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疗效分析 被引量:58
1
作者 王洪生 刘圣 +4 位作者 赵林波 周春高 夏金国 祖庆泉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栓塞的安全有效性及操作技术要点。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21例大脑中动脉(MCA)栓塞患者,其中单纯MCA栓塞14例,伴发颈...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栓塞的安全有效性及操作技术要点。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21例大脑中动脉(MCA)栓塞患者,其中单纯MCA栓塞14例,伴发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7例;有房颤病史患者11例。分析即时取栓效果、术后出血情况,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取栓手术,术中未出现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即时脑梗死溶栓(TICI)血流分级为平均(2.6±0.5)级。术中留置支架10例,有房颤病史患者留置支架比例低于无房颤病史患者(P=0.02)。术前和术后1周患者平均NIHSS评分分别为18.4±6.0和6.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例患者因大面积脑梗死或梗死后出血死亡,其余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个月m RS评分≤2分者17例。结论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MCA血栓栓塞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操作安全简便,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栓清除术 Solitaire支架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47
2
作者 陈奇峰 贾振宇 +2 位作者 杨正强 吴文涛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31,共7页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独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辅以人工检索国内外关于MWA+TACE与单独TACE治疗大肝癌效果对比的临床对照试验。纳入分析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符合条件的16...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独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辅以人工检索国内外关于MWA+TACE与单独TACE治疗大肝癌效果对比的临床对照试验。纳入分析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符合条件的16篇文献1199例患者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MWA组1、2、3年生存率优于单独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MWA组CR和PR高于单独TACE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ACE+MWA组SD和PD低于单独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CE+MWA对于大肝癌的治疗要优于单独TAC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微波消融 大肝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微小RNA前体区域基因多态与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新伟 潘善东 +6 位作者 冯耀良 刘继斌 董静 张一心 陈建国 胡志斌 沈洪兵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前体(pre-miRNA)区域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包括确诊的HCC患者963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阳性对照829例和HBV... 目的 探讨微小RNA前体(pre-miRNA)区域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包括确诊的HCC患者963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阳性对照829例和HBV阴性对照852名.选取pre-miRNA区域多态位点hsa-mir-146a rs2910164 C→G及hsa-mir-196-a2 rs11614913 T→C为研究位点,应用引物错配限制性分析(primer 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PCR,PIRA-PCR)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值及95%CI,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2910164位点3种基因型CC、CG、GG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4.5%(319/925)、48.6%(450/925)、16.9%(156/925),在HBV阳性对照组中分别为36.4%(274/753)、45.0%(339/753)、18.6%(140/753),在HBV阴性对照组中分别为36.1%(303/840)、46.0%(386/840)、18.0%(151/840).rs11614913位点3种基因型TT、CT、CC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29.7%(277/934)、48.1%(449/934)、22.3%(208/934),在HBV阳性对照组中分别为30.3%(238/785)、51.0%(400/785)、18.7%(147/785),在HBV阴性对照组中分别为28.6%(239/837)、49.8%(417/837)、21.6%(181/837).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因素后,未能发现两位点多态与HCC发病危险之间存在明显关联[与HBV阳性对照相比:hsa-mir-146a rs2910164(GC+GG对CC):校正0R=1.10,95%CI:0.90~1.36;hsa-mir-196-a2 rs11614913(CC+CT对TT):校正OR=1.01,95%CI:0.81~1. 25;与HBV阴性对照相比:hsa-mir-146a rs2910164(GC+GG对CC):校正OR=1.06,95%CI:0.87~1.29;hsa-mir-196-a2 rs11614913(CC+CT对TT):校正OR=0.94,95%CI:0.76~1.16].分别以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进行分层分析也未能发现两多态位点与HCC发病风险相关联.结论 hsa-mir-146a rs2910164 C→G及hsa-mir-196-a2 rs11614913 T→C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HCC的易感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肝细胞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在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殷茵 晋柏 +3 位作者 孙丽洲 杨正强 夏金国 周欣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7-751,共5页
