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 被引量:707
1
作者 赵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湿疹面积 疾病严重度 临床症状 病情评分法 严重度指数
原文传递
89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上调作用 被引量:110
2
作者 雷铁池 朱文元 +2 位作者 夏明玉 张美华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7-149,共3页
对中医治疗白癜风74首方剂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9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有19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黑... 对中医治疗白癜风74首方剂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9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有19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激活和上调,其中赤芍、川芎、黄芩、女贞子、乌梅和降香对酪氨酸酶活性激活率与单体化合物8甲氧补骨脂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这些中药治疗白癜风的确切机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酪氨酸酶 白癜风 中医药疗法 乙醇提取物
下载PDF
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皮损处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102
3
作者 毕志刚 田美华 +6 位作者 林麟 仇宁 郝飞 钟白玉 尹若菲 曾凡钦 赵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的细菌学特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湿疹及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207例湿疹患者和119例AD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金葡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噬菌体分... 目的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的细菌学特点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湿疹及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207例湿疹患者和119例AD患者皮损及非皮损处取材做细菌培养,并对所分离到的金葡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噬菌体分型。结果207例湿疹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金葡菌的比例及定植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9例AD患者皮损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及金葡菌的定植明显高于非皮损处,差异有显著性。对分离到的141株金葡菌进行噬菌体分型。Ⅰ组占6.3%,Ⅱ组占7.0%,Ⅲ组占3.5%,Ⅴ组占0.7%,杂组占1.4%,不能分型占56%,MRSA分型噬菌体26株混合组占6.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常用的6种外用抗菌药物中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范围、MIC90和MIC50是6种抗菌药物中最低的。且莫匹罗星对金葡菌及其中的各噬菌体分型和表皮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菌株也有较好的抑菌能力。结论湿疹和AD的发病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其中金葡菌是最重要的细菌,对湿疹和AD患者外用药治疗合并使用外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根据对金葡菌抗菌活性的测定,莫匹罗星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 湿疹 皮损 分型 患者 莫匹罗星 特应性皮 显著性
原文传递
55种中药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7
4
作者 范卫新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4,共4页
应用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通过培养毛囊的形态学和生长速度以及毛囊对3H-TdR掺入率的观察,对55种单味中药的水煎剂或其单体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女贞子、白芷、白芨、荆芥、黄芪、潼蒺藜、甘草酸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触须毛囊有... 应用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通过培养毛囊的形态学和生长速度以及毛囊对3H-TdR掺入率的观察,对55种单味中药的水煎剂或其单体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女贞子、白芷、白芨、荆芥、黄芪、潼蒺藜、甘草酸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触须毛囊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而补骨脂、白蔹、防风、大黄、丹参、白芍、槟榔、茜草等对体毛囊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女贞子的主要成分齐敦果酸进行研究发现,其促毛囊生长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该研究排除了体内实验中诸多影响因素,具有实验周期短,数据稳定可靠,为从中药中研制有效的促进毛发生长或脱毛制剂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中药 女贞子 体外培养 生物学特性 小鼠 脱发
下载PDF
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复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5
作者 李洪武 朱文元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筛选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方剂,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 5个应用频次较高的治疗黄褐斑的复方中药,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 目的 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筛选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方剂,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 5个应用频次较高的治疗黄褐斑的复方中药,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治疗黄褐斑中药复方中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水提物 P0.05),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增高( P0.05)。六味地黄丸组方中药水提物熟地黄、牡丹皮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茯苓、山药、山茱萸降低;醇提物中牡丹皮、泽泻增高,茯苓、山药、山茱萸降低。结论 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水提物);六味地黄丸组方中药熟地黄、牡丹皮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茯苓、山药、山茱萸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泽泻组醇提物增高,水提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中医药疗法 酷氨酸酶 活性
原文传递
