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1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癌裸鼠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卫华 王净 +6 位作者 窦骏 何向锋 赵枫姝 褚莉莉 蒋翠莲 邹丹丹 李晓丽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探讨IL-21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对荷卵巢癌裸鼠的治疗作用。从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培养UMSC,经流式细胞术(FCM)鉴定后用于重组体pIRES2-IL-21-EGFP转染。RT-PCR检测UMSC中IL-21的表达。荷瘤裸鼠治疗实验分为PBS、UMSC、UMSC空质粒... 探讨IL-21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对荷卵巢癌裸鼠的治疗作用。从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培养UMSC,经流式细胞术(FCM)鉴定后用于重组体pIRES2-IL-21-EGFP转染。RT-PCR检测UMSC中IL-21的表达。荷瘤裸鼠治疗实验分为PBS、UMSC、UMSC空质粒和UMSC-IL-21四组。以肿瘤大小、荷瘤鼠生存期判断IL-21修饰的UMSC对荷瘤鼠的治疗效应。以ELISpot法检测脾细胞IFN-γ分泌、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21、NKG2D的表达,并同时检测了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脐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经三代培养后已初步符合UMSC表型,pIRES2-IL-21-EGFP转染的UMSC能表达IL-21和EGFP。UMSC-IL-21治疗组,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UMSC-IL-21组肿瘤局部能表达IL-21与NKG2D、脾细胞分泌IFN-γ能力升高,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表明UMSC-IL-21有良好地抗裸鼠卵巢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表达IL-21诱导IFN-γ分泌增加,激活NK细胞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卵巢上皮癌
原文传递
转染IL-21的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抗裸鼠卵巢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卫华 王净 +6 位作者 窦骏 何向锋 赵枫姝 褚莉莉 蒋翠莲 邹丹丹 李晓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IL-21转染的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 UBSC—IL-21)对荷卵巢癌裸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从脐血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用于重组体pIRES2-IL-21-EGFP转染。以肿瘤大小、荷瘤鼠生存期判断CD34^+UBSC·IL-21对荷... 目的探讨IL-21转染的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 UBSC—IL-21)对荷卵巢癌裸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从脐血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用于重组体pIRES2-IL-21-EGFP转染。以肿瘤大小、荷瘤鼠生存期判断CD34^+UBSC·IL-21对荷瘤裸鼠的治疗效应。以RT—PCR、免疫荧光、ELISA、Westernblot、脾细胞增殖试验及免疫组化法分别鉴定CD34^+UBSC和肿瘤组织中IL-21的表达及活性。裸鼠脾细胞中NK细胞含量及脾细胞的杀伤效应、血清中IFN—γ和TNF—α水平分别用FCM与ELISA检测。结果pIRES2-IL-21-EGFP成功转染CD34^+UBSC。CD34^+UBSC—IL-21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治疗鼠肿瘤局部能表达IL-21、血清IFN-γ1和TNF-α水平升高,NK细胞含量及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强,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染IL-21的CD34^+UBSC有良好的抗裸鼠卵巢癌作用,该结果为临床使用UBSC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卵巢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卵巢癌
原文传递
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胡卫华 王净 +4 位作者 何向锋 褚莉莉 赵枫姝 蒋翠莲 李晓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UHSC)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体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从脐血中分离CD34+UH-SC,加入细胞因子SCF、IL-3和IL-6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特性。应用... 目的:建立稳定的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UHSC)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体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从脐血中分离CD34+UH-SC,加入细胞因子SCF、IL-3和IL-6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特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其CD34分子的表达,研究其增殖、生长和分化特性。以RT-PCR法检测干细胞高表达基因ABCG2的转录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CD34+UHSC悬浮生长,约1周后易形成克隆球,增殖旺盛,呈现指数生长期;细胞增殖周期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趋缓;CD34+UHSC表面标志亦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而表达下降,同时ABCG2基因的表达亦逐步下调。结论:体外获得纯化的CD34+UHSC,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但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CD34+分子标志逐步丢失,提示在增殖旺盛的指数生长期7~21d内最适用于各项相关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造血干细胞 体外培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IL-21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癌裸鼠治疗作用
4
