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根治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陆培华 陶国清 +4 位作者 沈伟 纪律 孙键 蒋志阳 项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评价国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肿瘤根治情况与远期预后。方法检索2007年10月前国内临床中心以中英文公开发表的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根治效果和远期疗效的非随机对照研究(non-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ies,NRCs)文献,提... 目的评价国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肿瘤根治情况与远期预后。方法检索2007年10月前国内临床中心以中英文公开发表的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根治效果和远期疗效的非随机对照研究(non-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ies,NRCs)文献,提取相关指标后综合分析。结果14篇NRCs资料质量评分为18.92±1.27。腹腔镜与开腹治疗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肠段切除长度较开腹手术短0.66cm,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较开腹手术远0.26cm,2年以上生存率是开腹手术的1.67倍。两种治疗方式的随访率、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RCs资料的Meta分析认为国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情况无差别,但2年以上生存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腹腔镜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陆培华 汤韵 +4 位作者 李晨 沈伟 纪律 郭榆江 陶国清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1966年至2009年7月)及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09年7月)文献,收集TNF—α-308位...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1966年至2009年7月)及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09年7月)文献,收集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共检索到39篇相关文献,26篇纳入研究。应用RevMan 4.2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结果26篇纳入本研究的文献中,共计有5225例胃癌患者和8473例1名)对照人群。总研究人群TNF-α-308位点基因G:A的OR=0.85(95%CI:0.76~0.96,P=0.01),AA:GG基因型OR值为1.19(95%C1:1.01~1.39,P=0.03)。分层分析显示,东方人种G:A的OR=0.97(95%CI:0.75~1.26,P=0.84),西方人种G:A的OR=0.79(95%CI:0.70~0.89,P〈0.01),AA:GG基因型OR值为1.26(95%CI:1.04~1.52,P=0.02)。非贲门胃癌患者G:A的OR=0.90(95%CI:0.79~1.02,P=0.10),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患者G:A的OR=1.08(95%CI:0.62~1.88,P=0.79)。结论西方人种TNF-α-308位点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患者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Meta分析[文献类型] 基因
原文传递
术中125I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化学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进 曹秀峰 +4 位作者 朱斌 王冬冬 纪律 王山 安红银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探讨术中125I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化学治疗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据ESCC术前CT分期标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和盐城市肿瘤医院胸外... 目的 探讨术中125I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化学治疗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据ESCC术前CT分期标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和盐城市肿瘤医院胸外科298例Ⅱ~Ⅲ期胸段ESCC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术中125I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化学治疗组(A组,98例)、术后放射化学治疗组(B组,100例)及单纯根治术组(C组,100例).三组均行食管癌根治术.再根据术后pTNM分期标准,最终实际入组Ⅱb~Ⅲ期胸段ESCC患者233例,三组分别为78例、75例、80例.依据治疗计划系统(TPS)所确定的剂量,A组于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选用0.5 mCi的125I粒子10~22粒,总活度在5~11 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60~70 Gy,术后通过影像学手段(CT、X线片)行粒子验证和质量评估.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通过CT监测肿瘤影像学、局部复发情况,随访术后1、3、5、10年生存率.结果 A组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质量评估满意.A、B、C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1.5%、13.3%、3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1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3、5、10年总体及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8%,37.7%,25.1%;63.3%,36.9%,24.9%;43.6%,25.0%,12.6%)及63.5%,37.4%,15.1%;62.5%,36.6%,14.4%;42.5%,25.6%,6.2%;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125I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化疗与术后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疗效相当,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放射性粒子 125I或碘-125 近距离放射疗法 食管切除
原文传递
外源性胃泌素对胃癌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和明 曹秀峰 +4 位作者 黄水清 李义生 袁爱华 张群华 张延龄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173,共3页
