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9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 被引量:349
1
作者 周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6,共9页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正在经历一个从叙事电影向奇观电影的深刻转变。好莱坞 大片、中国“第五代导演”均表现出这一转向。本文着重讨论叙事电影和奇观电影的特性,并结合 《英雄》这一文本来分析电影中奇观的诸种类型。...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正在经历一个从叙事电影向奇观电影的深刻转变。好莱坞 大片、中国“第五代导演”均表现出这一转向。本文着重讨论叙事电影和奇观电影的特性,并结合 《英雄》这一文本来分析电影中奇观的诸种类型。作者认为,从叙事电影向奇观电影的转变,表征 了电影文化从话语中心模式向图像中心模式、从时间模式向空间模式、从理性文化向快感文化的 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化 第五代导演 《英雄》 好莱坞 视觉文化 叙事 经历 文本 快感 作者
下载PDF
“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 被引量:187
2
作者 周宪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6-144,共9页
“读图时代”的到来形成了当代文化的图像优势,由此引发了一场图文“战争”。“读图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图像主因型文化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读图”的流行隐含着一种新的图像拜物教,也意味着当代文化正在告别“语言学转向”而进... “读图时代”的到来形成了当代文化的图像优势,由此引发了一场图文“战争”。“读图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图像主因型文化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读图”的流行隐含着一种新的图像拜物教,也意味着当代文化正在告别“语言学转向”而进入“图像转向”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语言主因型文化 图像主因型文化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文化的转向:当代传媒与视觉文化 看的方式与视觉意识形态 被引量:164
3
作者 周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1-34,共14页
 在“文化的转向”的呼声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趋向。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视觉文化的种种现象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理论的思考和学理性的探讨。从逻辑层面说,视觉文化是一种图像的文化,它的相对...  在“文化的转向”的呼声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趋向。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视觉文化的种种现象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理论的思考和学理性的探讨。从逻辑层面说,视觉文化是一种图像的文化,它的相对概念是一种话语的文化;从历史的层面看,视觉文化和当代传媒的发展以及消费社会的趋向关系密切。所以,对视觉文化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当代文化转向的诸多方面。   本专题各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视觉文化问题,视觉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媒介、图像文化的叙事方式、数字化的图像消费、语像和视像的差异等问题,被作者强调出来。这些问题远不是视觉文化的全部,作为一种常识,它们只是视觉文化理论思考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层面而已。   晚近文化研究中对视觉问题的关注决非空穴来风,它反映出理论思考对文化变迁的敏感。海德格尔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他认为,世界图像时代不是指关于世界的一幅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这现代之本质”。如何看待这一论断 ?就让我们把这些讨论作为起点,从视觉文化的路径进入“现代之本质”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视觉文化 网络 视觉化转型 叙事转型 视像艺术
下载PDF
视觉文化的转向 被引量:137
4
作者 周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当代文化从语言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转变 ,对主体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们越来越倚重于通过图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适合于视觉文化研究的独特思维范式和方法亦应运而生。当代视觉文化转向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一、视觉... 当代文化从语言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转变 ,对主体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们越来越倚重于通过图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适合于视觉文化研究的独特思维范式和方法亦应运而生。当代视觉文化转向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一、视觉性已成为文化的主导因素 ,广泛的视觉化深刻地改变了许多文化活动的形态 ;二、呈现出图像压倒文字的发展趋向 ,视觉文化与感性的、直观的和快感的文化存在内在联系 ;三、对外观形态过度关注 ,生活世界外观的美化和显现表明了一种观念的变革 ;四、随着视觉技术的进步 ,人的视觉在不断延伸 ,可视性要求不断攀升 ,新的视觉花样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化 视觉文化 图像 语言学转向 消费社会
下载PDF
“城市异乡者”的梦想与现实——关于文明冲突中乡土描写的转型 被引量:117
5
作者 丁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40,共9页
