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联合口部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娜 陆莹 +2 位作者 熊友红 葛克娟 刘毅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比较揿针联合口部运动疗法与单纯口部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流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揿针(取颊车、地仓、舌三针等,每次留针24 h)联合口部运动疗法,对照组仅予口部运动疗... 目的:比较揿针联合口部运动疗法与单纯口部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流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揿针(取颊车、地仓、舌三针等,每次留针24 h)联合口部运动疗法,对照组仅予口部运动疗法,揿针每周治疗3次,口部运动疗法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教师流涎(TDS)分级、流涎严重程度评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吞咽障碍调查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8周后及两组患儿治疗12周后TDS分级、流涎严重程度评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12周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8、12周后口腔期吞咽障碍调查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的53.3%(16/30,P<0.05)。结论:揿针联合口部运动疗法可改善脑瘫患儿的流涎症状和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口部运动疗法,且起效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流涎 揿针 口部运动疗法
原文传递
靳三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娜 唐巧萍 熊友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7-660,共4页
目的:比较靳三针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与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靳三针疗法,穴取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 目的:比较靳三针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与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靳三针疗法,穴取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膝三针、足三针及承筋、承山等,然后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连续进行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估及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55.32±17.10vs 47.48±17.1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腓肠肌Ashworth痉挛分级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36/40)vs(72.5%(29/40),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疗效优于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靳三针疗法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原文传递
靳三针联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娜 何小辉 +1 位作者 刘毅梅 陆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比较靳三针联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与单纯靳三针、单纯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作业疗法,在此基础... 目的:比较靳三针联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与单纯靳三针、单纯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作业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1组采用靳三针疗法,头针留针1 h,体针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对照2组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每日1次,每次15 min,每周5次;观察组予靳三针联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3组均2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6个月后记录3组患儿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抓握能力(sGr)和视觉-运动整合(sVI)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级和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AROM)。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4、6个月sGr升高(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疗6个月sGr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2、4、6个月sVI升高(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疗6个月sVI升高(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sGr和sVI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儿治疗6个月MAS评级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靳三针联合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可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精细功能和肌张力,改善作用优于单纯靳三针与单纯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靳三针 MyoTrac生物刺激反馈疗法 上肢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无锡地区儿童脑性瘫痪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陆莹 刘毅梅 张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就诊的50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组,按1∶2的比例选取同期在我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就诊的50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组,按1∶2的比例选取同期在我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儿童父母完成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儿童性别、母亲生育年龄、孕期是否接触射线、孕期是否用药、孕期是否住新房坐新车、是否工作、吸烟史、饮酒史、流产史、是否保胎、是否服用叶酸、分娩方式、是否有不良情绪、孕期并发症、是否定期产检、胎次、新生儿早产、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性黄疸。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生育年龄、是否工作、吸烟史、流产史、是否有不良情绪、胎次、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性黄疸是发生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生育年龄、吸烟史、流产史、不良情绪、胎次、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小儿脑瘫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脑瘫的发病因素复杂多样,针对常见的发病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做好预防性措施,为减少小儿脑瘫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高危因素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