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BCT研究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放疗下颈摆位误差及相应CTV外放边界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传锋 吴锦昌 +3 位作者 顾科 李成 沈丹青 胡睿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3-756,共4页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放疗下颈部摆位误差,推算锁骨上临床靶区(CTV)的外放边界.方法 选取于本科行乳腺托架固定体位的14例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利用CBCT于第1、10、20次治疗前采集CT图像,比对并记录锁...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放疗下颈部摆位误差,推算锁骨上临床靶区(CTV)的外放边界.方法 选取于本科行乳腺托架固定体位的14例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利用CBCT于第1、10、20次治疗前采集CT图像,比对并记录锁骨上靶区的摆位误差,计算其CTV外放值并分析各方向位移量及旋转度的变化.结果 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分别为(2.89±2.52)、(3.96±2.97)、(4.21±2.24) mm,俯仰(θ)、滚转(φ)、偏转(ψ)角度分别为(2.38±1.97)°、(1.60±1.63)°、(1.91 ±1.54)°.由公式计算出CTV在x、y、z方向分别需外放8.08、8.13、6.30 mm;摆位误差在y、z方向位移量分别与φ、ψ角旋转度相关(Pearson=-0.515、-0.509,P<0.05);分次间变化仅在z方向上位移量与ψ角旋转度相关(Pearson=-0.583,P<0.05).结论 乳腺托架固定下锁骨上靶区放疗其CTV外放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应≥8.08、8.13、6.30 mm.应重视颈部偏转对摆位误差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改良体位固定方法和优化摆位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摆位误差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水固化头枕对提高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放疗锁骨上野摆位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传锋 吴锦昌 +5 位作者 顾科 王东燕 褚耀华 李成 沈丹青 胡睿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6-689,共4页
目的 利用水固化头枕对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患者下颈部固定进行改良,观察其对锁骨上野(supraclavicular field,SCF)摆位误差及临床靶区(CTV)外放边界的影响。方法 选取1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在原有乳腺托架定位的基... 目的 利用水固化头枕对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患者下颈部固定进行改良,观察其对锁骨上野(supraclavicular field,SCF)摆位误差及临床靶区(CTV)外放边界的影响。方法 选取1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在原有乳腺托架定位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水固化垫,将其固定于圆形头枕上并保证填充颈部与托架间的间隙,同时支撑头部偏转。再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 于第1、10和20次治疗前采集CT图像,记录SCF靶区的摆位误差并与前期研究对比分析,计算其CTV外放值及其外放体积的变化。结果 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分别为(2.16±1.25)、(1.50±1.28)和(1.94±1.12)mm,俯仰(θ)、滚转(Ф)、偏转(ψ)角度分别为(1.76±1.87)°、(1.82±1.12)°和(0.99±0.58)°。与前期研究数据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在y、z方向及θ角度上摆位误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52、3.415、2.053,P〈0.05)。CTV在x、y、z方向分别需外放4.07、4.03和3.73 mm,较前期研究x、y、z方向外放8、8和6 mm的体积平均减少32.73%。结论 个性化头枕配合乳腺托架的定位方法降低了单一圆枕定位下颈部SCF靶区的摆位误差,并将其CTV的外放缩减至在x、y、z方向上不少于4.07、4.03和3.7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固化垫 乳腺托架固定 摆位误差 CTV
原文传递
晚期肺癌非共面和共面IMRT剂量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睿 吴锦昌 +3 位作者 周俊东 沈丹青 吴朝霞 王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 比较研究晚期肺癌非共面IMRT计划剂量学分布特点,并观察计划执行安全性.方法 对14例晚期肺癌患者优化设计共面和非共面5、7个野IMRT计划,对比共面、非共面各组内及组间计划优化结果.观察4例患者非共面7个野计划的执行过程.结果 随... 目的 比较研究晚期肺癌非共面IMRT计划剂量学分布特点,并观察计划执行安全性.方法 对14例晚期肺癌患者优化设计共面和非共面5、7个野IMRT计划,对比共面、非共面各组内及组间计划优化结果.观察4例患者非共面7个野计划的执行过程.结果 随射野数目增加共面及非共面靶区CI均改善(P值均为0.000),非共面野靶区Dmean、Dmax、V95%、HI亦有改善(P=0.001、0.001、0.009、0.000);共面野全肺、患、健肺V5增加(P =0.000、0.002、0.000)及全肺Dmean增加(P=0.000),相反非共面野全肺、健肺V5降低(P =0.001、0.005).组间非共面7个野较共面5个野计划靶区各指标均改善(P值均为0.000);各肺V20均降低(P值均为0.000)且全肺Dmean、V30及健肺V5降低(P=0.000、0.001、0.000),脊髓Dmax亦有减少(P=0.033);但患肺V5及心脏Dmean增加(P =0.000、0.003).较共面7个野计划患肺V5及心脏Dmean亦增加(P =0.000、0.048),但全肺及健肺V5均降低(所有P =0.000).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非共面IMRT,全程未发生碰撞风险.结论 非共面7个野IMRT计划改善了靶区剂量分布,降低肺V20、Dmean也控制了低剂量肺体积增加趋势且临床实施安全有效,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非共面 剂量学
原文传递