从90年代开始,乡村向城市迁徙和漂移的现象决定了中国乡土小说创作视点的转移。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的文化冲突中,中国乡土小说的内涵在扩大,反映走出土地、进入城市的农民生活,已经成为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可忽视的创作资... 从90年代开始,乡村向城市迁徙和漂移的现象决定了中国乡土小说创作视点的转移。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的文化冲突中,中国乡土小说的内涵在扩大,反映走出土地、进入城市的农民生活,已经成为作家关注社会生活不可忽视的创作资源。同时,反映这些农民肉体和灵魂“游走”状态的生活,也扩展了乡土小说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 城市 转型 描写 梦想 异乡 乡土小说 后工业文明 90年代 小说创作 农耕文明 文化冲突 农民生活 社会生活 中国
原文传递
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被引量:108
6
作者 汪维辉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42,共14页
"说类词"是言说动词语义场中的上位词,它的语义是"用言语表达意思",主要用法有七类。现代汉语方言的"说类词"主要有三个:北方话的"说",南方方言的"话"和中部方言的"讲"。... "说类词"是言说动词语义场中的上位词,它的语义是"用言语表达意思",主要用法有七类。现代汉语方言的"说类词"主要有三个:北方话的"说",南方方言的"话"和中部方言的"讲"。作为"说类词",它们的确立都是近代汉语阶段的事:"话"约形成于唐代;"说"约定型于唐宋之际;"讲"在历史文献中只能追溯到元代,它的产生时间和扩散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为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汉语基本词汇的发展变化作一点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义 词汇 语法 “说”类词
原文传递
陌生化 被引量:114
7
作者 杨向荣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6,共6页
概说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由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就是要审美主体对受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化感知起反作用,要很自然地对主体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再... 概说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由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就是要审美主体对受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化感知起反作用,要很自然地对主体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再看到或视而不见,使审美主体即使面临熟视无睹的事物时也能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主体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 什克洛夫斯基 审美主体 快感 反作用 感受 事物 自然 感觉
原文传递
反思视觉文化 被引量:86
8
作者 周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74,共4页
编者按 视觉文化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渐臻成熟的文化研究。由于视觉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领域 ,涉及到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史论、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历史、技术、传播等多种学科 ,所以视觉文化研究... 编者按 视觉文化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渐臻成熟的文化研究。由于视觉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领域 ,涉及到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史论、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历史、技术、传播等多种学科 ,所以视觉文化研究本身也就带有多学科的性质。本期笔谈集中讨论了视觉文化不同层面的问题 ,从视觉文化的历史性描述 ,视觉文化与人的生存 ,景象的经济学 ,速度对看的影响 ,以及文学抵抗视觉霸权的可能性等 ,做了初步的有益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期笔谈 ,引起国内学术界对视觉文化及其研究的注意 ,并期待着更高水平的研究涌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视觉负担 历史性描述 符号表意实践
下载PDF
中国乡土小说生存的特殊背景与价值的失范 被引量:83
9
作者 丁帆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13,共9页
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呈现在同一时空中的时候,中国的乡土小说的外延和内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对它的概念与边界进行重新厘定是中国乡土小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不仅改变了城市文明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且它所带来... 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呈现在同一时空中的时候,中国的乡土小说的外延和内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对它的概念与边界进行重新厘定是中国乡土小说亟待解决的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不仅改变了城市文明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且它所带来的两种文明的冲突,已经改变着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乃至于渗透在我们的各种艺术描写形态之中,尤其是乡土小说的描写视阈。同时,在当下的三种乡土小说的描写类型中,作家主体的价值困惑与失范,已经成为乡土小说创作的瓶颈。在这样一个三种文明相互冲突、缠绕和交融的特殊而复杂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乡土小说既面临着种种思想和审美选择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重新整合“乡土经验”、使其走向新的辉煌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乡土小说 意识形态 文化背景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视觉文化的基本问题(专题讨论)——重建阅读文化 被引量:81
10
