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63
1
作者 张永春 汪吉东 +3 位作者 沈明星 沈其荣 许仙菊 宁运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472,共8页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的主区处理pH显著低于不施有机肥处理,但对应的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略有上升;副区单施尿素处理和尿素增施水稻秸秆处理pH较不施尿素对照分别下降了0.45、0.66个单位,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下降1.52、0.95 mmol kg-1;各试验处理的酸化速率为H+0.61~1.74 kmol hm-2a-1,单施尿素处理高于不施尿素处理,而尿素增施有机肥或水稻秸秆的大于单施尿素处理,以尿素配施有机肥和水稻秸秆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pH与外源氮输入量、土壤全氮及速效氮存在显著的依变关系。尿素对土壤的酸化影响与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存在差异,前者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还导致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降低,而增施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处理土壤缓冲容量保持稳定甚至提升,但其各自对土壤酸化的具体贡献率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速率 黄泥土 长期施肥 PH 太湖地区
下载PDF
高盐胁迫对罗布麻生长及离子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68
2
作者 宁建凤 郑青松 +3 位作者 杨少海 邹献中 孙丽丽 陈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5-330,共6页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100~400mmol.L-1)胁迫30d对罗布麻植株生物量积累、生长速率、根系活力、盐分和矿质离子吸收、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1NaCl处理30d,罗布麻植株鲜质量和生长速率显著下降,但对其干质量...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100~400mmol.L-1)胁迫30d对罗布麻植株生物量积累、生长速率、根系活力、盐分和矿质离子吸收、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mol.L-1NaCl处理30d,罗布麻植株鲜质量和生长速率显著下降,但对其干质量没有影响;随着盐度的增加,罗布麻植株干质量、鲜质量和生长速率均显著降低.100~200mmol.L-1NaCl胁迫下,罗布麻根系活力明显高于对照;300~400mmol.L-1NaCl盐胁迫下,其活力显著降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罗布麻根、茎和叶片Na+含量逐渐增加、K+含量缓慢降低;叶片Ca2+、Mg2+含量明显降低,茎部Ca2+和根部Mg2+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盐胁迫明显降低了罗布麻根、茎和叶片K+/Na+、Ca2+/Na+和Mg2+/Na+的比率,植株选择性吸收和运输K+、Ca2+的能力显著提高.罗布麻植株很强的拒盐能力,以及对K+、Ca2+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是其具有高盐适应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罗布麻 生物量 离子平衡 离子选择性吸收和运输
原文传递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刘益仁 郁洁 +2 位作者 李想 徐阳春 沈其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9-994,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放线菌的数量,但对土壤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土壤酶活性及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及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和3大类微生物数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加,以配施3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以配施2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特别是配施中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麦-稻轮作系统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微生物熵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静态暗箱法的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_2净交换估算 被引量:24
4
作者 邹建文 黄耀 +2 位作者 郑循华 王跃思 陈玉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8-264,共7页
介绍了基于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确定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2净交换(NEE)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分量的测定方法,指出NEE估算主要有3个关键环节:(1)暗箱碳通量中合理扣除植株地上部分暗呼吸;(2)土壤总呼吸中根自养呼吸量的确定:(3)NPP中根际沉积... 介绍了基于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确定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2净交换(NEE)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分量的测定方法,指出NEE估算主要有3个关键环节:(1)暗箱碳通量中合理扣除植株地上部分暗呼吸;(2)土壤总呼吸中根自养呼吸量的确定:(3)NPP中根际沉积碳的估算.