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术后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冠男 陆维仙 +1 位作者 胡群超 顾科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术后复发模式及临床预后。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09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共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复发、疾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术后复发模式及临床预后。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09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共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复发、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5.3~108个月),期间有6例病人出现腹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骨转移,3例肺和淋巴结多灶远处转移。总体病人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78.4%和81.6%,其中ⅠA1~ⅠB2期病人的DFS明显优于ⅡA期,其5年DFS分别为87%、56%(P=0.001)。术后病理证实伴有脉管侵犯的病人,其5年DFS仅47.9%(P=0.001)。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神经侵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对肿瘤复发转移及疾病生存预后未见明显影响。COX多因素分析显示,ⅡA期病人疾病进展风险较Ⅰ期病人提高(P=0.021)。结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脉管侵犯状态是影响早期可手术宫颈腺癌及腺鳞癌病人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而其对疾病生存预后的影响仍有待长期的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腺癌 腺鳞癌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
下载PDF
肌钙蛋白Ⅰ检测联合超声心动图评价兔直线加速器单次照射后心脏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建锋 黄敏 +2 位作者 吴锦昌 吴传峰 郑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联合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兔单次照射后急性心脏放射性损伤(radiation 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采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单次照射。依据照射剂量分为A组(...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联合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兔单次照射后急性心脏放射性损伤(radiation 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采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单次照射。依据照射剂量分为A组(临床相关剂量组)和B组(高剂量组),A组动物剂量和数目分别为0、10、14、18 Gy和3、3、6、7只;B组剂量和数目分别为22、30、40、54 Gy和3、1、1、1只。照射前后进行cTnI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包括:①血流脉冲多普勒Tei指数;②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以及Ea/Aa;③常规指标: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随访4个月后取兔心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对RIHD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①照射后3 h cTnI开始明显上升,24 h后开始下降,1周后降到基线水平,B组cTnI值明显高于A组;②Sa、Ea和Aa以及Tei指数在不同照射剂量组间以及照射前后存在差异,照射后Sa、Ea和Aa减小,Tei指数增大;照射剂量增大,Sa、Ea和Aa减小,Tei指数增大;左心室大小、EF和FS均无统计学差异;③A组和B组的RIHD的严重程度有差异。结论:心脏在接受单次较大剂量照射后,可以发生急性RIHD,发生几率和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脏放射性损伤 TEI指数 组织多普勒 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FMEA法在加速器剂量日稳定性偏差风险排查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管建 李成 +3 位作者 沈丹青 吴传锋 王晓禹 胡睿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法对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剂量日稳定性(Dose Daily Stability,DDS)偏差进行风险评估,优化排查流程,完善设备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法对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剂量日稳定性(Dose Daily Stability,DDS)偏差进行风险评估,优化排查流程,完善设备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方法临床发现DDS出现偏差增加趋势,启动风险评估预案。根据构建的失效模型(Failure Modes,FM),定量评估相应发生概率(Occurrence,O)、严重程度(Severity,S)和检测程度(Detection,D)的值,获得风险优化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评分。按评分逐一排查人为因数、测量工具和加速器部件故障等FM,判断偏差原因并纠正。结果按RPN评分结果依次分阶段排除人为因数和测量工具原因,通过4次检修,3次备件更换,最终确定为电离室故障。排查期间日稳定性偏差<2%,并未出现停机及患者治疗中断,最终DDS偏差减小并维持<0.5%。结论FMEA法的应用有助于合理评估相关风险,降低排查和检测对临床工作的影响,为DDS的QA和QC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加速器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 剂量日稳定性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概率安全评价法在放疗过程控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睿 王石 +2 位作者 吴锦昌 沈丹青 吴朝霞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 利用概率安全评价法分析和评估放疗过程中患者的误照风险,从而建立和加强放疗过程控制管理,持续改进QA和QC.