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kin瘤的起源及本质 被引量:37
1
作者 范钦和 Philip WAllen +3 位作者 徐天蓉 周青 张智弘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Askin瘤的本质、起源。方法 :以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和细胞遗传技术对 2 2例Askin瘤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瘤细胞免疫组化为MIC2 (CD99) ,NSE、CgA阳性 ;电镜下见神经分泌颗粒 ;细胞遗传分析示特异性... 目的 :探讨Askin瘤的本质、起源。方法 :以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和细胞遗传技术对 2 2例Askin瘤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瘤细胞免疫组化为MIC2 (CD99) ,NSE、CgA阳性 ;电镜下见神经分泌颗粒 ;细胞遗传分析示特异性基因遗传异位 ,即t(11;2 2 ) (q2 4;q12 )。这些特点与恶性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PNET)相同。 结论 :Askin瘤实际上是PNET/尤文肉瘤家族的一员 ,只是发生部位较特殊 ,预后不良。应与其它小圆细胞肉瘤如淋巴瘤、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横纹肌样瘤、圆形细胞脂肪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hin瘤 神经外胚瘤 EWING肉瘤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毓飞 鲍芳 +4 位作者 项颖 戴一龙 何进 马春燕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1~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75例未经...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1~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75例未经放、化疗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75例胃癌细胞中PD-L1的阳性率为37.3%(28/7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相关。肿瘤间质淋巴细胞PD-1的阳性率为46.7%(35/75),与p TNM分期相关。肿瘤细胞PD-L1及肿瘤间质淋巴细胞PD-1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Kaplan-Meier及Log-rank结果显示,患者生存时间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p TNM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PD-1、PD-L1无关。短期随访14个月,肿瘤细胞PD-L1阳性者的预后明显比阴性者差。结论 PD-1、PD-L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肿瘤细胞PD-L1阳性有助于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与总生存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D-1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p16/Ki-67双染检测在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分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3
作者 金蓉蓉 马红伟 +4 位作者 陈天羽 戎荣 吴妍 李世兰 张智弘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细胞学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的患者样本,TCT检查后6周内进行了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的患者共171例,...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细胞学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分流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的患者样本,TCT检查后6周内进行了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的患者共171例,对其细胞学剩余标本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其中90例ASC.US患者同时进行了高危型HPV检测。结果171例标本中p16/Ki-67双染检测的阳性率为43.9%(75/171),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简称CIN2+,包括CIN2、CIN3和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6%(52/67)、77.9%(81/104)、69.3%(52/75)和84.4%(81/96);而高危型HPV检测发现CIN2+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34/34)、10.7%(6/56)、40.5%(34/84)和6/6。p16/Ki-67双染检测的灵敏度低于高危型HPV检测,但特异度明显更高。结论p16/Ki一67双染检测能够保持较高的灵敏度,并有更高的特异度,是分流ASC—US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p16 KI-67抗原 人乳头 瘤病毒16 细胞学技术
原文传递
N-甲基亚硝基脲诱导大鼠膀胱肿瘤作用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钱立新 刘训良 +4 位作者 丁鸿 周建伟 吴宏飞 张炜 虞梅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3-564,共2页
目的 观察N 甲基亚硝基脲 (MNU)诱发Wistar大鼠膀胱癌的作用及动态过程。方法 MNU大鼠膀胱灌注 2mg/次 ,1次 /2周 ,共 4次。分别观察实验第 3、6、9、12和 14周时膀胱黏膜的改变、并作尿吖啶橙 (AO)荧光染色。结果 膀胱灌注 3周出现... 目的 观察N 甲基亚硝基脲 (MNU)诱发Wistar大鼠膀胱癌的作用及动态过程。方法 MNU大鼠膀胱灌注 2mg/次 ,1次 /2周 ,共 4次。分别观察实验第 3、6、9、12和 14周时膀胱黏膜的改变、并作尿吖啶橙 (AO)荧光染色。结果 膀胱灌注 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或腺性膀胱炎 ,6周时有原位癌改变 ,9周时膀胱内有明显癌性肿块 ,12~ 14周为膀胱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 ,9周时的致癌率 10 0 .0 % ,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十分相似。AO染色诊断大鼠膀胱癌的阳性率为 77.0 %。结论 MNU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癌方法简便、可靠 ,致癌过程经历上皮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亚硝基脲 诱导 大鼠 膀胱肿瘤 动态观察
