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大小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小蓓 张昆 +1 位作者 王大为 雷浪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大小,以明确矢状骨面型是否影响上气道大小。方法:将75例青少年患者根据ANB角大小分为Ⅰ类、Ⅱ类、Ⅲ类3种矢状骨面型组。3组的年龄、性别匹配并且垂直骨面型均为均角...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上气道大小,以明确矢状骨面型是否影响上气道大小。方法:将75例青少年患者根据ANB角大小分为Ⅰ类、Ⅱ类、Ⅲ类3种矢状骨面型组。3组的年龄、性别匹配并且垂直骨面型均为均角型。每例患者使用CBCT扫描其颅面部,对上气道各段的长度、截面积、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分析上气道大小是否存在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种矢状骨面型组上气道Anp平面、Lnp平面、Lvp平面、Lgp平面、Lhp平面截面积无显著差异。Ⅱ类患者的舌咽气道容积[(2.34±0.79)m L]显著小于Ⅲ类患者[(3.18±0.63)m L](P<0.05),Ⅱ类患者的上气道总容积[(13.89±2.51)m L]显著小于Ⅰ类[(16.48±4.41)m L]和Ⅲ类患者[(17.47±3.55)m L](P<0.05)。结论:Ⅱ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显著减小,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骨面型 上气道大小 锥形束CT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2
作者 胡小蓓 张昆 +1 位作者 张建云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的变化,探究舌形态变化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收集患者术... 目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形态的变化,探究舌形态变化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1个月(T1)、术后6~12个月(T2)的螺旋CT影像资料,测量T0、T1、T2期舌在口内的相对位置、舌相对于颅底的矢状向位置、垂直向位置、舌长度、舌高度、舌正中矢状截面面积及口内舌体积,并分析其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的相关性。结果:正颌术后,舌在口内的位置更靠后上,较T0期,T2期L2、L3、L4分别增大(2.08±2.76)mm、(1.88±2.48)mm、(1.64±2.31)mm。与T0期相比,T1期舌高度显著增加,而舌矢状向位置、舌长度、口内舌体积显著减小;T2期舌高度恢复至T0期水平,而舌矢状向位置、舌长度、口内舌体积仍显著减小,分别减小(4.41±5.53)mm、(4.81±6.96)mm、(6.04±13.62)cm 3。舌矢状向位置、口内舌体积的变化量与下牙槽座点的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r=0.394,r=0.452)。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舌在固有口腔内更靠后上,口内舌体积减小,提示舌发生自适应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双颌手术 舌形态 舌体积 螺旋CT
下载PDF
锥束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外科导萌正畸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政 黄兰柱 +2 位作者 闫翔 刘超 刘澍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24期2943-2945,共3页
目的探讨锥束CT(CBCT)三维(3D)重建技术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外科导萌正畸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20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者进行CBCT 3D重建,应用SIMPLANT软件手术设计平台进行埋伏牙定位,测量和手术模拟,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果... 目的探讨锥束CT(CBCT)三维(3D)重建技术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外科导萌正畸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20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者进行CBCT 3D重建,应用SIMPLANT软件手术设计平台进行埋伏牙定位,测量和手术模拟,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果行外科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牵引。结果 CBCT 3D重建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埋伏牙位置、倾斜角度、牙冠方向、牙根形态及其与邻牙牙根和周围组织的关系;16例(20颗)患牙能够基本依据计算机模拟设计的步骤来完成手术。结论 CBCT 3D重建技术能精确指导手术开窗的入路和牵引装置的固定,有效降低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锥束CT 助萌 正畸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技术评价双颌手术影响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昆 邹维娜 +2 位作者 蒲玉梅 胡小蓓 王育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采用螺旋CT分析双颌手术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男4例,女8例)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天(T1)、术后6~12个月(T2)... 