方法 对整个放疗全程建立流程图和过程树图,利用判别树模型确定流程中误照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制定风险评估表并结合4例潜在... 目的 利用概率安全评价法分析和评估放疗过程中患者的误照风险,从而建立和加强放疗过程控制管理,持续改进QA和QC.方法 对整个放疗全程建立流程图和过程树图,利用判别树模型确定流程中误照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制定风险评估表并结合4例潜在误照安全隐患进行判定分析.结果 将整个流程分为3个功能区22个任务,全程涵盖15个分支59个关键操作和11个关键控制点.列举的误照隐患与关键点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概率安全评价法有利于对误照风险进行分析、管理和控制,为制定和改善放疗过程控制管理提供依据,并对未来多学科和高层次管理人员参与放疗的质量管理提供前瞻性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安全评价法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原文传递
腹式呼吸训练在乳腺癌深吸气后屏气放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朱燕 胡睿 +4 位作者 李成 沈丹青 管建 吴传锋 杨益琴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189-2193,共5页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在乳腺癌深吸气后屏气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深吸气后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的技术特点和放疗临床要求,设计一种基于视频引导辅助的腹式DIBH(Video Assisted Abdomen DIBH,VAA-DIBH)呼吸训...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在乳腺癌深吸气后屏气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深吸气后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的技术特点和放疗临床要求,设计一种基于视频引导辅助的腹式DIBH(Video Assisted Abdomen DIBH,VAA-DIBH)呼吸训练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入组条件随机分为常规组(16例)和VAA-DIBH组(14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及自由呼吸(Free Breath,FB)下CT图像中双侧肺脏、心脏和切线内心脏V_(tan)的体积基值。再次定位CT扫描前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和VAA-DIBH方法进行干预,比较在FB和DIBH下常规组和VAA-DIBH组各指标体积的在CT图像上的变化。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各体积指标均值差异。结果常规组与VAA-DIBH组共30例患者,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0.81±12.51)和(51.14±9.2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B模式下左肺、右肺、心脏及心脏V_(tan)体积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DIBH模式下除右肺体积值常规组低于VAA-DIB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体积变化及变化百分比,除心脏外(P=0.959、0.782),常规组的左肺、右肺及心脏V_(tan)各值变化均小于VAA-DIB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AA-DIBH呼吸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心脏的预受照体积,提高患者DIBH幅度控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深吸气后屏气技术 乳腺癌放射治疗 危及器官
原文传递
编译工作流自动生成调强计划剂量限制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成 沈丹青 +2 位作者 吴锦昌 顾科 胡睿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MIM V6.5软件平台的工作流工具,实现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限制结构自动勾画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行放射治疗的不同部位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5岁。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及宫颈癌各5例... 目的探讨利用MIM V6.5软件平台的工作流工具,实现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限制结构自动勾画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行放射治疗的不同部位肿瘤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5岁。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及宫颈癌各5例。根据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优化的要求,确定所需勾画的剂量限制结构,利用MIM V6.5软件工具编译工作流,并分别采用工作流批处理方法(自动勾画)和TPS Eclipse V11.0提供的勾画工具(手动勾画)生成剂量限制结构,计算两种勾画方法生成的剂量限制结构体积重叠的Dice系数,并对比勾画时间的差异。结果将操作步骤按逻辑关系排序后,依据MIM V6.5软件提供的工作流工具编译工作流,分别生成ATUO CONTOUR NPC、ATUO CONTOUR ESOPHAGUS、ATUO CONTOUR STOMACH、ATUO CONTOUR CERVIX 4个工作流。自动勾画与手动勾画生成的所有剂量限制结构的Dice系数均大于0.9,能够满足临床计划制作的要求。自动勾画最长耗时为3.73 min,相比手动勾画在鼻咽癌、食道癌、胃癌、宫颈癌勾画时间平均分别节省约89%、50%、49%、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工作流可实现剂量限制结构勾画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并为进一步研究治疗计划系统智能化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工作流 自动化 剂量限制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