原文传递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长平 范钦和 +1 位作者 王亚茹 李百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来源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SFT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并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CD34、Des、actin(HHF35 )、CD6 8、S 10 0蛋白的表达。结果 肿瘤光镜下表现为大量梭形类似成...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来源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SFT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并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CD34、Des、actin(HHF35 )、CD6 8、S 10 0蛋白的表达。结果 肿瘤光镜下表现为大量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呈束状、编织状、席纹状排列 ,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多量瘢痕形成。免疫表型 :CD34( )、actin(+)、CD6 8(+)、S 10 0蛋白 (± )、Des(- )。随访 3~ 12个月 ,均未复发。结论 本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均为良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S-100蛋白 CD34 CD68 SFT 临床病理学特征 结论 排列 目的
下载PDF
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2043例细胞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戎荣 吴妍 +2 位作者 姚青 吴云松 张智弘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8-371,共4页
目的评价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及其Bethesda报告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3例甲状腺FNAC检查的细胞病理诊断结果。细胞学诊断标准严格参照Bethesda报告系统,分为6类,为标本无法诊断、良性病变、意义不明确... 目的评价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及其Bethesda报告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3例甲状腺FNAC检查的细胞病理诊断结果。细胞学诊断标准严格参照Bethesda报告系统,分为6类,为标本无法诊断、良性病变、意义不明确的细胞不典型病变/滤泡性病变(AUS/FLUS)、滤泡性肿瘤/可疑滤泡性肿瘤(FN/SFN)、可疑恶性肿瘤(SM)和恶性肿瘤。对其中经手术治疗的234例患者的细胞病理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43例行FNAC检查患者中,标本无法诊断占15.7%(320/2043),良性病变占51.2%(1047/2043),AUS/FLUS占16.6%(339/2043),FN/SFN占2.3%(46/2043),SM占8.6%(176/2043),恶性肿瘤占5.6%(115/2043)。234例手术患者中,细胞学诊断的恶性风险分别为:标本无法诊断(2/11),良性病变(2.2%,1/45),AUS/FLUS(25.6%,10/29),FN/SFN(12.1%,10/39),SM(91.8%,56/61),恶性肿瘤(100.0%,45/45)。甲状腺FNAC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为87.1%(101/116)、特异度为95.3%(102/107)、假阳性率为4.7%(5/107)、假阴性率为12.9%(15/116)、总准确率为91.0%(203/223)。结论甲状腺FNAC检查是甲状腺疾病的可靠诊断方法,其Bethesda报告系统是一个准确而有效的细胞学诊断报告系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活组织检查 细针 细胞学技术
原文传递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徐天蓉 范钦和 +2 位作者 周青 张智弘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2-35,I007,共5页
目的:研究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及其与胃粘膜套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MALT型淋巴瘤,内镜作幽门螺杆菌(HP)培养或尿素试验检测HP感染。结果:... 目的:研究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及其与胃粘膜套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MALT型淋巴瘤,内镜作幽门螺杆菌(HP)培养或尿素试验检测HP感染。结果:31例胃MALT型淋巴瘤中低度恶性27例,高度恶性4例。细胞类型以CCL型最常见。免疫表型以IgM为主,缺乏IgD。31例中28例有HP感染(占90.52%)。结论:①低恶MALT型淋巴瘤常见到淋巴上皮病变,滤泡性克隆化和反应性滤泡,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②高恶MALT型淋巴瘤伴有低恶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瘤 胃粘膜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定量分析术前预测不同亚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晓 朱丽钰 +7 位作者 查小明 刘鸿利 王思奇 娄鉴娟 邹启桂 王聪 王珏 蒋燕妮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 探讨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17例患者,在进行NAC前均行常... 目的 探讨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17例患者,在进行NAC前均行常规3.0 T乳腺MRI检查,化疗后手术病理采用Miller-Payne分级系统评价化疗反应,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nPC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21例(PCR者5例),三阴性型26例(PCR者6例)。采用Firevoxel软件生成ADC直方图,记录多个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利用SPSS 24.0计算出ADC第10百分位数(ADC10%)、ADC第50百分位数(ADC50%)、ADC第90百分位数(ADC90%)。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PCR组和nPCR组各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的ADC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HER2过表达型在PCR组与nPCR组患者间,峰度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截断点为1.861,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68.7%。PCR组和nPCR组三阴性型患者间,ADCmean及ADC5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和0.013),ADCmean及ADC50%在三阴性型中预测P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842。当ADCmean取1.030×10-3 mm2/s、ADC50%取0.976×10-3 mm2/s作为截断点,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80.0%,特异度均为83.3%。