基于对地-气系统碳交换过程的理解,利用2001和2002年南京地区稻田CO2排放的测定结果及相关环境和生物要素的测定,估算了稻田生态系统-大气CO2的净交换.结果表明,两年间南京稻田NEE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稻移栽后3周内表现为碳净排放或弱的净固定,其后碳净固定逐渐增加,较高的净固定出现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后逐步下降.2001和2002年的日平均碳净通量分别为-6.06和-7.95 gC·m-2,与Campbell等人采用波文比法测定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稻田CO2净通量值接近,且两地的NEE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烤田期和其后两周淹水期的平均净通量估算结果与日本Miyata等人采用涡度相关法在类似条件下的测定结果一致.基于静态喑箱法估算的NEE与采用波文比法及涡度相关法测定的NEE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暗箱法 陆地生态系统 净交换通量 二氧化碳 根际沉积碳 碳循环
原文传递
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书涛 朱大威 +3 位作者 牛传坡 邹建文 王超 孙文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58-2865,共8页
为研究管理措施(氮肥施用和耕翻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5个生长季(2002~2003年小麦,2003年玉米、大豆,2003~2004年小麦,2004年玉米,2004~2005年小麦)的野外观测试... 为研究管理措施(氮肥施用和耕翻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5个生长季(2002~2003年小麦,2003年玉米、大豆,2003~2004年小麦,2004年玉米,2004~2005年小麦)的野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基肥(2002-11-09)、返青肥(2003-02-14)和拔节肥(2003-03-26)施用后2周内氮肥施用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对照,但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耕翻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效应受到前茬作物类型的制约.在2003~2004年的冬小麦生长季(其前茬种植的作物为水稻),不耕和浅耕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2004年玉米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而在后茬的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又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在前茬作物为水稻的麦田(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深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量.不同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均可用指数方程描述,针对不同管理措施下拟合得到的指数方程求得的Q10值在1.26~3.60之间变异,其均值为2.08.而将所有管理措施下的标准化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进行拟合也可发现二者间存在指数关系,此时求得的Q10为1.66.根据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规律,建立的温度影响函数(指数函数)和湿度影响函数(二次函数)耦合的模拟模型可解释54%的土壤呼吸变异(R^2=0.54,n=463,p〈0.00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措施 农田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原文传递
不同形态氮肥对小白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永春 沈其荣 +5 位作者 于杰 孙丽 刘海琴 李庆康 辛红霞 王志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84-188,共5页
 通过大棚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化学氮肥及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夏季小白菜绿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Ⅰ的小白菜产量最高,分别比施用等氮量的硝酸铵、硫酸铵、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Ⅱ及无肥对照增产14 4%、6 3%...  通过大棚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化学氮肥及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夏季小白菜绿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Ⅰ的小白菜产量最高,分别比施用等氮量的硝酸铵、硫酸铵、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Ⅱ及无肥对照增产14 4%、6 3%、10 6%、4 6%及33 6%。在施用无机肥的3个处理中,施用硫酸铵的小白菜产量最高;施用硝态氮肥、铵态氮肥等不同形态氮肥处理之间,小白菜绿星体内的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差异(P>0 05);小白菜绿星对不同形态氮肥的氮素表观利用率以有机无机复混肥Ⅰ处理最高,达到29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品质 产量 氮肥形态
下载PDF
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艳 唐良梁 +3 位作者 陈义 吴春艳 唐旭 计小江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2-397,共6页
