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毒宁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02
1
作者 冯旰珠 周锋 +1 位作者 黄茂 姚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下RSV攻击后各组Hep-2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下RSV攻击后各组Hep-2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以CPE法计算药物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分别以CPE法及MTT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治疗指数TI,比较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下热毒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效果。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3.972g/L。预防给药方式、细胞外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均有抗RSV作用,其抗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428、1.160、1.189g/L,治疗指数TI分别为9.28、3.42和3.34,热毒宁对RSV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结论:热毒宁对RSV有直接灭活作用,对RSV侵入Hep-2细胞有阻断作用,对RSV在Hep-2细胞内增殖有抑制作用,相同浓度下,以预防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病毒作用 中草药 细胞病变效应 MTT比色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对腺病毒-3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56
2
作者 冯旰珠 周锋 +1 位作者 黄茂 姚堃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73-577,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腺病毒-3(ADV_3)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比色法,观察在热毒宁干预下,转染腺病毒E1A基因人胚肾上皮细胞(293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及光密度值(D),计算各组细胞...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腺病毒-3(ADV_3)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比色法,观察在热毒宁干预下,转染腺病毒E1A基因人胚肾上皮细胞(293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及光密度值(D),计算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比较不同药物剂量及不同给药方式下热毒宁对ADV_3的抑制作用效果。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半数中毒浓度TC_(50)为15.58 g·L^(-1)。预防、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下,CPE法测定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分别为1.452、1.321、1.193 g·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0.73、11.79、13.06;MTT法测定的EC_(50)分别为2.356、1.494、1.144g·L^(-1),TI分别为6.61、10.43和13.62。结论:热毒宁对ADV_3有直接灭活及抑制增殖作用,对其感染靶细胞有阻断作用,且呈明显量效关系。热毒宁对ADV_3的抑制作用,以预防给药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抗病毒药 中草药 致细胞病变 病毒 体外研究
下载PDF
热毒宁对流感病毒FM_1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3
3
作者 冯旰珠 周锋 +1 位作者 黄茂 姚堃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3-667,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_1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四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在热毒宁干预下,受FM_1感染的犬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及光密度值(D),计算各组细胞的...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_1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四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在热毒宁干预下,受FM_1感染的犬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及光密度值(D),计算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比较不同药物剂量及3种不同给药方式(预防给药、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下热毒宁对流感病毒FM_1的抑制作用。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半数中毒浓度(TC_(50))为10.11g·L^(-1)。预防给药、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下,CPE法测得其抗流感病毒FM_1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分别为0.625、0.725、0.629 g·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16.17、13.94、16.07;MTT比色法测得其抗流感病毒FM_1的EC_(50)分别为1.135、0.770、0.661 g·L^(-1),TI分别为8.91、13.12和15.29。3种方式给药,MTT法测定时,热毒宁对流感病毒FM_1的抑制作用无差异;CPE法测定时,热毒宁浓度在0.812 51 g·L^(-1)及以上对流感病毒FM_1的抑制作用无差异。结论:热毒宁对流感病毒FM_1有直接灭活及抑制增殖作用,对其感染靶细胞有阻断作用,且呈明显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 中草药 致细胞病变 病毒 体外研究 流感病毒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对人鼻病毒(N36)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37
4
作者 冯旰珠 周锋 +1 位作者 黄茂 姚堃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人鼻病毒(HRV,N36)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比色法,观察在热毒宁干预下,人胚胎上皮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及吸收度值(A),计算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比较不同药物剂... 目的:研究中草药热毒宁注射液对人鼻病毒(HRV,N36)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比色法,观察在热毒宁干预下,人胚胎上皮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及吸收度值(A),计算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比较不同药物剂量及不同给药方式下热毒宁对HRV的抑制作用效果。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5.873g/L。预防、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下,CPE法测定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576、0.836及0.640g/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0.20、7.03及9.18;MTT法测定的EC50分别为0.551、2.310及1.230g/L,TI分别为10.66、2.54及4.78。结论:热毒宁对HRV(N36)有直接灭活及抑制增殖作用,对其感染靶细胞有阻断作用,且呈明显量效关系。热毒宁对HRV(N36)的抑制作用,以预防给药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 鼻病毒 致细胞病变 人胚胎上皮细胞
下载PDF
2005-2007年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AmpC酶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秦湧 冯旰珠 +1 位作者 赵水娣 陈莹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337-2340,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AmpC酶的情况及耐药性状况。方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三维试验方法检测头孢菌素酶(AmpC酶);对医院及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的ESBLs检出率、产与非产ESBLs...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AmpC酶的情况及耐药性状况。方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三维试验方法检测头孢菌素酶(AmpC酶);对医院及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的ESBLs检出率、产与非产ESBLs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在病原学结果出现前两周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比较。结果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的ESBLs检出率55.1%,AmpC酶的检出率为17.4%;病原学结果出现前两周使用头孢菌素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产与非产ESBL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以外的15种抗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比较敏感的抗菌药物尚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结论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携带率高,可同时携带AmpC酶及其他耐药基因,造成多药耐药;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AMPC酶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31