结论 峰度系数对预测HER2过表达型患者NAC后PCR具有一定的价值,ADC50%对预测三阴性乳腺癌NAC后PCR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亚型 新辅助化疗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海燕 王正 +1 位作者 李可 平国强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5例发生于外阴及其他部位的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结果 5例AMF中2例位于外阴,1例位于阴道,1例位于足底,1例位于腹股沟。镜下见肿...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M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5例发生于外阴及其他部位的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结果 5例AMF中2例位于外阴,1例位于阴道,1例位于足底,1例位于腹股沟。镜下见肿瘤境界清楚,在大片黏液背景中见丰富薄壁的海绵样血管和梭形上皮样肿瘤细胞。瘤细胞分布有明显的疏密区,密集区瘤细胞聚集于血管周围,成束或链状排列;疏松区弥散于黏液背景中,且常与胶原纤维伴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CD34、actin、CD117、S-100、CD31和CK(-);发生于外阴和阴道的3例ER和PR(+)。术后随访3例,均无复发。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女性外阴部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局部切除可治愈,但也有少数复发病例报道,组织学上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的血管纤维瘤、纤维上皮性间质息肉、上皮样平滑肌瘤、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软组织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5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琛 张智弘 +1 位作者 潘敏鸿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 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1,年龄4~71岁,头颈部18例(35%),四肢12例(23%),躯... 目的 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1,年龄4~71岁,头颈部18例(35%),四肢12例(23%),躯干9例(17%),深部组织8例(15%),椎管内4例(8%),生殖道1例(2%)。镜下肿瘤组织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短纺锤形、卵圆形、梭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局灶表达S-100蛋白,Ki-67增殖指数10%~70%。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需与滑膜肉瘤、纤维肉瘤、血管外皮瘤、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纤维型脑膜瘤以及平滑肌肉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2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施瑞华 朱宏 +5 位作者 张国新 凌亭生 郝波 王红娣 张智弘 张伟明 《胃肠病学》 2004年第6期335-339,共5页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鄄1α、HIF鄄2α是机体对缺氧适应性调节中的重要调控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有表达,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 背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鄄1α、HIF鄄2α是机体对缺氧适应性调节中的重要调控蛋白,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有表达,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鄄1α、HIF鄄2α、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癌、40例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和42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鄄1α、HIF鄄2α、VEGF的表达和MVD值,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鄄1α、HIF鄄2α和VEGF的表达较异型增生和正常上皮组织显著增加(P<0.01),MVD值亦显著增高(P<0.01);且HIF鄄1α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HIF鄄1α和HIF鄄2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值呈正相关。结论:HIF鄄1α、HIF鄄2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其可能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参与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HIF鄄1α、HIF鄄2α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HIF-1Α VEGF 食管鳞癌组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VD 正常 正相关 增加 发展
下载PDF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孙金萍 李海 +4 位作者 宋国新 张智弘 王震 范钦和 朱岩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19-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6例PHA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72岁。镜下观察肿瘤形态多样,可见异型瘤细胞沿肝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血管腔及腔内乳头,分化好的海...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6例PHA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72岁。镜下观察肿瘤形态多样,可见异型瘤细胞沿肝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血管腔及腔内乳头,分化好的海绵状血管瘤样结构、分化差的幼稚单细胞血管腔及实性增生区形成似纤维肉瘤、低分化癌样改变。免疫组化:6例CD31强(+),5例CD34、FLi-1和ERG(+)。结论原发性肝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最终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并多项血管内皮标记物。早期发现、完全手术切除及术后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原发性肝血管肉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0
13