作者 胡卫华 王净 +6 位作者 窦骏 何向锋 赵枫姝 褚莉莉 蒋翠莲 邹丹丹 李晓丽 《现代免疫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探讨IL-21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对荷卵巢癌裸鼠的治疗作用。从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培养UMSC,经流式细胞术(FCM)鉴定后用于重组体pIRES2-IL-21-EGFP转染。RT-PCR检测UMSC中IL-21的表达。荷瘤裸鼠治疗实验分为PBS、UMSC、UMSC空质粒... 探讨IL-21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对荷卵巢癌裸鼠的治疗作用。从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培养UMSC,经流式细胞术(FCM)鉴定后用于重组体pIRES2-IL-21-EGFP转染。RT-PCR检测UMSC中IL-21的表达。荷瘤裸鼠治疗实验分为PBS、UMSC、UMSC空质粒和UMSC-IL-21四组。以肿瘤大小、荷瘤鼠生存期判断IL-21修饰的UMSC对荷瘤鼠的治疗效应。以ELISpot法检测脾细胞IFN-γ分泌、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21、NKG2D的表达,并同时检测了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脐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经三代培养后已初步符合UMSC表型,pIRES2-IL-21-EGFP转染的UMSC能表达IL-21和EGFP。UMSC-IL-21治疗组,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UMSC-IL-21组肿瘤局部能表达IL-21与NKC2D、脾细胞分泌IFN-γ能力升高,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表明UMSC-IL-21有良好地抗裸鼠卵巢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表达IL-21诱导IFN-γ分泌增加,激活NK细胞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卵巢上皮癌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8
5
作者 田曼 施圣云 +2 位作者 秦铭 刘红霞 赵德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1386例,占51.1%,其余,依次是偏肺病毒(hMPV)513例(18.9%),副流感病毒Ⅲ(PIVⅢ)338例(12.5%),腺病毒(ADV)192例(7.1%);流感病毒A(IFA)128例(4.7%),流感病毒B(IFB)79例(2.9%),副流感病毒Ⅰ(PIVⅠ)41例(1.5%),副流感病毒Ⅱ(PIVⅡ)33例(1.2%)。6个月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5%。RSV、hMP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伴喘息)、支气管炎(不伴喘息)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4%、63.6%、50.5%、30.1%和43.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hMPV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病原学
下载PDF
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陈倩 施圣云 +2 位作者 胡正 张其华 曹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0-454,共5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儿童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儿童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VA和IV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 1592例标本中,MP和CT阳性率分别为25.7%、2.4%;总呼吸道病毒阳性率为40.9%,其中RSV最常见,占阳性病毒株的61.3%,其次为PIV-3、hMPV,分别为6.7%、4.9%。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为6.7%,混合感染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婴儿,有68例,占混合感染的63.6%。结论病毒感染是南京地区婴幼儿ARI的主要原因,RSV是首要病毒病原,MP也是常见的ARI病原体,1岁以内婴儿混合感染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病毒 儿童
原文传递
761例住院儿童EB病毒感染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倩 胡正 张其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疾病谱,从而为EB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61例(年龄22 d至14岁)疑似EBV感染儿童血浆中EBV-DNA载量,并对EBV-DN...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疾病谱,从而为EB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61例(年龄22 d至14岁)疑似EBV感染儿童血浆中EBV-DNA载量,并对EBV-DNA检查结果及相关疾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1例血浆标本中EBV-DNA阳性标本109例,阳性率为14.3%;不同年龄组EBV-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婴儿组(<1岁)的阳性检出率最低(P<0.05);不同季节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夏季阳性检出率高于冬季(P<0.05)。109例阳性标本的EBV-DNA载量范围为2.13~6.69,中位数为3.72。对62例EBV-DNA阳性住院患儿最终临床诊断分析得出,呼吸系统疾病占39%,主要为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肺炎。结论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间EBV-DNA阳性检出率不同;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Real-time PCR法检测血浆EBV-DNA有助于临床上EBV感染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感染 呼吸系统疾病 儿童
原文传递
2266例0-1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毛春婷 施圣云 +2 位作者 张阳 宋彩云 陶蓓蓓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了解0-1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对在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16岁2 266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结果1)冬春季检测1 204例,血清25-(OH)D为(55.1±19.58)nmol/L,男778例,女42... 目的了解0-1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对在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16岁2 266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25-(OH)D检测。结果1)冬春季检测1 204例,血清25-(OH)D为(55.1±19.58)nmol/L,男778例,女426例,血清25-(OH)D分别为(55.2±20.83)和(55.0±19.95)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岁组、1-7岁组和〉7岁组血清25-(OH)D分别为(71.7±27.39)、(59.6±18.25)和(46.9±14.97)nmol/L,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夏秋季检测1 062例,血清25-(OH)D为(67.2±46.89)nmol/L,男670例,女392例,血清25-(OH)D分别为(67.8±51.51)和(68.3±35.21)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岁组、1-7岁组和≥7岁组,血清25-(OH)D分别为(98.0±39.97)、(73.0±61.73)和(55.8±16.75)nmol/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日照不足的冬春季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日照充足的夏秋季(P〈0.01)。