治疗白癜风复方中药体外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65
6
作者 李洪武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3-135,共3页
为了研究复方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筛选有作用的中药方剂 ,为中药治疗白癜风提供实验依据。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应用频次较高的治疗白癜风中药复方 5首 ,应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白驳片、白癜风... 为了研究复方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筛选有作用的中药方剂 ,为中药治疗白癜风提供实验依据。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应用频次较高的治疗白癜风中药复方 5首 ,应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P <0 0 1) ,白癜风丸组方中药补骨脂、当归、地肤子、刺蒺藜对酪氨酸酶活性均有激活作用 ,其中补骨脂较高 ,刺蒺藜次之 ,当归、地肤子较弱。提示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可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白癜风丸组方中药补骨脂、当归、地肤子、刺蒺藜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复方中药 酪氨酸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紫外线及其辐射的尿刊酸对朗格汉斯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毕志刚 蒋艺 李燕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紫外线及其辐射的尿刊酸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观察中波紫外线( UVB)及尿刊酸对豚鼠朗格汉斯细胞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低剂量 UVB( 25 J/m2)抑制率为 10.5%, 50 J/m2抑制率为 22.4% , 100 J/m2... 目的探讨紫外线及其辐射的尿刊酸免疫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观察中波紫外线( UVB)及尿刊酸对豚鼠朗格汉斯细胞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低剂量 UVB( 25 J/m2)抑制率为 10.5%, 50 J/m2抑制率为 22.4% , 100 J/m2抑制率为 54.5%, 200 J/m2几乎可以完全抑制朗格汉斯细胞协同刺激功能。 70%顺式尿刊酸 (0.2 mg/mL)抑制率仅为 13.4%,反式尿刊酸无抑制作用。结论紫外线可直接抑制朗格汉斯细胞的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这可能在 UVB免疫抑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紫外线辐射的顺式尿刊酸抑制作用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辐射 尿刊酸 郎格尔汉期细胞 免疫抑制 UVB 皮肤角层
原文传递
解脲支原体对七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及其与相关耐药基因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61
8
作者 骆丹 黄澍杰 +3 位作者 谢礼豪 汪宁 朱文元 徐文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 以肉汤稀释法对解脲支原体 (Uu)进行 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并与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决定子的结果进行比较 ,探讨其临床及实验意义。方法  42个Uu分离株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 96孔板小孔中 ,药液... 目的 以肉汤稀释法对解脲支原体 (Uu)进行 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并与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决定子的结果进行比较 ,探讨其临床及实验意义。方法  42个Uu分离株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 96孔板小孔中 ,药液倍比稀释成 6 4μg/ml~ 0 0 6 μg/ml ,37℃培养 ,加药组以 72小时后仍不出现培养基由黄→红色变化的最小药物浓度为该药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根据tet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PCR方法进行扩增 ,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消化反应。结果 四环素抗菌活性较差 ,MIC≥ 8μg/ml以上的中度敏感有 1 2株 ,且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的MIC也多达 8μg/ml与 4μg/ml。尚未发现对三类抗菌药同时耐药的Uu分离株。 42个Uu株的tetM阳性检测率为71 4%,除 1例外均出现预期酶解片段。结论 ①Uu分离株对四环素族药敏性较差 ,临床上经四环素类反复治疗难以阴转 ,并有症状的Uu感染病例可换用另外两类抗支原体药物 ;②载有tetM的Uu株可能成为耐药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抗药性 基因检测 抗菌药
原文传递
芦荟素、肉桂酸、苦参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2
9
作者 谭城 朱文元 +1 位作者 鲁严 刘栋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芦荟素、肉桂酸、苦参碱等15种单体化学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判定其抑制类型,从而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和外用皮肤脱色剂提供药物。方法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药物干预前后酪氨酸酶活性,求出酪氨酸酶抑制率,并分别作... 目的研究芦荟素、肉桂酸、苦参碱等15种单体化学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判定其抑制类型,从而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和外用皮肤脱色剂提供药物。方法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药物干预前后酪氨酸酶活性,求出酪氨酸酶抑制率,并分别作出相应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其抑制类型。结果15种中药单体化学物中,芦荟素、肉桂酸和苦参碱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中芦荟素(2mmol/L)、苦参碱(2mmol/L、0.5mmol/L)酪氨酸酶抑制率高于氢醌(0.5mmol/L)(P<0.05)。结论芦荟素、肉桂酸、苦参碱等均可下调酪氨酸酶活性。苦参碱属于酪氨酸酶非竞争性抑制剂,芦荟素、肉桂酸属混合型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素 桂皮酸 苦参碱 酷氨酸酶 皮肤脱色剂 皮肤黑素
原文传递
甘草酸、熊果苷及氢醌对小鼠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雷铁池 朱文元 +2 位作者 夏明玉 张美华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9-72,共4页