背景与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外源性胃泌素对胃癌、结肠癌等胃肠道肿瘤细胞有促生长作用,但胃泌素是否参与了细胞的凋亡调控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胃泌素在胃癌细胞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胃泌素及其受体拮抗剂丙谷... 背景与目的:大量研究表明,外源性胃泌素对胃癌、结肠癌等胃肠道肿瘤细胞有促生长作用,但胃泌素是否参与了细胞的凋亡调控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胃泌素在胃癌细胞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胃泌素及其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对MKN45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ABC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48h后,胃泌素组细胞凋亡百分率为(1.39±0.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8±0.67)%(P<0.01);胃泌素组bcl-2基因阳性率为(22.3±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2±1.8)%(P<0.01),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率进一步增加。联合应用丙谷胺后上述作用消失。结论:胃泌素可能通过诱导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细胞的凋亡,丙谷胺可阻断胃泌素的凋亡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胃泌素 丙谷胺 胃癌 细胞凋亡 BCL-2 凋亡调控基因 影响
下载PDF
1080例食管癌外科治疗主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被引量:9
5
作者 曹秀峰 王和明 +1 位作者 吴必超 王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03-504,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作者近 10年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及预防效果。结果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狭窄、出血、乳糜胸、感染和膈疝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组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作者近 10年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及预防效果。结果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狭窄、出血、乳糜胸、感染和膈疝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组 10 80例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0 2 8%、0 46 %、0 46 %、0 19%、0 5 6 %、0 0 9% ,总的发生率为 2 0 4% (2 2 / 10 80 )。结论 食管癌外科治疗中 ,只要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 ,严格规范手术操作 ,针对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 ,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即可降低食管癌外科治疗的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外科治疗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单纯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肝癌10例报告 被引量:9
6
作者 朱斌 曹秀峰 +1 位作者 王和明 纪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628,共3页
目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对于肝癌的治疗方法,通常T1、T2和部分T3可考虑手术,部分T3和T4可作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根据文献报告。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 目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对于肝癌的治疗方法,通常T1、T2和部分T3可考虑手术,部分T3和T4可作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根据文献报告。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可局部控制肿瘤和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护理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杨蓓 蒋桂花 王和明 《护理学报》 2010年第2期12-15,共4页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据统计,乳腺癌在我国女性所患癌症中患病率居首位,而且每年以3%~6%的速度递增,发病日趋年轻化,比西方国家平均提前10~15年[1]。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据统计,乳腺癌在我国女性所患癌症中患病率居首位,而且每年以3%~6%的速度递增,发病日趋年轻化,比西方国家平均提前10~15年[1]。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化疗作为手术外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手术前后,特别是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良好的护理则是乳腺癌化疗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笔者将乳腺癌患者化疗期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护理
下载PDF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9
8
作者 曹秀峰 吕进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3,共3页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属内放疗范畴,是通过超声或CT引导定位技术和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planningsystem,TPS),将带有放射线的微粒植入到肿瘤组织间,或瘤床,或淋巴引流区域,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目前,国内外...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属内放疗范畴,是通过超声或CT引导定位技术和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planningsystem,TPS),将带有放射线的微粒植入到肿瘤组织间,或瘤床,或淋巴引流区域,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放射性粒子为^125I,因其便于保存和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近距离放射疗法 肿瘤
原文传递
