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B辐射后HaCaT细胞光产物的产生和清除及EGCG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向飞 骆丹 +4 位作者 闵玮 吉玺 缪旭 朱洁 徐晶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84-386,i0004,共4页
目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是细胞受紫外线损伤后产生的特征性光产物之一。本文观察UVB辐射后HaCaT细胞光产物CPDs的产生和清除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HaCaT细胞并... 目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是细胞受紫外线损伤后产生的特征性光产物之一。本文观察UVB辐射后HaCaT细胞光产物CPDs的产生和清除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HaCaT细胞并用EGCG干预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照光后不同时间点检测CPDs的产生和清除。结果:细胞损伤程度随UVB辐射剂量加大而增大。30mJ/cm2UVB辐射后HaCaT细胞开始产生CPDs,0.5h左右达到高峰。同时细胞也开始清除CPDs,辐射后4h内清除速率较快,4h后清除速率逐渐降低,至24h基本清除CPDs。EGCG处理UVB辐射的细胞CPDs少于单纯照光组(P<0.05)。结论:细胞损伤程度随UVB辐射剂量增大而加重,UVB辐射后HaCaT细胞对CPDs的清除存在快速期和慢速期;EGCG可以降低UVB辐射所致的光产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HACAT细胞 光产物 免疫组织化学 环丁烷嘧啶二聚体 EGCG
下载PDF
富马酸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蔚凌 吴国勤 王军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650-653,共4页
目的评价富马酸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就诊的11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59)和对照组(n=60)。试... 目的评价富马酸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就诊的11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59)和对照组(n=60)。试验组口服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2 m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每日10 mg,每日1次,两组连续服药2周,比较两组症状和体征评分总分、总分改善率、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1、2周两组总分下降值和总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及用药后1、2周两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周同一医院两组间及不同医院相同组间临床控制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7例(11.86%)和对照组5例(8.33%)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富马酸依美斯汀 随机对照试验 氯雷他定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新冠肺炎疫情感染防控措施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翔 陈文森 +6 位作者 刘波 宋瑾 尹志强 刘世江 刘志钢 胡玲艳 刘云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第6期707-710,共4页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为响应国家号召,江苏省人民医院紧急组建了一支由208人组成的重症医疗队驰援武汉,先后整建制接管了一所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综合医院1个重症监护病区以及一所传染病专科医院的2个重症监护病区。经过2个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为响应国家号召,江苏省人民医院紧急组建了一支由208人组成的重症医疗队驰援武汉,先后整建制接管了一所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综合医院1个重症监护病区以及一所传染病专科医院的2个重症监护病区。经过2个月的奋战,医疗队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整支队伍做到了零感染,同时做好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以下简称感控),保障了患者安全。研究从医疗队驻地感控、感控制度制定、培训与考核、感控流程优化、感控相关突发事件处置、高感染风险任务保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患者感控、信息化感控、研发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审核等方面,总结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感控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支援武汉 重症监护病房 医疗队 感染防控 医院感染 个人防护 零感染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监测在老年糖尿病足病人诊治中的应用
4
作者 彭茂 车亚梅 鲁严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模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管病变引起足部供血及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检测老年糖尿病病人肢端局部缺血情况对预测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模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管病变引起足部供血及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检测老年糖尿病病人肢端局部缺血情况对预测糖尿病足溃疡风险、指导血管重新建立、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皮氧分压检测是一种经济、可信度高、可重复、操作简洁、无创性的血管病变检查方法,用于糖尿病足病人时可很好地反映下肢血管尤其踝以下皮肤微循环状态,进而反映周围动脉灌注情况,可为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客观、量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氧分压 糖尿病足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波紫外线照射对HaCaT细胞p53mRNA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向飞 骆丹 +3 位作者 闵玮 吉玺 缪旭 朱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的p53mRNA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HaCaT细胞,分别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p53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不同剂...