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放疗联合全身治疗寡转移食管鳞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天 顾大勇 +3 位作者 刘雅恬 周国仁 何侠 叶劲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64,共7页
目的探究局部放疗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寡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3-01-2022-10-31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转移性ESCC患者,共纳入96例新发寡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8例,女18例;年... 目的探究局部放疗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寡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3-01-2022-10-31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转移性ESCC患者,共纳入96例新发寡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8例,女18例;年龄47~85岁,中位年龄65岁;在食管肿瘤病灶无进展的情况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局部放疗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96例患者共有106处寡转移病灶,其中64例患者出现器官转移,42例患者发生非区域淋巴结转移,有20例患者既出现器官转移也有非区域淋巴结转移。59例(61.5%)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37例(38.5%)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评估局部控制率(L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以及与PFS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1.1(18.2~44.0)个月。1和2年LCR分别为94.3%和86.8%。中位PFS是21.1(95%CI为15.3~27.0)个月。1和2年的PFS率分别为65.0%和43.4%。中位OS为26.9(95%CI为20.0~33.9)个月。1和2年的OS率分别为80.4%和56.1%。单因素分析中ECOG评分和病灶长径是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结果显示ECOG评分、病灶长径、放疗方式和转移位置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无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局部放疗联合全身治疗寡转移ESCC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建议临床中将寡转移与多发转移ESCC患者进行分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寡转移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磁共振功能成像鉴别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室管膜下区受累的临床意义研究
2
作者 段远清 宗丹 +3 位作者 钱普东 郭震 吴建峰 何侠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542,共7页
目的探索高级别胶质瘤(HGG)术后磁共振功能成像影像学特点与室管膜下区(SVZ)受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0-06-30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HGG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3岁,中位年龄53岁.入组患者均于放疗前行MRI功能成... 目的探索高级别胶质瘤(HGG)术后磁共振功能成像影像学特点与室管膜下区(SVZ)受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0-06-30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HGG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3岁,中位年龄53岁.入组患者均于放疗前行MRI功能成像扫描,总结HGG患者术后常规MRI和功能MRI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与SVZ受累的关系.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SVZ受累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SVZ受累共40例(80.0%),高灌注改变26例(52.0%),瘤周纤维束断裂和缺失39例(78.0%).术区T1强化40例,其中15例(37.5%)存在高灌注区域,35例(87.5%)SVZ受累.术区T1强化患者的SVZ受累表现高于无术区强化患者(87.5%vs 50.0%,P=0.018),术区高灌注患者的SVZ受累表现高于术区无高灌注患者(40.0%vs 0,P=0.020),术区周围纤维束断裂患者的SVZ受累表现高于术区周围无纤维束断裂患者(90.0%vs 30.0%,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区周围纤维束断裂或缺失和手术区强化是SVZ受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HGG影像学特征表现为术区T1强化、术区高灌注和术区周围纤维束断裂或缺失患者的SVZ受累表现更高.术区周围纤维束断裂或缺失、术区T1增强是SVZ受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室管膜下区 磁共振功能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