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腹腔感染诊治的难题与对策 被引量:40
1
作者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83-486,共4页
腹腔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腹腔感染处理的关键措施包括复苏、控制感染源和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复苏要早期、及时并组合使用液体复苏与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感染源应在贯彻损伤控制的原则下.除传统的清创引流外.还包括B超或CT引导下的... 腹腔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腹腔感染处理的关键措施包括复苏、控制感染源和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复苏要早期、及时并组合使用液体复苏与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感染源应在贯彻损伤控制的原则下.除传统的清创引流外.还包括B超或CT引导下的脓肿穿刺引流术和腹腔开放疗法: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防止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流行。通过肠康复措施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可防止肠道细菌易位.防止肠源性感染。监测与调控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进一步提高腹腔感染的救治成功率。还应注意严重感染者可能存在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现象并及时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复苏 抗生素 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116例结直肠癌手术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刚 江志伟 +2 位作者 鲍扬 谢立飞 黎介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作为常规应用于结直肠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自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16例在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包括术前不长时间禁食、不行机械性肠道准备、术前口服碳...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作为常规应用于结直肠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自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16例在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包括术前不长时间禁食、不行机械性肠道准备、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行代谢准备、不放置鼻胃管、不常规腹腔引流、术后早期进食和早期下床活动)指导下进行的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住院1~54(5.6±5.4)d,14例患者(12.1%)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2.6%,30 d再住院率1.7%.30 d死亡1例(0.9%).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作为常规应用于结直肠手术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复杂性腹腔感染及其规范化治疗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革非 任建安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腹部手术后出现的复杂性腹腔感染(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cIAI)是临床常见但处理棘手的难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感染源控制手段,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针对cIAI感染源的治疗,需要贯彻损伤控制理念并建立阶梯式处理... 腹部手术后出现的复杂性腹腔感染(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cIAI)是临床常见但处理棘手的难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感染源控制手段,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针对cIAI感染源的治疗,需要贯彻损伤控制理念并建立阶梯式处理方案,首选微创改善引流或建立引流途径,可使用CT或超声导引的经皮经Trocar放置黎氏双套管冲洗引流;对于单纯改善引流无法控制感染源时则应行开腹引流;对于合并有腹腔高压的腹腔感染病人应行腹腔开放疗法。cIAI早期应根据科室致病菌流行特点选择经验性治疗用药,对于重症感染病人推荐降阶梯疗法,一旦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明确,则应调整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复杂性腹腔感染 感染源控制 损伤控制 阶梯式处理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赵坤 王刚 +4 位作者 江志伟 刘凤涛 潘华锋 李宁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7-589,共3页
目的重点观察在加速康复外科(FTS)新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8-2011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20例胃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将择期胃癌手术病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采取传统的围手术... 目的重点观察在加速康复外科(FTS)新理念指导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8-2011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20例胃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将择期胃癌手术病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采取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行剖腹手术;B组应用FTS理念行剖腹手术;C组应用FTS理念行腹腔镜手术。比较3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开始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结果 C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治疗费用显著增加(P<0.01)。3组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比较,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C组与B组比较,病人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TS理念指导下应用腹腔镜行胃癌手术,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肠功能恢复。但与FTS剖腹手术相比,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原文传递
富含支链氨基酸的氨基酸配方对胃肠外科手术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新颖 李宁 +2 位作者 顾军 李维勤 黎介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胃肠外科手术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胃肠外科中等以上手术后成年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例),术后... 目的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胃肠外科手术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胃肠外科中等以上手术后成年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例),术后第2d开始,连续6d,采用全营养混合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卡,每日输注时间不少于12h,同时留24h尿测氮平衡。术前第1d、第7d抽静脉血,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氨基酸谱、血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早2d恢复正氮平衡,且优于对照组(P=0.002)。血总蛋白、白蛋白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缬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6),精氨酸浓度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1)。结论富含BCAA的氨基酸配方更适合胃肠外科手术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营养支持 支链氨基酸 胃肠外科手术 氨基酸配方