比较观察了 18α 甘草酸双胺盐、熊果苷及氢醌对体外培养B16F10鼠黑素瘤细胞细胞形态、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 3种化合物均显示有抑制黑素生成的作用 ,其中以 5 0 μmol/L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 比较观察了 18α 甘草酸双胺盐、熊果苷及氢醌对体外培养B16F10鼠黑素瘤细胞细胞形态、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 3种化合物均显示有抑制黑素生成的作用 ,其中以 5 0 μmol/L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其次是10 0 μmol/L 18α 甘草酸双胺盐 ,但二者并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 >0 0 5 )。氢醌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呈双向作用 ,即低浓度 ( 0 1~ 0 5 μmol/L)时下调酶活性 ,高浓度 ( 1~ 10 μmol/L)时则能轻度上调。细胞增殖率测定结果显示 18α 甘草酸双胺盐、熊果苷在实验浓度 ( 10~ 5 0 0 0 μmol/L)对细胞增殖率无明显抑制 ,而氢醌浓度超过5 μmol/L时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或呈现细胞毒性。细胞形态观察发现 1~ 10 μmol/L氢醌作用2 4h ,细胞胞体变小 ,树状突明显增多且变得细长 ,部分树状突呈串珠状改变。提示 18α 甘草酸双胺盐、熊果苷的皮肤脱色作用机制与氢醌可能不同 ,后者低浓度时以抑制酪酸酶活性为主 ,高浓度时主要是细胞毒 ,且细胞早期的损伤部位可能发生在树状突。 18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熊果苷 氢醌 酷氨酸酶 黑素瘤细胞 小鼠
下载PDF
赤芍等5种上调酪氨酸酶活性中药乙醇提取液对棕黄色豚鼠背部皮肤的增色作用 被引量:46
11
作者 李洪武 朱文元 夏明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为了研究中药对黑素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筛选有增色作用的中药,为应用中药治疗白癜风等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选定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显著激活作用的中药5味,用中药乙醇提取液外涂棕黄色豚鼠背部皮肤,然后取材,进行HE... 为了研究中药对黑素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筛选有增色作用的中药,为应用中药治疗白癜风等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选定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显著激活作用的中药5味,用中药乙醇提取液外涂棕黄色豚鼠背部皮肤,然后取材,进行HE、Schmorl、Imokawa等方法染色,观察外用中药后黑素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结果,赤芍、川芎、菟丝子、补骨脂、刺蒺藜等中药组多巴阳性黑素细胞数、含黑素颗粒细胞数及黑素含量指数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P< 0.01或P< 0.05),其中菟丝子、赤芍组与阳性对照组0.1%8-MOP酊外用无显著性差异(P >0.05)。提示赤芍、川芎、菟丝子、补骨脂、刺蒺藜等中药具有增色作用,临床上可试用于白癜风等色素减退性皮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黑素细胞 豚鼠 色素减退性疾病 白癜风 增色作用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12
作者 冯舸 张美华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2-683,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窄谱中波紫外线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积雪草甙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Cloudman S91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刘栋 朱文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积雪草甙外用脱色素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观察积雪草甙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并进行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进一步以系列浓度的积雪草甙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loudman 591黑素瘤细胞,测定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细胞增殖... 目的 探讨积雪草甙外用脱色素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观察积雪草甙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并进行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进一步以系列浓度的积雪草甙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loudman 591黑素瘤细胞,测定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细胞增殖率。结果 积雪草甙能剂量依赖性抑制蘑菇酪氨酸酶活性,酶促动力学分析提示积雪草甙为蘑菇酪氨酸酶混合型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发现,积雪草甙能抑制体外培养的Cloudman S91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但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与氢醌相比,积雪草甙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低于相同浓度的氢醌。结论 积雪草甙可直接作用于黑素细胞,抑制黑素合成,是一种无细胞毒性的皮肤脱色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甙 酪氨酸酶 酶活性 抑制作用 Cloudman91黑素瘤 细胞黑素 皮肤脱色剂
下载PDF
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和广谱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 被引量:40
14
作者 冯舸 张美华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的最小红斑量(MED)值及其与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10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窄谱及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测定。结果:窄谱中波紫外线MED为(661.2±183.3...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正常人窄谱中波紫外线的最小红斑量(MED)值及其与性别、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对10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窄谱及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测定。结果:窄谱中波紫外线MED为(661.2±183.3)mJ/cm2。除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外,其他因素对MED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南京地区窄谱中波紫外线MED值接近国外报道的600~800mJ/cm2。MED值与性别、年龄大小无直接关系,与皮肤日光反应类型、广谱中波紫外线的ME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红斑量 紫外线 窄谱 中波 紫外线 广谱 中波
下载PDF
皮质类固醇对培养Cloudman S91黑素瘤细胞株黑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2
15
作者 刘栋 朱文元 谭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对体外培养的CloudmanS91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CloudmanS91黑素瘤细胞分别以系列浓度的氢化可的松、醋酸曲安奈德和倍他米松作用72h,...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对体外培养的CloudmanS91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CloudmanS91黑素瘤细胞分别以系列浓度的氢化可的松、醋酸曲安奈德和倍他米松作用72h,测定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细胞增殖率。结果:3种药物均能促进酪氨酸酶活性、提高黑素含量,且呈浓度依赖性。作用强度顺序为倍他米松>醋酸曲安奈德>氢化可的松。结论:提示皮质类固醇在体外能刺激Cloud-manS91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且与皮质类固醇的效价强度成正相关。外用皮质类固醇诱导白癜风复色可能与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 Cloudman S91黑素瘤细胞 黑素合成
