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1和第2滴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糖值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宁 傅荣 +2 位作者 褚红 叶红芳 徐任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第1滴和第2滴手指末梢血与患者静脉血糖值的差异,为临床采集末梢血测定血糖提供参考。方法测定210例住院患者的空腹血糖,分别将手指末梢第1滴、第2滴血糖检测值与静脉血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浓度分层统计结果显示,当静脉血... 目的探讨第1滴和第2滴手指末梢血与患者静脉血糖值的差异,为临床采集末梢血测定血糖提供参考。方法测定210例住院患者的空腹血糖,分别将手指末梢第1滴、第2滴血糖检测值与静脉血血糖值进行比较。结果血糖浓度分层统计结果显示,当静脉血血糖值2.2~7.0 mmol/L时,末梢第1滴血、第2滴血的血糖值显著高于静脉血血糖值(P<0.05,P<0.01);当静脉血血糖值>7.0 mmol/L时,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组间比较,末梢第2滴血与静脉血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第1滴、第2滴血与静脉生化血糖检测结果、末梢第2滴血与末梢第1滴血检测结果之间显著相关(均P<0.01);末梢第1滴血与静脉血糖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高。结论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时,若按正规操作,可以使用第1滴末梢血检测血糖值,当血糖值>7.0 mmol/L时,末梢第1滴血与第2滴血均可反映即时静脉血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静脉血 手指末梢血 检测结果 差异分析
下载PDF
遗传性血色病并发严重心力衰竭一例
2
作者 李冠男 陈建州 +8 位作者 吴翔 杨帆 吴小婷 许安迪 牡丹 张启国 顾蓉 徐标 王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8-1032,共5页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可造成肝脏、胰腺、脾脏、心脏及垂体等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因此诊断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累及多脏器,同时并发严重心力衰竭的3型遗传性血色病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遗传性血色病 心力衰竭 转铁蛋白受体2 去铁治疗
下载PDF
血液科规范化培训虚拟模拟诊疗结合PBL教学模式的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祖丽胡玛尔·艾斯卡尔 许佩佩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10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探索虚拟模拟诊疗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规培的78名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和实验组(虚拟模拟诊疗结合PBL模式)授... 目的探索虚拟模拟诊疗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至2019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规培的78名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和实验组(虚拟模拟诊疗结合PBL模式)授课;对比两组最终出科综合成绩,根据结果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综合评估并实施针对性教学。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模拟诊疗结合PBL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在血液科医师规培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模拟诊疗 传统教学模式 临床思维能力
下载PDF
62例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吕成兰 王晶 +1 位作者 徐岳一 许景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PI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PIL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LDH)水平、EB病毒感... 目的探讨原发肠道恶性淋巴瘤(PI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PIL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LDH)水平、EB病毒感染、肿瘤细胞来源、病理类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临床分期等,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男女比例为2.4:1,中位年龄57岁;Ⅳ期42例;47例行消化内镜检查,内镜下活检明确诊断淋巴瘤的患者为40例;结直肠和小肠淋巴瘤分别为27例和32例;6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来源5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1例。62例患者全部接受治疗,其中56例全身化疗,35例手术治疗。治疗期间获完全缓解(CR)31例,部分缓解(PR)11例,获疾病稳定(SD)和病情进展(PD)6例。62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5年生存率为66.64%。<50岁患者的中位OS明显优于≥50岁患者(P<0.05);根据IPI分为相对低危组(IPI 0~2分)和相对高危组(IPI 3~5分),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8%和5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来源和T细胞来源PIL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5.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7.69%;EB病毒血症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差(P<0.05);化疗联合手术治疗(26例)和单纯化疗(32例)患者的中位OS均未达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细胞来源和EB病毒血症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PIL好发于男性,小肠淋巴瘤稍多于结直肠淋巴瘤,病理类型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DLBCL占大多数。多数患者经内镜活检诊断。多数患者需通过化疗达到CR或PR。T细胞来源和EB病毒血症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手术未增加PIL患者的生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肠道淋巴瘤 诊断和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淫羊藿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蒋如如 董海波 +2 位作者 袁翠英 周敏 陈兵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1115-1122,共8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淫羊藿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 Mapper、SEA、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淫羊藿素的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MalaCards数据库收集多发性骨髓瘤的疾...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淫羊藿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harm Mapper、SEA、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淫羊藿素的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MalaCards数据库收集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分析获得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的共有靶点并导入STRING数据库分析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再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淫羊藿素与抗多发性骨髓瘤潜在作用靶点的可视化关系网络,然后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对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开展体外实验,CCK-8法检测淫羊藿素对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淫羊藿素对关键通路中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淫羊藿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作用靶点143个,其中的重要作用靶点主要有蛋白激酶B1(Akt1)、白蛋白(ALB)、连环蛋白β1(CTNNB1)、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淫羊藿素可能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体外细胞实验显示,淫羊藿素可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并显著上调U266细胞中PIK3R1表达、下调Akt1表达(P<0.05、0.01)。结论淫羊藿素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中PIK3R1、Akt1的表达,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发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作用,为淫羊藿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素 多发性骨髓瘤 网络药理学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兵 欧阳建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1年第5期204-207,共4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 (AID)是受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影响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特发型和诱导型AID动物模型研究发现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ID疗效显著。临床很多合并恶性病的AID患者行异体或自体干细胞移植后 ,病情缓解或稳定。目前 ,这种新的AI... 自身免疫性疾病 (AID)是受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影响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特发型和诱导型AID动物模型研究发现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ID疗效显著。临床很多合并恶性病的AID患者行异体或自体干细胞移植后 ,病情缓解或稳定。目前 ,这种新的AID治疗方法已进入临床阶段 ,其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 “药”这样治
7
作者 许佩佩 《家庭用药》 2023年第7期45-45,共1页
警惕“因铁致贫”生活中,如果经常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及四肢冰冷等症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贫血”了。实际上,贫血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而缺铁性贫血则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 警惕“因铁致贫”生活中,如果经常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及四肢冰冷等症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贫血”了。实际上,贫血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而缺铁性贫血则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Hb)生成减少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色苍白 缺铁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缺乏 贫血类型 临床症状 头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