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主要稻区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鹏 甯佐苹 +4 位作者 张帅 蒋田田 谭利蓉 董嵩 高聪芬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了明确目前褐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现状,以便制定防治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于2010-2011年间,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稻区19个褐飞虱种群对五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2010年全部监测种群对噻嗪酮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 为了明确目前褐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现状,以便制定防治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于2010-2011年间,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稻区19个褐飞虱种群对五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2010年全部监测种群对噻嗪酮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11.3~23.4倍),2011年除广西桂林、江西上高2个褐飞虱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15.3~19.7倍)外,其他80%监测种群均已达高水平抗性(40.7~119.7倍),抗性明显上升;两年19个褐飞虱监测种群对吡虫啉均为高到极高水平抗性(82.3~1935.8倍),与2006-2009年相比,吡虫啉抗性有再次升高趋势;2010年褐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6.1~14.4倍),2011年除广西桂林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外,其他8个种群均为中到高水平抗性(12.8~62.3倍),较前一年明显上升;两年18个监测种群对毒死蜱均处于敏感到低水平抗性阶段;对吡蚜酮的抗性2010年7个监测种群为敏感-低水平抗性(1.9~5.1倍),2011年全部褐飞虱监测种群均已达中等水平抗性(15.7~25.4倍),暗示随着吡蚜酮的大量广泛使用,褐飞虱对其抗性较高,需要引起生产上的密切关注。为科学治理水稻褐飞虱,应严格执行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虫啉 噻嗪酮 吡蚜酮 抗性监测
下载PDF
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32
2
作者 胡君 陈文明 +5 位作者 张真真 郑雪松 靳建超 苏建亚 高聪芬 沈晋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5,共7页
2008-2009年期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浙、苏、皖、湘、鄂、川、豫等7省17个种群二化螟4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高抗区浙江南部的苍南、瑞安、江山二化螟种群对2... 2008-2009年期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浙、苏、皖、湘、鄂、川、豫等7省17个种群二化螟4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高抗区浙江南部的苍南、瑞安、江山二化螟种群对20世纪70-90年代广泛使用的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抗性倍数43.2~177.0倍)和有机磷类的三唑磷(238.7~728.1倍)、毒死蜱(31.7~57.8倍)均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且对近年来开始广泛使用的氟虫腈(11.2~24.7倍)和阿维菌素(5.9~7.1倍)也产生了中等或低水平抗性;中抗区的安徽庐江、湖南攸县、江苏高淳种群对三唑磷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03.2~379.0倍),对杀虫单(18.3~48.8倍)和毒死蜱(29.8倍)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4.4倍)和阿维菌素(4.1~4.7倍)为敏感性降低;低抗区除江苏仪征种群对毒死蜱(45.2倍)、安徽和县种群对三唑磷(50.0倍)开始产生高水平抗性外,对其他杀虫剂为敏感-中等水平抗性,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为敏感;敏感区的河南信阳、江苏连云港、四川武胜种群除对个别杀虫剂(如杀虫单)为低水平抗性外,对其他大多数杀虫剂为敏感-敏感性降低。还讨论了按抗性分布的区域性来制定相应的抗性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 杀虫剂 抗性治理
下载PDF
褐飞虱对氟虫腈和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叙杆 赵兴华 +6 位作者 王彦华 韦锦捷 沈晋良 孔健 曹明章 周威君 罗才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80,共8页
于2006-2008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田褐飞虱种群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新烟碱类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噻嗪酮)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水平随其迁飞途径而出现急剧上升态... 于2006-2008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田褐飞虱种群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新烟碱类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噻嗪酮)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水平随其迁飞途径而出现急剧上升态势,其中,从我国南方稻区迁入长江中下游流域等6省10地种群和回迁至广东韶山、深圳两种群对氟虫腈抗性分别上升至中等水平抗性(15.0~32.5倍)和高水平抗性(66.9~73.7倍),明显高于2006年5省6地(2.6~5.8倍)和2007年9省11地(3.2~8.4倍)大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水平。上述结果预示2009年、2010年两年在全国稻区可能暴发褐飞虱对氟虫腈更高水平的抗性。自从2005年10-11月褐飞虱对新烟碱类的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77~811倍)以来,近3年来抗性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其中,2008年我国8省13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仍高达210.1~381.7倍。褐飞虱对其他的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抗性水平分别为2.0~15.8、0.7~4.8和0.6~2.8倍。褐飞虱对噻嗪酮为敏感到中等水平抗性(3.0~11.9倍)。近几年来大量、广泛使用氟虫腈防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类迁飞性害虫是褐飞虱对其暴发抗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及时制定全国范围防治两类迁飞性害虫的交替轮换用药抗性治理对策方案,才能延缓褐飞虱抗性的再次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虫剂 抗药性监测 抗药性治理