E-钙粘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水清 徐霞峰 +2 位作者 樊克武 王志邦 黄悦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61-162,165,共3页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上皮中E-cad全部表达。Ⅰ期E cad的异常表达率为19.6%,而Ⅱ、Ⅲ、Ⅳ期的异常表达率分...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上皮中E-cad全部表达。Ⅰ期E cad的异常表达率为19.6%,而Ⅱ、Ⅲ、Ⅳ期的异常表达率分别是57.2%、62.1%和69.3%,Ⅰ期和Ⅱ、Ⅲ、Ⅳ期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者51例中异常表达为74.3%,而无淋巴结转移者40.2%,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5)。在进展期胃癌中按肿瘤生长方式分组,结节型E cad异常表达率41.2%,而溃疡浸润型异常表达率67.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分化胃癌E cad异常表达率32 .0%,而低分化胃癌E cad异常表达率69.6%,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癌细胞浸润深度达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者E cad异常表达率为30.1%、38.2%,而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者异常率为67.3%,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cad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型钙粘蛋白 胃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高剂量照射兔骨骼肌放射损伤的超微病理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威 倪新初 +7 位作者 孙苏平 蔡雷铭 于静萍 王坚 聂斌 孙志强 倪昕晔 曹秀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骨骼肌高剂量照射放射损伤模型,研究病理改变。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只新西兰兔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照射组给予9MeV电子线一次性照射单侧臀部80Gy,分别于照射后1个月及6个月时取照射区骨骼肌组织,应用光镜和透...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骨骼肌高剂量照射放射损伤模型,研究病理改变。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只新西兰兔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照射组给予9MeV电子线一次性照射单侧臀部80Gy,分别于照射后1个月及6个月时取照射区骨骼肌组织,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照射后1个月:光镜下肌细胞变性及坏死,肌间出血明显;电镜下肌细胞内见变性的肌原原纤维肿胀,明暗带结构不清,坏死区呈电子密度深浅不一的无定形区,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照射后6个月:光镜下肌细胞变性及坏死较1个月时明显,坏死区可见核碎裂,部分肌间血管管壁增厚、管腔闭塞,神经纤维退行性变,肌间纤维组织增生;电镜下变性区肌丝大量丢失,肌节萎缩,无定形坏死区范围增大,核内染色质减少、边集,胶原原纤维增生明显,线粒体异常增生。结论9MeV电子线一次性照射80Gy照射兔骨骼肌后,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肌间血管及神经损伤可能是促进肌细胞及变性坏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兔 骨骼肌 放射损伤 电子线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高龄人胃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水清 马文泽 +1 位作者 曹秀峰 朱斌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56-658,共3页
关键词 高龄 人胃癌 外科治疗 胃癌患者 院外 老年 回顾性分析 医疗水平 临床资料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术前淋巴化疗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义生 王书奎 +3 位作者 吕进 王和明 黄水清 纪律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0期28-29,3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行淋巴化疗(lymphangial chemotherapy LC)对乳腺癌淋巴转移灶的治疗及预后影响。方法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24h在肿瘤周围或瘤床皮下多点多方向注射表柔比星-活性炭混悬液(carbon activated absor... 目的探讨术前行淋巴化疗(lymphangial chemotherapy LC)对乳腺癌淋巴转移灶的治疗及预后影响。方法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实验组术前24h在肿瘤周围或瘤床皮下多点多方向注射表柔比星-活性炭混悬液(carbon activated absorbing epirubicin,Epi-CH)进行LC。对照组术前同时间静脉注射表柔比星水溶液行静脉化疗(intravenous chemotherapy VC)。在常规改良根治术清扫区域淋巴结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结内表柔比星药浓度,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转移淋巴结的SPF(S期细胞比例)、APO(细胞凋亡)发生率及BCL-2表达。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治疗方案无显著性差异。随访两组3、5年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淋巴化疗后,LC组淋巴结内表柔比星药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C组术后阳性淋巴结其S期细胞比例(SPF)、细胞凋亡(APO)发生率及BCL-2表达与VC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3年及5年局部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者术后并发症如皮下积液、切口皮瓣坏死等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静脉化疗,术前LC能显著提高淋巴结内有效药浓度;能促进转移淋巴结癌细胞凋亡的发生;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活性炭 淋巴化疗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食管鳞癌的安全性及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进 曹秀峰 +6 位作者 朱斌 纪律 肖建 王冬冬 陶磊 王山 安红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065-3071,共7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在体内外对人ESCC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及植入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细胞及动物实验:125I粒子植入体外培养的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A组不加粒子(对照组);B组0.2mCi(低剂量组);C组0.4mCi(... 