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依从性管理和药物假期选择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华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药物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际疗效存在明显差距,此差距源于医生和患者对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双膦酸盐的不良反应如非典型性骨折和下颌骨坏死的过度担心,用药依从性差;对...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一线用药。但药物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际疗效存在明显差距,此差距源于医生和患者对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对双膦酸盐的不良反应如非典型性骨折和下颌骨坏死的过度担心,用药依从性差;对药物假期的理解和选择还存在误区。强调重视双膦酸盐治疗的依从性管理和药物假期选择,会为抗骨质疏松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折风险 双膦酸盐 依从性 药物假期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损害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03-907,共5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基于全身骨骼在骨质疏松疾病状态下发生的病理性骨折,其病变的实质是骨强度的下降。骨强度受到骨骼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以及肌肉负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变化主要...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基于全身骨骼在骨质疏松疾病状态下发生的病理性骨折,其病变的实质是骨强度的下降。骨强度受到骨骼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以及肌肉负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骨量和骨质量等多方面的损害,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即使成功的手术治疗也无法阻止骨质疏松骨损害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损害进行阐述,强调明确并重视这些骨骼病变及其风险,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提高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干预的临床疗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骨强度 骨损害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症骨微结构的病变与药物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531-1538,共8页
骨微结构的破坏是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病理性改变之一。骨微结构损伤会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骨重建失衡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微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调节骨重建,从而改善骨微结构。目前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包括... 骨微结构的破坏是骨质疏松症最主要的病理性改变之一。骨微结构损伤会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骨重建失衡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微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调节骨重建,从而改善骨微结构。目前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促骨形成药两大类。抗骨吸收药物[包括双膦酸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抑制剂等]一方面抑制骨吸收,防止骨小梁体积、数目及连接性的进一步损失;另一方面抑制骨重建,给骨重建单元提供更多时间来提高骨矿化程度。促骨形成药物(包括特立帕肽和阿巴洛肽)通过刺激骨重建及一定程度的骨塑建促使骨代谢正平衡(骨形成大于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小梁数目,改善骨小梁结构。除以上两类药物之外,硬骨抑素抗体(如Romosozumab)可以中和硬骨抑素,具有双向作用,既可刺激骨形成,又可抑制骨吸收,对松质骨及皮质骨微结构的改善均有一定效果。既往有众多研究证实了各类抗骨质疏松药物在改善骨微结构、提升骨质量方面的疗效,但RANKL抑制剂促进骨塑建的具体作用机制、双膦酸盐对皮质骨孔隙度的影响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药物 骨微结构 病理性改变 骨小梁结构 骨质疏松症 抑素 骨重建 骨吸收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群迫在眉睫的骨折风险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由于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及再骨折的发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课题。目前大多数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的患者都是在发生骨折后到医院就诊被发现的。由于缺乏... 由于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及再骨折的发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课题。目前大多数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的患者都是在发生骨折后到医院就诊被发现的。由于缺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正确认识和综合管理的体系,临床医生多局限在对骨折本身的处理,而对后期再骨折的预防重视不够。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的患者或者首次骨折后的患者,2年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高,死亡风险持续增加。这是一种迫在眉睫的骨折风险,也是我们从临床上可以并且应该开始行动的着力点之一。本文立足国情,分析目前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管理的不足,从高危人群识别,治疗以及多学科合作等方面提出中国应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脆性骨折 低能量骨折 绝经后女性 风险 规范性管理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干预的管控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7-580,共4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骼在骨质疏松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病理性骨折,临床干预强调全程规范管理。管控要点包括:骨骼病变评估和与相关骨病的鉴别诊断;疼痛与急性骨丢失干预;骨折处理;骨折愈合促进;植入物松动预防;再骨折预防及抗骨质疏松治...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骼在骨质疏松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病理性骨折,临床干预强调全程规范管理。管控要点包括:骨骼病变评估和与相关骨病的鉴别诊断;疼痛与急性骨丢失干预;骨折处理;骨折愈合促进;植入物松动预防;再骨折预防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关键点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临床干预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