以嘉兴地区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产量及吸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施氮量为213.6 kg hm-2所对应的氮肥利用率最高,氮肥农学利... 以嘉兴地区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产量及吸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一元二次方程;施氮量为213.6 kg hm-2所对应的氮肥利用率最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的表观氮损失量、氮损失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水稻氮损失量占氮总输入量的14%~52%,其中氨挥发损失的氮占氮总输入量的4%~12%;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氨挥发量在施氮量为393.6 kg hm-2时发生明显跃增;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籽粒的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并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氮损失总量(包括氨挥发量)。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角度出发,嘉兴的适宜施氮量为213.6 kg hm-2,且施氮量不宜超过303.6 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籽粒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氮表观损失量 氨挥发
原文传递
太湖蓝藻发酵后沼渣和沼液的肥效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姜继辉 严少华 +3 位作者 陈巍 韩士群 刘海琴 宋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5-1028,共4页
以无锡夏季蓝藻暴发期间打捞出的蓝藻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为原料,研究其作为有机肥施用的肥效。设置5个盆栽试验处理:2008年发酵沼渣沼液(处理A)、2007年发酵沼渣沼液(处理B)、新鲜蓝藻(处理C)、化学肥料(处理D)及空白对照(CK),以小白菜为... 以无锡夏季蓝藻暴发期间打捞出的蓝藻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为原料,研究其作为有机肥施用的肥效。设置5个盆栽试验处理:2008年发酵沼渣沼液(处理A)、2007年发酵沼渣沼液(处理B)、新鲜蓝藻(处理C)、化学肥料(处理D)及空白对照(CK),以小白菜为试验植物。结果表明,蓝藻发酵沼渣沼液处理的小白菜株高和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并且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国家规定的4 mg/kg,VC含量相对于化肥处理有显著提高。施用蓝藻发酵液和新鲜蓝藻的土壤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酸碱缓冲能力提高。施用处理A和处理C土壤C/N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蓝藻 沼渣沼液 肥效
下载PDF
不同化学诱导因子对蔬菜炭疽病的诱导抗性效应 被引量:17
9
作者 董玉红 高祖明 李升东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4期35-37,共3页
选用水杨酸 (SA)、阿魏酸 (FA)、对羟基苯甲酸 (P -HBA)和香豆酸 (CA) 4种外源酚酸和氯化钾(KCl)、磷酸氢二钾 (K2 HPO4)、促根剂 (甲、乙两种配方 ) 3种化学试剂处理黄瓜和小白菜幼苗 ,研究这些试剂对小白菜和黄瓜的局部诱导抗性和系... 选用水杨酸 (SA)、阿魏酸 (FA)、对羟基苯甲酸 (P -HBA)和香豆酸 (CA) 4种外源酚酸和氯化钾(KCl)、磷酸氢二钾 (K2 HPO4)、促根剂 (甲、乙两种配方 ) 3种化学试剂处理黄瓜和小白菜幼苗 ,研究这些试剂对小白菜和黄瓜的局部诱导抗性和系统诱导抗性。结果表明 ,K2 HPO4、CA、FA均可诱导 2个小白菜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 ,相比之下对抗病品种的诱抗效果更好。K2 HPO4、SA、FA、CA、促根剂乙也可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性 ,挑战接种的强度影响诱抗效果 ,低浓度孢子悬浮液挑战接种效果好。K2 HPO4、CA还能有效地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系统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导因子 蔬菜 炭疽病 诱导 抗性 局部诱导抗性 系统诱导抗性
下载PDF
XY型固液分离机的畜禽粪便脱水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军伟 常志州 +2 位作者 周立祥 钱玉婷 徐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6-288,共3页
本试验对XY型固液分离机猪粪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液分离机单位时间固液分离效率为1.0 mm筛网>0.5 mm筛网>0.3 mm筛网和短力矩>长力矩,进料中含水量越高越有利于固液分离机运行;在现有试验条件下,固液分离后固... 本试验对XY型固液分离机猪粪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液分离机单位时间固液分离效率为1.0 mm筛网>0.5 mm筛网>0.3 mm筛网和短力矩>长力矩,进料中含水量越高越有利于固液分离机运行;在现有试验条件下,固液分离后固体部分含水率均低于60%,但固液分离机的固体回收率不高(均低于30%),固体部分氮、磷回收率低于20%,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固液分离机固液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分离机 畜禽粪便 脱水效果
下载PDF
