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食管癌显示及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小静 周胜利 +1 位作者 陈伟 苗重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3-767,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的最佳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食管癌恶性度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初诊为食管癌的45例患者行前瞻性常规MRI平扫及DWI扫描,依据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不同病理分级食管癌间的ADC值变化。采... 目的探讨食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的最佳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食管癌恶性度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初诊为食管癌的45例患者行前瞻性常规MRI平扫及DWI扫描,依据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不同病理分级食管癌间的ADC值变化。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取不同b值(500、800 s/mm^2和1000 s/mm^2)对食管癌患者进行DWI检查,得到相应的DWI及ADC图像。结果食管癌病灶在各组不同b值获得的DWI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同时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随着b值的升高而表现为下降;各b值下病灶的ADC值不同,同一b值下不同病理分级间病灶的ADC值亦不相同,食管癌的病理分级可以通过各b值下的ADC值进行有效的评价。绘制ROC曲线后分析得出,当b值为500 s/mm^2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食管癌恶性度的预测价值最高,相应的ADC值为1.72×10^(-3)mm^2/s,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5.7%和82.4%。结论 b值为500 s/mm^2时有利于食管癌病灶的检出和显示;ADC值测定可以反映肿瘤的病理分级,对于术前评估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有重要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病理分级
原文传递
高场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价值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高祥瑞 刘红岩 +1 位作者 张淮 葛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FLL)患者,均接受高场MRI检查,记录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DC).均接受肝叶切除术,...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FLL)患者,均接受高场MRI检查,记录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DC).均接受肝叶切除术,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D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在85例FLL患者中,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HH者28例(32.9%)、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者18例(21.2%)和肝细胞癌(HCC)者39例(45.9%);在b值=50 s/mm2、b值=400 s/mm2和b值=1000 s/mm2时,HCC病灶ADC值分别为(2.41±0.20)×10^(-3)/mm^(2)/s、(2.02±0.19)×10^(-3)/mm^(2)/s和(1.73±0.15)×10^(-3)/mm^(2)/s,FNH病灶分别为(2.43±0.31)×10^(-3)/mm^(2)/s、(2.05±0.21)×10^(-3)/mm^(2)/s和(2.01±0.18)×10^(-3)/mm^(2)/s,均显著低于HH病灶[分别为(2.63±0.35)×10^(-3)/mm^(2)/s、(2.46±0.32)×10^(-3)/mm^(2)/s和(2.25±0.23)×10^(-3)/mm^(2)/s,P<0.05];根据b值=1000 s/mm2时HH与HCC病灶ADC值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以高场磁共振ADC=1.73×10^(-3)/mm^(2)/s为最佳截断点,其鉴别HH与HCC的AUC(95%CI)为0.727(0.581~0.844,P<0.05),约登指数为0.559,其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5.9%.结论采用高场磁共振DWI鉴别诊断HH与HCC病灶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我们推荐应用b值为1000s/mm2时高场磁共振DWI可能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血管瘤 高场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鉴别价值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与磁共振检查诊断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价值分析
3
作者 魏野 汪施妤 +1 位作者 葛高华 井桂银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79-282,共4页
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MRI)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HH)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HH患者32例和HCC患者37例,常规接受CT和MRI增强扫描,经手术或穿刺取得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Kappa检验... 目的研究CT与磁共振(MRI)增强扫描诊断肝血管瘤(HH)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HH患者32例和HCC患者37例,常规接受CT和MRI增强扫描,经手术或穿刺取得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Kappa检验评定诊断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应用MedCalc15.1统计学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学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CT增强扫描发现29例(78.4%)HCC和24例(75.0%)HH,而MRI扫描发现35例(94.6%)HCC和29例(90.6%)HH;经Kappa一致性检验,CT和MRI扫描与病理学诊断HH和HCC具有一致性(Kappa=0.532,P<0.05和Kappa=0.749,P<0.05);MRI扫描诊断肝内占位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94.6%、90.6%和92.8%,显著优于CT诊断(分别为78.4%、75.0%和76.8%),而两者联合诊断并不能显著提高诊断效能(分别为90.6%、90.6%和92.8%)。结论临床在鉴别原发性肝癌与HH困难时,应首先进行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血管瘤 CT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cN0期舌鳞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叶璞 黄兴鸿 +2 位作者 张伟 吴萌 俞辉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cN0期舌鳞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术后生存质量,为临床预测颈部隐匿性转移及提高生存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cN0期舌鳞癌患者283例,通过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颈淋巴结转移与患... 目的:探讨cN0期舌鳞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术后生存质量,为临床预测颈部隐匿性转移及提高生存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cN0期舌鳞癌患者283例,通过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颈淋巴结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舌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生存分析研究颈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学分级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浸润深度是导致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OR=2.175);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颈淋巴结转移与舌鳞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学分级可作为预测cN0期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颈淋巴结转移可作为预测cN0期舌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隐匿性转移 浸润深度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