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35
1
作者 赵宪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3-191,共9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语言并非文学的全部,这一观念使文学和图像的关系研究成为可能,而"语-图"关系则是其中的关键。"一体"、"分体"与"合体"是语图关系的三大历史体态;与此相应,"以图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语言并非文学的全部,这一观念使文学和图像的关系研究成为可能,而"语-图"关系则是其中的关键。"一体"、"分体"与"合体"是语图关系的三大历史体态;与此相应,"以图言说"、"语图互仿"和"语图互文"是其各自的特点,其中包含并可能引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学术命题。特别是"语象"和"图像"的关系,作为语图之间的"统觉共享",当是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的平台。只有这些深入的学理分析,而不是止于情绪表达和表态,文学遭遇"图像时代"的困惑才有可能自然释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图像 语言 语象
下载PDF
戏剧性简论 被引量:51
2
作者 董健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7,共14页
关键词 戏剧性 简论 戏剧艺术 审美特性 文学性 舞台性 文学构成 曲折性 舞台呈现
原文传递
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赵宪章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1,共5页
传媒时代图像文化的泛滥不仅使文学边缘化,同时也将文学传媒化和图像化;我们的文学受众不仅越来越少,而且正在放弃面对白纸黑字的"阅读"而转为通过图像"观看"文学。对于文学所遭遇的这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的文学... 传媒时代图像文化的泛滥不仅使文学边缘化,同时也将文学传媒化和图像化;我们的文学受众不仅越来越少,而且正在放弃面对白纸黑字的"阅读"而转为通过图像"观看"文学。对于文学所遭遇的这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的文学理论不应该一味的诅咒和责难,而应该从学理上探讨个中原委,特别应该就其不同的媒介形式及其互文关系进行美学研究,从而有可能将亚里斯多德所设定的文学媒介理论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媒介 语-图互文 图像文化
下载PDF
论近期小说中乡土与都市的精神蜕变——以《黑猪毛白猪毛》和《瓦城上空的麦田》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39
4
作者 丁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0-154,共5页
以阎连科和鬼子分别在 2 0 0 2年发表的小说《黑猪毛白猪毛》和《瓦城上空的麦田》为个案 ,从文学发掘人性的角度 ,分析近年来乡土小说所着力表现的人性异化的悲剧。小说的荒诞色彩寓于传统绘制乡俗民情的素描笔法中 ,体现了乡土小说在... 以阎连科和鬼子分别在 2 0 0 2年发表的小说《黑猪毛白猪毛》和《瓦城上空的麦田》为个案 ,从文学发掘人性的角度 ,分析近年来乡土小说所着力表现的人性异化的悲剧。小说的荒诞色彩寓于传统绘制乡俗民情的素描笔法中 ,体现了乡土小说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的艺术新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猪毛白猪毛》 阎连科 鬼子 《瓦城上空的麦田》 文学评论 乡土小说 人性 社会环境 都市
原文传递
新世纪文学中价值立场的退却与乱象的形成 被引量:31
5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6,共13页
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价值立场 文学史 后文学
下载PDF
关于建构百年文学史的几点意见和设想 被引量:29
6
作者 丁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5-198,共4页
一缘起与理由 当代人不治当代史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便是后朝人撰写前朝史,我们也有资格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史了。而问题就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学术眼光和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来治史。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价值理念 学术眼光 当代史 当代人 缘起
原文传递
《红旗谱》:每一页都是虚假和拙劣的——“十七年文学”艺术分析之一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彬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9,共18页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红旗谱》 艺术分析 “红色经典” 长篇小说 “十七年” 九十年代 二十世纪
下载PDF
文明冲突下的寻找与逃逸——论农民工生存境遇描写的两难选择 被引量:19
8
作者 丁帆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9-186,共8页
诗意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书写已经被挤入了边缘,象征着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城市文化形态已然成为主流。而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迁移,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的交锋与冲突,给中国乡土小说的书写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 诗意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书写已经被挤入了边缘,象征着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城市文化形态已然成为主流。而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迁移,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的交锋与冲突,给中国乡土小说的书写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我们在描述一个文明沉落的时候,我们可能去寻找一种精神的慰藉,但是我们却不能去掩盖它的历史滞后性;相反,另一种文明带来的历史进步却不能遮蔽它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戕害。许多作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城市文明进步的巨大诱惑;另一方面又是对农耕文明美德的深刻眷恋。怎样选择价值取向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的文学评论家们又过多地关注了小说形式层面的描写,而忽略了作为在几种文明冲击下的人的复杂心理状态,亦更加忽略了对几种文明形态相互撞击后果的价值评判,以及它们在历史和人类进步中的作用的哲学批判。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 农民工 生存境遇 价值判断 两难选择 描写 后工业文明 逃逸 农耕文明 历史进步