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的p53mRNA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HaCaT细胞,分别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p53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不同剂量UVB照射后同一特定时间点p53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30mJ/cm2的UVB照射后HaCaT细胞的p53mRNA和p53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h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至照光后24h接近正常值;不同剂量UVB照射4h后,p53mRNA和p53蛋白表达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HaCaT细胞p53mRNA和p53蛋白表达与UVB照射存在一定的时间和剂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照射 HACAT细胞 P53MRNA P53蛋白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多学科救治钙化防御病及再生机制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宁宁 覃莲菊 +24 位作者 刘康 邢昌赢 张静 肖雨洁 崔毓桂 宁松 袁杨刚 鲁严 张智泓 苏忠兰 叶笑雪 卞安宁 曾鸣 王嫱 徐方燕 任文凯 吕小林 王玲 赵静 王美莲 马翔 刘翠萍 汪秀琴 梁宁霞 刘嘉茵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2217-2221,共5页
钙化防御病罕见且死亡率高,因皮肤缺血坏死和感染导致剧痛,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常发生在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又称钙化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CUA),组织学特征是真皮微血管钙化、内膜纤维增生和微血栓形成。本文创新性运用人羊膜间充质... 钙化防御病罕见且死亡率高,因皮肤缺血坏死和感染导致剧痛,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常发生在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又称钙化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CUA),组织学特征是真皮微血管钙化、内膜纤维增生和微血栓形成。本文创新性运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多学科再生治疗1例34岁尿毒症女性患者,其臀部、双下肢广泛进行性溃疡,伴剧痛和恶臭分泌物,皮肤病理符合钙化防御病。患者因常规治疗无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行hAMSCs抢救性治疗,包括静脉和局部肌内注射、创面外敷hAMSCs培养上清液。患者的皮肤和软组织再生,血生化、炎症、矿物质和骨代谢指标、免疫功能紊乱好转。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治疗前为10分、治疗15个月为0分;Bates‑Jensen伤口评价量表治疗前为65分、治疗15个月为13分;伤口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治疗前为68分、治疗15个月为0分。hAMSCs治疗CUA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钙化、促进新生血管和皮肤软组织再生修复、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间充质干细胞 慢性肾功能不全 钙化防御病 再生医学
原文传递
川芎嗪对中波紫外线辐射后细胞光产物影响及其光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林向飞 骆丹 +3 位作者 徐晶 吉玺 朱洁 徐丽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8-882,共5页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中光产物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的产生和清除情况,观察川芎嗪对UVB辐射后细胞光产物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0mJ/cm2UVB照射培养的HaCaT细胞,加入川芎嗪...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中光产物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的产生和清除情况,观察川芎嗪对UVB辐射后细胞光产物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0mJ/cm2UVB照射培养的HaCaT细胞,加入川芎嗪干预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PDs,以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受试组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UVB辐射后HaCaT细胞中CPDs生成,0.5h达高峰,辐射后4h内清除速率较快,4h后清除速率较慢直至辐射24h。川芎嗪处理UVB辐射的细胞中CPDs少于单纯照射组(P<0.05)。川芎嗪可下调p53(34.9%)和PCNA(30.9%)的mRNA表达,还可下调p53(23.1%)和PCNA(24.9%)的蛋白表达。结论HaCaT细胞对UVB照射所致光产物CPDs的清除存在快速期及慢速期;川芎嗪可降低光产物CPDs水平。川芎嗪的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修复相关调控分子p53和PCNA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UVB)辐射 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 川芎嗪 P53 PCNA
下载PDF
以组织样麻风瘤为主要表现的瘤型麻风1例
8
作者 黄秋红 赵丽欣 +1 位作者 潘永年 邵冰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3-554,共2页
