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9篇文章
< 1 2 2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免耕与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568
1
作者 徐阳春 沈其荣 冉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9-96,共8页
通过设置在江苏省句容农科所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免耕及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1 6年 32茬稻—麦水旱轮作后 ,表土层 ( 0~ 5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亚表层 ( 5~ 1 0cm)分别... 通过设置在江苏省句容农科所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免耕及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1 6年 32茬稻—麦水旱轮作后 ,表土层 ( 0~ 5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比亚表层 ( 5~ 1 0cm)分别高 2 7.5 %、43.6%和1 1 %。与常规耕翻相比长期免耕处理表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 5 .4%和 45 .4% ,而微生物生物量磷无明显变化规律 ;亚表层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免耕与耕翻两种耕作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尽管各施肥处理施用的氮、磷、钾数量完全相等 ,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却因肥料种类的不同而异。综合 0~ 5和 5~ 1 0cm土层 ,微生物生物量碳、磷为 :猪粪 +化肥 >秸秆 +化肥 >绿肥 +化肥 >化肥 >不施肥 ,微生物生物量氮则为 :猪粪 +化肥 >绿肥 +化肥 >秸秆 +化肥 >化肥 >不施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碱解氮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表明其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有机肥料 微生物 生物量碳 微生物氮 微生物磷
下载PDF
有机肥料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243
2
作者 张亚丽 沈其荣 姜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2-218,共7页
通过培养与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各形态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明显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性Cd的含量,其中猪粪效果优于秸秆类;有机肥料的施用促使交换态Cd向松结合有机态、锰氧... 通过培养与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各形态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明显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性Cd的含量,其中猪粪效果优于秸秆类;有机肥料的施用促使交换态Cd向松结合有机态、锰氧化物结合态以转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态Cd和松结合有机态Cd与土壤中有效态Cd、水稻地下部分含Cd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镉污染土壤 土壤改良
下载PDF
南京市不同功能城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Pb和Cd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245
3
作者 吴新民 李恋卿 +2 位作者 潘根兴 居玉芬 姜海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将南京城市建成区分为矿冶区、开发区、商业区、城市广场、风景区、老居民区等 6大功能区 ,选择采集土壤样本 5 6个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选择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活性形态含量 .结果表明 ,南京城市土壤中Pb、Cu、Zn和Cd的总量... 将南京城市建成区分为矿冶区、开发区、商业区、城市广场、风景区、老居民区等 6大功能区 ,选择采集土壤样本 5 6个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选择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活性形态含量 .结果表明 ,南京城市土壤中Pb、Cu、Zn和Cd的总量分别为 :1 1 7 1± 1 0 3 7mg·kg- 1,3 9 86± 3 9 9mg·kg- 1,2 73 3± 1 3 1 6mg·kg- 1和 1 1 3± 0 7mg·kg- 1.矿冶区、老居民区、商业区、新开发区、城市广场和风景区的内梅罗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 :5 4、4 9、3 4、1 6、2 4和 2 3 .矿冶区以Pb、Cd的强度积累为特征 ,但活性形态的比重较小 .而城市中心的居民区和商业区Zn的积累最显著 ,并且所测定的重金属的醋酸盐浸提态含量明显较高 .除了风景区和城市市民广场外 ,城市中心区的重金属均表现出较明显的表聚性 .城市活动区土壤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城市功能区 重金属污染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研究 被引量:237
4
作者 周立祥 胡霭堂 +1 位作者 戈乃玢 胡忠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5-193,共9页
通过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污泥的组分特征、性质及其农地和城市园林绿化地利用对作物或绿化灌木、土壤肥力及其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氮磷养分,且养分当季有效性介于化肥农家肥之间。施用污泥将... 通过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污泥的组分特征、性质及其农地和城市园林绿化地利用对作物或绿化灌木、土壤肥力及其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氮磷养分,且养分当季有效性介于化肥农家肥之间。施用污泥将明显提高土壤肥力,表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肥机质和氮磷水平,并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因此施用污泥的处理作物产量较高,并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稳健生长。但污泥施用也存在重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农林地利用 成分 肥效 环境影响
下载PDF
生物黑炭及其增汇减排与改良土壤意义 被引量:238
5
作者 张阿凤 潘根兴 李恋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9-2463,共5页