原文传递
认识克罗恩病的特性 被引量:22
6
作者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5-537,共3页
克罗恩病是以慢性肠道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具有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特征。虽经研究,但至今尚无治愈的措施。克罗恩病可并发穿孔、肠梗阻、出血、局限性腹膜炎、脓肿以及癌变... 克罗恩病是以慢性肠道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具有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特征。虽经研究,但至今尚无治愈的措施。克罗恩病可并发穿孔、肠梗阻、出血、局限性腹膜炎、脓肿以及癌变的可能,需进行外科手术处理(手术率可达70%-100%)。因此,外科医师特别是腹部外科医师需要对这一疾病有完整的认识,按照其特性进行必需的外科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慢性肠道炎性病变
原文传递
改进技术的大鼠全小肠移植术 被引量:19
7
作者 伍晓汀 黎介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建立并发症少、成活率高的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96只Wistar大鼠施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前缩短禁食时间,补充能量,术中静脉输液;减少对供肠的机械和缺血性损伤;重建供肠血管采用腹主动脉-... 目的建立并发症少、成活率高的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96只Wistar大鼠施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前缩短禁食时间,补充能量,术中静脉输液;减少对供肠的机械和缺血性损伤;重建供肠血管采用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吻合以及门静脉-左肾静脉套管法吻合。结果热缺血时间≤40±5分钟,吻合口无血栓形成及狭窄,98只接受小肠移植大鼠的存活率为88.78%(87/98)。结论改进技术后的大鼠全小肠移植术具有并发症少,存活率高的特点,并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梗阻病变肠管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龚剑峰 朱维铭 +5 位作者 虞文魁 陈启仪 倪玲 张亮 李宁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1-575,共5页
统计慢性放射性肠炎肠管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诊治158例因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梗阻而行病变肠管切除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回归... 统计慢性放射性肠炎肠管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诊治158例因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梗阻而行病变肠管切除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与术后并发症可能相关的33项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行病变肠管切除后,总体并发症和中重度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0%和28.5%。术后病死率为1.9%。外科并发症发生率为12.7%,8.2%病人需要再剖腹。单变量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术前贫血、血小板减少、手术时间>3 h、术中输血、合并放射性泌尿系损伤和放射性直肠炎以及外科医师经验是术后中重度并发症(Grade Ⅲ~Ⅴ)的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表明ASA评分≥3、术前贫血、血小板减少、术中输血、合并放射性泌尿系损伤和外科医师经验是术后中重度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明确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梗阻行病变肠管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预测因素,可确定高危手术病人,制定针对性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和手术策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危险因素 肠切除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在脓毒症导致的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9
作者 吴吟 任建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脓毒症时微循环障碍、细菌毒素、炎症因子、营养不良等都可导致肝损伤。但临床研究发现,针对以上机制的治疗措施并不能有效缓解肝损伤。近年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脓毒症导致的肝损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氧化应激产物包括活性氧和... 脓毒症时微循环障碍、细菌毒素、炎症因子、营养不良等都可导致肝损伤。但临床研究发现,针对以上机制的治疗措施并不能有效缓解肝损伤。近年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脓毒症导致的肝损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氧化应激产物包括活性氧和活性氮,前者主要由线粒体和中性粒细胞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肝损伤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逆转肠外营养所致肝损害的实验室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胥子玮 李幼生 +3 位作者 王剑 吴波 李元新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从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成人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PNALD)的作用。方法:选取15例长期行PN导致胆汁淤积(直接胆红素≥34μmol/L)的成人短肠综合征病人。动态观察病人应用ω-3PUFA前和治疗1个月内肝... 目的:从临床实验室和组织学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成人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PNALD)的作用。方法:选取15例长期行PN导致胆汁淤积(直接胆红素≥34μmol/L)的成人短肠综合征病人。动态观察病人应用ω-3PUFA前和治疗1个月内肝功能和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变化。同时行肝穿刺活检,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肝组织学改变。结果:ω-3PUFA治疗1个月后,80%(12/15)病人直接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所有病人肝功能指标和血清游离脂肪酸谱均得到改善,从肝组织学上亦证实了这种效果。结论:ω-3PUFA能很好地逆转成人PNALD,并改善病人的血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鱼油 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 短肠综合征 胆汁淤积
下载PDF