患者男,66岁。因躯干及四肢丘疹、结节及溃疡3个月,于2014年6月2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绿豆至黄豆大淡红色或深红色丘疹及结节,无明显瘙痒,未予诊治,后皮损逐渐增多,部分皮损形成斑块,中央坏死、... 患者男,66岁。因躯干及四肢丘疹、结节及溃疡3个月,于2014年6月2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绿豆至黄豆大淡红色或深红色丘疹及结节,无明显瘙痒,未予诊治,后皮损逐渐增多,部分皮损形成斑块,中央坏死、结痂。曾在外院疑诊“湿疹”,治疗(具体不详)半月,皮损无明显改善,遂至我院皮肤科进一步诊治。患者10年前右眉弓外上方有过外伤史,后双侧眉毛、睫毛逐渐稀少,直至全部脱落;近几年反复出现鼻塞症状,但无鼻出血,自认为是“鼻炎”,未曾诊治。既往体健,无吸烟及酗酒等。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眉毛、睫毛完全脱落,右眉弓外上方见轻度增生性瘢痕(图1A);躯干、四肢多发绿豆至黄豆大淡红色或深红色的丘疹、结节,质地柔软,表面有光泽,界限清楚,部分皮损形成斑块,中央坏死、结痂(图1B、C)。神经系统检查:左尺神经粗大,左小鱼际轻度萎缩,耳大、腓总及右尺神经不粗大。左手小指、无名指轻度浅感觉障碍,表现为轻度麻木感,余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型麻风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及其他生物制剂相关矛盾性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9
作者 陆佳维 鲁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9-482,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TNFi)已成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无法耐受传统治疗或传统治疗失败时的重要选择。2%~5%使用TNFi的患者会诱发银屑病皮损或加重银屑病,TNFi既是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又是诱因时,被称为矛盾性银屑病。矛盾性银屑...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TNFi)已成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无法耐受传统治疗或传统治疗失败时的重要选择。2%~5%使用TNFi的患者会诱发银屑病皮损或加重银屑病,TNFi既是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又是诱因时,被称为矛盾性银屑病。矛盾性银屑病与经典银屑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但免疫学机制不同。该文概述了矛盾性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置流程,同时总结了其他常见生物制剂使用中出现矛盾性银屑病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生物制剂 药物毒性 矛盾性银屑病
原文传递
丹参平衡水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樊一斌 易飞 +4 位作者 滕艳 皇幼明 顾凌云 张岷 骆丹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平衡水(丽舒丹丹参平衡保湿水)治疗寻常性痤疮及对皮脂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阿达帕林组和丹参平衡水组各35例。丹参平衡水组采用丽舒丹丹参平衡保... 目的:观察丹参平衡水(丽舒丹丹参平衡保湿水)治疗寻常性痤疮及对皮脂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阿达帕林组和丹参平衡水组各35例。丹参平衡水组采用丽舒丹丹参平衡保湿水治疗。阿达帕林组采用阿达帕林凝胶外涂治疗。通过连续28d的治疗后,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皮肤油脂分泌量、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情况。结果:丹参平衡水组治疗痤疮总有效率高于阿达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平衡水组治疗28天,前额区域2h的皮肤油脂分泌量低于阿达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平衡水组治疗28天,脸颊区域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高于阿达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平衡水组治疗28天,脸颊区域皮肤经表皮水分流失量低于阿达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平衡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达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丽舒丹丹参平衡保湿水治疗寻常性痤疮效果显著,有助于调节皮肤油脂分泌量、提升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减少表皮水分流失,保湿、控油功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丹参平衡保湿水 寻常性痤疮 皮脂分泌 保湿 控油
下载PDF
促5-氨基酮戊酸经皮吸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郑雨洁 鲁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9-512,共4页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已逐渐成为治疗中重度痤疮与皮肤肿瘤主要疗法之一。然而由于角质层具有高度疏水性和屏障作用,如何促进药物皮肤渗透和缩减转化时间已成为5-氨基酮戊酸局...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已逐渐成为治疗中重度痤疮与皮肤肿瘤主要疗法之一。然而由于角质层具有高度疏水性和屏障作用,如何促进药物皮肤渗透和缩减转化时间已成为5-氨基酮戊酸局部光动力治疗应用的主要研究方向。大量研究证明,通过对皮肤进行物理、化学预处理或使用不同药物载体来优化PDT疗效。该文综述了近5年来在PDT治疗前增加药物渗透的新方法,以期促进人们对促光敏剂经皮吸收应用的理解,为后续相关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光动力治疗 药物渗透 5-氨基酮戊酸
下载PDF