下载PDF
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遗传分析及杀虫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彭永强 高聪芬 +2 位作者 马崇勇 毛玉霞 沈晋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5-652,共8页
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了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分析和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于2005年采自无锡麦田的灰飞虱种群在室内饲养43代期间用氟虫腈筛选了41代,结果此灰飞虱种群的抗性从8.4倍上升到230.5倍。根据Tabashnik介... 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了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分析和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于2005年采自无锡麦田的灰飞虱种群在室内饲养43代期间用氟虫腈筛选了41代,结果此灰飞虱种群的抗性从8.4倍上升到230.5倍。根据Tabashnik介绍的方法计算,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0388(1~31代)、0.2636(32~43代)和0.1113(1~43代),表明灰飞虱对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07-2008年江苏无锡和浙江长兴两地灰飞虱种群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0.2~1.7 mg/L),其次为烯啶虫胺、噻虫嗪、毒死蜱、吡蚜酮(LC50=1.7~9.7 mg/L),其余杀虫剂的毒力较低;按照年度间敏感性变化,发现2008年无锡灰飞虱种群对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敏感性比2007年降低了1.1倍。近年来氟虫腈已广泛用于防治这种害虫,但乙虫腈几乎没有使用。因此,对氟虫腈敏感性降低的大田灰飞虱种群似乎对乙虫腈存在交互抗性。通过抗(R)、感(S)亲本、正反交(F1、F1′)、自交(F2)及回交(BC)后代对氟虫腈的剂量反应研究了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其抗性为常染色体的不完全显性遗传[D(F1)=0.20,D(F1′)=0.38],抗性由2个或2个以上等位基因控制。还对灰飞虱的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杀虫剂 抗性遗传 杀虫剂敏感性 抗性治理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子对江苏省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发芽势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振博 董立尧 +2 位作者 李俊 张宏军 杨玉清 《杂草科学》 2009年第4期28-31,共4页
为了搞清楚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萌发特性的差异,采用培养皿水培法,进行了温度、pH值、水势及NaCl胁迫对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发芽势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为:15℃和20℃条件下,杂草稻均具有强于常规栽培稻的发芽势。在pH值为6和8条件下,杂... 为了搞清楚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萌发特性的差异,采用培养皿水培法,进行了温度、pH值、水势及NaCl胁迫对杂草稻与常规栽培稻发芽势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为:15℃和20℃条件下,杂草稻均具有强于常规栽培稻的发芽势。在pH值为6和8条件下,杂草稻的发芽势也强于常规栽培稻。同样在水势为-0.3MPa和180mmol/LNaCl浓度条件下,杂草稻的发芽势也强于常规栽培稻。说明杂草稻萌发过程的抗逆性强于常规栽培稻,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更有效地竞争环境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发芽势 温度 PH值 水势 盐胁迫
下载PDF
早熟禾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红春 娄远来 李宜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8-140,共3页
为了明确早熟禾(Poa annua1 L.)籽实的萌发特性,研究了环境条件对其籽实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5cm土层层积、室外5cm土层浸水保存(水层1—2cm)均可完全解除早熟禾籽实的休眠。早熟禾籽实在5—25℃温度范围内萌发率均为80%... 为了明确早熟禾(Poa annua1 L.)籽实的萌发特性,研究了环境条件对其籽实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5cm土层层积、室外5cm土层浸水保存(水层1—2cm)均可完全解除早熟禾籽实的休眠。早熟禾籽实在5—25℃温度范围内萌发率均为80%以上,对光照不敏感。对水分胁迫非常敏感,在水势为-0.6Mpa时萌发被明显抑制。对盐胁迫和酸碱度具有较高的忍耐力,在pH值5—9之间和90%以上的籽实均能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禾 休眠 萌发
下载PDF