目的:探讨125I粒子在体内外对人ESCC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以及植入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细胞及动物实验:125I粒子植入体外培养的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分A组不加粒子(对照组);B组0.2mCi(低剂量组);C组0.4mCi(中剂量组);D组0.8mCi(高剂量组).分析细胞克隆形成率、细胞凋亡指数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建立裸鼠皮下移植性食管癌模型后,对照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B组,穿刺瘤体1次,但不植入粒子)、低剂量组(C组,0.2mCi)、中剂量组(D组,0.4mCi)和高剂量组(E组,0.8mCi),计算各组抑瘤率.临床试验:前瞻性研究,入组时间为2000-2004年.根据ESCC术前CT分期标准,298例Ⅱ-Ⅲ期胸段ESCC患者随机分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及单纯手术组.依据TPS所确定的剂量,A组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选用0.5mCi的125I粒子20-40粒,总活度在10-30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60-70Gy,术后行粒子验证和质量评估.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测局部复发情况、评价患者疗效.结果:细胞克隆形成率B、C、D组均低于A组(P<0.05);C、D组均低于B组(P<0.01);C、D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细胞凋亡指数B、C、D组均高于A组(P<0.01);C、D组均高于B组(P<0.01),C、D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随粒子剂量增加,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高,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实验中,瘤体积C、D、E组明显小于A组(P<0.05),D、E组均小于C组(P<0.05),但D、E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B、A组瘤体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中,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质量评估满意.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与单纯手术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4.9%、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术后3mo有效率(CR+PR)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8%vs30.3%,P<0.05).二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125I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I粒子 胸外科
下载PDF
^(125)碘(^(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桂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9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125碘放射性粒子 植入治疗 恶性肿瘤 护理 防护
下载PDF
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干预兔骨骼肌放射性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威 倪新初 +7 位作者 孙苏平 蔡雷铭 于静萍 王坚 聂斌 孙志强 倪昕晔 曹秀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 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 stem cells,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纤维化程度改变,探讨ASCs对兔骨骼肌放射性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64只新西兰兔单侧臀部予9 MeV电子线单次照射80 Gy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Cs组和PBS... 目的 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 stem cells,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纤维化程度改变,探讨ASCs对兔骨骼肌放射性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64只新西兰兔单侧臀部予9 MeV电子线单次照射80 Gy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Cs组和PBS组,每组32只,照射24 h后照射侧分别肌肉注射1 ml含5&#215;107 ASCs的PBS悬液和1 ml PBS缓冲液,未照射一侧作为各组的正常对照.分别于照射后1、4、8和26周,收集各组8只实验动物肌肉标本,计算Masson染色切片胶原纤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ASCs植入骨骼肌后能在放射损伤部位迁移.ASCs组及PBS组纤维化程度随照射后时间延长而加重,ASCs组胶原纤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较PBS组在照射后4、8和26周显著降低(t=4.62、5.99和10.48,P<0.05).ASCs组骨骼肌组织TGF-β1的IOD值较PBS组在照射后4、8和26周显著降低(=3.79、16.45和15.17,P<0.05).Western blot检测ASCs组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PBS组低.结论 ASCs移植能抑制放射损伤骨骼肌组织TGF-β1的表达减轻放射性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骨骼肌 放射性纤维化 TGF-Β1 兔模型
原文传递
卵巢癌术后孤立性脾转移循证治疗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培华 纪律 +4 位作者 蔡兵 蒋志阳 孙键 刘子君 时开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 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为一例临床罕见卵巢癌术后脾转移患者确定治疗目标和方案.方法 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提出临床问题,从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相关证据,检索时间截至2009年10... 目的 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为一例临床罕见卵巢癌术后脾转移患者确定治疗目标和方案.方法 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提出临床问题,从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相关证据,检索时间截至2009年10月.对所获证据进行评价,并结合医生经验及患者愿望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共检索出英文文献15篇,中文文献11篇.Cochrane数据库内尚无卵巢癌术后脾转移治疗方面的RCT,PubMed、Embase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含5篇综述类文章,CNKI和万方数据库含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其余均为个例报道.综合分析检索结果,为患者制订相对合理方案,经20个月随访,该方案适合.结论 本例属罕见病例,虽然循证证据强度偏低,不能充分体现循证治疗的价值,但最终治疗结果 满意.本研究可为此类缺乏大型RCT的罕见病例运用循证思维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孤立性脾转移 循证治疗