目的:对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计划性剖宫产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8例经B型彩色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均... 目的:对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计划性剖宫产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18例经B型彩色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为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妇,均行计划性剖宫产(保留子宫意愿),手术孕周(36.78±1.63)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娩出胎儿并结扎脐带后,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剥离胎盘,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术后必要时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子宫切除率、输血量、预置腹主动脉球囊时间、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胎儿和产妇的辐射剂量、术后血管并发症、外科并发症及产褥期并发症。结果:18例孕妇术中视诊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失血量(2061±1709)ml,术后24h失血量(228±141)ml,子宫切除率5.55%,12例输血,输注红细胞悬液量(1148±1061)ml,血浆量(491±403)ml。腹主动脉球囊预置管时间为(4.17±1.25)min,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时间为(15.83±8.01)min;胎儿辐射剂量(9±5.50)mGy,产妇辐射剂量(43.29±47.64)mGy。外科并发症1例(膀胱损伤),无血管并发症和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提拉宫颈行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是控制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术后出血与保留子宫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型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子宫下段螺旋式缝合术
下载PDF
永久性颗粒栓塞治疗大咯血 被引量:28
5
作者 祖庆泉 施海彬 +5 位作者 杨正强 刘圣 周春高 夏金国 赵林波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用永久性颗粒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33例患者中包括支气管扩张24例、支气管肺癌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结核2例、支气管病变2例以及外伤性毁损肺1... 目的探讨用永久性颗粒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33例患者中包括支气管扩张24例、支气管肺癌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结核2例、支气管病变2例以及外伤性毁损肺1例,栓塞材料均采用海藻酸钠微球,部分合并支气管肺循环瘘的患者同时联合使用弹簧圈进行栓塞。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33例患者即刻效果均为咯血停止,有效率100%;3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复发,复发率为9.1%(3/33)。所有患者栓塞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结论利用永久性颗粒栓塞治疗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和恢复较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血管内栓塞 介入治疗 永久性颗粒
下载PDF
肝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孙磊 施海彬 +8 位作者 刘圣 杨正强 周春高 冯耀良 王杰 夏金国 赵林波 周卫忠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VS)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HCC APS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动脉栓塞(TAE)治疗的.497例HCC患者的影像学和病历资料,总结APS、AVS的发生率...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HC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VS)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HCC APS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动脉栓塞(TAE)治疗的.497例HCC患者的影像学和病历资料,总结APS、AVS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APS的发生与HCC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肝癌切除史、甲胎蛋白(AFP)、肿瘤类型、肿瘤数目和门静脉癌栓(PVTT)的相关性,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CC合并APS的发生率为10.5%(52/497),合并AVS的发生率为1.6%(8/497),同时合并APS与AVS的有3例(0.6%)。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肿瘤类型、肿瘤数目和门静脉癌栓与HCC患者APS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基础、巨块型肿瘤、肿瘤多发、门静脉癌栓是HCC合并AP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CC患者有肝硬化基础、巨块型肿块、多发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动脉门静脉分流 因素分析
下载PDF
采用不同栓塞材料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金鑫 施海彬 +3 位作者 刘圣 杨正强 周卫忠 祖庆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中采用不同栓塞材料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于术前常规CTA后行BAE;对其中18例单纯应用明胶海绵(GS组),41例应用海藻酸钠微球(KMG)联合GS或弹簧圈(KMG组)进行栓塞。...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中采用不同栓塞材料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于术前常规CTA后行BAE;对其中18例单纯应用明胶海绵(GS组),41例应用海藻酸钠微球(KMG)联合GS或弹簧圈(KMG组)进行栓塞。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并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BAE。58例患者BAE术后24h内停止咯血,有效率98.31%(58/59)。12个月内9例复发咯血(GS组6例,KMG组3例),总复发率15.25%(9/59)。术后3个月内两组各2例患者复发咯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12个月KMG组复发率(1/41,2.44%)低于GS组(4/18,22.22%,P=0.03)。结论 BAE术中合理选择栓塞材料可有效降低术后大咯血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血管内介入 栓塞 治疗性 栓塞材料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徐川 施海彬 +3 位作者 刘圣 杨正强 周卫忠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89例,选择性别、年龄、术前梗...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89例,选择性别、年龄、术前梗阻时间、梗阻类型、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值,接受引流治疗次数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梗阻类型(P=0.043)、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36)、血清肌酐值(P=0.032)、接受引流治疗次数(P=0.007)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5)5个因素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阻部位位于肝总管以上(P=0.037)、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P=0.003)、仅接受1次引流治疗(P=0.036)及术后未行抗肿瘤治疗(P=0.021)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肝门部胆管癌所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梗阻部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接受引流治疗次数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梗阻 黄疸 介入引流 生存期
下载PDF
