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驴、骡发展历史概述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群 李士斌 《中国农史》 1986年第4期60-67,共8页
驴(Equus asinus)和骡(Equus muIu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马科,马属动物。它们与家马以及非洲的斑马是同属而不同种的动物。驴有家驴和野驴之分,而骡是公驴和母马远缘杂交的后代,它不具有生育能力,因此骡的发展始终有赖于马和驴的发展。此... 驴(Equus asinus)和骡(Equus muIu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马科,马属动物。它们与家马以及非洲的斑马是同属而不同种的动物。驴有家驴和野驴之分,而骡是公驴和母马远缘杂交的后代,它不具有生育能力,因此骡的发展始终有赖于马和驴的发展。此外,公马和母驴的杂交后代称为駃騠或驴骡,它也不具生育能力,是骡一类家畜。(下文凡未加说明的,骡即包括駃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匈奴 黄河流域 公元前 商业贸易 发展历史 中原地区 文献记载 养马业 农耕生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的流民和赣北山区的开发 被引量:22
2
作者 曹树基 《中国农史》 1986年第2期12-37,共26页
赣北山区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包括赣西北山区和赣东北山区二个部分。赣西北山区由耸峙于湘赣、鄂赣边界的幕阜山和与之平行的九岭山以及武功山脉组成,山地面积广大,山体雄伟,海拔多在千米以上。山脉之间分布着一些山间谷地,是本区重要的... 赣北山区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包括赣西北山区和赣东北山区二个部分。赣西北山区由耸峙于湘赣、鄂赣边界的幕阜山和与之平行的九岭山以及武功山脉组成,山地面积广大,山体雄伟,海拔多在千米以上。山脉之间分布着一些山间谷地,是本区重要的农耕所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棚民 万载县 乾隆 农业垦殖 江西修水 武宁县 明以前 义宁州 县志
下载PDF
务农会、《农学报》、《农学丛书》及罗振玉其人 被引量:20
3
作者 章楷 《中国农史》 1985年第1期82-88,共7页
中日甲午之战,中国大败于日本,爱国的士大夫怵于国家的危亡,纷纷谋求自强的道路。他们认识到洋务派单纯学习外国的“船坚炮利”,决不能救亡图存,必须变法维新,多方面进行改革。“万事之源皆出于土”;“农务为富国根本”。我国农业也有... 中日甲午之战,中国大败于日本,爱国的士大夫怵于国家的危亡,纷纷谋求自强的道路。他们认识到洋务派单纯学习外国的“船坚炮利”,决不能救亡图存,必须变法维新,多方面进行改革。“万事之源皆出于土”;“农务为富国根本”。我国农业也有不如外国之处。农业要振兴,农业也要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农学会 变法维新 洋务派 外国 农务 梁启超 日本人 时务报 报馆
下载PDF
明代苏松地区仓储制度初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滔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3-61,共9页
本文截取明代苏松地区仓储制度这一时空个案,拟通过区域性的实证研究,以加深对有明一朝仓储体系具体实施情况的理解。从全国范围说,明代仓储经历了单一由政府包办向多元化社会办理的过程,而苏松地区又有其地域特色。过去学术界对明... 本文截取明代苏松地区仓储制度这一时空个案,拟通过区域性的实证研究,以加深对有明一朝仓储体系具体实施情况的理解。从全国范围说,明代仓储经历了单一由政府包办向多元化社会办理的过程,而苏松地区又有其地域特色。过去学术界对明代苏松仓政的关注往往只局限于济农仓一制,难以窥见仓储体系的全貌,特别不能够反映济农仓与曾在这一地域实施的预备仓、社仓、常平仓等之间的承继关系。有鉴于此,文章着重勾稽了苏州、松江二府各种仓储名目的兴革,并对仓储的管理运营情况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制度 苏松地区 明代
下载PDF
兴化垛田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传承 被引量:25
5
作者 卢勇 王思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41-148,共8页
垛田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地区一种特有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由当地先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积而成,状如小岛,物产丰饶,景色旖旎。垛田是在当地生态环境剧烈变化下,为适应防治洪涝以及人口快速增长而创制,至今已有600年左右... 垛田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的兴化地区一种特有的农业文化遗产。它是由当地先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积而成,状如小岛,物产丰饶,景色旖旎。垛田是在当地生态环境剧烈变化下,为适应防治洪涝以及人口快速增长而创制,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化与城市化等的影响,垛田在地形地貌、传统技术与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受到较大威胁,甚至有濒临消亡的危险。要保护和传承好垛田必须深刻认识其价值,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申报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开发生态旅游,并且做到合理规划,密切监测,才能走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和谐发展之路,并传诸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化垛田 历史渊源 保护 传承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试论中国栽培大豆起源问题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文韬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326-333,共8页
栽培大豆起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多学科的协作。而历史学的考证,就是解决栽培大豆起源问题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该文从文献学和考古学两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了栽培大豆的起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至于起源于... 栽培大豆起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多学科的协作。而历史学的考证,就是解决栽培大豆起源问题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该文从文献学和考古学两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了栽培大豆的起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至于起源于东北,华北,还是西北,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豆 起源 栽培