结论0-16岁儿童除夏秋季婴儿组外,其余各年龄组全年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均属于不足的水平,并且年龄越大,维生素D水平越低,应该增加南京市儿童维生素D摄入量及延长户外活动时间,尤需重视7岁以上儿童及冬春季维生素D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营养状况 儿童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世伟 王大为 +5 位作者 李军 秦玉明 王凤鸣 曹黎明 张兰芳 胡正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12-615,共4页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0例川崎病患儿(无冠脉损伤组23例,冠脉损伤组17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0例川崎病患儿(无冠脉损伤组23例,冠脉损伤组17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另分别以10例败血症患儿、10例健康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1蛋白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白细胞MMP1mRNA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期有、无冠脉损伤组血清MMP1和白细胞表达MMP1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且冠脉损伤组MMP1蛋白和mRNA水平较无冠脉损伤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到亚急性期、恢复期时MMP1蛋白和mRNA水平依次明显降低(各期间比较,均P<0.01)。川崎病组急性期血清MMP1蛋白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750,P<0.01)。结论MMP1在川崎病急性期,尤其在冠脉损伤时表达明显升高;MMP1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川崎病冠脉损伤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血管 间质胶原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冠状动脉损伤 川崎病 患儿 MMP-1 表达及
原文传递
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病程各阶段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孙林春 张利 +1 位作者 张兰芳 胡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95-696,702,共3页
目的检测145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在病程各阶段中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4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细胞进行检测。用免疫散射浊度法对145例支气... 目的检测145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在病程各阶段中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4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CD3+、CD3+CD4+和CD3+CD8+细胞进行检测。用免疫散射浊度法对14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5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进行检测。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发病时外周血CD3+、CD3+CD4+、CD3+CD8+细胞的相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和IgA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接受3d对症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3+、CD3+CD4+细胞的相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gG和IgA比对照组降低(P<0.05)。无临床症状,遵医嘱结束治疗后患儿外周血CD3+、CD3+CD4+、CD3+CD8+细胞的相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gG、IgA和Ig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合理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可帮助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类
下载PDF
807株流感嗜血杆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钟天鹰 迟富丽 +4 位作者 王惠云 徐飞 谈华 陈倩 胡正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Hi)的血清型及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集南京儿童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20 985份不同种类标本,分离鉴定Hi 807例,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Hi)的血清型及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集南京儿童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20 985份不同种类标本,分离鉴定Hi 807例,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E-test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807株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分型,不定型(NTHi)47.71%,可分型中f型最多,占可分型36.02%,b型最少,仅占可分型1.66%。K-B法检测抗生素的耐药率,氨苄西林耐药率49.07%。结论南京地区儿童感染Hi,可分型株中主要血清型以f、a型占多数。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嗜血杆菌 血清分型 耐药性
下载PDF
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博卡病毒的检出与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倩 曹新 +2 位作者 胡正 施圣云 张其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3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0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HBoV的检出情况,并探讨HBoV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3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0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咽分泌物标本HBoV。对HBoV阳性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和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ADV、IVA、IVB、PIV-1、PIV-2、PIV-3和hMPV。随机选取5份HBoV阳性标本扩增HBoVNP—I片段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绘制系统进化树。