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段式规范化心理支持改善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娟 张青 +4 位作者 胡云侠 张媛媛 仝宇梭 冯婉婷 邓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5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究阶段式规范化心理支持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收治94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主观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阶段式规范化心理支持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收治94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主观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阶段式规范化心理支持。观察两组入组时(T_(0)),干预14 d(T_(1))、28 d(T_(2))、56 d(T_(3))心理状态,比较两组T_(0)、T_(3)时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整体分析发现,两组简明癌症患者心理调适量表(Mini-MAC-29)评分组间、时间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T_(1)、T_(2)、T_(3)时Mini-MAC-29各个维度评分低于同组T_(0)时,T_(2)、T_(3)时量表各领域评分低于同组T_(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T_(0)、T_(1)、T_(2)时Mini-MAC-29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3)时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两组健康促进策略问卷评分高于同组T_(0)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两组中国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高于同组T_(0)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开展阶段式规范化心理支持,可促进其心理状态改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阶段式规范化心理支持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8
2
作者 项蕾蕾 吴志娟 茆丽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进行治疗的哮喘病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教育方式,干预组采取个体化延续护理,包括电话回访、... 目的研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进行治疗的哮喘病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教育方式,干预组采取个体化延续护理,包括电话回访、网络讨论以及家庭访视等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数据收集和健康状况调查,包括患儿用药依从性、家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治疗结果和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干预组依从性好为24例,对照组为11例;发作次数干预组平均值为(2.3±0.7)次,对照组为(4.2±1.5)次;急诊干预组为(1.4±0.6)次,对照组为(3.8±1.7)次;再住院次数干预组为(0.3±0.1)次,对照组为(0.7±0.2)次;治疗显效率干预组为55.0%,对照组为50.0%。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提高患儿依从性、降低再发率和治疗有效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个体化延续性护理 再发率 依从性
原文传递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7
3
作者 王爱凤 王正梅 +4 位作者 金妍 佘菲 王伟杰 丁涟沭 杨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8月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按收治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为...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8月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按收治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康复指导、心理支持及延伸护理等干预措施,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在干预后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及医生满意度分别为97.87%和95.74%,均高于对照组的84.62%和8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4
作者 吴志娟 吉雅玲 孙春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5期2159-2162,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音乐放松等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4.0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对照组 HAMD 得分、HAMA 得分分别为(16.76±3.69)分、(14.46±1.68)分,研究组 HAMD 得分、HAMA 得分分别为(10.28±2.41)分、(9.44±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音乐放松等心理护理有利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提高、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的缓解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7
5
作者 王爱凤 王正梅 +5 位作者 王芳 金妍 余菲 丁涟沭 孙春霞 吉雅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6期2303-2306,共4页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脑损伤需要约束的躁动患者84例,入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脑损伤需要约束的躁动患者84例,入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约束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保护性约束路径应用于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管理中,比较两组患者的约束护理质量、患者或家属对住院期间患者被实施约束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约束临床路径管理后,观察组患者首次约束持续时间为(32.86±8.32)h,短于对照组的(35.48±8.13)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60,P >0.05);观察组护士约束文件书写质量为(98.12±14.11)分,高于对照组的(90.42±1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65,P <0.05);患者住院期间心电导线、静脉输液管道、胃管的意外拔管例数及末梢循环受阻等约束合并症发生例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患者住院期间被实施约束的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 <0.05)。结论将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应用于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管理中,可提高患者约束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 躁动 约束 临床路径
原文传递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6
作者 王爱凤 葛东明 +5 位作者 张媛媛 王正梅 郭正会 金妍 丁涟沭 孙春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家属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对照组出院1周后予以电话回访,观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家属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对照组出院1周后予以电话回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话跟踪回访、QQ群网络交流等方式提供护理干预措施,8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居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居家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居家护理依从性评分为(16.13&#177;1.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44&#177;1.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4,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P<0.05)。观察组患者压疮、消化道出血、便秘、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分别为2,1,3,1,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5,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1,4.28,9.43,4.28,5.94;P<0.05)。观察组有13例患者生活部分自理,高于对照组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结论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延续性护理 居家护理
原文传递
延续护理在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1
7
作者 孙颖 陆艳春 +3 位作者 孙春霞 陶国全 张建淮 周玲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接受肠造口手术的96例患者进行调查,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接受肠造口手术的96例患者进行调查,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得分、正确护理造口例数和自我护理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粪水性皮炎和造口旁疝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8.4±1.6)分,高于对照组的(91.3±1.7)分,正确护理造口比例观察组为89.6%,对照组为64.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χ^2值分别为21.07,16.34;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中4个维度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2,4.31,5.86,6.05,5.41;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提高肠造口患者居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效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延续护理 自我护理 满意度
原文传递