下载PDF
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 被引量:19
7
作者 衣保中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6,共10页
清末以来,朝鲜移民大批迁入东北地区,他们在东北各地试种水稻,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朝鲜移民在气候比较寒冷的东北地区积极探索实用的水田技术,在兴修水利工程、引进和使用优良水稻品种、改良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 清末以来,朝鲜移民大批迁入东北地区,他们在东北各地试种水稻,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朝鲜移民在气候比较寒冷的东北地区积极探索实用的水田技术,在兴修水利工程、引进和使用优良水稻品种、改良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以因地制宜引水灌溉,引进和推广国外早熟耐寒品种,早育早播延长水稻的大田生长期为主要特征的北方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灌溉 耐塞品种 引种 水稻 朝鲜移民 近代 东北地区 水田技术
下载PDF
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郭文韬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6,共6页
(一)中国再生稻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两晋至南北朝是其创始期;隋唐宋元是其初步发展期;明清是其持续发展期。(二)中国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仍然把再生稻的栽培作为增产稻谷的有效措施,加以推广。同时将再生稻的生物学和栽培技术作为一... (一)中国再生稻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两晋至南北朝是其创始期;隋唐宋元是其初步发展期;明清是其持续发展期。(二)中国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仍然把再生稻的栽培作为增产稻谷的有效措施,加以推广。同时将再生稻的生物学和栽培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科研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三)中国近些年来把开发冬水田培育再生稻作为农业增产的重大措施之一,由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进行了大面积的试验示范,为南方地区开发冬水田培育再生稻奠定了科学技术的基础。(四)中国历史上栽培再生稻的优良传统,正在当代农业增产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栽培 历史发展
下载PDF
明清江南农业劳动中妇女的角色、地位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仲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57,共9页
按照社会学角色理论: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愈多,其体力与精神的压力就念大,反之亦然。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妇女普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承担了多重的劳动角色,其中,既有先赋的,又有自致的。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妇女的蚕桑、纺织等先... 按照社会学角色理论: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愈多,其体力与精神的压力就念大,反之亦然。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妇女普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承担了多重的劳动角色,其中,既有先赋的,又有自致的。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妇女的蚕桑、纺织等先赋角色强化起来,她们通过二者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于官、于私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妇女自致的户外体力劳动为自己挣得了与男子同等的角色权利。文章认为江南妇女的辛勤劳动使自己的家庭、社会地位都有一定的提高,并在地区风俗上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劳动力 妇女地位 江南 明代 清代
下载PDF
中国生物防治科技的发展及其动因初探 被引量:13
10
作者 夏如冰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6,共10页
天敌昆虫的利用在我国至少有 1 70 0年的历史。 2 0世纪 3 0年代初 ,浙江省昆虫局设立寄生蜂研究室 ,我国近代生物防治科学研究从此发端。中国生物防治的主要成就是在 2 0世纪后 5 0年里取得的。从 5 0年代开始 ,中国从国外引进澳洲瓢... 天敌昆虫的利用在我国至少有 1 70 0年的历史。 2 0世纪 3 0年代初 ,浙江省昆虫局设立寄生蜂研究室 ,我国近代生物防治科学研究从此发端。中国生物防治的主要成就是在 2 0世纪后 5 0年里取得的。从 5 0年代开始 ,中国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等多种天敌进行害虫防治 ,60年代以来大量应用赤眼蜂、苏云金杆菌等天敌防治害虫。 1 975年我国明确了“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生物防治科技得到更快发展。 1 979年起开展全国性的农作物病虫害天敌调查 ,1 980年建立国家级独立生防研究机构。“七五”期间 ,生防科技首次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使我国生物防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生物防治科技的发展有其深层的动因。化学农药的使用及其严重后果、生态环境压力、经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物防治科技 天敌昆虫 发展史 微生物农药
下载PDF
我国养鸭史初探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群 李士斌 《农业考古》 1994年第1期307-309,共3页