作者 周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共5页
周宪指出,在视觉文化的蓬勃发展进程中,似乎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那便是图像对文字的“征服”。我们应该关注视觉文化强势所造成的阅读文化困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立场,重建阅读文化,培育阅读文化。金元浦指出,新世纪的视... 周宪指出,在视觉文化的蓬勃发展进程中,似乎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那便是图像对文字的“征服”。我们应该关注视觉文化强势所造成的阅读文化困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立场,重建阅读文化,培育阅读文化。金元浦指出,新世纪的视觉文化转向是在当代高新科技的基础上发生的人类划时代的媒介革命的表征,具有建构的后现代性。当代视觉文化遇到的最具前设性的问题是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倪伟指出,视觉文化的核心是探讨与“看”的实践相关的种种问题。“看”的方式根本就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产物。视觉文化研究应抓住中国的现代性经验不放,在融会各种进步思想的基础上,突入深广的社会历史领域,展开批判性的清理和重建工作。曾军指出,20世纪西方文化理论思潮为观看研究提供了意向主义、构成主义和“现实主义”三种路径,但各有研究的困境:意向主义思路对理想观看的描述性分析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构成主义思路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主体”的有意忽略;而在“现实主义”思路中,无论是批判理论还是视听统计,关注的其实都是将观者定位为被动性的前提之上的“受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阅读文化 图像文化 视觉经验 理论资源
原文传递
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76
11
作者 周宪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6-73,共8页
With “the visual turn ”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everyday life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The visual turn” also results at so?called “aesthetic turn” by which, on the one hand, a... With “the visual turn ”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everyday life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The visual turn” also results at so?called “aesthetic turn” by which, on the one hand, art comes into everyday life promoted by Avant?Garde artis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un?artistic has been seen as the artistic by people. Aesthetics needs to respond to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and explores the complicated issues, such as aestheticization and anaestheticization, aestheticsalvation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美学化” 文化研究 “视觉转向” 民间文化 视觉文化
原文传递
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 被引量:69
12
作者 周宪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7-155,共9页
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 ,标志着视觉性在当代生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本文立足于当代文化情境来思考视觉问题 ,从“看的方式”的变化去考察视觉观念的历史 ,透过视觉文化从传统向当代形态的转变 ,剖析了构成“图像时代”... 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 ,标志着视觉性在当代生活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本文立足于当代文化情境来思考视觉问题 ,从“看的方式”的变化去考察视觉观念的历史 ,透过视觉文化从传统向当代形态的转变 ,剖析了构成“图像时代”之要素的视觉文化的性质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当代文化 文化逻辑 视觉范式 可视性 相似性 自指性 审美风格 “图像时代”
原文传递
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75
13
作者 周宪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本文从解剖现代主义文化运动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性”概念的内涵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指出了“现代性”理论包含的种种内在矛盾和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主义 审美现代性 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 辩证法 资本主义 启蒙现代性 现代主义艺术 阿多诺
原文传递
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 被引量:67
14
作者 王希杰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1995年第3期9-15,113,共8页
语言本质中的一个重要的东西是它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这使得它有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品格,要求人们尊重它。在进行语言规范化工作的时候我们应当重视同语言保持和谐的关系。在当前,我们对于汉语应当看得更全面一些,对于它在发展过程中... 语言本质中的一个重要的东西是它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这使得它有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品格,要求人们尊重它。在进行语言规范化工作的时候我们应当重视同语言保持和谐的关系。在当前,我们对于汉语应当看得更全面一些,对于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可以宽容一些。汉语规范化工作的内容是丰富的,不仅仅是一味地指责语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规范化 自我调节 规范化问题 汉语词汇 汉语规范化 语言学家 调节功 语言的发展 外语词语 大系统
