的“人民性意识”
15
作者 赵杨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4期39-49,共11页
拉斯普京小说《最后的期限》的名称和主题意义与俄罗斯人传统观念中的“末世论”和拯救意识相契合,主人公安娜秉持着的平凡朴实的生活道理,正蕴含着拯救人心的大智慧,也最鲜明地体现了俄罗斯“农村散文”中的“人民性意识”观念。而这... 拉斯普京小说《最后的期限》的名称和主题意义与俄罗斯人传统观念中的“末世论”和拯救意识相契合,主人公安娜秉持着的平凡朴实的生活道理,正蕴含着拯救人心的大智慧,也最鲜明地体现了俄罗斯“农村散文”中的“人民性意识”观念。而这样的观念,必然离不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积淀,同时也深受根植于俄国知识分子心中“神圣罗斯”观念的影响,对于强化“俄罗斯人”的文化认同起着巨大作用,是俄罗斯文学所天然具有的精神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的期限》 安娜 人民性意识 神圣罗斯
原文传递
长篇重构小说与体裁的共塑——尤里·洛特曼《卡拉姆津传》的历史符号学解读
16
作者 杨正(译)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3期17-26,共10页
本文以尤里·洛特曼的《卡拉姆津传》为研究对象。洛特曼将这部作品的体裁界定为长篇重构小说。本文认为,这是他建构新体裁、探索一种以史学家、小说家和符号学家之间展开多人对话为理想描述方式的尝试。在这方面,洛特曼借鉴了卡拉... 本文以尤里·洛特曼的《卡拉姆津传》为研究对象。洛特曼将这部作品的体裁界定为长篇重构小说。本文认为,这是他建构新体裁、探索一种以史学家、小说家和符号学家之间展开多人对话为理想描述方式的尝试。在这方面,洛特曼借鉴了卡拉姆津集史家和作家于一身的写作经验。长篇重构小说的结构符号学特征提供了全新考察卡拉姆津作品《俄罗斯国家的历史》独特之处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姆津 洛特曼 长篇重构小说 历史符号学
原文传递
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洛特曼接受史摭拾
17
作者 王加兴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3期4-16,共13页
俄罗斯及爱沙尼亚对洛特曼的接受已有40年的历史。洛特曼的结构诗学和符号学理论在俄苏学界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政治因素和学术环境使然,洛特曼及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的学说不仅无法得到广泛的传... 俄罗斯及爱沙尼亚对洛特曼的接受已有40年的历史。洛特曼的结构诗学和符号学理论在俄苏学界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政治因素和学术环境使然,洛特曼及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的学说不仅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研究,反而备受质疑,只是到了80年代初才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自1992年起,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开始对洛特曼的理论学说展开系统梳理和全面研究。本文不仅综述了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对洛特曼的研究现状,而且还指出了其研究特点、局限性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洛特曼接受史 特点 局限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解析抒情诗《帆》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洛特曼结构分析法给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加兴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1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洛特曼的结构诗学既强调文学的符号本质,注重分析文本的内部机制、层级组织,又关注文本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外部关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论体系。本文不仅应用洛特曼所倡导的"诗歌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对莱蒙托... 洛特曼的结构诗学既强调文学的符号本质,注重分析文本的内部机制、层级组织,又关注文本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外部关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论体系。本文不仅应用洛特曼所倡导的"诗歌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对莱蒙托夫代表诗篇《帆》的语言组织及其功能进行了探析,而且还就洛特曼对帆与抒情主体之关系所做出的论断进行了评价,指出:洛特曼融合了透视学等其他学科的诸多概念(如"空间透视""视轴""法线""横截距""水平轴")和研究方法,得出了不同于传统解读的结论。此外,笔者以本文解析内容为依据对此诗做了重译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帆》 语言组织 帆与抒情之“我”的关系
原文传递
试论现代俄语笑话的体裁特点
19
作者 冷雪峰 王加兴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现代俄语笑话是俄罗斯民间创作的一种言语体裁。笑话的初始状态为口头传播,其书面形式是口头笑话的固化。本文认为,现代俄语笑话的体裁特点表现为匿名性、再生性、多版本、适切性、表演性、文本系列化、人物模式化、内容狂欢化、内容的... 现代俄语笑话是俄罗斯民间创作的一种言语体裁。笑话的初始状态为口头传播,其书面形式是口头笑话的固化。本文认为,现代俄语笑话的体裁特点表现为匿名性、再生性、多版本、适切性、表演性、文本系列化、人物模式化、内容狂欢化、内容的虚拟性、语义结构的双重性等方面。近年来,笑话作为一种体裁,还从现实交际空间延伸至虚拟交际空间,由此产生出一些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俄语笑话 体裁特点 体裁演变 类别划分
原文传递
传记、回忆录与学术论著的合璧——评《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
20
作者 谢子轩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鲍·费·叶戈罗夫的《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以学术传记的形式梳理了洛特曼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探究了其生平经历、个性品质和世界观对其学术道路的影响,并对传主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 鲍·费·叶戈罗夫的《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以学术传记的形式梳理了洛特曼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探究了其生平经历、个性品质和世界观对其学术道路的影响,并对传主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此书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有助于对洛特曼的学术遗产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米·洛特曼的生平与创作》 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 传记的一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