下载PDF
毕飞宇小说修辞艺术片论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彬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84,共5页
这里的“修辞”不是一个狭义的与“语法”相对应的语言学概念,而指那种广义的文学性表达的手段、方法、技巧,也就是美国文学批评家布斯在小说理论名著《小说修辞学》中所说的“修辞”。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把体现在一部小说中的作... 这里的“修辞”不是一个狭义的与“语法”相对应的语言学概念,而指那种广义的文学性表达的手段、方法、技巧,也就是美国文学批评家布斯在小说理论名著《小说修辞学》中所说的“修辞”。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把体现在一部小说中的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视作是一种修辞性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则是作者通过种种修辞性的考量、选择、经营所构造的。本文就是在这一意义上,谈论毕飞宇小说的修辞艺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修辞 毕飞宇 艺术片 文学批评家 小说理论 修辞艺术 修辞学 修辞性
原文传递
中国乡土小说:世纪之交的转型 被引量:26
10
作者 丁帆 李兴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在世纪之交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种文明相互冲突、缠绕和交融的复杂文化背景下,中国乡土小说直面思想和审美选择的种种挑战,重新整合中国乡村社会现代转型带来的陌生的新"乡土经验",将乡土叙事疆域由传统的乡村日常生活... 在世纪之交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种文明相互冲突、缠绕和交融的复杂文化背景下,中国乡土小说直面思想和审美选择的种种挑战,重新整合中国乡村社会现代转型带来的陌生的新"乡土经验",将乡土叙事疆域由传统的乡村日常生活拓展到"农民进城"、"乡土生态"和"乡土历史"等领域,形成乡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生态主义和宗教文化"返魅"等重要叙事现象,叙写了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历史的与现实的种种矛盾,揭示和批判了混乱无序的社会价值观念失范。乡土小说艺术形态方面的变化,也十分显著。所有这些变化,都显露了中国乡土小说在新世纪向未来发展的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之交 中国乡土小说 转型
原文传递
鲁敏小说论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彬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9,共5页
鲁敏的相当一部分小说,在叙述上十分用心、讲究,能够以鲜活、灵动的口语,精细地描绘事物。鲁敏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小说以城市为背景,揭示人们精神上的"暗疾",这类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另一类小说则往往以苏北乡镇为背... 鲁敏的相当一部分小说,在叙述上十分用心、讲究,能够以鲜活、灵动的口语,精细地描绘事物。鲁敏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小说以城市为背景,揭示人们精神上的"暗疾",这类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另一类小说则往往以苏北乡镇为背景,表现没有"暗疾"的人是如何善良;当人们都没有"暗疾"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美好。这一类小说其实具有强烈的传奇性。这类以"东坝"为背景的小说,往往叙述得更有神韵。这类小说有时叙述的是"荒诞不经"的故事。如果没有叙述上的精心、精细、精确,这类小说其实是不堪卒读的。鲁敏以美丽的方式叙述着这些传奇般的故事,才使故事显出自身的美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传奇性 叙述 现实性 故事 美丽 神韵 荒诞
原文传递
八十年代:文学思潮中启蒙与反启蒙的再思考 被引量:23
12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8,共15页
关键词 文学思潮 反启蒙 文学史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知识分子 价值观念 客观主义 历史观
下载PDF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论20世纪中国新诗语言问题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桃洲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4-174,共11页
语言问题是 2 0世纪中国新诗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论题。围绕着中国新诗语言这一总的论题 ,有三个难以绕开的基本问题 :第一 ,就新诗语言资源而言 ,如何在白话与欧化的历史两难处境中寻求适于新诗语言的内在资源 ;第二 ,就新诗语言... 语言问题是 2 0世纪中国新诗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论题。围绕着中国新诗语言这一总的论题 ,有三个难以绕开的基本问题 :第一 ,就新诗语言资源而言 ,如何在白话与欧化的历史两难处境中寻求适于新诗语言的内在资源 ;第二 ,就新诗语言质地而言 ,如何在古典与现代的现实张力中 ,在二者的差异性和延续性中摸索到促动新诗语言自我生成和更新的“基质” ;第三 ,就新诗语言风格而言 ,如何在实行对口语与书面语的双重超越后 ,构建符合新诗语言特性的多样化风格。它们构成了探究中国新诗语言问题的“元问题” ,所有关于新诗本质的认识、关于新诗特性的悟察和关于新诗整体成就的评价等等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语言风格 书面语 口语 中国 新诗 语言 语言资源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乡土文学创作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与乡土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20
14
作者 程光炜 丁帆 李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9-67,共19页
程光炜: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一些在当代乡土题材小说创作和研究上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作家、批评家来参加这个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文学创作 学术研讨会 现代化转型 历史转型 中国社会 纪要 小说创作
下载PDF
生命神性的演绎——论新世纪迟子建、阿来乡土书写的异同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轶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70,共6页