国际上对将农田废弃物制成生物黑炭施用于土壤作为农业增汇减排的一种关键途径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介绍了生物黑炭的基本性质及其碳稳定性,对农田土壤的改良效应,并讨论其在农业增产和增汇(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作物秸... 国际上对将农田废弃物制成生物黑炭施用于土壤作为农业增汇减排的一种关键途径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介绍了生物黑炭的基本性质及其碳稳定性,对农田土壤的改良效应,并讨论其在农业增产和增汇(碳)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作物秸秆无氧高温热解制备的生物炭具有高度的芳香化、物理的热稳定性和生物化学的抗分解性。施用于土壤大幅度提升土壤碳库,并因其结构性质有利于农田土壤固持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微生物生境,从而达到提高土壤质量而促进作物增产的双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黑炭 固碳减排 土壤改良 应对气候变化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农业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75
6
作者 黄耀 刘世梁 +1 位作者 沈其荣 宗良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09-714,共6页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有机C在农业土壤中分解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水分及土壤质地下进行小麦和水稻秸秆及其根培养实验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水热条件下 ,秸秆有机C的分解量大于根的分解量 .在温度较低情况下 ,升高温度促进了有机C的分解 ;...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有机C在农业土壤中分解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水分及土壤质地下进行小麦和水稻秸秆及其根培养实验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水热条件下 ,秸秆有机C的分解量大于根的分解量 .在温度较低情况下 ,升高温度促进了有机C的分解 ;而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促进作用降低 .在非淹水条件下 ,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小 .淹水条件下培养一周后 ,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影响不随时间而变化 .当含水量为 30 0 g·kg-1和 5 0 0 g·kg-1时 ,有机C分解较快 ,而在 2 0 0 g·kg-1和淹水条件下则分解较慢 ,空白对照培养结果的趋势是分解速率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加快 .培养实验的第一个月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土壤有机碳 分解 农业土壤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5
7
作者 邹建文 黄耀 +2 位作者 宗良纲 郑循华 王跃思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8-764,共7页
采用静态箱 (暗箱 ) 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 、CH4 和N2 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量 .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 ,气温 (土温 )是主要驱动因子 ;而土壤水分状况是稻田CH4 、N2 O排放和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 采用静态箱 (暗箱 ) 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 、CH4 和N2 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量 .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 ,气温 (土温 )是主要驱动因子 ;而土壤水分状况是稻田CH4 、N2 O排放和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稻田非淹水期N2 O和CO2 排放与土温、气温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 (p <0 0 0 1) ,两气体之间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 (p <0 0 0 1) .水稻植株自养呼吸和土壤呼吸的温度系数 (Q10 )分别为 2 17和 1 68.稻田CO2 排放与水层深度呈弱的负相关关系 (p <0 0 5) .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 、CH4 和N2 O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 198 3 5± 3 4 0 0mg (m2 ·h) ,0 63±0 2 9mg (m2 ·h)和 169 57± 75 3 0 μg (m2 ·h) ,而在植株参与下 3者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 113 3 51± 51 16mg (m2 ·h) ,1 3 9± 0 2 0mg (m2 ·h)和 2 3 1 48± 3 5 0 9μg (m2 ·h) .碳收支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二氧化碳 甲烷 二氧化氮 污染物排放 驱动因子
下载PDF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77
8
作者 黄耀 孙文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50-763,共14页
调研并分析了中国大陆1993年以来关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文献200余篇.为了客观评价中国大陆农田有机碳的变化,从中选出132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这些文献涵盖了不同地区60000余个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占... 调研并分析了中国大陆1993年以来关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文献200余篇.为了客观评价中国大陆农田有机碳的变化,从中选出132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这些文献涵盖了不同地区60000余个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占中国大陆农田面积53%-59%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长趋势,30%-3l%呈下降趋势,4%-6%基本持平.进一步分析结果指出,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贮量总体增加了311.3—401.4Tg.其中,华东和华北地区增加明显,但东北地区呈下降趋势.有机碳含量增加明显的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和潮土,黑土下降显著.有机碳含量增加主要归因于秸秆还田与有机肥施用、化肥投入增加与合理的养分配比以及少(免)耕技术的推广;黑土区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和投入不足.为了有效地促进农田土壤碳固定,最大限度地遏制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下降的趋势,未来应通过配套技术的研究、农户培训和政府补贴等措施,进一步推广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加大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力度.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减排压力,未来需加强4个方面的研究:(1)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及目前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2)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机理,(3)增加土壤碳固定及减少碳损失的有效途径,(4)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及未来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田 表土 有机碳 变化
