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颅型异常的动态支具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卫民 崔杰 +1 位作者 陈建兵 王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3,共2页
我们借鉴国外颅支具或动态颅矫形器(dynamic orthotic cranioplasty,DOC)的治疗经验,为9例后斜头畸形和非颅缝早闭型颅型异常患儿进行了治疗,效果较满意。
关键词 支具治疗 颅型 小儿 颅缝早闭 矫形器
原文传递
颅缝早闭症术前三维CT测量及术后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卫民 高峰 +2 位作者 王刚 崔杰 陈建兵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三维CT重建在颅缝早闭症患儿修复术中的意义。方法对17例颅缝早闭症者于术前行CT三维重建,并运用计算机测量颅底俯位、颅骨与轴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颅长、颅宽,并求出比值。分别对短头、舟状头、斜头(包括颅...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三维CT重建在颅缝早闭症患儿修复术中的意义。方法对17例颅缝早闭症者于术前行CT三维重建,并运用计算机测量颅底俯位、颅骨与轴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颅长、颅宽,并求出比值。分别对短头、舟状头、斜头(包括颅顶不对称指数)进行测量。将17例中9例术后的三维CT测量结果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17例颅缝早闭症术前的CT三维重建,短头前移距离在1.5~3cm,舟状头后缩2~4cm。斜头则前移后缩2cm左右,9例术前与术后测量结果相吻合。结论术前三维CT测量计算,可为颅缝早闭症手术提供颅骨瓣和眶额桥前移的数据及预估手术效果,术后用CT三维重建测量可以评价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症 成像 三维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斜头畸形的颅成形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卫民 王刚 +2 位作者 崔杰 何俊平 陈建兵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冠状缝和人字缝早闭症所致斜头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取头皮大冠状切口入路,采用双侧额骨瓣旋转交错,患侧额眶带前移、额骨瓣前倾,以扩大患侧前颅凹,再造前斜头畸形的眶额外形。额骨瓣骨块重组和固定,患侧额骨块与颅顶骨保... 目的探讨单侧冠状缝和人字缝早闭症所致斜头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取头皮大冠状切口入路,采用双侧额骨瓣旋转交错,患侧额眶带前移、额骨瓣前倾,以扩大患侧前颅凹,再造前斜头畸形的眶额外形。额骨瓣骨块重组和固定,患侧额骨块与颅顶骨保持合适的间隙,重建了患侧冠状缝;后斜头畸形采用双侧顶枕骨瓣旋转交错,骨瓣制成梅花形重建两侧枕部,顶枕骨保持合适的间隙,重建了患侧人字缝。结果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临床应用8例。所有病例术后外形良好,均无脑脊液漏,颅内、外的感染、视力异常等严重并发症。其中7例前斜头畸形患儿术后12个月获得随访,头颅外形维持良好,未复发;1例后斜头畸形患儿患侧额眶带前移不够,1年后仍有轻度斜头。结论双侧额骨瓣旋转,额眶带前移、额骨瓣前倾术是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症的好方法;后斜头畸形采用双侧顶枕骨瓣旋转交错,骨瓣制成梅花形重建两侧枕部,顶枕骨保持合适的间隙,重建患侧人字缝,适用于小婴儿后斜头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斜头畸形 额眶带前移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及喂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慧文 顾莺 +5 位作者 王慧美 浦凯 朱卉敏 潘晓兰 易敏 唐晓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8-582,共5页
目的描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及喂养现状,为形成针对性的喂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营养管理调查表和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对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在上海、南京、武汉、深圳、浙江和重庆地区6所医院就诊的7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 目的描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及喂养现状,为形成针对性的喂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营养管理调查表和婴幼儿喂养指数评分对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在上海、南京、武汉、深圳、浙江和重庆地区6所医院就诊的7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营养及喂养现状调查。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急慢性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26.1%和13.9%.手术患儿急慢性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30.7%和18.7%,非手术患儿急慢性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24.9%和12.7%: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喂养困难的发生率为17.5%;6~12月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喂养合格率为9.7%;纯配方奶粉喂养患儿的能量摄入为(370.15±151.50)KJ/(kg·d),仅45.2%的患儿达WHO建议正常婴儿能量需要量。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存在能量摄入明显不足、喂养困难以及喂养不合格,目前无标准喂养策略,仍需临床研究以探索最佳干预方法,以针对性解决患儿喂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儿童营养障碍
原文传递
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郁迪 莫绪明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经下游多种靶点,即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核因子κB、细胞外信号调剂激酶等促进脑...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发现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经下游多种靶点,即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核因子κB、细胞外信号调剂激酶等促进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存活PI3K/Akt和MAPK这两条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这两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通过上述途径有效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脑保护 脑缺血 凋亡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被引量:33