环渤海湾地区主要梨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养分投入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谢凯 李元军 +4 位作者 乐文全 王少敏 李俊才 董彩霞 徐阳春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对环渤海湾地区三省204个主要梨园养分投入和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主要梨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1 g kg-1,其中,辽宁省主要梨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2.9 g kg-1,山东和河北省主要梨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l... 对环渤海湾地区三省204个主要梨园养分投入和土壤养分含量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主要梨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1 g kg-1,其中,辽宁省主要梨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2.9 g kg-1,山东和河北省主要梨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0 g kg-1,<10 g kg-1的梨园分别占13%和25%。该地区梨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为70.0 mg kg-1、63.1 mg kg-1和175.9 mg kg-1,速效磷含量普遍较高,存在不同程度积累现象。梨园土壤酸化现象明显,50%以上的梨园土壤pH<6.0,以辽宁省梨园土壤pH平均值最低。(2)土壤养分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环渤海湾地区的辽宁省梨园土壤养分水平最高,河北省最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pH值是该地区主要梨园土壤养分质量的限制因子。(3)山东省主要梨园氮、磷(P2O5)、钾(K2O)养分总投入量分别为968 kg hm-2、441 kg hm-2和523 kg hm-2,且以化肥养分投入为主。河北省养分投入状况与山东省相似。山东和辽宁省梨园化肥施用以三元复合肥为主,分别占94%和66%,河北省施用的尿素占化肥总量的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土壤养分 养分投入 环渤海湾地区
原文传递
连续种植翻压紫云英减施化肥对江西早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赟 徐昌旭 +3 位作者 周国朋 常单娜 高嵩涓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35-1745,共11页
【目的】研究化肥减施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南方双季稻区早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田化肥减施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年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试验点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设冬闲不施肥对照(CK)、冬种紫... 【目的】研究化肥减施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对南方双季稻区早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稻田化肥减施和优质稻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年定位试验始于2008年,试验点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设冬闲不施肥对照(CK)、冬种紫云英不施肥(MV)、施用100%化肥(F100,常规施肥)、施用150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1F80)、22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1.5F80)、300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2F80)、37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2.5F80)共7个处理。分析了减施化肥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紫云英对水稻多年产量、产量构成以及2020年早稻稻米外观品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氨基酸组分的影响。【结果】化肥减量20%条件下,翻压不同量的紫云英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有效穗数,G2F80和G2.5F80处理相对常规施肥处理(F100)水稻多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6.3%和8.0%,其中G2.5F80处理的产量达7.17 t/hm^(2),有效穗数较F100处理显著提高7.4%。翻压不同量紫云英能够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其中G2F80处理能在维持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基础上,较F100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13.1%、全氮12.8%。减量化肥条件下紫云英翻压量较低时,会降低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G2.5F80处理稻米外观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与F100处理无显著差异。相较F100处理,G2.5F80处理稻米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了19.1%和59.4%,MV处理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49.8%;G1.5F80处理的赖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最高,相较F100处理分别增加了147.6%和145.7%。【结论】化肥减施下翻压紫云英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肥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的营养品质,但紫云英翻压量较低时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其中翻压37500 kg/hm^(2)紫云英配施80%化肥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翻压量 产量 稻米品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紫云英季土壤固氮微生物对外源碳氮投入的响应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璐 曾闹华 +5 位作者 白金顺 周兴 周国朋 高嵩涓 聂军 曹卫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目的】分析不同外源有机物料(稻草、葡萄糖)及氮素投入对紫云英季土壤固氮微生物的调控作用,为我国南方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及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CK(对照,不添加有机物料和氮)、稻... 