原文传递
不同水稻品种籽粒Cd、Cu和Se的含量差异及其人类膳食摄取风险 被引量:157
9
作者 李正文 张艳玲 +3 位作者 潘根兴 李久海 黄筱敏 王吉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2-115,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法 ,研究了江苏省 5 7个水稻品种籽粒对太湖地区乌栅土中Cd、Cu、Se的吸收积累 .结果表明水稻籽粒的Cd、Cu、Se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0 0 99± 0 0 3 9、4 86± 2 5 95、0 0 3 5± 0 0 0 7mg/kg ,指示不... 采用田间试验法 ,研究了江苏省 5 7个水稻品种籽粒对太湖地区乌栅土中Cd、Cu、Se的吸收积累 .结果表明水稻籽粒的Cd、Cu、Se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0 0 99± 0 0 3 9、4 86± 2 5 95、0 0 3 5± 0 0 0 7mg/kg ,指示不同水稻品种对同一土壤中Cd、Cu、Se的吸收及其在籽粒中的积累存在有显著的差异 .不同品种籽粒对Cu和Cd的吸收积累有同步的趋势 ,而高Se品种显示出抑制重金属Cu和Cd积累的倾向 .不同品种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差异可能影响到人类重金属食物摄取的健康风险 ,5 7个品种中 92 %的样品的Cd含量超出USEPA推荐的人类摄取的籽粒临界含量 .因此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区 ,必须密切注意高Cd、Cu吸收积累品种的大规模栽培 .而筛选高Se低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重金属吸收 籽粒积累 品种差异
下载PDF
化感物质抑制连作黄瓜生长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34
10
作者 吕卫光 张春兰 +1 位作者 袁飞 彭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为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化感物质组分。通过模拟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证明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对连作黄瓜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50~250μmol/L浓度范围内,随处理浓度的加大,... 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为黄瓜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化感物质组分。通过模拟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土培和水培试验,证明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对连作黄瓜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50~250μmol/L浓度范围内,随处理浓度的加大,抑制根系对K+、NO3、H2PO4吸收的作用显著,养分外渗速率加快,组织外渗相对电导率逐渐提高。苯丙烯酸、对羟基苯甲酸强烈地抑制黄瓜根系脱氢酶、根系结合ATP酶、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理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物质 连作 黄瓜 生长 抑制作用 作用机理 苯丙烯酸 对羟基苯甲酸 自毒作用
下载PDF
固碳土壤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81
11
作者 潘根兴 周萍 +1 位作者 李恋卿 张旭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7-337,共11页
土壤碳固定是当前有关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地球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优先领域。国际社会对全球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需求,驱动着土壤学对土壤固碳容量与潜力、固碳与减排的过程与机理的前沿探索,并越来越呈现为一个独特的土壤学... 土壤碳固定是当前有关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地球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优先领域。国际社会对全球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需求,驱动着土壤学对土壤固碳容量与潜力、固碳与减排的过程与机理的前沿探索,并越来越呈现为一个独特的土壤学新兴分支学科——固碳土壤学(Soil Science of C Sequestration)。本文围绕固碳土壤学的基本科学问题,回顾了最近1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固碳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固碳土壤学中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土壤固碳容量与固碳作用的机理,论述了土壤物理保护、碳化学结合与碳化学转化稳定与固碳容量及稳定化的关系,提出了土壤-植物(作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当前固碳土壤学的前沿领域和深化方向,并结合国内对水稻土固碳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固碳土壤学的概念性框架,认为我国亟待加强固碳土壤学研究,深入探索我国农业经营管理特色下土壤固碳容量、过程、机理,丰富和发展农业土壤碳循环理论,并服务于全球变化生物学和国家碳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生物学 固碳土壤学 农业土壤 碳循环 土壤碳库 土壤学
下载PDF
影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子的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59
12
作者 吴新民 潘根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1-928,共8页