TACE联合微波消融对比单独TACE治疗>5 cm原发性肝癌的倾向性匹配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董健 陈奇峰 +4 位作者 夏金国 咸玉涛 范文龙 杨正强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4-898,共5页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独TACE治疗>5 cm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2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联合MWA组40例、TACE组168例,按1∶1进行配对后分析两种治... 目的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独TACE治疗>5 cm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2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联合MWA组40例、TACE组168例,按1∶1进行配对后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首要观察指标是患者的生存期,次要观察指标是1个月的改良实体瘤反应(m RECIST标准)和AFP下降水平。结果实际配对完成患者31对,配对后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TACE联合MWA的0.5、1、1.5、2和2.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90.3%、86.8%、82.5%和70.7%,明显优于TACE组的77.4%、61.3%、53.6%、48.2%和24.1%(P=0.011)。联合治疗组在1个月时有更好的肿瘤控制和AFP下降水平。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MWA对于>5 cm肝癌的治疗在患者生存和肿瘤控制方面要优于单独TAC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5 CM 肝动脉化疗栓塞 微波消融 倾向性分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何斌 邵斌霞 +5 位作者 刘强晖 施海彬 蒋雷 许晓泉 鲁珊珊 张劲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8-1003,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此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纳人标准是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确认为责任血管,共...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此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纳人标准是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确认为责任血管,共有94例符合。根据入选患者的临床特点,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另依据软脑膜侧支评分将患者分为侧支良好组(1-2分)和侧支不良组(3-5分),分别比较各组中再通治疗时间〈4h和≥4h两亚组患者的预后改善率。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年龄≥70岁(OR=2.651,95%CI:1.013~6.937)、侧支循环不良(OR=3.160,95%CI:1.113~8.977)是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侧支不良患者中早治疗亚组(〈4h)预后改善率明显优于晚治疗亚组(≥4h)(42.9%vs.10.5%,P=0.047),而侧支良好患者中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3%vs.37.8%,P=0.11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侧支循环状况可能会影响再通治疗的预后,治疗时间对预后的影响因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对侧支不良患者影响显著,而对侧支良好患者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脑梗死 血管再通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基于多时相CT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侧支循环与静脉溶栓治疗后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玮 饶显群 +6 位作者 袁超 王瑶 何斌 刘强晖 许晓泉 马高 孙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5-1489,共5页
目的利用多时相CT血管造影提供颅脑血管的侧支情况,分析侧支循环丰富程度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再通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再通治疗患者,选取其中大脑中动... 目的利用多时相CT血管造影提供颅脑血管的侧支情况,分析侧支循环丰富程度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再通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再通治疗患者,选取其中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共49例。根据溶栓前多期CTA显示的软脑膜吻合支的血流范围、血流速度,按照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分为侧支良好组和侧支不良组,分别为31例和18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获益和风险,包括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30 d病死率、90 d mRS评分以及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使用t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侧支良好组的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侧支不良组(4.6±5.6)vs(12.5±8.4),P<0.01;(1.7±1.7)vs(3.1±1.5),P<0.05;侧支良好组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改善≥50%发生率、90 d mRS 0-2分发生率显著高于侧支不良组(77.4%vs 27.8%,P<0.05;80.6%vs 27.8%,P<0.01);侧支良好组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低于侧支不良组(9.7%vs 50.0%,P<0.05)。侧支良好组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侧支不良组(0%vs 11.1%),尽管两组间30 d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MCA脑梗塞并接受再通治疗的患者,良好的侧支代偿可使其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恢复较好的近期神经功能,较低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和较低的致残率、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多时相CTA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邱凯 施海彬 +5 位作者 祖庆泉 刘圣 赵林波 贾振宇 曹月洲 周春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后大面积脑梗死(LHI)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5~7 d LHI,即... 目的探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后大面积脑梗死(LHI)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5~7 d LHI,即头颅影像学检查所示梗死面积大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1/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LHI发生相关因素,并分析LHI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相关性。结果共计纳入227例患者。其中107例(47.1%)术后发生LHI。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侧支代偿差及再灌注欠佳是LH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非LHI组相比,LHI组患者90 d良好预后率更低(17.8%对72.5%,χ^(2)=68.102,P<0.001)。结论基线高NIHSS评分、低ASPECTS、侧支代偿差及再灌注欠佳是LH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HI发生与临床预后不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面积脑梗死 机械取栓 影响因素 临床预后