6
作者 戴兴珍 吴桂梅 陶连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25-72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 78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训练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训练组早期增加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训练组仅有10例发生SAP(25.6%),低于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 78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训练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训练组早期增加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训练组仅有10例发生SAP(25.6%),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6.2%)(χ2=3.57,P<0.05)。结论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是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吞咽功能训练 护理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慢性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杜强 张倩 +3 位作者 沈立 蔡健康 黄茂 殷凯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30-1434,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48只BALB/c小鼠按随机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黄芪甲苷组、布地奈德组,每组12只。卵蛋白致敏,气道激发8周。黄芪甲苷组和布地奈德组分别给予黄芪甲苷溶液(50 mg·kg...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48只BALB/c小鼠按随机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黄芪甲苷组、布地奈德组,每组12只。卵蛋白致敏,气道激发8周。黄芪甲苷组和布地奈德组分别给予黄芪甲苷溶液(50 mg·kg-1)灌胃,布地奈德混悬液(8 ml)雾化,每日1次,共8周。末次激发24 h后,每组取6只小鼠评价呼气阻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炎症细胞计数,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和上皮下纤维化情况,ELISA检测BALF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黄芪甲苷能够明显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黄芪甲苷治疗后哮喘小鼠BALF中VEGF含量明显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高表达的α-SMA和VEGF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黄芪甲苷能够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哮喘 小鼠 气道重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耘实 祁贤 +2 位作者 卢协勤 刘星 冯旰珠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4-209,共6页
为探讨栀子苷对甲型H1N1病毒的抑制效应,进行了相关体内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判定栀子苷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帕拉米韦为阳性对照药,根据MTT比色值,观察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 为探讨栀子苷对甲型H1N1病毒的抑制效应,进行了相关体内外实验研究。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判定栀子苷对MDC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帕拉米韦为阳性对照药,根据MTT比色值,观察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s,CPE),计算不同给药方式(预防给药、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及不同药物剂量干预下,栀子苷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效率;体内实验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ICR小鼠,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肺炎模型,比较栀子苷不同剂量干预下,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小鼠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栀子苷的细胞毒性小,其TD_(50)大于1 040μmol/L;栀子苷在预防、直接灭活及治疗给药方式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抗病毒EC_(50)分别为91.90、96.25和87.68μmol/L,对CPE有明显抑制作用;栀子苷可显著降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降低小鼠死亡率、延长生存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栀子苷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的CPE,在体内能有效保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小鼠肺部的攻击作用,可能为流感病毒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细胞病变效应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百令胶囊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气道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杜强 崔进 +3 位作者 蔡健康 朱成华 黄茂 查王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评价百令胶囊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气道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复方干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吸入,治疗... 目的:评价百令胶囊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气道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复方干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吸入,治疗组使用信必可都保吸入联合百令胶囊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周分别进肺功能检查、诱导痰中炎性细胞分类检测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检测。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以及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显著改善(P均<0.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巨噬细胞比例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01);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OD和TAOC升高、MDA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百令胶囊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减轻气道炎性反应,抑制机体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信必可都保 百令胶囊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24
10
作者 沈继红 《南方护理学报》 2002年第2期36-37,共2页
笔者通过对 12 8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回顾分析 ,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与患者昏迷、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误吸等密切相关。并针对性地提出做好病室管理、呼吸机管道管理以及做好气道护理、口咽部护理。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 机械通气 呼吸气管道管理
下载PDF