城市土壤深受人为活动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重金属人为富积的特点 ,认识这些土壤重金属丰度、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围环境因子的关系 ,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城市土壤生态系统。本文对南京城市土壤中Pb、Zn、Cu、Cd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 城市土壤深受人为活动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重金属人为富积的特点 ,认识这些土壤重金属丰度、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周围环境因子的关系 ,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修复城市土壤生态系统。本文对南京城市土壤中Pb、Zn、Cu、Cd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南京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 ,认为最主要影响因子是距工业区远近 ,其次是土壤粘粒含量、pH值 ,而交通车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 污染因子 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4
13
作者 占新华 蒋延惠 +1 位作者 徐阳春 宗良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7-105,共9页
微生物制剂应用于农业生产,能促进植物生长,且无环境污染,因此被广泛开发用作生物肥料,生防制剂及作物和土壤中残留化学物质的降解剂。但是,对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生物制剂的发展和正确使... 微生物制剂应用于农业生产,能促进植物生长,且无环境污染,因此被广泛开发用作生物肥料,生防制剂及作物和土壤中残留化学物质的降解剂。但是,对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生物制剂的发展和正确使用。这样,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及相关研究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微生物制剂直接和间接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制剂 植物生长 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32
14
作者 潘根兴 李恋卿 +3 位作者 张旭辉 代静玉 周运超 张平究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09-618,共10页
在整理和统计国内对土壤有机碳及其变化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着重讨论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分布、不同时期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以及最近时期有机碳的固定趋势,分析我国不同土壤有机碳的保护机制的特点,期望对于我国当前土壤有机碳库与全球变... 在整理和统计国内对土壤有机碳及其变化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着重讨论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分布、不同时期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以及最近时期有机碳的固定趋势,分析我国不同土壤有机碳的保护机制的特点,期望对于我国当前土壤有机碳库与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我国总土壤有机碳库的估计在50~180Pg之间。估计我国表层土壤有机碳库为20Pg,它主要分配于几个与湿地和水成过程有关的土壤类型,且水稻土占有较大比例。因而我国人为土的管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壤 土壤有机碳库 农业土壤碳固定 碳循环
下载PDF
土壤碳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意义 被引量:124
15
作者 潘根兴 曹建华 周运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5-334,共10页
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土壤碳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土壤碳的移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着重针对陆地系统碳汇饱和问题介绍了土壤碳对大气CO2源汇效应的碳转移过程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指出应加强对土壤碳转移及其... 本文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对土壤碳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土壤碳的移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着重针对陆地系统碳汇饱和问题介绍了土壤碳对大气CO2源汇效应的碳转移过程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指出应加强对土壤碳转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土壤碳固存对大气CO2调控的机制和动态的研究,以便为缓解陆地系统碳汇饱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球表层系统 碳循环
下载PDF
氮素形态和 NO_3^-N 与 NH_4^+-N 配比对菠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0
16
作者 张春兰 高祖明 +1 位作者 张耀栋 唐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0-74,共5页
水培试验表明,氮素形态对菠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很大。硝态氮处理的植株生长量,硝酸盐和草酸含量较铵态氮、尿素氮处理的高,水溶性全糖和维生素C 含量较铵态氮、尿素氮处理低。在氮素用量为4~8m mol L^(-1)时,随着 NO_3^--N:NH_4^+-N ... 水培试验表明,氮素形态对菠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很大。硝态氮处理的植株生长量,硝酸盐和草酸含量较铵态氮、尿素氮处理的高,水溶性全糖和维生素C 含量较铵态氮、尿素氮处理低。在氮素用量为4~8m mol L^(-1)时,随着 NO_3^--N:NH_4^+-N 的下降,菠菜生长量减少,硝酸盐、草酸含量降低,水溶性全糖和 VC含量增加。为了取得较高的产量并降低草酸和硝酸盐含量,增加糖和维生素 C 的积累量,NO_3^--N:NH_4^+-N 比以7∶3和5∶5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氮素形态 品质 生长
下载PDF
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133
17