我国养鸭史初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李群,李士斌鸭是世界上饲养最多的家禽之一,尤其在我国,是我国人民生活所必需的肉、蛋资源的重要来源,年饲养量都在亿只以上,为提高我国人民物质... 我国养鸭史初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李群,李士斌鸭是世界上饲养最多的家禽之一,尤其在我国,是我国人民生活所必需的肉、蛋资源的重要来源,年饲养量都在亿只以上,为提高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一、鸭的起源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 中国 历史
下载PDF
民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以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雅戈 侯汉清 黄建年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3-66,148,共5页
民国文献载体质量较差,收藏和保护措施不力,自然损耗和人为毁坏严重,面临着断层的危机,但是目前社会需求日益增加,因而需要迅速加以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国农业遗产数字化研究所,在普查民国农业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试验民国农业文... 民国文献载体质量较差,收藏和保护措施不力,自然损耗和人为毁坏严重,面临着断层的危机,但是目前社会需求日益增加,因而需要迅速加以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国农业遗产数字化研究所,在普查民国农业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试验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方案和技术,制订民国农业文献元数据方案、编制分类表和主题词表,建成文献数据库、知识库、主题网关,开展民国文献数据挖掘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献 农业文献 文献数字化 知识组织
原文传递
美学发现与价值重塑: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转向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加晋 卢勇 李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144,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常被看作是传统农村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其美学价值却一直未受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学初创期并未将审美纳入致思范畴,后经典美学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自身话语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直到大众化的... 农业文化遗产常被看作是传统农村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的集合体,其美学价值却一直未受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学初创期并未将审美纳入致思范畴,后经典美学为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自身话语存在解释力不足的问题,直到大众化的乡村审美活动兴起并确证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大美所在。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不同于传统审美对象的美学特性,其独特性的根本来源是功利性和群体性的农民生产实践,这也决定了农业文化遗产无法脱域,须介入式审美以引发审美经验。美学价值的重塑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出了新的内在要求,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美学理论与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审美 美学价值 审美经验 美丽乡村
下载PDF
《禾谱》校释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曹树基 《中国农史》 1985年第3期74-84,共11页
《禾谱》是北宋时期江西泰和县人曾安止所著的一部著名农书。它是我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志。据以前的学者分析,该书佚亡在明代末年,故其内容久不为世人所知。1983年,笔者在江西泰和县进行农史调查时,和泰和县文物普查工作队一道,从该县... 《禾谱》是北宋时期江西泰和县人曾安止所著的一部著名农书。它是我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志。据以前的学者分析,该书佚亡在明代末年,故其内容久不为世人所知。1983年,笔者在江西泰和县进行农史调查时,和泰和县文物普查工作队一道,从该县石山公社匡原村所藏光绪三十四年刊《匡原曾氏重修族谱》中发现了《禾谱》的部分内容。虽然该书许多内容为族谱撰修者删削,但残存部分仍不失为研究北宋时期中国水稻栽培历史的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时期 校释 县志 江西 江南 墓志铭 撰修 所知 乾隆 进士及第
下载PDF
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家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2-69,91,共9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地区同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光、热、水、气、土等自然条件亦大致相当,但两地的经济水平却颇有差别,其原因复杂多样,本文仅以明清时期两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比较对象,讨论了以下问题:1.农业经营重点的次第...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地区同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光、热、水、气、土等自然条件亦大致相当,但两地的经济水平却颇有差别,其原因复杂多样,本文仅以明清时期两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比较对象,讨论了以下问题:1.农业经营重点的次第转变;2.劳动力转移的不同途径及其对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转变的正负作用;3.