结合HBoV阳性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BoV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最终临床诊断。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HBoVDNA阳性率为8.3%(33/397),其中有57.6%(19/33)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与HBoV混合感染的前3位病原体依次为MP(27.3%,9/33)、RSV(24.2%,8/33)和PIV-3(12.1%,4/33)。7~36个月龄感染HBoV患儿有25例,占HBoVDNA阳性患儿的75.8%(25/33)。5份标本HBoVNP-I基因序列均一致,与stl、st2和WHL-1等序列同源性为99%-100%。结论HBoV是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之一。HBoVNP-1基因高度保守,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流行株问变异较小,可作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的检测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博卡病毒属 细小病毒科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原文传递
多重Taqman探针实时RT-PCR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倩 胡正 +1 位作者 张其华 钟天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5-849,共5页
目的 建立多重Taqman探针实时RT-PCR法同步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和包括EV71、CA16的肠道病毒通用型(EV).方法 回顾性研究.根据EV71、CA16和EV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相应的引物和探针,对该体系进行灵敏... 目的 建立多重Taqman探针实时RT-PCR法同步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和包括EV71、CA16的肠道病毒通用型(EV).方法 回顾性研究.根据EV71、CA16和EV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相应的引物和探针,对该体系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验证.收集2012年4至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76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作为实验组,另收集10名在此期间到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例门诊流感样患儿和90例我院呼吸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咽拭子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该方法对以上286份标本进行EV71/CA16/EV的同步检测.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方法EV71、CA16和EV3个通道的检测限均为1.0×103拷贝/ml;对9株肠道病毒和3株非肠道病毒毒株核酸的检测结果均正确,特异度100%;对1.0×103拷贝/ml、1.0× 104拷贝/ml、1.0×105拷贝/ml的重组质粒进行重复性实验,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44% ~ 1.04%,0.38%~0.73%,0.46% ~0.90%;运用多重Taqman探针实时RT-PCR法与实时RT-PCR法对176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和结果比对,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为97.2% (171/176),Kappa=0.94.结论 建立了同步检测EV71/CA16/EV的多重Taqman探针实时RT-PCR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为临床快速诊断EV71、CA16和EV感染提供依据,有较强的临床及科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A型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基因及耐药机制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钟天鹰 王惠云 +4 位作者 谈华 陈倩 胡正 糜祖煌 迟富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89-591,共3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了解南京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状况。方法对158株Hi临床分离株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PCR扩增β-内酰胺酶的TEM及ROB编码基因,并克隆到T载体中作核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 目的从分子水平了解南京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状况。方法对158株Hi临床分离株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PCR扩增β-内酰胺酶的TEM及ROB编码基因,并克隆到T载体中作核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1.77%。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0.51%。TEM基因阳性89株,ROB阳性基因1株。63株耐氨苄西林且β-内酰胺酶阳性,耐药性主要是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和TEM基因。2株耐氨苄西林且β-内酰胺酶阴性。1株β-内酰胺酶阳性,但未检测到TEM或ROB基因。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β-内酰胺酶,且以TEM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流感嗜血杆菌 Β-内酰胺酶 基因 耐药基因 耐药机制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林春 张利 张兰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251-3254,共4页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轻症组(115例)和重症组(35例);同时选择100例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和...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轻症组(115例)和重症组(35例);同时选择100例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和正常儿童的外周血HLA-DR^+CD4^+、HLA-DR^+CD8^+、CD38^+CD4^+和CD38^+CD8^+T淋巴细胞活化亚群的表达情况;用FQ-PCR检测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的血浆病毒载量。结果患儿CD4^+、CD8^+T细胞绝对计数低于对照组,其中CD4^+T细胞随病情进展进行性降低。患儿外周血HLA-DR^+CD4^+、HLA-DR^+CD8^+、CD38^+CD4^+和CD38^+CD8^+T淋巴细胞活化亚群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HLA-DR^+CD4^+、CD38^+CD8^+T细胞升高最显著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重症组患儿血浆病毒载量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T细胞各活化亚群的表达量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其中CD38^+CD8^+亚群表达与病毒载量相关系数最大,为0.618。结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患儿的T淋巴细胞发生异常免疫活化,活化程度与疾病进展相关。检测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能够判断患儿的免疫激活情况、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程度,对于病情的诊疗和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淋巴细胞 活化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RNA 被引量:8