【目的】分析不同外源有机物料(稻草、葡萄糖)及氮素投入对紫云英季土壤固氮微生物的调控作用,为我国南方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及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CK(对照,不添加有机物料和氮)、稻草等量添加并配施不同量氮素(分别表示为Rs、RsN1和RsN2,对应C/N比分别为66、25和13);等秸秆碳量添加葡萄糖并配施不同量氮素(即Glc、GlcN1、GlcN2)、调整C/N比与秸秆添加相应处理保持一致。采集紫云英快速生长期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和绝对定量PCR技术分析固氮功能基因nifH及固氮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单独添加外源秸秆或葡萄糖处理的土壤C/N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增施氮肥后C/N比呈下降趋势,GlcN2处理土壤C/N显著低于对照;对于土壤速效养分,Rs和RsN1处理土壤NO3--N含量与CK类似,但RsN2处理明显增加了60%;而添加葡萄糖处理土壤NO3--N含量整体较高(增幅为35%-79%);稻草单独添加或与氮素配施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葡萄糖处理则显著降低其含量,降幅为16%-24%,但不同氮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土壤nifH基因拷贝数为80.4×106-140.5×106 g-1土,稻草和葡萄糖添加处理nifH基因拷贝数较CK呈增加趋势,而增施氮素后有所下降。外源碳、氮添加导致固氮微生物α-多样性较CK整体降低,但α-多样性对氮素的响应因碳源种类而异,即稻草添加后增加氮素供应(RsN1和RsN2)处理土壤固氮微生物物种数目和Chao 1指数较Rs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6%-11%和13%-15%,而添加葡萄糖后增施氮肥则对α-多样性有一定促进作用。PCoA结果显示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因碳源种类差异而聚集为不同组别,受氮水平供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属水平上不同物种对外源碳、氮添加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相对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微生物 水稻秸秆 葡萄糖 紫云英 NIFH
下载PDF
碳氮比对稻秸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玉春 陈广银 +5 位作者 常志州 毛正荣 叶小梅 杜静 鲍习峰 周立祥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9,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C/N对稻秸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C/N对稻秸厌氧发酵前后氮素转化的影响,实验设置初始C/N分别为15∶1(T1),25∶1(T2),35∶1(T3)和45∶1(T4)4个处理.结果表明,C/N对稻秸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较大,C/N太高...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C/N对稻秸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C/N对稻秸厌氧发酵前后氮素转化的影响,实验设置初始C/N分别为15∶1(T1),25∶1(T2),35∶1(T3)和45∶1(T4)4个处理.结果表明,C/N对稻秸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较大,C/N太高发酵初期会出现酸化现象,以C/N 25∶1的产气效果最好,TS产气量为286.82 mL.g-1;不同C/N对甲烷含量的影响不大,各处理平均甲烷含量均在55%左右;厌氧发酵后,稻秸中有机物被大量分解,VS,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大幅降低,纤维素结晶区受到较大破坏,木质素相对被浓缩,FTIR和XRD的结果与常规分析的结果一致;厌氧发酵过程中,氮素的损失较大,T1,T2,T3和T4的氮素损失率分别为43.97%,42.94%,33.71%和32.34%;氮素主要流向沼液中,但随着初始C/N从15∶1提高到45∶1,保留在沼渣中氮素的比例从29.77%增加到42.86%;厌氧发酵后厌氧系统中氮素以铵态氮和有机氮为主,随着C/N增加,总氮中铵态氮的比重降低,有机氮的比重增加,硝态氮无论是在沼渣还是沼液中含量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 稻秸 厌氧消化 沼气 氮素形态
下载PDF
水稻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颖 周枫 +5 位作者 罗佳琳 赵亚慧 王宁 于建光 薛利红 杨林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37-944,共8页
为了解高碳氮比秸秆还田与肥料施用对金坛地区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秸还田与肥料施用对麦季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秸还田配施肥料能够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为了解高碳氮比秸秆还田与肥料施用对金坛地区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通过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秸还田与肥料施用对麦季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秸还田配施肥料能够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单施肥仅显著影响拔节期微生物生物量碳,单施稻秸显著影响拔节期和抽穗期微生物生物量氮,稻秸还田和肥料施用的交互作用在拔节期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熵。