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类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尹寒露 阴建 +4 位作者 陈立文 李宁 刘志安 胡志斌 沈洪兵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EpCAM)分类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样品各7.5 ml,其中3例患者在每一治疗周期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品用于动态监测C... 目的:探讨利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EpCAM)分类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样品各7.5 ml,其中3例患者在每一治疗周期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品用于动态监测CTCs。以阴性?磁性法分离和富集CTCs,经EpCAM和CK 7/8免疫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鉴定CTCs并计数。结果47例患者的血液样品中,表达EpCAM的CTCs检出率为48.9%(23/47),其中Ⅰ~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64.3%(9/14)、40.0%(4/10)和43.5%(10/23)。不表达EpCAM的CTCs检出率为87.2%(41/47),其中Ⅰ~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8.6%(11/14)、90.0%(9/10)和91.3%(21/23)。两类CTCs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Ⅰ~Ⅱ期和Ⅲ期患者的两类CTCs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Ⅳ期患者的两类CTC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分期患者外周血中,不表达 EpCAM 的 CTCs 数量均明显高于表达 EpCAM 的 CTCs 数量(均 P<0.05)。Ⅳ期患者中,不表达EpCAM的CTCs>90%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30),不表达EpCAM的CTCs在50%~90%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0.001)。不表达EpCAM的CTCs>50%时,患者的治疗普遍无效( P=0.033)。结论 EpCAM 分类检测 CTCs,有助于评估NSCLC患者的远处转移和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 循环肿瘤细胞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治疗
原文传递
肺癌流行病学研究年度进展2022 被引量:40
2
作者 秦娜 马红霞 +2 位作者 靳光付 沈洪兵 胡志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068-1073,共6页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文对2022年1月1日至12月10日国内外肺癌流行病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发现,随着肺癌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和精准医学的开展,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了一...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文对2022年1月1日至12月10日国内外肺癌流行病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发现,随着肺癌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和精准医学的开展,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大规模人群队列和生物银行的建设推动了肺癌的病因学研究,阐明肺癌发病与吸烟、空气污染、慢性病共病、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关联对肺癌一级预防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高通量组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罕见胚系变异、嵌合基因组变异、“表观时钟”、循环细胞游离DNA(cfDNA)甲基化和血浆代谢物等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优化肺癌个体化风险评估模型和提高肺癌早期筛查效果;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可揭示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诊疗数据之间的深层关系,提升肺癌的筛查效能。上述研究发现为肺癌精准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危险因素 分子标志物 人工智能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利用因果森林估计异质性人群下个体的处理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文静 尤东方 +4 位作者 张汝阳 于浩 陈峰 胡志斌 赵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因果森林在异质性人群中估计个体处理效应的有效性及如何应用于实例数据以挖掘异质性人群特征。方法设计4种模拟方案,通过模拟试验验证因果森林在不同处理效应环境设置下对个体处理效应进行估计的效果,并应用于右心导管插入术... 目的探讨因果森林在异质性人群中估计个体处理效应的有效性及如何应用于实例数据以挖掘异质性人群特征。方法设计4种模拟方案,通过模拟试验验证因果森林在不同处理效应环境设置下对个体处理效应进行估计的效果,并应用于右心导管插入术实例数据集进行分析。结果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效应值设置下,用因果森林方法所估计的个体处理效应值都能与总体效应相吻合,符合预期分布;实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个体处理效应为正值,使用RHC会导致该样本人群180d死亡率增高,2月生存模型估计概率和白蛋白含量偏低的患者在使用RHC后更倾向于有较低的死亡风险。结论因果森林能够有效地估计个体处理效应,为个体是否接受某种处理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森林 异质性 个体处理效应
原文传递
循环肿瘤细胞的磁分离法建立及在肺癌EGFR-TKI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阴建 尹寒露 +5 位作者 王毅 陈文萍 陈立文 刘志安 胡志斌 沈洪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索磁分离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联合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Taq ManPCR(Cast PCR)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液... 目的探索磁分离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联合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Taq ManPCR(Cast PCR)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液样本各7.5 m L,两步法磁分离CTCs,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 CAM)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TCs数量及纯度;Cast PCR检测CTCs及循环DNA中EGFR基因del EGFR19、T790M和L858R突变;用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ADx-ARMS法)检测癌组织的上述位点突变。结果高表达与不表达Ep CAM的CTCs分别在6例和12例NSCLC患者中被检测出;del EGFR19、T790M和L858R突变例数分别在2例、8例和5例NSCLC患者的CTCs中被检测出,其总检出率为83.3%(10/12);2例患者的循环DNA中检出L858R突变;ADx-ARMS法检测12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上述3种突变分别是2例、5例和3例,总检出率为75.0%(9/12)。CTCs与癌组织的突变具有一致性(Kappa=0.75,P=0.007),循环DNA与癌组织的突变一致性无统计意义(Kappa=0.06,P=0.546)。结论磁分离CTCs联合Cast PCR能有效检测EGFR基因突变,值得在NSCLC患者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磁分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随机森林在基因调控网络推断上的比较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铭智 尤东方 +4 位作者 何文静 张汝阳 陈峰 胡志斌 赵杨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1-954,共4页
基因调控网络(gene regulatory network,GRN)是当前功能基因组学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种描述基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方式,在推断复杂疾病的致病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基因调控网络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基... 基因调控网络(gene regulatory network,GRN)是当前功能基因组学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种描述基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方式,在推断复杂疾病的致病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基因调控网络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理解基因间的调控机理并推断出未知基因的功能,这对疾病诊断、临床实践、药物研发等方面有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调控网络 随机森林 疾病诊断 药物研发 功能基因组学 临床实践 复杂疾病 未知基因
下载PDF
microRNA合成通路基因SNP与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6
作者 袁雯雯 杭栋 +4 位作者 王礼华 陈苏虹 丁中兴 胡志斌 马红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 探讨microRNA合成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年龄(±5岁)、性别频数匹配的576例头颈鳞癌患者和1 552名健康对照。应用Illumina Infinium BeadChip平台检测mic... 目的 探讨microRNA合成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年龄(±5岁)、性别频数匹配的576例头颈鳞癌患者和1 552名健康对照。应用Illumina Infinium BeadChip平台检测microRNA合成通路上DICER1、GEMIN3、PIWIL1的8个潜在功能性SNP位点。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头颈鳞癌间的关联。结果 PIWIL1 rs1106042(G〉A)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携带rs1106042 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个体发生头颈鳞癌的风险降低(相加模型:aOR=0.73,95% CI:0.57~0.93, P=0.011);分层分析显示,rs1106042 A等位基因在年龄≥60岁、女性、非吸烟、非饮酒、口腔癌亚组中具有降低肿瘤发病风险的效应(P〈0.05)。结论 PIWIL1基因的潜在功能SNP位点可能与中国人群头颈鳞癌的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癌 微小RNA 单核苷酸多态性 PIWIL1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