氯噻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方松 张斌 +1 位作者 施海燕 王鸣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建立了基于多克隆抗体的氯噻啉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ic-ELISA)方法。设计合成了氯噻啉半抗原,将其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用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2.56×106。... 建立了基于多克隆抗体的氯噻啉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ic-ELISA)方法。设计合成了氯噻啉半抗原,将其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用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为2.56×106。通过对有机溶剂含量、离子强度和pH等影响因素的优化,确定了氯噻啉ic-ELISA的最佳检测条件(含体积分数10%甲醇的磷酸盐缓冲液、Na+浓度为0.14 mol/L、pH 7.4),并建立了氯噻啉标准竞争曲线,该方法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0.18 mg/L,最低检测限(IC10)为0.001 8 mg/L。所得多克隆抗体除与吡虫啉有较大的交叉反应外,与其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无明显交叉反应。在水、土壤和甘蓝中分别添加0.05~1 mg/kg的氯噻啉标准溶液,平均回收率为91.42%~113.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2%~8.68%,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该ELISA方法可用于环境及农产品中氯噻啉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噻啉 半抗原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
下载PDF
上海市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药性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欣 高聪芬 +3 位作者 何翠娟 杨银娟 黄俭 李雅珍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6期41-45,共5页
通过浸叶法监测了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及浦东新区4个地区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药性,并在室内抗性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甜菜夜蛾上海种群对虫螨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上述4个地区甜菜夜蛾种群对虫螨腈均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RR... 通过浸叶法监测了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及浦东新区4个地区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药性,并在室内抗性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甜菜夜蛾上海种群对虫螨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上述4个地区甜菜夜蛾种群对虫螨腈均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RR为0.9~5.2倍)。田间药效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趋势一致。虫螨腈连续筛选10代后,与起始种群相比,抗性下降30%,甜菜夜蛾对虫螨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041 4。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对虫螨腈产生抗性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虫螨腈 抗药性 抗性现实遗传力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莲子草假隔链格菌粗毒素生物活性研究
9
作者 王晓阳 李俊 +1 位作者 董立尧 张宏军 《杂草科学》 2009年第2期19-22,共4页
利用种子生测法,研究了莲子草假隔链格菌(Nimbya altermantherae)粗毒素对农田12种杂草的生物活性及6种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粗毒素对12种田间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及根长、芽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粗毒素溶液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相应增... 利用种子生测法,研究了莲子草假隔链格菌(Nimbya altermantherae)粗毒素对农田12种杂草的生物活性及6种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粗毒素对12种田间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及根长、芽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粗毒素溶液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相应增强。在浓度为50μg/ml时,粗毒素对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的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粗毒素浓度为400μg/ml时,对荠菜,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萌发率为0。在粗毒素浓度为50μg/ml时,对鳢肠(Eclipta prostrata)、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等杂草的根长、芽长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粗毒素对不同作物萌发的影响也有差异,对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ycine max)的萌发及根长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其中对花生的根长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粗毒素浓度小于或等于400μg/ml时,对油菜(Brassia campestris)的萌发及根长、芽长的生长无抑制作用。粗毒素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菌 粗毒素 生物活性
下载PDF