城、镇工商业经济对当地农业的不同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经济结构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环境适应与技术选择: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伽红凯 卢勇 陈晖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7-139,共13页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当下特色农业发展成就最为显著的区域,其典型生产方式与运行模式大致于明清时期臻至成熟。本研究尝试从特色农业发展切入,基于“环境—农业”视角,以厘清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过程中特色农业的演进脉络与逻...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当下特色农业发展成就最为显著的区域,其典型生产方式与运行模式大致于明清时期臻至成熟。本研究尝试从特色农业发展切入,基于“环境—农业”视角,以厘清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过程中特色农业的演进脉络与逻辑机理。研究发现: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三区一带”的特色农业区划与多种特色农业类型,包括江淮地区的湖荡垛田型农业、江南地区的塘浦圩田型农业、河口海岸带的沙洲滩涂型农业、皖浙南地区的山林复合型农业等,这些特色农业类型构成了当代农业文化遗产的物质基础与独特性来源。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要强化对“三区一带”与区域生态环境变迁的关注,深入挖掘特色农业精髓,致力打造特色农业样板区与农业文化遗产带,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并为全国提供乡村振兴的“长三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长三角 明清以来 农业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价值挖掘与路径选择:长三角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志平 王思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46,共13页
长三角地区农业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农业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初显。本研究尝试从长三角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演化角度切入,从"历时性"维度,基于"逻辑—现实"分析,着重... 长三角地区农业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农业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初显。本研究尝试从长三角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演化角度切入,从"历时性"维度,基于"逻辑—现实"分析,着重描绘长三角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转向与价值构成,深入剖析现实场域中传承利用长三角农业文化遗产的深刻意蕴。研究发现,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传承利用好地区农业文化遗产,要以价值发现为基础,以价值应用为路径,以价值互促为延伸,通过坚持遗产地居民主体地位,催发政府主导责任,深挖特色资源,打造区域联盟,构建文化认同等举措,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擘画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的"长三角"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农业文化遗产 价值 传承
原文传递
关于明清生态环境变化和农业灾荒发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滔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285-288,308,共5页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变化 生态环境效益 明清时期 水旱灾害 生态系统 经济开发 人口压力 生态平衡 社会经济效益 土流失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元宇宙的内涵、路径及应用前景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卢勇 任思博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8,共13页
当前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成本高、主体性缺位、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元宇宙的出现带动了新型数字化社会生活空间的成型与升级,其所产生的通证经济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中核心要素的保护传承、各主体体验感的增强以及促... 当前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成本高、主体性缺位、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元宇宙的出现带动了新型数字化社会生活空间的成型与升级,其所产生的通证经济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发展中核心要素的保护传承、各主体体验感的增强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领域有着无限潜力。本文通过界定与解读农业文化遗产元宇宙的内涵,试图探寻一条保护与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新路,并从技术层面、经济层面与制度层面对其实施推进、战略布局等展开分析讨论。研究发现:在未来,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可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获益”的模式构建农遗元宇宙,促进三方共同发展。但是,在具体实际应用中,农业文化遗产元宇宙的推行也要注意技术载体实现、人才队伍建设、虚拟冲击防控等方面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元宇宙 内涵 路径 应用前景
原文传递
我国油菜的名实考订及其栽培起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叶静渊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89年第2期158-165,共8页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油菜历史较早的国家之一。本文根据大量史料对我国古代油菜,即白菜类型油菜(北方小油菜,南方油白菜)和芥菜类型油菜(大叶芥油菜,细叶芥油菜)的名实进行了考订,探讨了它们的种类、起源与栽培发展。
关键词 油菜 名实 考订 栽培史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