下载PDF
女贞子等中药对小鼠毛囊生长周期中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范卫新 朱文元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 探讨女贞子等中药促毛囊生长的机制。方法 我们应用 RT-PCR技术和凝胶密度扫描分析技术,对正常生长周期中毛囊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表达水平,以及女贞子等中药对体外培养小鼠触须毛囊 HGF和 VE... 目的 探讨女贞子等中药促毛囊生长的机制。方法 我们应用 RT-PCR技术和凝胶密度扫描分析技术,对正常生长周期中毛囊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mRNA表达水平,以及女贞子等中药对体外培养小鼠触须毛囊 HGF和 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 我们的研究发现正常毛囊生长周期中,生长期毛囊有明显的 HGF和 VEGF mRNA表达,而退行 /休止期毛囊则很难检测出上述因子 mRNA的表达。在毛囊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HGF和 VEGF mRNA表达也逐渐减弱。与女贞子混合培养的毛囊,在培养的第 6天仍有相当量的 HGF和 VEGF mRNA表达,而相应的对照组则未能测到这些因子的表达。而与齐敦果酸培养的毛囊在培养的第 6天仅有 HGF mRNA表达,而无 VEGF mRNA的表达。结论 女贞子及齐敦果酸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毛囊对 HGF和 (或 )VEGF mRNA的表达。从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了上述药物促进毛囊生长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HGF VEGF MRNA 女贞子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白术等对UVB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李洪武 朱文元 夏明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86-388,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对皮肤色素沉着的抑制作用,筛选有作用的单味中药,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定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的中药 5味,应用棕黄色豚鼠 UVB照射诱导皮肤色素沉着实验动物模型,采用 HE、... 目的研究中药对皮肤色素沉着的抑制作用,筛选有作用的单味中药,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定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的中药 5味,应用棕黄色豚鼠 UVB照射诱导皮肤色素沉着实验动物模型,采用 HE、 Schmorl、 Imokawa等方法染色,观察外用中药后黑素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结果白术、茯苓、山茱萸、猪苓、沙苑蒺藜等中药组多巴阳性黑素细胞数及含黑素颗粒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01),其中白术、茯苓、山茱萸与阳性对照组 3%氢醌外用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白术、茯苓、山茱萸、猪苓、沙苑蒺藜等中药对 UVB诱导的色素沉着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中医药治疗 皮肤色素沉着 UVB诱导
原文传递
白术及茯苓提取物对豚鼠皮肤酪氨酸酶mRNA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洪武 朱文元 +1 位作者 夏明玉 谭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皮肤 酪氨酸 MRNA 白术提取物 茯苓提取物 豚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及血清细胞因子变化 被引量:32
19
作者 冯舸 张美华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35-737,共3页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程、近期不良反应及预后;观察照射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改变,探讨治疗机制。方法:给予8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每周3次,共26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2例患者... 目的:研究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程、近期不良反应及预后;观察照射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改变,探讨治疗机制。方法:给予8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每周3次,共26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15例痊愈,临床有效率为93.2%。32例患者治疗前血清IL-8水平较健康对照者水平高,照射后显著下降。治疗前仅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人为高,照射后显著下降。结论:NB-UVB治疗银屑病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IL-8水平升高可能为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VEGF水平升高可能是斑块状银屑病致病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中波紫外线 窄谱 白介素-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煎剂对体外培养的猪毛囊毛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兴洪 范卫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混合煎剂对体外培养的猪毛囊毛发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培养的猪毛囊分为对照组(Williams E培养基)和中药组(Williams E培养基+中药煎剂),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毛囊毛发生长和毛球部形态变化,并用末端脱氧核... 目的探讨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混合煎剂对体外培养的猪毛囊毛发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培养的猪毛囊分为对照组(Williams E培养基)和中药组(Williams E培养基+中药煎剂),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毛囊毛发生长和毛球部形态变化,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毛囊中的凋亡细胞。结果培养第7天,对照组毛囊毛发生长长度低于中药组(P<0.001);对照组毛囊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中药组(P<0.001);毛球形态观察,对照组毛囊出现退行性变化,而中药组毛囊仍维持生长期毛囊形态。结论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煎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毛囊细胞内凋亡,延缓生长期毛囊进入退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毛发生长 中药煎剂 对照组 药组 女贞子 何首乌 体外培养 形态观察 培养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