下载PDF
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头端位置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咸玉涛 杨正强 +2 位作者 夏金国 王磊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头端位置的影响。方法超声导引下床边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TIVAP。术后摄立位和卧位X线胸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分别测量X线胸片上第一胸椎上缘至导管头端距离。通过两者... 目的探讨患者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头端位置的影响。方法超声导引下床边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TIVAP。术后摄立位和卧位X线胸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分别测量X线胸片上第一胸椎上缘至导管头端距离。通过两者长度测量差异和固定体表标志判断导管头端位置移动。结果 86例恶性肿瘤患者成功植入TIVAP。有71例体位由立位改变为卧位时TIVAP导管头端向足侧移位,平均移位(12.29±7.48)mm;13例向头侧移位,平均移位(5.00±3.79)mm;2例无变化。TIVAP导管头端位置在立位改变为卧位时有向足侧移位倾向,平均移位(-9.32±9.36)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与导管头端位置变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VAP植入后导管头端位置会随患者体位变化发生改变,由立位变为卧位时导管头端易向心房内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导管 位置变化 立位 卧位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HIF-1α、VEGF与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贾中芝 黄渊全 +1 位作者 冯耀良 蒋国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组织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2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组织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22例HCC患者TACE术前1d,术后32~40d行血清HIF-1α及VEGF检测及CT灌注成像(CTPI),得到血清HIF—1α、VEGF、肿瘤组织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等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TACE术后32~40d疗效分为:稳定组和肿瘤残存或复发组。术前两组血清HIF-1α(μg/L)、VEGF(μg/L)及HAP[ml·min^-1·(100ml)^-1]、PVP[m1-min^-1·(100m1)^-1]、H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稳定组比复发组:124±60比258±113,144±94比354±137,0比33±11,0比21±12,0比61±10];术后32~40d:稳定组血清HIF—1α、VEGF较术前明显降低,血清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组织未检测到HAP、PVP灌注信号;而肿瘤残存或复发组血清HIF-1d、VEGF较术前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组织HAP、HPI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VP无明显变化。术后32~40d血清HIF-1d、VEGF与肿瘤组织HAP、HPI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IF-1α、VEGF能够间接反映TACE术后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情况;CTPI能直观和定量地反映TACE术后肿瘤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故联合应用血清HIF-1α、VEGF及CTPI有助于TACE术后疗效的评价,对明确再次TACE治疗的时间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原文传递
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何斌 邵斌霞 +5 位作者 张劲松 许晓泉 赵林波 蒋雷 施海彬 刘强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0-913,共4页
目的利用头颅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显示的颅内侧支循环分布状况,研究侧支循环丰富与否对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梗死患者溶栓获益和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期间南京医科... 目的利用头颅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显示的颅内侧支循环分布状况,研究侧支循环丰富与否对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梗死患者溶栓获益和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患者,选取其中MCA梗死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患者共49例。根据溶栓前头颅CTA显示的软脑膜吻合支分布状况,分为侧支良好组和侧支不良组,分别为31例和18例。比较两组患者30d病死率,以及两组溶栓后的获益和风险,包括溶栓后24h和3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使用校正x。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或t检验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侧支良好组的30d病死率明显低于侧支不良组(0%协.16.7%,P〈0.05);两组间溶栓后24h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侧支良好组溶栓30d的NIHSS较侧支不良组明显降低(7.2±3.1)傩.(9.6±2.7),(P〈n05)。结论对于MCA梗死并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良好的侧支代偿可减少其病死率,并在溶栓后期获益更多,但并不减少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大脑中动脉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侧支循环 CT血管造影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症状性脑出血 病死率
原文传递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腔内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红豆 周卫忠 +4 位作者 刘圣 周春高 夏金国 张卫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评估经皮胆道植入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收治的1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50例患者(实验组)接受裸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92例患者... 目的评估经皮胆道植入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收治的1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50例患者(实验组)接受裸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92例患者(对照组)仅进行了裸支架的植入。观察两组患者支架通畅率、生存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226 d,生存期中位数为194 d,对照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86 d,生存期中位数为117 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组中,平均15颗125I粒子(8~22)作为粒子条联合裸支架同时植入胆管内。与手术前的实验室指标相比,两组术后1周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显著降低,且两组间术后1周肝功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严重并发症仅发生在对照组的1例患者。结论金属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有效、安全,可以提高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生存期,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碘-125粒子 裸支架 支架通畅时间 生存期
