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重张力中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国家形象话语建构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路璐
吴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9,132,159,160,共10页
大运河文化遗产并不必然与国家形象相联接。在当下的形象之争中,面对全球化语境中文明的断层线以及西方话语在现代性话语中一贯的强势地位,我国需征召能体现自身丰厚历史资源的文化符号去建构国家形象。大运河是代表优良传统的巨型文化...
大运河文化遗产并不必然与国家形象相联接。在当下的形象之争中,面对全球化语境中文明的断层线以及西方话语在现代性话语中一贯的强势地位,我国需征召能体现自身丰厚历史资源的文化符号去建构国家形象。大运河是代表优良传统的巨型文化遗产,也携带驱动国家不断进步的文化基因,符合一种温和、联通、包容的大国形象建构。大运河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个叙事主题:建构记忆之场、多元与统一的辨证生成以及包容异质与联通世界的话语建构,在话语形式上注重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结合,最终能达到一种"魅力攻势"的形象建构。在重构中,大运河文化遗产联接着历史想象的诸多断层,成为民族国家自我想象的历史镜像。有了完满的历史镜像,民族国家就能从中获得可以言说自身形象的主体性,获得形象建构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国家形象
话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与现实“中轴空间”认同:大运河江苏段意向符号建构
被引量:
2
2
作者
路璐
王何芮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240,I0005,共10页
大运河江苏段河道中轴经历了一个从雏形到明确、从完善到突出、从低谷到新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得益于依河而设的漕运仓储、顺河而走的“天庾正供”、因河而驻的漕运机构和沿河而兴的商业城镇,运河中轴同时成为维系国脉的漕运中轴...
大运河江苏段河道中轴经历了一个从雏形到明确、从完善到突出、从低谷到新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得益于依河而设的漕运仓储、顺河而走的“天庾正供”、因河而驻的漕运机构和沿河而兴的商业城镇,运河中轴同时成为维系国脉的漕运中轴,又因其所承载的交融南北的文化交流作用成为多元一体、联结沟通的文化中轴。江苏“美丽中轴”的提出正是大运河江苏段从历史走向历史意识、从地理空间走向“凝聚性结构”、从文化符号走向国家认同的尝试,以此实现大运河江苏段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完美跨越,完成大运河面向当下的意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美丽中轴”
凝聚性结构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运河历史文脉构成与理论范式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路璐
许颖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154,145,160,共11页
西方历史文脉理论深受“文脉主义”的影响,主要聚焦历史建筑与空间语境、文化线路以及遗产价值这三个层面。而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历史文脉则强调文、史、道三者的辩证生成,其与国脉、政统紧密相连。区别于现有文化遗产概念与研究视角...
西方历史文脉理论深受“文脉主义”的影响,主要聚焦历史建筑与空间语境、文化线路以及遗产价值这三个层面。而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历史文脉则强调文、史、道三者的辩证生成,其与国脉、政统紧密相连。区别于现有文化遗产概念与研究视角,大运河历史文脉是由时空二重性、区域文化与华夏主体文化互动生成、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的统一以及实体与话语这四个部分构成。大运河历史文脉作为一种文化政治,回归传统又链接当下,以一种强烈的中国意识挑战西方遗产话语,力图实现遗产意义系统的再整合以及对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承续,从而形成文化遗产领域的新的理论范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历史文脉
理论范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记忆体系建构
被引量:
1
4
作者
路璐
吴昊
《群众》
2020年第22期47-48,共2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运河中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由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三部分构成,绵延3200多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联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运河中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由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三部分构成,绵延3200多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联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时间
大运河
人工运河
浙东运河
体系建构
钱塘江
加快推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重张力中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国家形象话语建构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路璐
吴昊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
院
南京农业大学
大运河
文化
带
建设
研究院
农业
文明
分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9,132,159,160,共10页
基金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19ZDA1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大运河文化遗产并不必然与国家形象相联接。在当下的形象之争中,面对全球化语境中文明的断层线以及西方话语在现代性话语中一贯的强势地位,我国需征召能体现自身丰厚历史资源的文化符号去建构国家形象。大运河是代表优良传统的巨型文化遗产,也携带驱动国家不断进步的文化基因,符合一种温和、联通、包容的大国形象建构。大运河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个叙事主题:建构记忆之场、多元与统一的辨证生成以及包容异质与联通世界的话语建构,在话语形式上注重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结合,最终能达到一种"魅力攻势"的形象建构。在重构中,大运河文化遗产联接着历史想象的诸多断层,成为民族国家自我想象的历史镜像。有了完满的历史镜像,民族国家就能从中获得可以言说自身形象的主体性,获得形象建构的话语权。
关键词
大运河
国家形象
话语
Keywords
the Chinese Grand Canal
national image
discourse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与现实“中轴空间”认同:大运河江苏段意向符号建构
被引量:
2
2
作者
路璐
王何芮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大运河
文化
带
建设
研究院
农业
文明
分院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
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240,I0005,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大运河历史文脉梳理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21JZD04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大运河江苏段河道中轴经历了一个从雏形到明确、从完善到突出、从低谷到新生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得益于依河而设的漕运仓储、顺河而走的“天庾正供”、因河而驻的漕运机构和沿河而兴的商业城镇,运河中轴同时成为维系国脉的漕运中轴,又因其所承载的交融南北的文化交流作用成为多元一体、联结沟通的文化中轴。江苏“美丽中轴”的提出正是大运河江苏段从历史走向历史意识、从地理空间走向“凝聚性结构”、从文化符号走向国家认同的尝试,以此实现大运河江苏段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完美跨越,完成大运河面向当下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
大运河“美丽中轴”
凝聚性结构
文化认同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运河历史文脉构成与理论范式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路璐
许颖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
院
南京农业大学
大运河
文化
带
建设
研究院
农业
文明
分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154,145,160,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运河历史文脉梳理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21JZD041)阶段性成果。
文摘
西方历史文脉理论深受“文脉主义”的影响,主要聚焦历史建筑与空间语境、文化线路以及遗产价值这三个层面。而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历史文脉则强调文、史、道三者的辩证生成,其与国脉、政统紧密相连。区别于现有文化遗产概念与研究视角,大运河历史文脉是由时空二重性、区域文化与华夏主体文化互动生成、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的统一以及实体与话语这四个部分构成。大运河历史文脉作为一种文化政治,回归传统又链接当下,以一种强烈的中国意识挑战西方遗产话语,力图实现遗产意义系统的再整合以及对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承续,从而形成文化遗产领域的新的理论范式研究。
关键词
大运河
历史文脉
理论范式
Keywords
the Grand Canal
historical context
theoretical paradigm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记忆体系建构
被引量:
1
4
作者
路璐
吴昊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学
院
南京农业大学
大运河
文化
带
建设
研究院
农业
文明
分院
南京农业大学
中华
农业
文明
研究院
出处
《群众》
2020年第22期47-48,共2页
文摘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运河中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由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三部分构成,绵延3200多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联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关键词
延续时间
大运河
人工运河
浙东运河
体系建构
钱塘江
加快推进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K878.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重张力中大运河文化遗产与国家形象话语建构研究
路璐
吴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历史与现实“中轴空间”认同:大运河江苏段意向符号建构
路璐
王何芮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运河历史文脉构成与理论范式研究
路璐
许颖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记忆体系建构
路璐
吴昊
《群众》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