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C曲线评价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预测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海斌 王晓蕾 +2 位作者 李征瀛 郁敏 章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768-771,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人软骨糖蛋白39(又称YKL-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8例CAP患儿、80例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和31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YKL-40水平.CAP的诊断按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人软骨糖蛋白39(又称YKL-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8例CAP患儿、80例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和31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YKL-40水平.CAP的诊断按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订的儿童CAP管理指南标准,并根据该指南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YKL-40对CAP的诊断以及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CAP患儿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和健康对照.YKL-40诊断C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5(95% CI为0.68 ~0.81).当取值为96.5μg·L^-1时,诊断敏感性为0.77(95% CI为0.68 ~0.84),特异性为0.66(95% CI为0.57 ~0.75).当取值为128.0 μg·L^-1时,预测CAP相关并发症的敏感性为0.80(95% CI为0.61 ~0.92),特异性为0.57(95%CI为0.46 ~0.67).结论:血清YKL-40是CAP诊断和病情判断的有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人软骨糖蛋白39 儿童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诊断
下载PDF
吸入高浓度氧对大鼠肺泡发育过程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晓蕾 富建华 薛辛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1-366,共6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肺泡发育阶段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动态变化以及吸入高浓度氧对EPOR的影响.方法 将48只新生Wistar大鼠生后12 h内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高氧组将动物置于自制密闭氧箱中,持续输入氧气,F... 目的 探讨大鼠肺泡发育阶段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动态变化以及吸入高浓度氧对EPOR的影响.方法 将48只新生Wistar大鼠生后12 h内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高氧组将动物置于自制密闭氧箱中,持续输入氧气,FiO2=0.85±0.02.在实验3,7和14 d每组随机选取8只处死,采集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放射状肺泡计数评价肺泡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及EPOR表达,P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EPOR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高氧组3 d时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7 d时肺泡体积增大、数量减少,14 d时肺泡数量及毛细血管进一步减少.空气组RAC值随日龄增长而增加,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7 d时RAC值降低[(6.85±104):(7.33±1.0),P<0.01],差异在14 d更显著[(6.20±1.58):(9.07±0.69),P<0.001].空气组PECAM-1表达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强,高氧组7 d和14 d PECAM-1表达较空气组明显减弱[(15.14±1.51):(31.47±2.43),(11.04±1.76):(41.41±3.83),P<0.001].空气组EPOR染色在生后3 d最强,随日龄增长逐渐减弱,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各时点EPOR表达均明显减弱[(1.62±0.04):(1.82±0.06),P<0.05;(0.48±0.01):(1.10±0.07),(0.39±0.04):(0.87±0.03),P<0.001].空气组EPOR mRNA表达在生后3 d最强,高氧组各时点EPOR mRNA表达较空气组明显减弱[(0.87±0.07):(1.1±0.17),(0.18±0.07):(0.36±0.08),P<0.01;(0.14±0.05):(0.36±0.09),P<0.001].结论 EPOR可能在正常肺泡发育过程发挥调节作用,吸入高浓度氧导致的肺泡及血管发育阻滞可能与EPOR及PECAM-1蛋白表达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吸入疗法 肺发育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高氧肺损伤
原文传递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96例患儿长期随访 被引量:4
3
作者 段庆宁 王凤鸣 +4 位作者 赵乃峥 曹黎明 沙红 李琪 李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临床特点、长期预后及其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85年10月-2008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住院的118例DCM患儿进行随访。118例DCM患儿中共96例(81%)获得随访,22例(19%)失访...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临床特点、长期预后及其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85年10月-2008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住院的118例DCM患儿进行随访。118例DCM患儿中共96例(81%)获得随访,22例(19%)失访。根据患儿转归不同将96例获得随访的患儿分为死亡组(53例)和存活组(43例)。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M患儿1 a、2 a、3 a和5 a生存率分别为65.60%、62.50%、56.25%及44.79%。性别、家族史、心力衰竭史及奔马律在死亡组和存活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农村人口(死亡组35例vs存活组18例,P=0.018)、初次发病平均年龄(死亡组M 35.3个月,Q 8.4~99.0个月;存活组M 13.7个月,Q 5.5~42.3个月,P=0.002)及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死亡组M 21.0 d,Q 9.5~60.0 d;存活组M 14.0 d,Q 7.0~21.0 d,P=0.043)在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G示左心室肥厚(死亡组23例vs存活组30例,P=0.010)可能是预后良好的指标,而心房扩大(死亡组14例vs存活组2例,P=0.005)及病理性Q波(死亡组7例vs存活组0例,P=0.022)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心脏超声中EF值≤20%(死亡组13例vs存活组0例,P=0.001)、FS值≤10%(死亡组16例vs存活组4例,P=0.012)及治疗后EF和(或)FS增长率不明显[死亡组4.14%和(或)5.53%vs存活组55.48%和(或)63.62%,Pa=0.000]提示预后不佳。初次发病年龄〉5岁患儿病死率显著高于发病年龄≤5岁者(76.92%vs47.14%,P=0.009)。初次发病年龄〉5岁(OR=16.000,95%CI2.001~127.925,P=0.009)是小儿DCM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肥厚(OR=0.057,95%CI0.014~0.222,P=0.000)则是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DCM常预后不良,远期存活率不高,发病年龄〉5岁是小儿DCM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原发性 随访 预后 危险因素 儿童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及心肌缺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庆宁 沙红 +1 位作者 李琪 李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079-3082,共4页