下载PDF
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邱凯 施海彬 +5 位作者 祖庆泉 刘圣 赵林波 贾振宇 曹月洲 周春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连续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连续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根据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组和预后欠佳(mRS评分3~6)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患者预后因素。结果共有34例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平均(19.1±8.9)分,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为平均(182.3±81.3)min。4例(11.8%)患者取栓前接受静脉溶栓治疗。29例(85.3%)患者闭塞血管获得成功再通。术后4例发生症状性脑出血。术后11例(32.4%)患者获90 d良好预后。90 d预后不佳更常见于合并冠心病患者(56.5%对9.1%,χ2=6.911,P=0.01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OR=0.08,95%CI=0.01~0.08,P=0.031)。结论机械取栓治疗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冠心病可能是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脑卒中 机械取栓 预后因素 冠心病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血清HIF-1α与VEGF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贾中芝 冯耀良 施海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探讨其与TACE疗效及肿瘤复发、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0例PLC患者接受TACE治疗前、术后1天、1周、1个月...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探讨其与TACE疗效及肿瘤复发、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0例PLC患者接受TACE治疗前、术后1天、1周、1个月接受血清HIF-1α、VEGF含量检测,对照组为20名健康体检者。结果40例PLC患者TACE术前血清HIF-1α、VEGF含量为(154.94±83.29)pg/ml、(264.00±148.1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天为(570.64±230.87)pg/ml、(362.07±102.25)pg/m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1周为(198.62±92.11)pg/ml、(283.52±145.46)pg/ml,较术后1天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完全缓解(CR)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含量为(133.96±57.02)pg/ml、(150.96±84.89)pg/ml,较术前明显降低,其中VEGF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部分缓解(PR)和稳定(SD)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含量为(255.74±123.44)pg/ml、(368.95±161.90)pg/m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PLC患者术前血清HIF-1α与VEGF含量呈正相关,血清HIF-1α与门静脉癌栓形成及肿瘤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清VEGF的含量与肿瘤临床分期、门脉癌栓及有无包膜密切相关。结论通过检测PLC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清HIF-1α、VEGF含量,能为评估TACE疗效及判断肿瘤有无复发、转移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任葆胜 杨正强 +2 位作者 冯耀良 刘圣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在胎盘植入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11月~2010年12月,15例产后胎盘植入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年龄20~37岁,平均27.3岁。15例产妇均为经阴道生产,13例合并产后急性大出血,2例为持续少量阴道出...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在胎盘植入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11月~2010年12月,15例产后胎盘植入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年龄20~37岁,平均27.3岁。15例产妇均为经阴道生产,13例合并产后急性大出血,2例为持续少量阴道出血。15例均采用5F的Roberts子宫动脉导管(RUC导管)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剂均采用明胶海绵,1例患者联合使用海藻酸钠微球,15例中3例于栓塞前联合使用了氨甲喋呤(MTX)60 mg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后根据阴道出血情况以及B超检查结果,于栓塞后7~10 d行清宫术。结果:15例患者共行16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RUC导管均能很好地超选择性进入双侧子宫动脉,均无异位栓塞发生。15例中,1例于栓塞后7 d娩出植入性胎盘,其余14例均配合了清宫手术,顺利清除植入性胎盘。其中有1例胎盘植入合并急性大出血的产妇,于栓塞后仍有持续的少量阴道出血,于栓塞后25 d行第2次双侧子宫动脉明胶海绵+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后,阴道出血停止。15例患者均保留了子宫获得痊愈,没有出现宫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在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并且可作为预防清宫手术中大出血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动脉导管
下载PDF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242例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川 施海彬 +5 位作者 刘圣 杨正强 夏金国 周春高 周卫忠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42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42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时间、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术后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感染(P=0.00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03)、血清肌酐(P=0.044)、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P=0.000)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4)5个因素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感染(P=0.04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P=0.019)及术后未行抗肿瘤治疗(P=0.039)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术前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梗阻 黄疸 介入引流 生存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