居家护理平台移动护理诊所在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5
8
作者 孙颖 孙春霞 +3 位作者 陶国全 张建淮 周玲玲 金素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4期3449-3452,共4页
目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居家护理平台移动护理诊所,实现肠造口患者远程护理和健康指导,提供优质的专科护理服务。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接受肠造口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居家护理平台移动护理诊所,实现肠造口患者远程护理和健康指导,提供优质的专科护理服务。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接受肠造口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居家造口护理微信平台提供延续护理。干预1个月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延续护理干预满意度调查表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4±1.6)分,对照组为(91.3±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5,P〈0.05)。观察组正确护理造口患者占92.5%,对造口知识知晓度达标率82.50%,对照组分别为69.4%和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0,5.38;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粪水性皮炎2例,对照组1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P〈0.05)。结论居家护理平台移动护理诊所有利于保证患者术后护理的延续性,可及时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居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有效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互联网平台 延续护理 居家护理 微信
原文传递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成员单位护理质量同质化的实践 被引量:32
9
作者 肖瑾 刘影 +2 位作者 张青 张媛媛 苗艳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主体单位对成员单位实施同质化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联体主体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对成员单位淮安北京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优化流程、一对一帮扶指导、参与质... 目的探讨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主体单位对成员单位实施同质化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联体主体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对成员单位淮安北京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优化流程、一对一帮扶指导、参与质控管理、畅通沟通渠道、建立培训机制等措施来实现同质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2.5年。结果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通过实施同质化管理,成员单位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住院患者满意度、护士临床实境工作能力考核情况显著优于管理前(均P<0.01)。结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实施护理同质化管理,能有效帮助成员单位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型医联体 护理质量 同质化 护理管理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周冬梅 臧丽 +2 位作者 张青 王爱凤 赵松青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783-1786,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常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临床上常以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1].由于患者自身以及家属对于该病的认识不足以及治疗后的...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常累及直肠和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临床上常以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1].由于患者自身以及家属对于该病的认识不足以及治疗后的保健和延续性护理了解很少,患者的遵医依从性较差,不按时服药和随意终止用药的情况十分普遍,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患者长期受到该病的折磨[2].为了提高U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首先于2016年1月起对所收治的UC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个性化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自我管理能力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模式 个性化 患者 肠道炎症性疾病 慢性非特异性
下载PDF
护士反式交接班的实施与效果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杜静 秦震声 +1 位作者 杨瑛 史银玲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1期16-17,共2页
目的创新实施反式交接班模式,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改变传统交接班模式,变接班者为交班者,由接班护士汇报患者情况,交班护士给予补充(反式交接班)。结果反式交接班模式未延长交接班时间,但在此模式下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 目的创新实施反式交接班模式,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改变传统交接班模式,变接班者为交班者,由接班护士汇报患者情况,交班护士给予补充(反式交接班)。结果反式交接班模式未延长交接班时间,但在此模式下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反式交接班模式可提升接班护士责任心,促使护士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接班 反式交接班 护理评估 患者满意度 责任制整体护理
下载PDF
心理弹性在胶质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5
12
作者 钟梦诗 王爱凤 +5 位作者 佘菲 费楠楠 戴路 陈梅 丁涟沭 张青 《现代临床护理》 2020年第5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胶质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作用,为降低患者的复发恐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胶质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作用,为降低患者的复发恐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和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对128例胶质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心理弹性在胶质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胶质瘤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得分为(29.52±8.30)分,其中47例患者出现复发恐惧心理功能失调(总分≥34分),发生率为36.7%。癌症复发恐惧、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三者存在相关性(P<0.01)。心理弹性在胶质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好,模型较为合理。心理弹性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间起中介作用(P<0.05),中介效应为48.4%。结论有36.7%胶质瘤患者存在复发恐惧心理功能失调。可通过提高胶质瘤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来提升心理弹性水平,进而降低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癌症复发恐惧 心理弹性 领悟社会支持 中介效应
下载PDF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正梅 孙春霞 +4 位作者 黄丽丽 纪晓娟 苗艳飞 高健 李金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医院原有的行政途径不良事件上报情况与2012年1-12月建立非惩罚性上报系统后获得的资料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当事人采取不...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医院原有的行政途径不良事件上报情况与2012年1-12月建立非惩罚性上报系统后获得的资料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当事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各种制度。结果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47.22%提高到93.7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5);患者的投诉率由14.72%下降到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患者满意度由(89.68±177;4.42)分升高到(93.52±177;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P<0.05)。结论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可以帮助查找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改进医院管理,减少差错,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意度 非惩罚性 护理不良事件 上报 患者安全
原文传递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冬梅 李映晖 +3 位作者 丁涟沭 陈梅 向晓丽 王爱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31期3741-3744,共4页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人档案,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人档案,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 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康复情况和遵医行为,以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 )疗效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护理干预12 周后,观察组ACR20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 344,P〈0. 05);观察组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压痛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 524,-8. 283,-5. 842;P〈0. 01);两组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 76,P〈0. 05). 结论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个性化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原文传递
