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RB2慢病毒表达质粒的构建核蛋白细胞内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赛群 赵沐子 +2 位作者 王云 李建民 王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9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HIV-1相关结合蛋白2(HIV-1rev binding protein2)基因的真核融合表达质粒plenti-GFP-HRB2,用慢病毒表达系统感染HEKTER细胞。对过表达GFP-HRB2基因的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HRB2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规律。方法:T... 目的:构建重组HIV-1相关结合蛋白2(HIV-1rev binding protein2)基因的真核融合表达质粒plenti-GFP-HRB2,用慢病毒表达系统感染HEKTER细胞。对过表达GFP-HRB2基因的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HRB2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规律。方法:Trizol法提取人睾丸组织总RNA进行RT-PCR,将纯化的扩增产物HRB2与克隆载体plp-GFP-C1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菌E.coliXLblue。测序正确后将质粒plp-GFP-HRB2与真核表达质粒plenti-C1分别进行双酶切,连接后转化。将构建正确的plenti-GFP-HRB2重组质粒、△8.91、pvsvg瞬时共转染293T细胞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收集包装病毒后感染HEKTER细胞。细胞生长一周后,将细胞铺玻片上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构建的plenti-GFP-HRB2真核表达质粒经PCR鉴定及测序均说明人源HRB2基因已与plenti-GFP载体正确重组。瞬时转染293T细胞后能观察到绿色荧光。稳定感染后的HEKTER细胞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后发现,HRB2蛋白在核仁处富集,在细胞核的其它部位少量分布,在胞浆中几乎没有分布。结论:人源HRB2基因表达的相关蛋白具有一个KH结构域,属于KH结构域家族的成员。稳定表达GFP-HRB2融合蛋白的细胞系的成功构建,为深入研究HRB2的入核机制、HRB2蛋白的在细胞分裂、RNA剪切等生物活动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B2蛋白 融合蛋白 稳定转染 亚细胞定位
原文传递
17-AAG对人RPE细胞PDGFR和EGFR基因表达的调控
2
作者 许志洋 姚家奇 +2 位作者 刘庆淮 李建民 王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2431-243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17-AAG对人RPE细胞不同处理条件下mRNA的SYBR Green实时PCR方法,观察17-AAG对人RPE细胞中PDGFR和EGFR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株。当加入17-AAG并作用0,2,5,10μmol/L及0,16,24,48h后,收集细胞,抽提RNA进... 目的:通过检测17-AAG对人RPE细胞不同处理条件下mRNA的SYBR Green实时PCR方法,观察17-AAG对人RPE细胞中PDGFR和EGFR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株。当加入17-AAG并作用0,2,5,10μmol/L及0,16,24,48h后,收集细胞,抽提RNA进行反转录。同时根据PDGFR、EGFR的基因序列,设计PDGFR、EGFR的引物,利用ABI7300PCR仪和SYBR Green,建立实时荧光PCR反应条件,通过比较Ct值进行基因表达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熔解曲线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证明了PCR反应的特异性;相对定量结果显示,17-AAG可以下调PDGFR基因的表达(P<0.05),上调EGFR基因表达(P<0.05)。结论: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可特异、准确地分析RPE细胞相关增殖基因表达差异,为系统研究17-AAG治疗PVR的复杂调控机制创造有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Green 实时荧光PCR 17-AAG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热休克蛋白90
下载PDF
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炎症性肠病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表现及因素分析
3
作者 黄天璐 彭春艳 +10 位作者 梁洁 陈焰 王梅 欧阳春晖 王晓蕾 李晴晴 王宏刚 李玥 刘文佳 郝艳萍 张晓琦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267-273,共7页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症状变化以及IBD治疗用药的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2年12月1-31日通过自愿抽样对全国多中心的IB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通过核酸...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症状变化以及IBD治疗用药的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2年12月1-31日通过自愿抽样对全国多中心的IB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通过核酸/抗原检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自觉IBD症状加重(包括腹部不适、便血加重或出现脓血便、腹泻次数增多等),分为症状加重组和无症状加重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IBD类型、疾病活动度、COVID-19症状、治疗用药等差异。结果共纳入497例患者,男317例,女180例;年龄(35.27±11.54)岁;克罗恩病355例,溃疡性结肠炎142例;超过50%患者出现发热、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咳痰、鼻塞等呼吸系统症状,部分IBD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症状加重组104例(20.93%),无症状加重组393例(79.07%)。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IBD类型及新冠疫苗接种针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症状加重组相比,症状加重组处于疾病活动期的患者比例更高[47.12%(49/104)比24.68%(97/393),P<0.001],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的比例更高(35.58%比23.41%,P=0.012),出现腹泻、头痛、头晕等COVID-19症状比例均更高(均P<0.05)。237例使用生物制剂的IBD患者中,症状加重患者与无症状加重患者使用的生物制剂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51,P=0.031)。240例使用生物制剂患者中,症状加重患者延迟或中断生物制剂治疗的比例高于无症状加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5.45%(20/44)比23.98%(47/196),χ^(2)=8.235,P=0.004]。47例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症状加重患者和无症状加重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的比例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263)。结论IBD患者确诊COVID-19后的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疾病活动 停药 症状加重
原文传递
基于图论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脑功能网络研究
4
作者 吴昕橦 王炳健 +5 位作者 鲍时珍 卢爽爽 孙静雯 岳柯岑 邹凌 刘文佳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278-286,共9页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脑功能网络改变特征,探讨其与临床指标和精神心理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8例IBD患者,同时选择32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脑功能网络改变特征,探讨其与临床指标和精神心理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8例IBD患者,同时选择32例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脑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通过图论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受试者脑网络拓扑属性之间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或Spearman偏相关分析探讨IBD患者脑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与临床指标、精神心理评分的相关性。结果IBD组中,男性29例(60.4%),女性19例(39.6%);总病程1.0(0.3,5.0)年;克罗恩病34例,溃疡性结肠炎14例;以活动期为主(58.84%,28/48)。IBD患者医院焦虑量表(HADS-A)和医院抑郁量表(HADS-D)量表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全局属性方面,IBD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具有"小世界"属性(均σ>1.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D组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局部效率更低,特征路径长度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部属性方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D组左侧额中回的度中心性和节点效率更高,左侧丘脑介数中心性更高,右侧海马旁回的介数中心性和度中心性更低,双侧颞中回、右侧前扣带回与旁扣带回的节点聚类系数更低,双侧尾状核和左侧颞中回节点局部效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BD组右侧海马旁回的度中心性与HADS-A评分呈负相关(r=-0.401,P=0.005),介数中心性与HADS-A评分呈负相关(r=-0.343,P=0.017)。IBD组右侧颞中回节点聚类系数与总病程呈正相关(r_(s)=0.589,P<0.001)。结论IBD患者脑网络整体信息传输能力下降,边缘系统功能降低,疼痛感知脑区功能异常,且与病程和精神心理状态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脑肠轴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网络 图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