目的:采用螺旋CT分析双颌手术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12例(男4例,女8例)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收集患者术前1周(T0)、术后3天(T1)、术后6~12个月(T2)的螺旋CT数据,测量T0、T1、T2上气道各平面矢状径、横径、截面积、上气道各段长度、容积等指标,分析患者T0、T1、T2的上气道三维变化。结果:鼻咽前界平面垂直径、鼻咽段、舌咽段气道长度及上气道总长度在术后3 d及术后6~12个月显著减小,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分别减小(3.42±3.68)mm、(3.42±3.68)mm、(2.83±3.89)mm、(6.02±8.23)mm。鼻咽前界平面截面积、鼻咽下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腭咽下界平面横径、腭咽段气道容积在术后3 d时显著减小,但在术后6~12个月恢复到手术前水平。舌咽上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舌咽下界平面矢状径及截面积、舌咽段气道容积在术后3 d无显著变化,在术后6~12个月显著增大,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分别增大(3.90±3.83)mm、(25.16±68.21)mm2、(3.26±3.74)mm、(34.55±89.41)mm2、(1091.63±1382.39)mm3。术后6~12个月舌咽段气道容积的变化量与B点的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结论: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会造成舌咽段气道增大,增大量与下颌骨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腭咽段气道在术后出现暂时性缩窄,但在术后6~12个月恢复到手术前水平;鼻咽段气道、喉咽段气道及上气道总容积无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双颌手术 上气道 螺旋CT
下载PDF
2种快速扩弓方式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效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韩磊 鲁桐 +1 位作者 朱培香 李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2-1432,共11页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骨支抗式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作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及位置。方法·选取一名替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上颌发育不足的...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骨支抗式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作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式及位置。方法·选取一名替牙列期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上颌发育不足的青少年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建立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颅颌面骨缝、骨骼点、骨骼及上颌牙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骨支抗式、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而后将前述模型组装成为上颌复合体和骨支抗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1)、上颌复合体和牙支持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2)。依次根据扩弓方式、牵引位置的不同,在模型1、2中分别建立以下工况:①根据扩弓方式,将模型1设置为A组,模型2设置为B组。②根据牵引位置,将上述2组继续分为试验组Ⅰ组(牵引钩位于双侧尖牙颊侧)、Ⅱ组(牵引钩位于双侧第一前磨牙颊侧)和Ⅲ组(牵引钩位于双侧第二前磨牙颊侧)。同时,分别将A、B组中不联合前方牵引设置为对照组(即为A0组、B0组)。采用图表分析的方法对A、B组在不同牵引位置时的颅颌面骨缝应力分布特征,以及颅颌面骨骼点、颅颌面骨骼及上颌牙列的位移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在颅颌面骨缝应力分布特征方面,A、B组中翼突上颌缝的等效应变最大,且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其等效应变均逐渐增加;AⅠ组各骨缝的最大主应变大于BⅠ组。在颅颌面骨骼位移趋势方面,随着牵引位置的后移,在水平向上A、B试验组的鼻骨和上颌骨均向右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在矢状向上该2组的鼻骨均向后移动且位移趋势均减小、上颌骨均向前移动且位移趋势均增大,在垂直向上该2组的鼻骨均向下移动且位移趋势逐渐减小、上颌骨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支抗式快速扩弓 牙支持式快速扩弓 前方牵引 三维有限元分析 骨性Ⅲ类错[牙合]
下载PDF
我院口腔正畸投诉病例分析与关键环节质控体系构建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郝静 邵倩 +4 位作者 邓润智 邵辰杰 孔祥鑫 朱锋 闫翔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10期82-86,共5页
口腔专科以“大门诊、小病房”为特点,门诊诊疗行为的独立性使得口腔专科医院的质控体系与综合性医院存在较大差异。口腔正畸与其他口腔专业的诊疗特点也不尽相同,最显著的是诊疗周期较长,时间跨度往往达到两年甚至更久,复诊次数可达数... 口腔专科以“大门诊、小病房”为特点,门诊诊疗行为的独立性使得口腔专科医院的质控体系与综合性医院存在较大差异。口腔正畸与其他口腔专业的诊疗特点也不尽相同,最显著的是诊疗周期较长,时间跨度往往达到两年甚至更久,复诊次数可达数十次,这给传统质控模式带来难题。本研究拟通过梳理我院口腔正畸投诉病例中医疗安全的共性问题,归纳关键风险与隐患点,构建关键环节质控体系,以提升院内监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控体系 门诊诊疗 口腔专科医院 诊疗特点 口腔专业 口腔正畸 监管效率 环节质控