原文传递
术前联合奥曲肽行淋巴化疗对大肠癌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义生 王书奎 +2 位作者 王和明 黄水清 吕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1期203-204,共2页
结直肠癌的转移途径最主要的是淋巴途径,根治手术仍可能遗留一些微小转移淋巴结病灶或跳跃性转移的淋巴病灶,术前已发生的、而根治手术又无法清除掉的淋巴转移,是术后腹腔转移复发的主要因素,与结直肠癌的预后有很大关系。淋巴化疗... 结直肠癌的转移途径最主要的是淋巴途径,根治手术仍可能遗留一些微小转移淋巴结病灶或跳跃性转移的淋巴病灶,术前已发生的、而根治手术又无法清除掉的淋巴转移,是术后腹腔转移复发的主要因素,与结直肠癌的预后有很大关系。淋巴化疗,也称淋巴靶向化疗,是指通过皮下、黏膜、浆膜或腹膜下注射改变了剂型的化疗药物,使药物在淋巴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的聚集,来达到有效的抗癌效应,是预防淋巴转移及术后癌复发的有价值的手段。淋巴化疗对减少术后腹腔转移复发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化疗 大肠癌 奥曲肽 前联合 治疗 淋巴靶向化疗 转移途径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糖类抗原CA72-4、CA50、CA19-9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小平 张泰臻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6期651-652,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CA74-2 CA50 CA19-9 糖类抗原 诊断
下载PDF
脂肪来源干细胞促进放射损伤骨骼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新初 孙威 +7 位作者 孙苏平 于静萍 王坚 聂斌 孙志强 倪昕晔 蔡雷鸣 曹秀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7-822,共6页
目的 观察新西兰兔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微血管密度改变,分析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探讨ASCs移植对兔放射损伤骨骼肌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新西兰兔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微血管密度改变,分析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探讨ASCs移植对兔放射损伤骨骼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64只实验动物单侧臀部予9 MeV电子线一次性照射80 Gy,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Cs组和磷酸缓盐冲溶液(PBS)组,每组为32只,照射后24 h,ASCs组和PBS组照射侧分别肌肉注射1 ml含5×10^7个ASCs的细胞悬液及PBS,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照射后1、4、8和26周骨骼肌组织中CD31阳性的微血管、VEGF和bFGF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骨骼肌组织中VEGF、bFGF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ASCs在条件培养基中分泌的VEGF、bFGF浓度,结果 ASCs组受照射骨骼肌组织中CD31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密度较PBS组在照射后4、8和26周增高(t=8.14、7.44、18.58,P<0.05).ASCs组受照射骨骼肌组织VEGF、bFGF的累计光密度值(IOD)较PBS组在照射后1、4、8和26周增高(VEGF:t=3.13、4.66、2.19、6.79,P<0.05;bFGF:t =3.14、3.84、4.28、3.61,P<0.05),ASCs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较PBS组在照射后1、4、8和26周增高(t=4.28、5.02、4.24、4.56,P<0.05),ASCs组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较PBS组在照射后4、8和26周增高(=3.36、3.16、5.77,P<0.05),ASCs在放射损伤肌肉匀浆上清条件培养基中较在正常肌肉匀浆上清条件培养基中分泌的VEGF浓度在48、72和96 h增高(t=2.81,9.96,4.75,P<0.05),分泌的bFGF浓度在72和96 h增高(t=3.80,4.33,P<0.05),结论 ASCs能上调骨骼肌放射损伤组织VEGF和bFGF分泌、增加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修复骨骼肌放射损伤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骨骼肌 放射损伤 血管生成 兔模型
原文传递
脂肪来源干细胞修复骨骼肌放射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威 倪新初 +7 位作者 孙苏平 于静萍 王坚 聂斌 孙志强 倪昕晔 蔡雷铭 曹秀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1-495,共5页
目的 观察CM-Dil标记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病理学改变,探讨ASCs对兔骨骼肌放射损伤的修复影响.方法 64只新西兰兔单侧臀部予9 MeV电子线单次照射80 Gy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C... 目的 观察CM-Dil标记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病理学改变,探讨ASCs对兔骨骼肌放射损伤的修复影响.方法 64只新西兰兔单侧臀部予9 MeV电子线单次照射80 Gy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Cs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32只,照射24 h后照射侧分别肌肉注射1 ml含5×107/ml标记后ASCs的PBS悬液和1 mlPBS缓冲液,未照射一侧作为各组正常对照.分别于照射后1、4、8和26周收集各组实验动物肌肉标本.观察标记后ASCs在骨骼肌组织中的分布及迁移,分析骨骼肌损伤病理学分级,观察4和26周时肌组织超微病理结构改变.结果 标记后的ASCs能在损伤部位迁移.ASCs组受照射骨骼肌组织病理损伤分级较PBS组在照射后1、4、8、26周显著减低(U=11.5、12.0、11.0,P<0.05).ASCs组26周时再生肌细胞数(27.01土9.36)显著高于PBS组(5.23 土4.23)(t=15.12,P<0.05).ASCs组4和26周肌原纤维损伤程度较PBS组轻,26周ASCs组肌细胞肌间隙可见肌原纤维状结构增生.结论 ASCs能减轻受照射骨骼肌的病理组织学损伤,促进肌卫星细胞的代偿增生、再生肌组织,可能是修复骨骼肌放射损伤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放射损伤 骨骼肌 兔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