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崔进 冯旰珠 +2 位作者 陈莹莹 秦涌 赵水娣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医院47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及96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定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耐药情况,对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医院47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及96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定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耐药情况,对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就鲍氏不动杆菌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与定植株的耐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导致鲍氏不动杆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APACHEⅡ评分>15分、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周内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4种因素;对临床常用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明显高于定植株;感染株中多药耐药株比例为100.0%,而定植株中多药耐药株为27.1%;感染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病情严重、罹患COPD、近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易出现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且感染株耐药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原文传递
生物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星 冯旰珠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5期934-937,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该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所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该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所致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现已证实细胞因子在逐渐进展的气流受限以及气道和肺实质的结构性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生物标志物 炎症性肺部疾病 慢性炎症反应 气流受限 有害气体 香烟烟雾
下载PDF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复合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高天明 冯旰珠 +1 位作者 蔡健康 杜强 《中国医药》 2010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复合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CV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孟鲁司特组给予孟鲁司特(默沙东公司,商品名:顺尔宁)10mg,每晚1次,疗程8...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复合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CV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孟鲁司特组给予孟鲁司特(默沙东公司,商品名:顺尔宁)10mg,每晚1次,疗程8周;联合治疗组吸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复合吸入剂(葛兰素史克公司,商品名:舒利迭)50μg/250μg,2次/d,口服孟鲁司特10mg,每晚1次,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的变化。结果2组药物治疗后临床咳嗽症状改善明显,孟鲁司特组总有效率82%,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孟鲁司特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诱导痰中相关炎症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减少明显(2.76±0.61vs3.02±0.55;10.2±2.9vs14.8±3.5,P〈0.05),肺通气功能(FEV1,FEV1预计值和FEV1/FVC)改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孟鲁司特组。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复合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CVA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复合吸入剂 孟鲁司特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耐药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马李平 冯旰珠 杜兴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 :探索碳氢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91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卡方... 目的 :探索碳氢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91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等方法确定CRKP产生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CRKP组血流感染患者合并肺炎(P=0.016)、有创机械通气(P=0.048)及入住ICU(P=0.017)的比例明显高于SKP组及ESBLKP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IC评分≥3分、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深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入住ICU、Pitt菌血症评分≥6分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itt菌血症评分≥6分(OR=509.891,P<0.001)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合并肺炎、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是产生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itt菌血症评分≥6分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Pitt菌血症评分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暴发流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海峰 姚静 +4 位作者 杜兴冉 张扬 高天明 翁晓芹 冯旰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041-5045,共5页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时间分布规律、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自2011年1月分离出第1株CRKP后,对随后分离的所有CRKP实时监控;检测各分离株的主要耐药基因、膜孔蛋白基因...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时间分布规律、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自2011年1月分离出第1株CRKP后,对随后分离的所有CRKP实时监控;检测各分离株的主要耐药基因、膜孔蛋白基因突变及插入序列ISKpn6表达状况;对暴发流行期间分离的22株CRKP分别用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探讨其菌株同源性。结果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分离38株CRKP,其中2011年分离率为13.2%;2012年上半年分离率为57.9%,呈暴发流行;2012年下半年及2013年全年分离率分别为18.4%及10.5%。38株菌株皆产KPC-2酶,TEM-1、SHV的携带率及插入序列ISKpn6阳性率均为100%;DHA-1及LAP-2阳性率分别为47.4%及5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5及OmpK36的突变率分别为94.7%及100%。PFGE显示,暴发流行期间22株CRKP分属A1-E 7个克隆,其同源性达75%以上;MLST显示,22株菌株的优势型为ST11及ST258,各占31.8%。结论 本次暴发流行CRKP同时存在多种耐药机制,以ST11及ST258型为主,加强综合预防控制措施能有效遏制该菌株传播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耐药 耐药机制 同源性 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