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行病变肠管切除术后远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亮 龚剑峰 +5 位作者 倪玲 陈启仪 郭振 朱维铭 李宁 黎介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随访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行病变肠管切除手术后的远期效果,评价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探讨影响患者术后生存因素。方法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3月问因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而进行病变肠管切除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 目的随访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行病变肠管切除手术后的远期效果,评价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探讨影响患者术后生存因素。方法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3月问因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而进行病变肠管切除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其中男性22例,女性98例,年龄23~82岁(中位年龄52岁),对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肿瘤病史、放化疗史、首次出现症状至接受第1次手术的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剩余小肠长度、术后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探讨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术后总体并发症和中重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1.7%和33.3%,术后30d内死亡率为2.5%。患者术后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60%、37%。与术前患者体重指数[(17.6±3.0)kg/m。]相比,随访终点时患者体重指数[(20.2±3.0)kg/m2]明显增加(t=6.01,P〈0.01);93%患者术后可摆脱静脉营养支持,恢复经口饮食(术前为2%,x。=164.1,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当合并术前带瘤生存(HR=4.082,95%CI:1.318-12.648)、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3分(HR=3.495,95%CI:1.131-10.800)及年龄〉70岁(HR=2.800,95%CI:0.853-9.189)时,术后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患者行病变肠管切除手术后有很好的生存率,术后生存率主要受并存疾病影响,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可摆脱静脉营养,恢复经口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辐射损伤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在结直肠快通道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振 李幼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93-996,共4页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作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随着人们对液体超负荷危害的认识加深,以往的标准补液方法受到挑战,限制性补液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中,液体限制和目标导向治疗可...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作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正日益受到重视。随着人们对液体超负荷危害的认识加深,以往的标准补液方法受到挑战,限制性补液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中,液体限制和目标导向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但这一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支持。与补液量一样,液体种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关于晶体液与胶体液的争论仍在继续。目前,快通道外科中的液体治疗策略更倾向于"晶胶合用、各尽其能、速度适宜、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通道外科 液体治疗 标准补液 限制性补液 晶体液 胶体液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P3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秀文 任建安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及白癜风等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是一类可以调节其他免疫细胞功能的T细胞亚型,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免疫效应从而维持体内免疫稳... 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及白癜风等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是一类可以调节其他免疫细胞功能的T细胞亚型,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免疫效应从而维持体内免疫稳态[1]。近年来研究发现叉头框家族成员P3(forkhead box P3,Foxp3)是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调节性T细胞 免疫抑制 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P3
原文传递
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疼痛和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刚 江志伟 +2 位作者 沈蓓 龚剑峰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30-833,共4页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重点强调术后应用胸段硬膜外镇痛。文中探讨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疼痛和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相同围手术期处理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静...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重点强调术后应用胸段硬膜外镇痛。文中探讨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疼痛和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相同围手术期处理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静脉组)和胸段硬膜外镇痛组(硬膜外组),每组25例。静脉组采用静脉注射曲马朵自控镇痛,硬膜外组采用胸段硬膜外注射罗派卡因和芬太尼自控镇痛,测定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后排气时间、口服半流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硬膜外组在术后第1天、第2天休息、咳嗽以及行走时的VAS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P<0.01),术后排气时间、口服半流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静脉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及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镇痛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可提供术后有效的镇痛,并能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术后疼痛 加速康复外科 胃肠动力
下载PDF
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 被引量:16
15
作者 顾国胜 任建安 +5 位作者 陈军 韩刚 洪之武 闫冬升 李宁 黎介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穿刺器(Trocar)置双套管引流在腹腔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12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的32例腹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操作方法:超声与CT明确脓肿部位及大小后.在CT... 目的探讨经腹腔穿刺器(Trocar)置双套管引流在腹腔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12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的32例腹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操作方法:超声与CT明确脓肿部位及大小后.在CT或超声下定位并明确穿刺深度,经腹腔穿刺器穿刺置双套管引流。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穿刺.1例因胰腺癌术后出现肝转移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多发小肠瘘感染灶未局限需开腹手术引流:其余30例患者引流后感染症状逐渐缓解,并最终治愈,平均愈合时间为(7±3)d。2例合并穿刺处皮下出血.经局部压迫止血,出血停止。结论经Trocar穿刺置入双套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脓液黏稠或存在蜂窝织炎及坏死组织、脓肿呈多囊性且脓腔较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脓肿 经皮穿刺引流 腹腔穿刺器