沙利度胺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纪超 毕志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沙利度胺作为一种镇静剂于1956年上市,但是由于其致畸的副作用而很快被禁用。然而沙利度胺对麻风结节性红斑患者肯定的疗效,也使得其重新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审查并应用于临床。目前已证实沙利度胺对其他一些皮肤疾病也有... 沙利度胺作为一种镇静剂于1956年上市,但是由于其致畸的副作用而很快被禁用。然而沙利度胺对麻风结节性红斑患者肯定的疗效,也使得其重新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审查并应用于临床。目前已证实沙利度胺对其他一些皮肤疾病也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如阿弗他口炎、白塞综合征、红斑狼疮、结节性痒疹、光化性痒疹等等。其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周围神经炎和致畸作用。本文综述沙利度胺的历史、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副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皮肤疾病 药理 副作用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在HaCaT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乃慧 范卫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VEGF165基因在HaCaT细胞中表达的可行性及其对体外培养的猪毛囊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共表达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VEGF165瞬时转染HaCaT细胞,应用...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VEGF165基因在HaCaT细胞中表达的可行性及其对体外培养的猪毛囊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共表达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VEGF165瞬时转染HaCaT细胞,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GFP 在HaCaT细胞内的表达,同时利用ELISA法检测VEGF在培养细胞被转染的上清液中的表达。进一步将该上清液加至体外培养的猪毛囊中,显微镜下测量毛囊的平均生长长度,并观察毛囊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成功地将VEGF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VEGF165瞬时转染了HaCaT细胞,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内EGFP的表达,同时用ELISA法证实了上清液中VEGF呈高水平表达,并且该上清液可以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猪毛囊生长,延缓其进入退行期。结论应用脂质体能够成功地将外源性人VEGF165基因转染HaCaT细胞,并进行有效表达,其表达的VEGF在体外具有促进猪毛囊生长的生物学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 真核表达 载体 HACA T细胞 基因表达 毛囊
原文传递
酪氨酸血症Ⅱ型一家系调查及致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婷 王宏伟 +8 位作者 孙蔚凌 孙亚琪 鲁严 张美华 崔婷 赵辨 葛以信 陈怡雯 苏忠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报道一个酪氨酸血症Ⅱ型家系,并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分析1例10岁男性酪氨酸血症Ⅱ型先证者临床资料,收集其家系3代19人的血液、尿液标本,检测血、尿氨基酸含量;提取家系全部成员基因组DNA,检测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 目的 报道一个酪氨酸血症Ⅱ型家系,并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分析1例10岁男性酪氨酸血症Ⅱ型先证者临床资料,收集其家系3代19人的血液、尿液标本,检测血、尿氨基酸含量;提取家系全部成员基因组DNA,检测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基因突变。结果 患儿出生2个月后开始出现畏光,其后症状逐渐加重。6岁时,出现眼睛畏光疼痛。8岁时,手指指尖及足底等部位出现线状角化性斑块,触痛明显。眼科检查:角膜染色和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指、足底多发线状角化性斑块。血液酪氨酸含量825.64 μmol/L,尿液对羟基苯乳酸161.4 μmol/L。TAT基因检测示患儿2号外显子第236位碱基G突变为A,致甘氨酸突变为谷氨酸(c.236G 〉 A,p.Gly79Glu);10号外显子第1141位碱基G突变为T,致谷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子(c.1141G 〉 T,p.Glu381*)。该家系中仅患儿患病,父系家族中部分成员携带c.1141G 〉 T(p.Glu381*)突变,母系家族中部分成员携带c.236G 〉 A(p.Gly79Glu)突变。结论 在国内首次报道1例氨基酸血症Ⅱ型,在TAT基因上发现2个新的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该患儿发病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血症 DNA突变分析 系谱 畏光 皮肤角化病 掌跖
原文传递
中波紫外线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XPA和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EGCG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向飞 闵玮 +1 位作者 蔡宝祥 骆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C)的着色性干皮病A组蛋白(XPA)和切除修复互补交叉蛋白1(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在UVB辐射...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C)的着色性干皮病A组蛋白(XPA)和切除修复互补交叉蛋白1(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在UVB辐射前后加入EGCG干预处理细胞,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不同剂量UVB照射后以及EGCG干预的同一时点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30mJ/cm2的UVB照射后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的XPA和ERCC1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h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至UVB照射后24h接近正常值;不同剂量UVB照射4h后,XPA和ERCC1蛋白表达随UVB剂量增大而增加。EGCG可下调UVB诱导的XPA和ERCC1蛋白表达。结论:人原代KC中XPA和ERCC1蛋白表达与UVB辐射存在一定的时间和剂量关系,EGCG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上述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照射 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XPA ERCC1 EGCG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雨洁 鲁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是一种直接从冰冻或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获取靶细胞的新技术,该技术能从组织样本中分离出同质的细胞群体,从而提取高纯度的DNA、RNA和蛋白质。