作者 范成新 朱育新 +2 位作者 吉志军 张路 杨龙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用ICP方法分析了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含量 ,以太湖宜溧河口下层沉积物作背景样品 ,用均方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综合指数计算 ,并根据划分的污染等级对宜溧河水系沉积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结果表明 :宜... 用ICP方法分析了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含量 ,以太湖宜溧河口下层沉积物作背景样品 ,用均方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综合指数计算 ,并根据划分的污染等级对宜溧河水系沉积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结果表明 :宜溧河及其入湖口沉积物平均呈轻污染状态 ,北部支流未受污染 ,南部支流和太湖沿岸呈轻污染 ,干流河段污染最为严重 ,呈偏中度污染水平 ,在个别测点综合评价已达到重度污染状态 .全水系Cu、Zn、Cd和Pb的污染指数略高 ,其中仅有Cd含量高出我国土壤一级自然背景值 ,表现为Cd污染型 ,其原因可能与该地区水泥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的污染排放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 重金属评价 镉污染 宜溧河 太湖
下载PDF
江苏省大型沼气工程沼液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57
18
作者 靳红梅 常志州 +2 位作者 叶小梅 马艳 朱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1-296,共6页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是一项提供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工程。该研究采集了江苏省21个规模化养猪场和奶牛场内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样本,进行了氮磷钾等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厌氧反应罐排出的沼液呈中性...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是一项提供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工程。该研究采集了江苏省21个规模化养猪场和奶牛场内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样本,进行了氮磷钾等理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厌氧反应罐排出的沼液呈中性至微碱性,还原能力较强。猪场和奶牛场沼液中总氮分别集中在400~900mg/L和200~400mg/L范围内,其中铵态氮占总氮量的70%以上;总磷分别集中在30~100mg/L和300mg/L以上,可溶性磷含量变异较大;总钾分别集中在100~500mg/L和500mg/L以上。沼气工程运行时间对沼液理化性状影响显著,运行时间越长系统稳定性越好。氧化塘对沼液中颗粒物、氮素和磷素有显著的削减作用,多级氧化塘处理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养分 管理 沼液 理化特性 氧化塘
下载PDF
生物淋滤技术在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应用 被引量:123
19
作者 周顺桂 周立祥 黄焕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利用微生物方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 (生物淋滤法 )具有成本低、去除效率高、脱毒后污泥脱水性能好等优点 ,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生物淋滤法采用的主要细菌为氧化亚铁硫杆菌 (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氧化硫硫杆菌( Thiobacillus... 利用微生物方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 (生物淋滤法 )具有成本低、去除效率高、脱毒后污泥脱水性能好等优点 ,近年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生物淋滤法采用的主要细菌为氧化亚铁硫杆菌 (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氧化硫硫杆菌( Thiobacillusthiooxidans) ,在其作用下 ,污泥中以难溶性金属硫化物被氧化成金属硫酸盐而溶出 ,通过固液分离即可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污泥的生物淋滤效果受温度、O2 和 CO2 浓度、起始 p H、污泥种类与浓度、底物种类与浓度、抑制因子、Fe3 +浓度等的影响。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生物淋滤法的作用机理及高效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操作程序 ,并对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淋滤法 污泥 重金属 去除
下载PDF
中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10年回顾 被引量:149
20
作者 宋长青 吴金水 +6 位作者 陆雅海 沈其荣 贺纪正 黄巧云 贾仲君 冷疏影 朱永官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7-1105,共19页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相互作用最复杂、最活跃的交界面。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联系不同圈层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被称为地球关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引擎...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相互作用最复杂、最活跃的交界面。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联系不同圈层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被称为地球关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引擎,但长期以来理论与技术发展滞后并制约了土壤微生物学研究,阻碍了对土壤过程和地球表层系统关键过程的深入认识。21世纪初,土壤微生物的分类理论渐具雏形,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发展迅猛,成为不同学科交叉发展的重要前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一处紧紧围绕学科发展方向,深入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及其相关项目的申请趋势,并于2005年1月组织了国内相关领域同行,主持召开了"土壤生物与土壤过程"学术研讨会,结合国际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明确了当时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与重点领域,积极引导了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发展方向。过去10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一处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在土壤养分元素转化、全球环境变化与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此对部分成果简要综述,期望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凝练科学共识,把握学科发展前沿,提升理论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土壤微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物 土壤过程 土壤微生物 陆地表层系统变化过程与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