作者 贡其星 范钦和 +5 位作者 周志韶 张智弘 虞梅宁 王震 王聪 张炜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观察1例脾脏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大体和光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21、CD23、CD35、Clusterin、S-100、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a、CD6... 目的探讨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观察1例脾脏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的大体和光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D21、CD23、CD35、Clusterin、S-100、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a、CD68、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LK)、CD30、CD31、CD34、CD3、CD20,原位杂交检测EBER,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生物学行为和病因机制。结果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好发于腹腔内脏器,尤以肝、脾多见,患者以女性为主。一般肿瘤较大,切面灰白质韧,中心有出血或坏死。镜下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中见弥散分布的滤泡树突细胞,形似炎性假瘤。高倍镜下滤泡树突细胞胞质淡染,胞界不清,核卵圆形或杆状,染色质空泡样或点彩状,居中可见小的紫色核仁。部分瘤细胞显示异型性,核膜皱褶,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梭形瘤细胞波形蛋白强阳性;Clusterin、SMA、CD68均阳性;CD35局部弱阳性,S-100弱阳性;CD21、CD23、CD1a、ALK、CD30、CD31、CD34均阴性。背景淋巴细胞CD3阳性,灶性区CD20阳性。原位杂交:梭形瘤细胞EBER阳性。结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树突细胞 滤泡 疱疹病毒4型
原文传递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亚冬 袁南荣 +2 位作者 杜青 刘翠萍 郑肇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6-428,F003,共4页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方法 ,观察其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对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特征。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糖原(...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方法 ,观察其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对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特征。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糖原( PAS)染色、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检查的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检查和鉴定。结果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可以在体外成功的培养传代。原代培养细胞大多 4 8h贴壁 ,5天后旺盛生长 ,15天形成单层。传代培养细胞次日贴壁 10天形成单层。细胞角蛋白 AE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PAS染色阴性。培养细胞呈多角形 ,细胞表面具有丰富的微绒毛 ,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结论 :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成功获得原代和传代培养的兔角膜缘上皮细胞 ,培养的细胞具有与正常兔角膜上皮细胞相一致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细胞 组织学技术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无水乙醇灭活体外肿瘤细胞的时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剑英 周滋霞 +3 位作者 顾则娟 王学浩 吴云松 杨美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9-340,共2页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灭活作用及时间效应关系,为手术用物的灭瘤处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120份新鲜离体的肿瘤标本中提取肿瘤细胞,分别在无水乙醇中作用不同的时间(5、10、15、30、60s),采用超薄细胞检测系统检测残留肿瘤...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灭活作用及时间效应关系,为手术用物的灭瘤处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120份新鲜离体的肿瘤标本中提取肿瘤细胞,分别在无水乙醇中作用不同的时间(5、10、15、30、60s),采用超薄细胞检测系统检测残留肿瘤细胞数目,计算无水乙醇对肿瘤细胞的灭活率。结果无水乙醇作用15s时灭活率99.24%,高于10s(95.63%)和5s(9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30、60s灭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水乙醇能快速、有效灭活体外肿瘤细胞,15s内灭瘤效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15s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肿瘤细胞 灭活 时间
原文传递
黏液样软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 被引量:18
16
作者 范钦和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3-468,共6页
关键词 黏液 软组织肿瘤 瘤样病变 瘤细胞 常见 低度恶性 透明质酸 变性 纤维母细胞 分化
原文传递
粒细胞肉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志韶 朱岩 +5 位作者 虞梅宁 范钦和 王聪 张炜明 宋国新 肖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329-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GS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8例GS中男女各半;年龄12~70岁,中位年龄45.5岁。受累部位为淋巴结6例,乳房4例,皮肤2例,卵巢、胃、小肠、上颌窦、膀胱、...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GS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8例GS中男女各半;年龄12~70岁,中位年龄45.5岁。受累部位为淋巴结6例,乳房4例,皮肤2例,卵巢、胃、小肠、上颌窦、膀胱、口腔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局部包块,或黏膜息肉样增生。光镜下原有组织结构(尤其是淋巴结)常有多少不等的残存为其重要特点;瘤细胞幼稚、多样。诊断依靠免疫组化标记,但其抗体表达较广,抗体组合运用和结果的分析判断是关键;主要阳性抗体有MPO、CD43、CD68、lysozyme、CD117等。结论 GS少见,部位不定,误诊率高,诊断关键是在遇到不典型"淋巴瘤"时或有幼稚嗜酸粒细胞时要想到它,然后用免疫组化标记证实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肉瘤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抗体及高分辨超声对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诊断效能的对比 被引量:15