6
作者 唐维兵 耿其明 +7 位作者 张杰 陈焕 吕小逢 路长贵 蒋维维 李薇 李波 徐小群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8期805-808,共4页
目的:评估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72例年龄为2.5~5.0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 目的:评估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72例年龄为2.5~5.0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家长意愿,其中33例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联合腹腔镜手术(FTS组),39例予以单纯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患儿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FTS组(42±9) d,对照组(46±8) d;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P=0.078),但FTS组要快于对照组。FTS组总住院时间为(10±2) d,住院费用(15316±2273)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 d和(18641±3082)元(P<0.01)。随访4周,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先天性巨结肠 婴儿
原文传递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 被引量:29
7
作者 莫绪明 张儒舫 +4 位作者 顾海涛 孙剑 彭卫 戚继荣 钱龙宝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3,共2页
随着小儿心导管技术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形成了先天性心脏病由传统的单纯手术治疗转向手术和介入共同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相互结合应用,以达到疗效最佳、创伤最小的治疗模式称为镶嵌治疗... 随着小儿心导管技术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形成了先天性心脏病由传统的单纯手术治疗转向手术和介入共同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相互结合应用,以达到疗效最佳、创伤最小的治疗模式称为镶嵌治疗(hybrid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镶嵌治疗 单纯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心导管技术 共同治疗 相互结合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儿童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营养风险筛查 被引量:26
8
作者 戚继荣 莫绪明 +1 位作者 李荣 李晓南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通过营养风险筛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80例(室间隔缺损522例、房间隔缺损133例、法洛四联症70例、动脉导管未闭55例),运用儿童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 目的 通过营养风险筛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80例(室间隔缺损522例、房间隔缺损133例、法洛四联症70例、动脉导管未闭55例),运用儿童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评分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不同年龄段营养风险的差异,研究肺动脉高压、营养不良与临床营养风险是否具有协同关系,以及营养风险程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780例,中、重度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3.3% (260/780),其中<1岁年龄段中、重度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9.2% (187/380),1~3岁为26.2% (60/229),>3岁为7.6% (13/171),<1岁患儿中、重度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高于1~3岁组(x2=25.174,P<0.001)和>3岁组(x2=36.029,P<0.001).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31.6% (247/780),所有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具中、重度营养风险,而中、重度营养风险患儿肺动脉高压比例高达95% (247/260),肺动脉高压和营养风险具有协同关系.营养不良与先天性心脏病营养风险的关系密切相关,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中营养不良发生率30.3% (237/780).所有合并营养不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具中、重度营养风险,而所有中、重度营养风险患儿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91%(237/260),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具有协同关系.结论 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能有效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营养风险,为良好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营养风险评估 肺动脉高压 营养不良
原文传递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儒舫 谷兴琳 +2 位作者 顾海涛 钱龙宝 莫绪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探讨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82~ 2 0 0 0年 6 2例先天性食管闭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 9例获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 ,死亡 7例 ,吻合口瘘 4例 ,食管狭窄 6例。 1994年后连续 2 2例无死... 目的 探讨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82~ 2 0 0 0年 6 2例先天性食管闭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 9例获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 ,死亡 7例 ,吻合口瘘 4例 ,食管狭窄 6例。 1994年后连续 2 2例无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 ,熟练轻柔的手术操作及严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畸形 先天性食管闭锁 手术疗法