LCM技术在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的研究中,提供了一种...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是一种直接从冰冻或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获取靶细胞的新技术,该技术能从组织样本中分离出同质的细胞群体,从而提取高纯度的DNA、RNA和蛋白质。LCM技术在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的研究中,提供了一种提取细胞的方法,从而避免了培养细胞等传统提取细胞的手段带来的各种弊端。本文综述了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的原理、技术流程及其在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疾病研究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皮肤病学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四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婷 徐澄 +1 位作者 张美华 苏忠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243,共2页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ellular angiofibroma,CAF)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最早被Nucci等[1]于1997年命名并报道,现报道我科诊治的4例CAF病例.
关键词 间叶性肿瘤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 CAF 报道
原文传递
脂质体介导多种分子选择性地进入毛囊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卫新 朱文元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0年第5期287-290,共4页
近来研究发现 ,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对毛发的生长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在局部外用时其作用总是不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大分子物质不易到达毛囊的毛球部。近来对脂质体的研究有很多进展。本文就脂质体将染料、黑素... 近来研究发现 ,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对毛发的生长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在局部外用时其作用总是不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大分子物质不易到达毛囊的毛球部。近来对脂质体的研究有很多进展。本文就脂质体将染料、黑素、基因及大分子蛋白选择性的载入毛囊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脂质体 毛囊细胞 黑素脂质体 DNA脂质体
下载PDF
外阴多发间质纤维上皮样息肉1例
19
作者 苏婷 徐澄 +3 位作者 夏济平 张美华 鲁严 苏忠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0,共2页
患者女,48岁,因双侧小阴唇内侧乳头样群集丘疹2年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双侧小阴唇内侧出现乳头状丘疹,无痒痛等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体检无特殊。皮肤科检查:双侧小阴唇内侧多发肤色丘疹,呈鹅卵石样排列,质软(图1)。实验室检... 患者女,48岁,因双侧小阴唇内侧乳头样群集丘疹2年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双侧小阴唇内侧出现乳头状丘疹,无痒痛等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体检无特殊。皮肤科检查:双侧小阴唇内侧多发肤色丘疹,呈鹅卵石样排列,质软(图1)。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阴性,Ⅰ型及Ⅱ型单纯疱疹病毒IgG及IgM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阴唇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外阴 皮样息肉 间质纤维 乳头状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核细胞及其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济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核细胞及其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与免疫相关的重要表型的早期影响。方法 20名接受黄蜂毒液免疫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day0)和治疗后第1天(day1)、第3天(day3)和第5天(day5)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Mo)... 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核细胞及其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与免疫相关的重要表型的早期影响。方法 20名接受黄蜂毒液免疫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day0)和治疗后第1天(day1)、第3天(day3)和第5天(day5)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Mo),其中10名患者的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6d诱导分化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ILT3,ILT4,B7H1,B7H2,MHCⅠ,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单核细胞和MoDC表面ILT3和ILT4表达显著增高,B7H1和CD86表达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观察到B7H2,MHCⅠ,MHCⅡ和CD80的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单核细胞和MoDC表面的ILT3,ILT4,B7H1和CD86分子参与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早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免疫治疗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