动态病例情景模拟在神经外科新进岗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爱凤 张媛媛 +4 位作者 程金梅 王伟杰 丁涟沭 余菲 孙春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32期4165-4169,共5页
目的 探讨动态病例情景模拟在神经外科新进岗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和2016年招聘的28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时间,2015年的15名新护士为对照组,2016年的13名新护士为... 目的 探讨动态病例情景模拟在神经外科新进岗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和2016年招聘的28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时间,2015年的15名新护士为对照组,2016年的13名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先理论后技能的培训方式进行分阶段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每个培训阶段增加1个动态病例,实施情景模拟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的应急能力,培训后的护士自我评价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应急配合能力及急救动手能力分别为(27.41±1.32)、(29.59±1.06)、(38.55±1.5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4、12.26、10.07;P〈0.01).护士自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调动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4,P〈0.01).结论 对新护士实施动态病例情景模拟培训,短期内能够迅速提高新护士的专科应急能力和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培训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新护士 入职培训 情景模拟 动态病例 应急能力
原文传递
苏州市老年公寓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阮爱超 郑鹏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老年公寓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老年公寓工作人员预防老年人跌倒管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问卷对677名老年公寓内老年人跌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677名老年人中有180名跌倒,... 目的了解苏州市老年公寓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老年公寓工作人员预防老年人跌倒管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问卷对677名老年公寓内老年人跌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677名老年人中有180名跌倒,跌倒发生率为26.59%,性别、影响自身平衡能力的患病种数、视力异常、躯体感觉异常、对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估、在自己家内安全行走、居家环境危险因素是老年公寓老年人跌倒高危因素。结论老年公寓老年人跌倒率较高,突出表现为性别和影响自身平衡患病种数有关。需控制跌倒风险,优化老年公寓环境,加强平衡和运动控制训练等,降低老年公寓老年人跌倒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公寓 老年人 跌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延续护理需求调查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媛媛 孙春霞 +1 位作者 王爱凤 纪晓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14期1688-1691,共4页
目的:调查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及相关意愿,为开展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出院时进行调查,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IM )评估患者... 目的:调查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及相关意愿,为开展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出院时进行调查,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IM )评估患者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96%的患者有延续护理需求,其中带管出院的患者对管路护理的需求为100%,护理需求程度与FIM评分呈负相关。延续护理需求的内容分别是生活护理指导、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管道护理、病情观察;需求的形式分别为家庭访视、电话随访、专科门诊、网络教育、健康手册。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仍然存在迫切的护理服务需求,亟待建立延续护理服务渠道,在患者出院时正确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制订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方案,给予患者及时的帮助与支持,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中重型 出院患者 延续护理 需求
原文传递
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葛东明 王爱凤 +3 位作者 王正梅 杜静 胡娟 丁涟沭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8期3437-3439,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的效果,以确保临床医疗护理安全及患者安全,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方法将2011年1—12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44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家...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的效果,以确保临床医疗护理安全及患者安全,保障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方法将2011年1—12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44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家属均接受一般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标识管理。调查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在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表,了解患者家属对护理标识及护理安全措施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4例,对照组发生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86.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2,P〈0.05)。结论护理标识能有效防止隐性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可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理标识 安全管理
原文传递
前馈控制在老年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映晖 吴志娟 +3 位作者 丁涟沭 王丽红 陈桂莲 韦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6期3191-3194,共4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管理在老年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842例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对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848例老年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的管理方法,对前馈控制前后的...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管理在老年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842例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对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848例老年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的管理方法,对前馈控制前后的客观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前馈控制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42例降低至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96,P〈0.01);患者的满意度由(93.13±1.76)分提高至(98.25±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5,P〈0.01)。结论实施前馈控制管理达到对护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是保障住院患者安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医学 前馈控制 护理风险管理
原文传递
约束巡视记录单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爱凤 张媛媛 +4 位作者 孙春霞 惠小波 丁涟沭 周冬梅 苗艳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34期4948-4951,共4页
目的:探讨约束巡视记录单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颅脑损伤躁动需要约束的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目的:探讨约束巡视记录单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因颅脑损伤躁动需要约束的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约束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约束巡视记录单应用于躁动患者安全管理中,比较两组患者的约束护理质量、护士对巡视记录单的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科室受理对照组患者或家属有关约束的投诉例数为16例,护士巡视记录单书写质量评分为(91.42±10.21)分;实施后观察组投诉例数为2例,记录单书写质量(97.12±1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约束期间并发症发生类型及例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对巡视记录单的满意度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约束巡视记录单应用于躁动患者安全管理后,可有效改善躁动患者约束护理质量,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 约束 身体的 躁动 巡视记录单 患者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