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在赤眼蜂慢性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欣 赵丹丹 +3 位作者 姚蓉 袁善奎 张燕 高聪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索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作为评价农药慢性毒性影响指标的可行性,为制定农药对赤眼蜂慢性毒性影响试验准则奠定基础。[方法]用药膜法对3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及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索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作为评价农药慢性毒性影响指标的可行性,为制定农药对赤眼蜂慢性毒性影响试验准则奠定基础。[方法]用药膜法对3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及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卵卡浸渍法进行慢性毒性试验,探索5种农药(25~400 mg·L^(-1)乐果、10~160 mg·L^(-1)吡虫啉、5 000mg·L^(-1)氟铃脲、4 000 mg·L^(-1)毒氟磷及2 000 mg·L^(-1)恶唑砜)对药剂敏感性较强的不同虫态赤眼蜂羽化率、寄生率及成蜂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乐果和吡虫啉的NOEC分别为200和20 mg·L^(-1),高于二者防治水稻飞虱和螟虫田间最高推荐剂量,在应用时应避开赤眼蜂生防时期。5 000 mg·L^(-1)氟铃脲对松毛虫赤眼蜂、4 000 mg·L^(-1)毒氟磷和2 000 mg·L^(-1)恶唑砜对稻螟赤眼蜂卵期、幼虫期、预蛹期和蛹期是安全的。[结论]NOEC作为评价慢性毒性影响指标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农药对赤眼蜂慢性毒性影响的重要考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赤眼蜂 慢性毒性测试 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下载PDF
室内饲养草间钻头蛛的生物学特性
11
作者 包增涛 王欣 +1 位作者 王玺 高聪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6期179-180,205,共3页
[目的]研究室内饲养草间钻头蛛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探讨草间钻头蛛在室内饲养的可行性。[方法]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下草间钻头蛛F1代的发育历期,2龄蜘蛛耐饥、耐旱能力,喂食不同食物的亚成蛛的捕食量和体重增长,F1代产卵数量、... [目的]研究室内饲养草间钻头蛛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探讨草间钻头蛛在室内饲养的可行性。[方法]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下草间钻头蛛F1代的发育历期,2龄蜘蛛耐饥、耐旱能力,喂食不同食物的亚成蛛的捕食量和体重增长,F1代产卵数量、孵化率等指标。[结果]草间钻头蛛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增加而缩短;2龄草间钻头蛛的饥饿历期平均为(8.94±2.79)d,耐旱历期平均为(1.30±0.57)d,耐饥、耐旱能力较亚成蛛、成蛛弱;喂食不同食物的的捕食量在2头左右,体重增长不同,饲喂果蝇和棉铃虫的亚成蛛较饲喂人工饲料增长快;草间钻头蛛F1代平均产卵4.85次,第1次产卵间隔平均为(6.62±1.56)d,以后产卵间隔缩短;F1代室内饲养孵化率为96.9%,较室外蜘蛛的自然孵化率高。[结论]室内饲养草间钻头蛛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间钻头蛛 生物学特性 人工饲养
下载PDF
惠州地区褐飞虱对几种药剂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凤沂 李惠陵 +5 位作者 邱建友 张燕雄 黄丽聪 李华 王国忠 沈晋良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993,共3页
2009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广东省惠州地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丁烯氟虫腈、烯定虫胺和毒死蜱等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当地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产生了极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422.2倍)... 2009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广东省惠州地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种群对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丁烯氟虫腈、烯定虫胺和毒死蜱等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当地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产生了极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422.2倍),对噻嗪酮、异丙威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1.0和14.0倍),对丁烯氟虫腈仍处于敏感性降低(抗性倍数为3.7倍),对烯定虫胺和毒死蜱敏感(抗性倍数<3倍)。基于褐飞虱对这6种药剂抗性的明显差异,对田间治理褐飞虱合理使用药剂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虫剂 抗性 监测
原文传递
辽宁省东港市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被引量:23
13