原文传递
感染致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洪之武 任建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17,共4页
贫血(anemia)常以不同程度、不同形式与感染(infection)伴随存在,其中由海帕西啶(hepcidin)的过度表达所导致的炎性贫血(anemia of inflammation,AOI)最为常见,同时还包括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和失血等,且不同原因所致贫血有... 贫血(anemia)常以不同程度、不同形式与感染(infection)伴随存在,其中由海帕西啶(hepcidin)的过度表达所导致的炎性贫血(anemia of inflammation,AOI)最为常见,同时还包括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和失血等,且不同原因所致贫血有其特有病理生理机制。贫血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之间也未必呈现必然的比例关系,此类贫血也非针对于特定类型的感染。临床医师对导致贫血的不同原因要有清晰的了解,同时认识这些原因极有可能联合存在,对于形成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思路相当重要,并极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感染 慢性炎症 溶血 炎性贫血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益民 虞文魁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5-1218,共4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可较长时间全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的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增加,肾功能不全是ECM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具...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可较长时间全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的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增加,肾功能不全是ECM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具有连续、缓慢清除溶质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等特点。ECMO联合CRRT治疗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ECOM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联合应用
下载PDF
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的防治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革非 任建安 黎介寿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7期389-392,共4页
腹腔开放能够减轻腹腔内压力,便于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时止血,及时发现肠外瘘等并发症,目前腹腔开放疗法已成为应用损害控制理念救治严重创伤、重度腹腔感染、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腹腔开放仍有一些并发症,尤其是继发肠空气... 腹腔开放能够减轻腹腔内压力,便于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时止血,及时发现肠外瘘等并发症,目前腹腔开放疗法已成为应用损害控制理念救治严重创伤、重度腹腔感染、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腹腔开放仍有一些并发症,尤其是继发肠空气瘘,一旦发生肠空气瘘,则需要调整治疗思路,建议采用阶段性治疗策略,同时重视此过程中肠内营养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空气瘘 腹腔开放 肠内营养 腹腔感染 损害控制 腹腔间隙综合征
下载PDF
恶性肿瘤DNA倍体异质性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夏欣一 吴永明 +3 位作者 潘连军 金保方 黄宇烽 吴晓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性与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63份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性进行检测,并分析DNA倍体异质性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各种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异质...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性与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63份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性进行检测,并分析DNA倍体异质性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各种恶性肿瘤的DNA倍体异质性有明显差异。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体检出率随患者临床分期(χ2=119.77,P<0.01)、病理分级(χ2=89.97,P<0.01)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肿瘤转移者的DNA倍体异质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χ2=113.89,P<0.01)。结论: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它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DNA倍体 异质性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转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在闭合性胰腺创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振国 李幼生 +6 位作者 王剑 李刚 王凯 胥子玮 郑磊 李宁 黎介寿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总结闭合性胰腺创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闭合性胰腺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4例;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31岁。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脏器损伤委员会(AAST)的器官损伤... 目的总结闭合性胰腺创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闭合性胰腺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4例;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31岁。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脏器损伤委员会(AAST)的器官损伤分级:Ⅰ级3例,Ⅱ级12例,Ⅲ级9例,Ⅳ级13例,Ⅴ级5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27±21)分。AAST分级Ⅱ级及以上患者均采取损伤控制的胰周外引流加三造口(胃造口、空肠造口、胆囊造口)术。结果术前cT诊断阳性率79.9%(30/38);手术治疗40例,非手术治疗2例。损伤控制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单纯腹腔引流术及三造口术32例,胰腺修补或胰尾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尾空肠吻合术2例。治愈40例(95.2%),死亡2例(4.8%),共有16例(38.1%)出现胰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部CT检查有助于闭合性胰腺创伤患者的术前诊断;以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处理闭合性胰腺创伤有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很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外科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创伤 非贯通性 胰腺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