原文传递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苏定伟 陶连姗 +2 位作者 陈萍 孔建香 李翠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832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6例患者给予静脉留置针常规穿刺、护理和宣教方法,观察组416患者的静...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832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6例患者给予静脉留置针常规穿刺、护理和宣教方法,观察组416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护理措施与对照组一致,同时开展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评价2组患者对留置针输液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记录2组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留置针输液外渗发生率0.48%(2/416),低于对照组的2.40%(10/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渗出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 健康教育 留置针 输液外渗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SIRT1表达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杜强 朱成华 +3 位作者 沈立 蔡健康 査王健 黄茂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7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蛋白表达和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探讨SIRT-1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阻肺患者30例,分为慢阻肺低风险...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蛋白表达和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探讨SIRT-1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阻肺患者30例,分为慢阻肺低风险组和慢阻肺高风险组,每组各15例,并与20名健康非吸烟者(对照组)做比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PBMC中SIRT-1蛋白表达,同时测定血清MDA、SOD水平,分析SIRT-1蛋白表达和氧化应激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阻肺组患者PBMC中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慢阻肺低风险组相比,慢阻肺高风险组SIRT1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P均<0.05);慢阻肺血清MDA升高,SOD降低,在慢阻肺高风险组尤为明显(P均<0.05);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MDA呈显著负相关(r=-0.687,P<0.05),与SOD呈正相关(r=0.471,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PBMC中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提示SIRT1在慢阻肺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SIRT1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8
作者 沈自燕 林少清 +2 位作者 杜兴冉 赵水娣 冯旰珠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3期198-205,共8页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nKP BS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nKP BSI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nKP BSI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合并疾病、感染原发...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nKP BS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nKP BSI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9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nKP BSI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住院科室、合并疾病、感染原发灶、有创治疗措施、临床最终结局及药敏试验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0例nKP BSI患者中以男性居多(64/90、71.1%),年龄中位数为67.5(56.75,82.25)岁,来自本院16个诊疗单元,最常见于ICU(16/90、17.8%),其次为消化内科(12/90、13.3%)和肾内科(11/90、12.2%)。入组nKP BSI患者并发症中最常见为肺部感染(52/90、57.8%)。患者常见原发感染灶为下呼吸道感染(33/90、36.7%)、胆道感染(17/90、18.9%)和导管相关性感染(12/90、13.3%)。患者侵入性诊疗操作以尿管插入(38/90、42.2%)为主,其次为中心静脉置管(35/90、38.9%)。入组患者共分离90株分离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17例(18.9%),CRKP患者28 d病死率高达52.9%(9/17)。90例nKP BSI患者28 d病死率为31.1%(28/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tt菌血症评分(PBS)≥3分(OR=5.614、95%CI:1.298~24.577、P=0.021),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6分(OR=6.862、95%CI:1.480~31.824、P=0.014)及呼吸衰竭(OR=18.534、95%CI:1.557~220.628、P=0.021)均为影响nKp BSI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Kp BSI多发于老年男性,下呼吸道及胆道感染为其常见的原发疾病,尿管插入与中心静脉置管为该病发生的重要医源性因素;该病患者PBS≥3分、CCI≥6分及合并呼吸衰竭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应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以及KPC—ISKpn6连锁检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崔进 冯旰珠 +3 位作者 王良梅 赵水娣 张扬 高天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53-958,共6页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方法对南京地区两家三甲综合性医院的耐碳青霉烯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采用PCR方法对其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编码基因及KPC-ISKr,n6连锁进行检测,PCR阳性产物...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方法对南京地区两家三甲综合性医院的耐碳青霉烯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采用PCR方法对其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编码基因及KPC-ISKr,n6连锁进行检测,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BLAST对比分析。结果24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A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TEM-1及SHV的阳性检出率为100%(24/24)、KPC-2的阳性检出率为95.8%(23/24)、LAP-2的阳性检出率为45.8%(11/24),C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DHA的阳性检出率为4.2%(1/24),KPC—ISKpn6连锁检测阳性率为95.8%(23/24),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5与ompK36的突变率分别为95.8%(23/24)及100%(24/24)。结论本组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TEM-1、SHV、KPC-2、LAP-2的携带率较高,其中KPC-2的高携带率及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5、ompK36的高突变率是本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插入序列ISKpn6可能参与了KPC-2基因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Β-内酰胺酶 耐碳青霉烯类 膜孔蛋白 插入序列
原文传递
大蒜素协同紫杉醇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沈立 缪珩 《现代医学》 2007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与周期特异性抗癌药物紫杉醇联合使用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大蒜素对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Annexin V-FITC标记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观察大蒜素与紫杉...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与周期特异性抗癌药物紫杉醇联合使用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大蒜素对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Annexin V-FITC标记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观察大蒜素与紫杉醇联合使用后药物对细胞毒活性的改变。结果大蒜素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生长,72h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55μg.ml-1;9.30μg.ml-1大蒜素作用A549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G0/G1期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减少,而G2/M期明显增加(P<0.05),大蒜素与紫杉醇联合使用后,紫杉醇72 hIC50值由单独应用的9.21μg.ml-1下降至1.07μg.ml-1;细胞凋亡率由53.2%增至97.0%。结论大蒜素可将肺癌A549细胞阻滞于G2/M期,大蒜素与紫杉醇联合使用可能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肺癌细胞A549 细胞周期 紫杉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