18
作者 胡永莲 李霄 +3 位作者 方海生 叶新华 沈美萍 武晓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2537-2543,共7页
目的评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高分辨超声(HRUS)诊断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HT)的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前甲状腺功能、TPOAb、TgA... 目的评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高分辨超声(HRUS)诊断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HT)的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前甲状腺功能、TPOAb、TgAb及HRUS资料,以组织病理学(HP)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各项指标在HT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最终纳入792例患者,其中男217例、女575例,年龄的M(Q1,Q3)为41(32,52)岁(16~75岁)。以HP为金标准,TPOAb与TgAb诊断HT的灵敏度(59.3%比61.2%,P=0.752)、准确性(85.0%比83.6%,P=0.379)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67比0.764,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TPOAb具有更高的特异度(94.2%比91.6%,P=0.033);两者均有高于HRUS的灵敏度(59.3%比44.5%,P=0.002;61.2%比44.5%,P<0.001)、准确性(85.0%比79.7%,P=0.001;83.6%比79.7%,P=0.013)和AUC(0.767比0.684,P<0.001;0.764比0.684,P<0.001)。与单一指标相比,TPOAb联合TgAb或HRUS均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AUC,三者联合诊断HT的灵敏度最高(均P<0.05)。TPOAb与HP在诊断HT方面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0.580,95%CI:0.513~0.647,P<0.001)。结论TPOAb联合TgAb可提高诊断甲状腺功能正常HT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两种抗体与HRUS联合诊断效能最大,TPOAb与HP诊断HT具有中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病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高分辨超声 诊断效能 诊断试验
原文传递
BI-RADS 4类乳腺肿块超声造影表现不均匀性增强的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奥 林红军 +5 位作者 巩海燕 朱岩 李霄 杨春青 李涛 栗翠英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8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BI-RADS 4类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呈不均匀性增强的病理基础。方法乳腺肿块女性患者96例,共96个肿块,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对肿块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96个乳腺肿块... 目的探讨BI-RADS 4类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呈不均匀性增强的病理基础。方法乳腺肿块女性患者96例,共96个肿块,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对肿块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96个乳腺肿块,44个良性肿块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内见少许条状增强或部分灌注缺损区,血管走行规则,边界清;病理示肿块内间质成分较多,发生玻璃样、黏液样变性及钙盐沉积,导管扩张或脓肿形成;免疫组化显示血管分布均匀,未见不成熟血管。52个恶性肿块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13个肿块见周边放射性增强,血管走行不规则,21个肿块造影后范围增大;病理示肿块内瘤细胞坏死或间质出血及大片胶原化;免疫组化示肿块边缘区较中央区新生血管多,可见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新生血管并存。恶性肿块MVD高于良性肿块(P<0.01)。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均可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但其病理基础不同,通过与病理改变对照分析,可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超声造影特点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病理学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7
20
作者 武正山 韩晟 +4 位作者 朱岩 孔连宝 李相成 浦立勇 王学浩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总结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肝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及... 目的 总结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肝PECom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及病理检查情况.患者行部分肝切除术后定期复查腹部B超、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必要时复查腹上区CT,了解肿瘤有无复发、转移.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结果 16例患者中发病以中年女性患者居多,8例无自觉症状,其他患者表现为右季肋区不适、肝区隐痛或胀痛.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肝右叶11例、肝左叶4例、肝尾状叶1例.术前B超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征象,CT检查示肿瘤呈不均匀低密度表现.16例患者均行部分肝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均为R0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及患者死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16例患者上皮样肿瘤细胞中恶性黑色素瘤HMB-45、Melan-A和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均呈阳性.1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9个月(9.0 ~46.0个月),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结论 肝PEComa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CT检查有利于肝PEComa的鉴别诊断,行部分肝切除术治疗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