原文传递
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吕小逢 徐小群 +7 位作者 耿其明 张杰 蒋维维 李薇 陈焕 路长贵 李波 唐维兵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 评估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手术矫治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85例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新生儿术前、术中和术后诊疗过程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 评估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手术矫治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85例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新生儿术前、术中和术后诊疗过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将患儿分为两组,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 =37],术中未放置肠营养管、待胃肠功能恢复开展经口喂养组(对照组,n=48);比较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和时间、住院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经口喂养时间、术后经口喂养达40 ml/3 h的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营养指标、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疾病分布、营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手术时间(110.5±14.9) min、术后经口喂养时间(11.7±4.2)d与对照组(110.0±15.3) min、(12.3±2.9)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71、0.508,均P>0.05);EEN组术后初次排便时间、经口喂养达40 ml/3 h的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0.1±16.6)h、(17.9±6.0)d、(14.5±5.5)d,(19.4±6.2)d,均比对照组(60.4±21.3)h、(21.3±7.5)d、(17.8±7.5)d, (23.1 ±8.3)d显著缩短,且住院费用(20 022.7±4 615.1)元与对照组(23 036.4 ±5 877.7)元比较显著减少(t值分别为2.885、2.238、2.281、2.266、2.567,均P<0.05);EEN组无肠穿孔、肠扭转、堵管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无呕吐、胆汁淤积发生;对照组术后功能性肠梗阻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呕吐、胆汁淤积发生率比EEN组显著增加(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年(6个月~3年),两组生长发育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十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畸形 早期肠内营养 新生儿
原文传递
149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9
11
作者 莫绪明 谷兴琳 +3 位作者 钱龙宝 夏建海 张儒舫 顾海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 法洛四联症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在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耿其明 吕小逢 +7 位作者 张杰 蒋维维 李薇 陈焕 路长贵 李波 唐维兵 徐小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38-241,249,共5页
目的评估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矫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病例的治疗过程,根据是否经鼻留置空肠... 目的评估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矫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病例的治疗过程,根据是否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将患儿分为两组,即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组(置管组,n=54),术中未放置肠营养管组(对照组,n=50);比较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手术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经口喂养达40mL/3h的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手术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分别是(131.9±13.5)月,(114.1±13.2)个月,与对照组的(128.7±12.6)月、(110.5±15.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组术后经口喂养达40mL/3h所需的时间为(17.7±5.1)d,较对照组(21.4±7.4)d显著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置管组无肠穿孔、肠扭转、堵管等置管并发症,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胆汁淤积l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功能性肠梗阻3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胆汁淤积6例,发生率较置管组显著增加。结论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用于高位消化道畸形新生儿术后肠内营养,方法简单,无创伤,并发症少,有助于提高喂养耐受性,为新生儿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 肠道营养 胃肠道 畸形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晓航 吴珍 +3 位作者 莫绪明 李晓南 王松 李荣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调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生长发育状况,探讨其生长落后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Z评分法对2011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科住院行心脏手术的354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营养不良组及非营养不... 