迟子建和阿来书写人与自然关系的小说,一般通过"回忆"、通过民歌与民族语言以及对仪式的描述,来达致返归自然的精神原乡。他们都关注外来强力对原生态的破坏,但又有不同,阿来倾向于对政治强权的批判,迟子建侧重于对现代发展... 迟子建和阿来书写人与自然关系的小说,一般通过"回忆"、通过民歌与民族语言以及对仪式的描述,来达致返归自然的精神原乡。他们都关注外来强力对原生态的破坏,但又有不同,阿来倾向于对政治强权的批判,迟子建侧重于对现代发展与生态平衡悖论的书写;阿来在批判中揭示神性解构下的人性异化,迟子建却以温情的心发掘"恶"中的心灵闪光。他们对自然生命神性的塑造更富有人的主体性,也就更富有人文性和现实感,有其独特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命 迟子建 阿来 神性 书写 演绎 异同 乡土
原文传递
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期刊改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黄发有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6,共7页
从“十七年”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文学期刊尤其是由各级作家协会和文联主办的纯文学刊物,依靠政府拨款维持运转。作为“计划期刊”,文学期刊被划分成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等等级别,各级文学期刊构筑成了一座金字塔,不同刊物有相... 从“十七年”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文学期刊尤其是由各级作家协会和文联主办的纯文学刊物,依靠政府拨款维持运转。作为“计划期刊”,文学期刊被划分成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等等级别,各级文学期刊构筑成了一座金字塔,不同刊物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和管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九十年代 改制 文学刊物 “十七年” 作家协会 政府拨款 管辖范围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彬彬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9,共6页
首先解题。题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题中的“中国现代历史研究”则指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互动”,则指两种研究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指两种研究既相辅相成,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现代历史 “互动” 相得益彰
原文传递
人性与生态的悖论——从《狼图腾》看乡土小说转型中的文化伦理蜕变 被引量:19
18
作者 丁帆 施龙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30,共10页
《狼图腾》所张扬的"狼性"不同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兽性"的提倡,就这一股文化思潮理念的本质而言,它是反文化、反文明和反人类的。在后现代思潮的推波助澜下,它在中国文化语境里以先锋的面目出现而蛊惑人心,获得巨... 《狼图腾》所张扬的"狼性"不同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兽性"的提倡,就这一股文化思潮理念的本质而言,它是反文化、反文明和反人类的。在后现代思潮的推波助澜下,它在中国文化语境里以先锋的面目出现而蛊惑人心,获得巨大反响,凸显了当下文化伦理的紊乱,并暴露出了知识价值和人文价值立场的沦丧。对转型期的中国乡土文学来说,《狼图腾》对生态问题的叙述并没有提供新的可资借鉴的经验,相反,它在价值观上的倒退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事实表明,乡土小说如何处理"生态人"的"内自然"与"外自然"的平衡,是一个不能脱离具体文化语境、也无法忽略个人生命体验的"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图腾》 文化伦理 乡土小说 生态问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 蜕变 悖论 人性
下载PDF
对“启蒙者”的反思和除魅——鲁迅《伤逝》新论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俊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0-113,共4页
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其核心主旨在于思想启蒙。对于什么是启蒙,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何谓启蒙》一文中这样写道:‘启蒙系指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蒙昧系指如果未有他人导引,自身就无法运用其理解力。如果此一蒙昧不... 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其核心主旨在于思想启蒙。对于什么是启蒙,德国哲学家康德在《何谓启蒙》一文中这样写道:‘启蒙系指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蒙昧系指如果未有他人导引,自身就无法运用其理解力。如果此一蒙昧不是缘于理解力的缺乏,而是缘于缺乏别人导引即无能运使其理解力的勇气,那么此一蒙昧就是自身造就的。……敢于认知!遵从自我的理解力!这便是启蒙的格言”。就产生于西方历史中的“启蒙”概念而言,其核心理念至少包括了“理性”(reason)、“经验主义”(empiricism)、‘科学’(science)、“普遍主义”(universalism)、“进步观”(progress)、“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宗教上的宽容”(toleration)、“自由”(freedom)、“人性一致”(uniformity of humannature)以及“世俗主义”(secularism)等内容。如果说在康德的时代,欧洲的“启蒙是指一套‘除魅’(disenchantmerit)的规划,即以由自然界所领悟的真理来取代那些宗教迷信”,那么在20世纪的中国,“启蒙所追求的,则是一种持续不歇的‘除魅’过程,要将中国从数个世纪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启蒙者 “五四”新文化运动 鲁迅 宗教迷信 理解力 思想启蒙
原文传递
“十七年文学”中的汪曾祺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彬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汪曾祺出版于1963年的小说集《羊舍的夜晚》,应该在"十七年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的《羊舍一夕》则可谓是那个时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即使是与"文革"后的《受戒》、《大淖记事》比,在美学品质上也并不逊色。在&q... 汪曾祺出版于1963年的小说集《羊舍的夜晚》,应该在"十七年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的《羊舍一夕》则可谓是那个时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即使是与"文革"后的《受戒》、《大淖记事》比,在美学品质上也并不逊色。在"文体"的意义上,在修辞手法上,汪曾祺其实深受鲁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汪曾祺 《大淖记事》 《受戒》 “文革” 美学品质 修辞手法 小说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