下载PDF
120例替牙期正常儿童牙弓及基骨测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昆 陈远萍 +1 位作者 闫翔 胡小蓓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建立替牙期正常儿童牙弓长度、宽度及基骨长度、宽度的正常参考值,总结替牙期正常儿童的牙颌特征。方法筛选长春地区120副7~13岁替牙期个别正常儿童的牙颌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60副,每年龄组均为10副。测量120副替... 目的建立替牙期正常儿童牙弓长度、宽度及基骨长度、宽度的正常参考值,总结替牙期正常儿童的牙颌特征。方法筛选长春地区120副7~13岁替牙期个别正常儿童的牙颌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60副,每年龄组均为10副。测量120副替牙期正常牙颌模型的牙弓长度、宽度及基骨长度、宽度。应用t检验比较测量指标间的性别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各测量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出120例替牙期正常儿童各年龄组牙弓长度、宽度及基骨长度、基骨宽度的均值和标准差。长春地区11岁~、12岁~正常儿童牙弓长度及宽度男性大于女性,长春地区8岁~、12岁~正常儿童基骨长度及宽度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牙弓长度间、牙弓宽度与同颌及对颌临近段宽度间、上下颌基骨长度间、上下颌基骨宽度间为中度相关关系(r>0.5,P<0.05)。结论获得120例替牙期正常儿童各年龄组牙弓长度、宽度及基骨长度、基骨宽度的正常参考值;120例替牙期正常儿童的上下颌牙弓长度间、牙弓宽度与同颌及对颌临近段宽度间、上下颌基骨长度间、上下颌基骨宽度间存在较高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正常[牙合] 牙弓 基骨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朱菲 何冬梅 +1 位作者 郝静 王天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软硬组织改变及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评价...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软硬组织改变及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术后面上、面中1/3比例协调,颏点良好,口唇闭合自然,颞下颌关节无压痛,运动无弹响;咀嚼、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术后面凸角、鼻唇角高于术前,颏唇角低于术前,MP-SN、L1-SA低于术前,TLL'、TBs高于术前,术后DA、DSN、DUI、DUL'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的U1-SA、TSn、TUL'、TP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UW、UW-m、UA、UP-m、LW、LW-m、LP、LP-m低于术前,LA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UA-m、UP、LA-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正颌术后1个月OHRQOL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治疗结束后,OHRQOL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降低,且低于术前、正颌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接受正畸正颌治疗,面部比例协调,口颌功能提高,术后软硬组织皆得到改善;但矫治后会减小患者上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故临床医师应在一定限度内控制牙齿移动,减少牙槽骨厚度缺失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矫治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前牙区 牙槽骨厚度
下载PDF
牙颌模型螺旋CT扫描测量分析系统的建立
9
作者 张昆 刘超 胡小蓓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建立计算机辅助牙颌模型螺旋CT扫描测量分析系统,并检验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牙颌模型20副,采用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石膏牙颌模型获得其断层图像,利用CT工作站完成三维图形重建,分别采用CT工作站测量工... 目的建立计算机辅助牙颌模型螺旋CT扫描测量分析系统,并检验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牙颌模型20副,采用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石膏牙颌模型获得其断层图像,利用CT工作站完成三维图形重建,分别采用CT工作站测量工具与游标卡尺对20副牙颌模型进行牙弓长度及宽度、基骨长度及宽度测量。比较两次螺旋CT三维测量指标结果及螺旋CT三维测量指标结果与手工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价螺旋CT扫描测量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两次螺旋CT三维测量牙弓长度及宽度、基骨长度及宽度各项指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三维测量和手工测量两种方法测量牙弓长度及宽度、基骨长度及宽度各项指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扫描测量系统可靠性合乎临床要求,具有较高准确度。结论牙颌模型螺旋CT扫描测量分析系统作为计算机辅助诊疗系统,结果可靠,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测量 牙颌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