单施肥、稻秸配施肥料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1%和37%,稻秸配施肥料后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表明每公斤纯氮增产幅度约为6.86kg籽粒。单施肥和稻秸配施肥料显著增加了小麦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并且理论产量分别增加211%和319%,实际产量则分别增加119%和231%,而单施稻秸处理的实产却减产21%。综合分析认为,稻秸还田搭配肥料施用,能够保证当季土壤有效氮供应,促进土壤有机质转化为更易被微生物利用的形态,提高养分有效性,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有利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从而最终提高小麦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秸还田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小麦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畜禽废弃物管理的发酵床技术研究:Ⅰ发酵床剖面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红 常志州 +3 位作者 王世梅 黄红英 陈欣 费辉盈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4-758,共5页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基于猪排泄物管理而发展的一种新型养殖技术。采集两个使用年限不同的发酵床有机垫料剖面样品,进行相关物理、化学与微生物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连续使用两年的陈有机垫料中可溶性盐含量远高于使用两个月的新垫料,呈重...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基于猪排泄物管理而发展的一种新型养殖技术。采集两个使用年限不同的发酵床有机垫料剖面样品,进行相关物理、化学与微生物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连续使用两年的陈有机垫料中可溶性盐含量远高于使用两个月的新垫料,呈重度盐渍化;两垫料总孔隙度维持在70%以上,差异不明显,新垫料除细菌在垫料底层略低于陈垫料外,纤维素分解菌与霉菌数量均高于陈垫料,其差异可能是采样时陈垫料因未养猪无新鲜粪便补充所致。因此,洗盐等再生处理是延长垫料使用年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畜废弃物 有机垫料 可溶性盐分 无机氮 总孔隙度
下载PDF
堆肥预处理对麦秸与奶牛废水混合物厌氧产沼气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广银 鲍习峰 +3 位作者 叶小梅 常志州 李玉春 周立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为深入探讨堆肥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分别以堆肥0d(T1)、3d(T2)、6d(T3)和9d(T4)的麦秸与奶牛废水混合物(质量比1:2)为原料进行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明,堆肥造成麦秸干物质(TS)大量损失,堆肥3,6,9d麦秸TS损失率分别为2.63%... 为深入探讨堆肥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分别以堆肥0d(T1)、3d(T2)、6d(T3)和9d(T4)的麦秸与奶牛废水混合物(质量比1:2)为原料进行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明,堆肥造成麦秸干物质(TS)大量损失,堆肥3,6,9d麦秸TS损失率分别为2.63%、11.46%和20.00%,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堆肥后麦秸纤维素结晶程度增强;厌氧发酵后,T1、T2、T3和T4的TS产气量分别为377.50,388.85,354.71,353.65mL/g,考虑到堆肥过程中麦秸TS的损失,T2、T3和T4的TS产气量仅为T1的100.30%、83.19%和77.59%;各处理麦秸产气中甲烷含量差异不显著(P=0.3681);堆肥后麦秸产气速率和气峰值均增加,T2、T3累积产气量达到总产气量80%的时间较对照提前了8d和2d,T2产气峰值较对照增加了2.65mL/d,但堆肥9d麦秸产气速率和产气峰值反而降低;厌氧发酵后麦秸TS和挥发性固体损失率均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提高麦秸产沼气量的角度看,堆肥预处理并不合适,但对加快反应器启动,提高麦秸产气速率有一定促进作用,以堆肥3d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 奶牛废水 堆肥预处理 厌氧消化 沼气
下载PDF
盐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国红 姜超强 +3 位作者 刘兆普 梁明祥 殷祥贞 郑青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4,共8页
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200、300 mmol·L-1)NaCl胁迫10和30 d对油菜(Brassicanapus)幼苗干质量、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xi)、蒸腾速率(Rt)、水分利用效率(Ew,u)和... 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200、300 mmol·L-1)NaCl胁迫10和30 d对油菜(Brassicanapus)幼苗干质量、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xi)、蒸腾速率(Rt)、水分利用效率(Ew,u)和气孔限制值(Ls)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油菜幼苗植株干质量显著降低,长期高盐胁迫下油菜干质量降低更显著;随NaCl浓度的增加,Chl含量、Chl a/Chl b比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处理10 d,Chl含量、Chl a/Chl b比值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条件下达最大值,处理30 d,在NaCl浓度为100 mmol·L-1条件下达最大值。在50~100 mmol·L-1NaCl胁迫下,油菜叶片的Pn、xi和Ls所受影响均很小;高盐胁迫下,其Pn、Gs、xi和Rt均显著下降,而Ew,u和Ls则显著上升。