下载PDF
文学与认同 被引量:74
15
作者 周宪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3,共9页
随着全球化及其文化上的深刻变化,随着文化旅行和交往日益增多,文化的多元性和混杂性越来越显著,“我(们)是谁”的认同问题被推上了理论前沿,逼迫理论工作者作出回应和解释。本文以文学与认同的关系为纽结,着重讨论了从精神分析到文化... 随着全球化及其文化上的深刻变化,随着文化旅行和交往日益增多,文化的多元性和混杂性越来越显著,“我(们)是谁”的认同问题被推上了理论前沿,逼迫理论工作者作出回应和解释。本文以文学与认同的关系为纽结,着重讨论了从精神分析到文化研究的认同理论,强调了两个重要理念:其一,认同是一个未完成的、有待建构的过程;其二,认同的实践和建构始终与文学重要的表意实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广义文学与认同建构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化研究 理论工作者 认同理论 精神分析 论文分析 全球化 混杂性
原文传递
古籍数字化的概念与内涵 被引量:73
16
作者 毛建军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4,共3页
古籍数字化概念与内涵的界定是古籍数字化研究和开发的核心问题。针对目前古籍数字化概念模糊的现实,作者对古籍数字化的概念重新界定如下:古籍数字化就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 古籍数字化概念与内涵的界定是古籍数字化研究和开发的核心问题。针对目前古籍数字化概念模糊的现实,作者对古籍数字化的概念重新界定如下:古籍数字化就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同时对古籍数字化的性质、要素、目的和原则等内涵做了阐释。并在古籍数字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化古籍的概念,论述了数字化古籍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数字化 数字化古籍
下载PDF
“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被引量:64
17
作者 周宪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8,共5页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革命时代 中国学 社会理论 文化研究 80年代 耐人寻味 舶来品
原文传递
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 被引量:61
18
作者 周宪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54,共10页
本文从审美的表意实践角度 ,在社会文化现代性的背景中 ,深入讨论了审美现代性几个重要方面 :世俗的“救赎” ,拒绝平庸 ,对歧义的宽容 ,审美反思性等。意在揭橥审美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功能 ,进而分析了审美现代性自身的复杂特征... 本文从审美的表意实践角度 ,在社会文化现代性的背景中 ,深入讨论了审美现代性几个重要方面 :世俗的“救赎” ,拒绝平庸 ,对歧义的宽容 ,审美反思性等。意在揭橥审美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功能 ,进而分析了审美现代性自身的复杂特征和暧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救赎 世俗 自身 平庸 反思性 背景 宽容 现代社会 实践
原文传递
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 被引量:54
19
作者 周宪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66,共9页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is the growing tendency to visualize everything that is so called visual turn. Fro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essay pro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 c...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is the growing tendency to visualize everything that is so called visual turn. Fro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essay pro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 culture and consumer society. The research result clearly indicates that visual culture is a product of consumer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消费社会学 文化市场 符号交换
原文传递
“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上) 被引量:62
20
作者 鲁国尧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6-549,共14页
音韵学之经典名文《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古往今来,称引斯言者众,深究其义者鲜,在昔学人累千载而不悟,笔者不揆梼昧,欲破解此颜之推所设之千古之谜。本文首次揭明并考证"... 音韵学之经典名文《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古往今来,称引斯言者众,深究其义者鲜,在昔学人累千载而不悟,笔者不揆梼昧,欲破解此颜之推所设之千古之谜。本文首次揭明并考证"颜之推谜题"的可靠性、确定性及内涵,运用二重证据法,以传世文献与现代活方言相互发明,立切韵音系为参照系,深考"谈""覃""寒""桓"四韵之今音,兼据通泰方言、吴方言和赣方言,以窥四世纪前古吴方言及南朝通语之一斑。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将"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相结合。本文重申作者以前的假说:西晋末年之北方移民南徙至淮南与江南,其语言形成南朝通语,此南朝通语乃江淮方言之源,南朝通语之流并非现代吴方言。严格地说,本文只是尝试破解"颜之推谜题"之半,而实际上最多只能解读其一隅而已。本文提出了几个汉语史的专门用语:"颜之推谜题"、"语言入侵"、"声韵谐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学 “颜之推谜题” 二重证据法 传世文献 现代活方言 汉语 “语言入侵” “声韵谐接原则” 《颜氏家训·音辞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