作者 靳建超 孟凤霞 +5 位作者 苏建亚 刘起勇 丁俊 王树诚 陈哲 褚发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研究辽宁省东港市三带喙库蚊幼虫和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了解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探讨我国三带喙库蚊幼虫和成蚊间的抗药性关系,为该蚊的化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三带喙库蚊的发生高峰期,大量采集野外三带喙库蚊... 目的研究辽宁省东港市三带喙库蚊幼虫和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了解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探讨我国三带喙库蚊幼虫和成蚊间的抗药性关系,为该蚊的化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三带喙库蚊的发生高峰期,大量采集野外三带喙库蚊成蚊,用小白鼠供血获得子一代为试虫。用WHO推荐的浸渍法、药膜接触法,分别测定三带喙库蚊幼虫和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获得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LC50及其95%置信限(95%CI)、成蚊的击倒率和死亡率,比较其抗药性程度。结果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及其95%CI分别为0.002098(0.001575~0.002866)、0.01380(0.01143~0.01664)和0.01651(0.01400~0.01949)mg/L,敌敌畏、双硫磷和杀螟硫磷LC50及其95%CI分别为25.3479(21.4949~28.3828)、48.3763(31.7172~92.4088)和0.1685(0.1085~0.2679)mg/L,仲丁威的LC50及其95%CI为0.2874(0.1803~0.4268)mg/L。与已发表文献的敏感品系比较,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5.3、2.3和3.3倍,对敌敌畏、双硫磷和杀螟硫磷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396.1、40313.6和34.0倍;三带喙库蚊成虫对0.05%溴氰菊酯(接触1h)、0.25%氯菊酯(3h)、1%杀螟硫磷(1h)24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5.9%、27.7%和8.2%。结论辽宁省东港市的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有机磷产生了极高抗药性,对拟除虫菊酯处于低抗水平,但是成虫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杀螟硫磷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针对拟除虫菊酯三带喙库蚊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带喙库蚊 拟除虫菊酯 有机磷 抗药性
原文传递
恶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析方法 被引量:19
14
作者 罗婧 施海燕 +1 位作者 彭文涛 王鸣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7-191,共5页
建立了能同时测定水稻及环境中恶唑酰草胺及其3种代谢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乙腈和水的混合液作为提取溶剂,硅胶层析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224nm检测。结果表明:恶唑... 建立了能同时测定水稻及环境中恶唑酰草胺及其3种代谢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乙腈和水的混合液作为提取溶剂,硅胶层析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224nm检测。结果表明:恶唑酰草胺及其3种代谢物的线性范围为0.5~20.0mg/L,相关系数达0.9993~0.9999;4种化合物在土壤、稻秆、糙米和稻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10mg/kg,在稻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平均回收率均为78.2%~106.9%,变异系数为2.0%~11.7%,符合农药残留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唑酰草胺 水稻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分析
下载PDF
西花蓟马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单彩慧 王鸣华 +1 位作者 范加勤 高聪芬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采用药膜法加浸叶法测定了5类32种常用杀虫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辛硫磷、丁烯氟虫腈、毒死蜱、虫螨腈、丙硫克百威、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啶虫脒、联苯菊酯5类9种杀虫剂具有较高的毒力,可作为备选药剂进行田间试验... 采用药膜法加浸叶法测定了5类32种常用杀虫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辛硫磷、丁烯氟虫腈、毒死蜱、虫螨腈、丙硫克百威、噻虫嗪、丁硫克百威、啶虫脒、联苯菊酯5类9种杀虫剂具有较高的毒力,可作为备选药剂进行田间试验,以保证不同药剂种类间交替轮换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杀虫剂 室内毒力 药膜法加浸叶法
原文传递
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代谢抗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瑞娟 董立尧 +1 位作者 李俊 张宏军 《杂草科学》 2010年第1期3-7,共5页
为了明确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haloxyfop-R-methyl)的代谢抗性机理,研究了抗性和敏感生物型体内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的活性差异。... 为了明确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haloxyfop-R-methyl)的代谢抗性机理,研究了抗性和敏感生物型体内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未用药剂处理时,抗性日本看麦娘P450与GSTs的活性均高于敏感日本看麦娘。高效氟吡甲禾灵茎叶喷雾处理2 d后,敏感植株反应剧烈,P450与GSTs活性均呈现急剧的变化趋势,而抗性种群的变化趋势平缓。处理后第6 d,敏感种群较抗性种群先出现下降趋势,其活性也明显低于抗性种群。处理后第10 d活性均降到最低,并且依然低于施药初期。从而可以得出:高效氟吡甲禾灵被抗性日本看麦娘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催化,经过羟化作用迅速解毒,并在GSTs的催化下形成了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使其免受伤害。表明代谢酶活性增强是日本看麦娘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抗性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看麦娘 高效氟吡甲禾灵 代谢 抗性 P450 GSTS
下载PDF