目的调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生长发育状况,探讨其生长落后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Z评分法对2011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科住院行心脏手术的354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营养不良组及非营养不良组,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对造成生长发育落后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354例中低体重患儿108例(30.5%),经多元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OR=3.844,P=0.001)、肺动脉高压(OR=5.702,P=0.000)、肺炎(OR=2.161,P=o.005)与其显著相关;生长迟缓患儿62例(17.5%),经多元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OR=4.137,P=0.000)、肺动脉高压(OR=2.352,P=0.047)、肺炎(OR=3.417,P=0.O00)与其显著相关;消瘦患儿95例(26.8%),经多元回归分析,肺动脉高压(OR=2.747,P=0.001)与其显著相关。结论低出生体重、肺动脉高压、肺炎对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生长发育可产生显著影响;是否紫绀与小婴儿营养不良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婴儿 营养状况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55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彭卫 莫绪明 +2 位作者 顾海涛 张儒舫 孙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探讨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采用Nuss手术纠治55例漏斗胸患儿,其中男44例,女11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5.9岁。55例中2例合并肺囊肿采用开放式手术,2例为复发病例采用胸腔镜... 目的:探讨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采用Nuss手术纠治55例漏斗胸患儿,其中男44例,女11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5.9岁。55例中2例合并肺囊肿采用开放式手术,2例为复发病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其余病例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结果:5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2(30~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10ml,术后4例发生少量气胸。术后平均住院5.8 d。术后矫形效果48例为"优秀,"7例为"良好"。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0个月,均无明显不适。结论:Nuss手术通过半永久性植入金属矫形器的方法矫治小儿先天性漏斗胸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NUSS手术 漏斗胸
下载PDF
不同管电压64层螺旋CT对儿童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健 杨明 +4 位作者 莫绪明 靳激扬 刘斌 黎玲玲 滕皋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用64层螺旋CT观察不同管电压(80kVp及100kVp)对儿童CTA图像质量(IQ)和辐射剂量(E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CTA检查资料,根据扫描管电压分为80kVp组(n=30)及100kVp组(n=22),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采用b... 目的用64层螺旋CT观察不同管电压(80kVp及100kVp)对儿童CTA图像质量(IQ)和辐射剂量(E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CTA检查资料,根据扫描管电压分为80kVp组(n=30)及100kVp组(n=22),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自动注射对比剂,记录增强后心腔和大血管的密度,测量背景噪声,计算SNR、对比噪声比(CNR)及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采用单盲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 80kVp和100kVp两组心腔大血管平均密度、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Q评分分别为4.17±0.70、4.23±0.53(P=0.834);80kVp组平均ED为(0.458±0.085)mSv,低于100kVp组的(1.074±0.290)mSv(P<0.001)。结论儿童心脏CTA检查中,与100kVp相比,80kVp管电压可明显降低ED而不影响I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45例复杂漏斗胸患儿行改良Nuss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玲慧 张媛媛 徐邦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1-532,共2页
总结45例复杂漏斗胸患儿在全麻下行改良Nuss手术的护理。护理时重视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关注合并症的护理,术后重点做好疼痛管理、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45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效果满意。
关键词 漏斗胸 围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小婴儿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外科镶嵌治疗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智琪 莫绪明 +5 位作者 孙剑 彭卫 戚继荣 左维嵩 陈俊 束亚琴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总结小婴儿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外科镶嵌治疗经验。方法:纳入2009-09至2013-05在我院实施外科镶嵌治疗的Ⅰ型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PA/IVS)患儿47例,年龄为3 h^6个月。所有患儿均正中开胸,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用套管针... 目的:总结小婴儿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外科镶嵌治疗经验。方法:纳入2009-09至2013-05在我院实施外科镶嵌治疗的Ⅰ型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PA/IVS)患儿47例,年龄为3 h^6个月。