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脑卒中看心房颤动抗凝的二级预防 被引量:4
1
作者 沈尤美 郦明芳 陈明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89-291,368,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总数约为3 350万[1].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倍[2].与此同时,房颤卒中后再发卒中的可能性更高,病情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总数约为3 350万[1].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倍[2].与此同时,房颤卒中后再发卒中的可能性更高,病情也更严重,因此房颤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二级预防 脑卒中 抗凝 房颤患者 心律失常 正常人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多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程子杰 钱玲梅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77-80,共4页
多肽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多肽组学逐渐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如炎症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已有越来越多的多肽被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因此多肽将在心脏疾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研究对近几年来多... 多肽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多肽组学逐渐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如炎症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已有越来越多的多肽被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因此多肽将在心脏疾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研究对近几年来多肽组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多肽在心脏领域内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心脏发育 心脏再生
下载PDF
PRKAG2心脏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石璐 王昆鹏 侯小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67-270,共4页
PRKAG2心脏综合征是以心室预激、进展性传导系统病变、心肌肥厚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由编码AMP激活蛋白激(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12亚单位的PRKAG2基因缺陷所致,发病人群少、临床表型多样,漏诊/... PRKAG2心脏综合征是以心室预激、进展性传导系统病变、心肌肥厚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由编码AMP激活蛋白激(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12亚单位的PRKAG2基因缺陷所致,发病人群少、临床表型多样,漏诊/误诊率高。近年随着分子遗传学发展、影像学技术进步,人们对该病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AG2心脏综合征 发病机制 PROTEIN 诊疗 传导系统病变 遗传性心脏病 常染色体显性 分子遗传学
原文传递
TUNEL法探讨UCP2敲除对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李秀珍 谭若芸 鲁翔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7期1346-1347,1359,共3页
目的:探讨UCP2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建立解耦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敲除(UCP2-/-)的糖尿病模型,用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显微成像系统采集图像,经计算机图像系统分... 目的:探讨UCP2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建立解耦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敲除(UCP2-/-)的糖尿病模型,用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显微成像系统采集图像,经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TUNEL阳性信号为棕色颗粒,即为细胞凋亡。结论:UCP2影响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联蛋白2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凋亡
原文传递
多肽pATMtide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作用
5
作者 冯梦文 尹安雯 +5 位作者 程子杰 徐佳 章浩 张奇军 李华 钱玲梅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研究多肽pATMtide在P19细胞(小鼠畸胎瘤细胞)的分化及斑马鱼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探讨其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已报道的CHD羊水多肽图谱中筛选出1条表达明显上调的多肽pATMtide。在体外实... 目的:研究多肽pATMtide在P19细胞(小鼠畸胎瘤细胞)的分化及斑马鱼心脏发育中的作用,探讨其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已报道的CHD羊水多肽图谱中筛选出1条表达明显上调的多肽pATMtide。在体外实验中,通过加入外源性多肽pATMtide,检测其对P19细胞分化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将多肽pATMtide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注入到斑马鱼受精卵,观察其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外源性多肽pATMtide明显抑制了P19细胞的分化,心脏发育各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明显下调。斑马鱼实验表明:多肽pATMtide可造成斑马鱼心脏发育畸形。结论:多肽pATMtide可影响P19细胞分化并导致斑马鱼心脏发育畸形,表明多肽pATMtide与CHD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先天性心脏病 P19细胞 斑马鱼 显微注射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术后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手术瘢痕区消融的必要性
6
作者 李世杰 韩冰 +4 位作者 李为东 蒋树中 李先进 盛燕辉 孔祥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术后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手术瘢痕区消融的必要性,是否存在形成心动过速的折返基质,评价消融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入选48例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科行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治疗先天...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术后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手术瘢痕区消融的必要性,是否存在形成心动过速的折返基质,评价消融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入选48例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科行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后发作心房扑动的患者,其中单纯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为3l例,在这3l例患者三尖瓣峡部双向阻滞后,在窦律下行右心房基质标测,确定瘢痕区域并局部高密度标测。在冠状窦近端刺激下,标测瘢痕是否存在“Channel”和缓慢传导区,有局部形成折返基质,来决定是否消融瘢痕区至腔静脉。结果11例标测过程中低电压区内可标测到1~5(2.6±1.2)个双电位线(LDPs)和(或)电静止区(ESAs),且大多数LDPs和ESAs在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后的窦性心律下仍可见到。在此区域内可记录到低幅、长时限碎裂电位,平均振幅(0.21±0.05)mV,平均时限(123±14)ms,占心动过速周长(43±5)%。窦律下起搏冠状窦近端提示瘢痕线未形成传导阻滞,存在潜在形成折返基质,消融瘢痕至腔静脉。20例提示瘢痕已形成解剖屏障,未消融瘢痕区域。随访(36±12)个月,2例患者复发,均为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心房扑动。结论经右心房切口术后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在三尖瓣峡部双向阻滞后,有必要在窦律下行右心房基质标测和起搏标测,评价瘢痕能否会形成潜在心动过速通道,减少不必要的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房扑动 手术修补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