相关分析显示,植株干质量与Chl含量、Chl a/Chl b比值间无相关性,与Na+、Cl-含量,Ew,u和Ls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根冠比,K+、Ca2+含量,K+/Na+、Ca2+/Na+比值,K+与Na+的选择性比率〔S(K+,Na+)〕,Ca2+与Na+的选择性比率〔S(Ca2+,Na+)〕,Pn,Gs,xi和Rt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上述结果表明,200 mmol·L-1 NaCl胁迫10和30 d、300 mmol·L-1 NaCl胁迫10 d,油菜幼苗光合抑制主要来自气孔限制,而300 mmol·L-1 NaCl胁迫30 d,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在油菜幼苗光合抑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Na+、Cl-、K+、Ca2+含量,Ew,u,Ls,根冠比,K+/Na+、Ca2+/Na+比值,S(K+,Na+),S(Ca2+,Na+),Pn,Gs,xi和Rt均可作为油菜生长盐适应性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幼苗 盐胁迫 光合特性 气孔限制
下载PDF
河西绿洲灌区间作绿肥及其不同利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提升效应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跃 张久东 +6 位作者 周国朋 常单娜 高嵩涓 包兴国 车宗贤 朱青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2-413,共12页
【目的】研究玉米间作不同绿肥及绿肥不同利用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生产效益。【方法】田间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该试验为河西绿洲灌区的典型种植模式,至取样时试验已进行12年。与玉米间作的绿肥作物包括针叶豌豆、甜豌豆、草木樨,每种... 【目的】研究玉米间作不同绿肥及绿肥不同利用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生产效益。【方法】田间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该试验为河西绿洲灌区的典型种植模式,至取样时试验已进行12年。与玉米间作的绿肥作物包括针叶豌豆、甜豌豆、草木樨,每种绿肥均采用压青与根茬还田两种方式,以玉米单作为对照(CK)。测定了玉米和绿肥生物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养分吸收累积量,同时取0—20 cm土样测定基础理化性质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在2020年草木樨(压青,根茬还田)、针叶豌豆(压青)及甜豌豆(压青)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与CK相比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8.06%、16.74%、13.99%、9.86%,且以玉米间作草木樨处理间的玉米产量年际变异系数差值最小。草木樨压青处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之间作的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粒数、地上部鲜重均显著高于CK。针叶豌豆压青和甜豌豆压青模式的土壤无机氮、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了15.39%~22.48%、9.61%~15.92%。针叶豌豆压青模式的土壤全氮和玉米籽粒氮累积量最高,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2.70%和76.89%。针叶豌豆和甜豌豆压青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较CK显著提升了13.46%~45.03%,甜豌豆压青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19.75%。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和脲酶活性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值位列前3名,分别为41.08%、10.15%和12.24%。【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绿肥间作体系下,草木樨压青或者根茬还田均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压青还田的效果优于根茬还田。针叶豌豆和甜豌豆压青还田提升玉米产量的效果虽不如草木樨,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酶活性及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绿肥 还田方式 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四伟 张武益 +4 位作者 王梁 朱利群 顾克军 章红运 卞新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6-9,共4页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下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旋耕+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7.19%,翻...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下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旋耕+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7.19%,翻耕+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了62.88%;翻耕处理的15~25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在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旋耕处理的0~7 cm和7~15 cm土层的微生物熵显著大于翻耕处理,而15~25 cm土层的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小麦 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