山东省历城区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云 孟凤霞 +10 位作者 王学军 卢慧明 李袁飒 刘起勇 康殿民 景晓 王君 张世水 宫学诗 岳克三 赵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山东省历城区三带喙库蚊成蚊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了解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三带喙库蚊的化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三带喙库蚊的发生高峰期,大量采集野外三带喙库蚊成蚊,用小白鼠供血获得子一代幼虫和现场... 目的研究山东省历城区三带喙库蚊成蚊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了解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三带喙库蚊的化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三带喙库蚊的发生高峰期,大量采集野外三带喙库蚊成蚊,用小白鼠供血获得子一代幼虫和现场捕获且带回实验室产一次卵后的雌成蚊为试虫;用WHO推荐的药膜接触法、幼虫浸渍法,分别测定三带喙库蚊成蚊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获得成蚊的击倒率和死亡率,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LC50及其95%置信限(95%CI),比较其抗药性程度。结果三带喙库蚊成蚊对0.05%溴氰菊酯(1 h)、0.05%高效氯氰菊酯(1 h)、0.25%氯菊酯(3 h)、0.45%氯菊酯(3 h)、0.05%氯氰菊酯(1 h)、0.45%胺菊酯(1 h)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死亡率分别为85.0%、74.6%、38.0%、92.9%、36.2%和43.6%;对1%杀螟硫磷(2 h)死亡率为16.1%;对0.1%残杀威(2 h)死亡率为16.9%;对4%DDT(4 h)死亡率为36.4%。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LC50及其95%CI分别为0.0046(0.0037~0.0055)、0.0113(0.0092~0.0136)和0.0325(0.0289~0.0369)mg/L;DDVP、双硫磷、杀螟硫磷、马拉硫磷的LC50及其95%CI分别为4.9047(3.8612~6.4215)、9.5733(7.4644~12.5296)、1.2694(1.0280~1.5055)和0.7750(0.6060~0.9842)mg/L;仲丁威的LC50及其95%CI为4.4237(3.7406~5.2769)mg/L。与已发表文献的敏感品系比较,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1.5、1.9和8.8倍,对DDVP、双硫磷、杀螟硫磷和马拉硫磷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76.6、7977.8、256.4和84.2倍。结论山东省历城区三带喙库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均已产生抗性,以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最为严重;幼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较高,双硫磷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带喙库蚊 常用卫生杀虫剂 抗药性
原文传递
甲氰菊酯人工抗原的合成和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希勤 施海燕 王鸣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合成与鉴定甲氰菊酯的人工抗原。方法通过水解、酰化、酯化等反应合成了甲氰菊酯的半抗原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α-(N-丁酸基)-甲酰氨-3-苯氧基苄酯(Ⅳ)和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α-羧基-3-苯氧基苄酯(Ⅲ)。通过碳二亚胺法... 目的合成与鉴定甲氰菊酯的人工抗原。方法通过水解、酰化、酯化等反应合成了甲氰菊酯的半抗原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α-(N-丁酸基)-甲酰氨-3-苯氧基苄酯(Ⅳ)和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α-羧基-3-苯氧基苄酯(Ⅲ)。通过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Ⅳ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通过混合酸酐法将半抗原Ⅲ与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包被抗原。结果用质谱和核磁共振对Ⅲ和Ⅳ进行结构表征,合成产物为目标物。紫外光谱法鉴定结果表明,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都发生了有效偶联,偶联比38∶1和15∶1,免疫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的抗体效价为5.12×105。结论成功的合成了甲氰菊酯的人工抗原,为其免疫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氰菊酯 半抗原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下载PDF
抗高效氟吡甲禾灵日本看麦娘不同年份及其亲子代间的抗性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爱斌 董立尧 +2 位作者 李俊 张宏军 杨余清 《杂草科学》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江苏省句容市抗性日本看麦娘生物型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表现,采用培养皿生测法,比较了抗性日本看麦娘生物型不同年份及亲子代间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药性水平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的抗性日本看麦娘生物型对高效...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江苏省句容市抗性日本看麦娘生物型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表现,采用培养皿生测法,比较了抗性日本看麦娘生物型不同年份及亲子代间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药性水平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的抗性日本看麦娘生物型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经高效氟吡甲禾灵处理的子代抗性水平明显高于亲本及未处理子代。表明该日本看麦娘生物型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性是稳定的,而且能够在其子代稳定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日本看麦娘 高效氟吡甲禾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