所有患儿均正中开胸,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用套管针于右心室流出道距肺动脉瓣约2 cm处进行穿刺并穿过闭锁的肺动脉瓣,置入导丝,在导丝引导下置入球囊、导管,注水扩张。记录术前、术中、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肺动脉瓣跨瓣压差、肺动脉瓣口直径、监护室滞留时间、再手术治疗等指标。结果:本组患儿术中无死亡,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明显改善(67.4%→98.3%→84.3%),但多数患儿术后1~3 h开始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术后肺动脉瓣跨瓣压差有一定的波动(31.2 mmHg→36.8 mmHg→41.2 mmHg),术后肺动脉瓣口直径较术中略有缩小,约缩小1~2 mm。多数患儿术后早期血压表现为容量依赖性,携带呼吸机平均时间(3.2±0.4)d,监护室平均滞留时间(6.3±0.5)d。5例(10.64%)患儿在住院期间死亡,包括右心功能不全2例,因低氧不能脱离呼吸机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重度感染1例。术后随访,42例存活患儿均存在轻中度肺动脉瓣狭窄,已有5例患儿接受再手术治疗,4例患儿行右心室流出道补片扩大及三尖瓣成形术,1例患儿行二次球囊扩张术,其中有2例患儿术后死亡,1例患儿在术后1周因动脉导管直径渐缩小,持续低氧血症,行经右心室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术。结论:外科镶嵌治疗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具有创伤小、准确率高、易操作等优势,近期疗效良好,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 镶嵌治疗 球囊扩张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微创镶嵌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俊 莫绪明 +2 位作者 左维嵩 张婧 祁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4-527,532,共5页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择合适封堵器,指导、监测整个封堵过程,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TEE测得术前室间隔缺损直径3~6mm,平均(4.56±0.75)mm,使用的偏心型封堵器直径5~8mm,平均(6.06±0.71)mm。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主动脉瓣反流无加重,2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左向右分流(分流束<1.5mm)。随访1、3、6个月,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未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左心房、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在TEE指导和监测下,应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微创镶嵌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封堵器
下载PDF
新生儿环状胰腺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谷晓杰 陈俊 +5 位作者 朱善良 左维嵩 周昕 李黎 唐维兵 郭斌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新生儿环状胰腺的临床价值,分析漏诊及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诊断该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消化道造影及手术证实为新生儿环状胰腺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消化道造影及手术结果对比分...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新生儿环状胰腺的临床价值,分析漏诊及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诊断该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消化道造影及手术证实为新生儿环状胰腺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消化道造影及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诊、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该病的超声诊断要点。结果98例患儿中,超声正确诊断75例,诊断符合率为76.5%;漏诊18例,误诊5例,漏误诊率为23.5%。10例因同时合并其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忽略对胰腺的扫查而漏诊,5例因超声显示腹腔明显胀气而漏诊,3例因对该病认识不足而漏诊,5例误诊为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或闭锁。结论超声对新生儿环状胰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可作为首选辅助检查。由于常合并其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且受腹腔气体干扰严重,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检查时需将新生儿梗阻的所有原因考虑在内,从而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环状胰腺 新生儿 漏诊
原文传递
小儿尿道下裂、性发育异常临床常见病因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桦 马耿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6期143-144,132,共3页
目的通过总结和分析1982年4月-2007年5月遗传室男性小儿尿道下裂、性发育异常等临床常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和分布,探讨25年来该类疾病发生的相关变化及其发病原因。方法详细观察就诊者症状体征,病史搜集,资料登记,染色体检查,... 目的通过总结和分析1982年4月-2007年5月遗传室男性小儿尿道下裂、性发育异常等临床常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和分布,探讨25年来该类疾病发生的相关变化及其发病原因。方法详细观察就诊者症状体征,病史搜集,资料登记,染色体检查,激素水平,B超,CT,MRI,骨龄检测等。结果1982年-1997年间,主要以小儿外阴异常,性别模糊,两性畸形等具有综合征性质的中、重度泌尿生殖道畸形多见。1998年-2007年间以出生后及青春期前男性小儿外生殖器发育不良,肥胖等为主要疾病类型,而近年来孕早、中期用药,特别是使用雌孕激素保胎所致小儿尿道下裂病例有较快增长。结论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所致男性小儿生殖系统发育不良和孕早、中期使用雌孕激素保胎所致单纯性尿道下裂已成为目前临床常见的小儿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类型,此类疾病通过采取措施可以得到较好地预防和加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尿道下裂 性发育异常 内分泌干扰物 雌孕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