川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此病多见于婴幼儿,常累及冠状动脉,20%~30%可发生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扩张,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患儿在川崎病病程的各期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损伤和心... 川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此病多见于婴幼儿,常累及冠状动脉,20%~30%可发生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扩张,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患儿在川崎病病程的各期均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损伤和心肌缺血,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检验项目和检查手段用于评价冠状动脉损伤和心肌缺血的程度,如放射性核素心肌扫描、平板运动试验、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若能早期发现患儿的冠状动脉、心肌的损害,并进行干预,将会极大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及心肌缺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血管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静 顾君 +1 位作者 仇胜利 王昌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20期2478-2479,共2页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规格100ml:0.2g(按依诺沙星计),适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伤寒、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全身感染。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查...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规格100ml:0.2g(按依诺沙星计),适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伤寒、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全身感染。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对其配伍禁忌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合理配伍药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 配伍禁忌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海斌 李雅雯 +2 位作者 过毅 胡彩莲 葛小丽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年龄﹤5岁的患儿,31例RSV合并inf-A感染患儿作...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年龄﹤5岁的患儿,31例RSV合并inf-A感染患儿作为混合感染组,30例单纯RSV感染患儿作为RSV感染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混合感染组平均年龄、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RSV组,咳嗽发生率低于R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混合感染组更易发生重症肺炎、心肌损害(P﹤0.05),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平均住院时间高于R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混合感染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0 mg/L的患儿比例高于R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合并inf-A感染易发生于较大年龄儿童,更易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重症肺炎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病毒 临床特点 混合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
下载PDF
不同病原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急性期免疫功能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吴莹莹 陈洪敏 叶燕娟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002-300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急性期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CAP急性期患儿85例分为肺炎链球菌肺炎(SP组,1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SV组,27例)和肺炎支原体肺炎(MP组,40例)。对照组为40名...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急性期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CAP急性期患儿85例分为肺炎链球菌肺炎(SP组,1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SV组,27例)和肺炎支原体肺炎(MP组,40例)。对照组为40名健康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P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和自然杀伤细胞水平降低;SP组及MP组降低更明显(P<0.05)。CAP患儿外周血IgA较对照组增高(P<0.05或P<0.01);SP组患儿IgG和IgM较对照组增高(P<0.05),RSV组患儿lgG和IgM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MP组患儿血清IgM、IgE及补体C3、C4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不同病原菌所致CAP患儿急性期均存在明显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免疫功能 儿童
原文传递
川崎病17例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立娜 梅柏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川崎病 误诊 原因分析 诊断
下载PDF
姐弟被狂犬咬伤后发病情况报道
9
作者 段庆宁 钱炜 华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07-1407,共1页
本文对姐弟俩被狂犬咬伤后发病情况进行报道。讨论狂犬病的病因、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呼吁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关键词 狂犬病 咬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儿时对体液免疫影响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旭光 郁敏 +1 位作者 陈越新 何英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7年第10期-,共2页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儿时对癫痫患儿体液免疫是否有影响.方法 对31例用奥卡西平治疗的癫痫患儿用比浊法测定其用药前和用药1年以上后其血清IgA、IgG和IgM的浓度.结果 31例癫痫患儿用奥卡西平治疗前的血清IgA浓度平均为(12.792 2...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儿时对癫痫患儿体液免疫是否有影响.方法 对31例用奥卡西平治疗的癫痫患儿用比浊法测定其用药前和用药1年以上后其血清IgA、IgG和IgM的浓度.结果 31例癫痫患儿用奥卡西平治疗前的血清IgA浓度平均为(12.792 26±2.035 5)g/L用药后为(12.168 39±2.384 4)g/L(P>0.05).血清IgG浓度治疗前平均为(2.466 129±0.690 286)g/L,用药后平均为(2.312 258±0.589 387 9)g/L(P>0.05).血清IgM浓度治疗前平均为(1.635 806±0.431 484 1)g/L,用药后平均为(1.518 387±0.478 874 3)g/L(P>0.05).结论 奥卡西平治疗癫痫患儿时对其体液免疫可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儿童癫痫 体液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