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肺复苏到心脑复苏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磊 史宏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630-633,I0001,共5页
背景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不容乐观,最近有学者提出了心脑复苏(cardiocerebral resuscitation,CCR)的新概念。目的CCR的应用有望大幅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现就相关问题作一分析。内容CCR区别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 背景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不容乐观,最近有学者提出了心脑复苏(cardiocerebral resuscitation,CCR)的新概念。目的CCR的应用有望大幅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现就相关问题作一分析。内容CCR区别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最大不同点是将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复苏重点由CPR改为了CCR,复苏重点的转变带来了复苏理念以及方式方法的变化。趋向CCR概念的出现,是心脏骤停救治领域的一次重大观念变革,有望带来突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脑复苏 持续胸外按压 被动吸氧 除颤
原文传递
“新肾合剂”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黄云波 史宏伟 +3 位作者 葛亚力 褚国强 魏海燕 张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混合液(新肾合剂,每毫升含去氧肾上腺素80μg、肾上腺素2μg)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24例,随机均分为"新肾合剂"组(PE... 目的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混合液(新肾合剂,每毫升含去氧肾上腺素80μg、肾上腺素2μg)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24例,随机均分为"新肾合剂"组(PE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麻醉诱导过程中在开始输注丙泊酚的同时PE组和P组分别给予"新肾合剂"和去氧肾上腺素(100μg/ml)1 ml。记录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1 min(T_1)、2 min(T_2)、3 min(T_3)、插管前(T_4)、插管后即刻(T_5)、插管后2 min(T_6)、5 min(T_7)、10 min(T_8)时的HR、SBP、DBP、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和HR、BP的乘积(RPP)。结果 T_0~T_8时两组HR、SBP、DBP和R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_4、T_5时P组CI、SVI显著低于T_0时和PE组(P<0.05)。结论 "新肾合剂"在CABG丙泊酚诱导过程中能更好地维持冠心病患者心脏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肾合剂 去氧肾上腺素 丙泊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硫酸镁预防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聂鑫 张瑛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5期135-136,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硫酸镁预防腰麻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腰麻下行TUR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硫酸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35例。硫酸镁组于腰麻后20 mi...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硫酸镁预防腰麻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患者术中寒战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腰麻下行TUR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硫酸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35例。硫酸镁组于腰麻后20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25%MgSO 4注射液80mg/kg,随后静脉泵注MgSO42g/h直至手术结束;生理盐水组则在相同时间内给予相同剂量的0.9%生理盐水。结果硫酸镁组术中有5例发生寒战反应,发生率为14.3%,生理盐水组有23例发生寒战反应,发生率为65.7%,2组寒战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组均出现低体温,生理盐水组有30例出现低体温,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组术后血镁浓度(2.47±0.67)高于生理盐水组(0.89±0.20)(P〈0.05);2组患者术后6h检查膝跳反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硫酸镁可安全、有效地防治腰麻下TURP术患者术中寒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腰麻 前列腺电切术 寒战
下载PDF
稀释式和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止血效果及对母婴结局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聂鑫 丁杰 孙彩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2期79-82,99,共5页
目的探讨稀释式和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止血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产妇80例,根据自体血回输方式的不同分... 目的探讨稀释式和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止血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产妇80例,根据自体血回输方式的不同分为稀释组(稀释式自体血回输)和回收组(回收式自体血回输)。于采血前(T1)、采血后即刻(T2)、关腹时(T3)及术后24 h(T4)4个时段分别采集产妇外周静脉血,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产妇血红蛋白(Hb),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g)。对比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母婴结局及输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分离全血量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的PT及Fg比较,时间、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PTT、Hb比较,时间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APTT从长到短依次为T3、T4、T2、T1(P<0.05),两组Hb从高到低依次为T1、T2、T3、T4(P<0.05);组间比较:两组PT、APTT、Fg及H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收组输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稀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释式和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中,止血效果、对婴儿结局的影响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回输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