16
作者 钟天鹰 陈倩 胡正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肠道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实时荧光定量 检测 柯萨奇病毒 咽拭子 阳性检出率 患儿 脑脊液 标本采集
原文传递
人血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血清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世伟 王大为 +4 位作者 秦玉明 王凤鸣 李军 胡正 张兰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影响及人血丙种球蛋白对上述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 血管内皮细胞 (ECV- 30 4 )培养分为单独培养组、正常血清组、川崎病血清组、川崎病血清 +人血丙种...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影响及人血丙种球蛋白对上述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 血管内皮细胞 (ECV- 30 4 )培养分为单独培养组、正常血清组、川崎病血清组、川崎病血清 +人血丙种球蛋白组。应用明胶酶谱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MMP 9活性和蛋白水平 ,RT- PCR法测定MMP 9mRNA表达。结果 川崎病血清组MMP- 9活性、蛋白浓度及mRNA表达水平均较单独培养组和正常血清组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人血丙种球蛋白能显著抑制川崎病血清的上述诱导作用 (P <0 .0 1 )。结论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MMP -9增加 ,可能参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 ;人血丙种球蛋白防治冠状动脉损伤机制 ,可能与抑制内皮细胞表达MMP- 9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人血丙种球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倩 钟天鹰 张其华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法对57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同时进行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总检出率...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法对57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同时进行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总检出率为56.0%,其中肺炎支原体为29.1%,解脲脲原体为23.3%,沙眼衣原体为8.2%,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为3.2%,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为1.4%。在年龄分布上,<28 d组患儿解脲脲原体感染率高达30.3%,且与其他组的差异有显著性,1个月-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28 d组,差异有显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四季差异无显著性,解脲脲原体冬春感染率高,沙眼衣原体春季感染率低。血和痰两种类型标本,肺炎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与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较其他年龄段患儿易感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增高。痰标本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液。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法诊断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快速、敏感,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荧光定量PCR法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方拥军 张兰芳 +3 位作者 陆勤 杨引 芮耀耀 陆谨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ITP患儿及15例非ITP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G、M)的水平,并分别进行ITP与非ITP的进行配对比较,ITP的PAIg与血小板计数行相...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ITP患儿及15例非ITP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G、M)的水平,并分别进行ITP与非ITP的进行配对比较,ITP的PAIg与血小板计数行相关分析,ITP急性期与恢复期进行比较。结果ITP患儿的PAIgG,PAIgM和PAIgA分别为(77.00±20.99)%、(62.02±24.91)%和(48.98±25.36)%,明显高于非ITP的(28.47±32.52)%、(5.13±9.19)%和(10.27±17.09)%(P<0.01)。PAIgG、PAIgM和PAIg与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0.79和-0.60,急性期PAIg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可作为诊断ITP的重要参数,可与非ITP的患者进行鉴别,其数值(尤其PAIgG)与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流式细胞术可快速、有效、准确地测定PA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相关抗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载PDF
有左侧耳聋等新表型的1例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患儿的分子核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小琼 魏丽 +5 位作者 崔英霞 潘梅 李桦 夏欣一 史轶超 胡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对1例有左侧耳聋等新表型的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患儿,进行分子核型研究,并讨论核型-表型的关系。方法对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以确定患儿的核型和额外der(9)重复的拷贝数。结... 目的对1例有左侧耳聋等新表型的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患儿,进行分子核型研究,并讨论核型-表型的关系。方法对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和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以确定患儿的核型和额外der(9)重复的拷贝数。结果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核型为47,XX,+mar,经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和多态性检测证实这个标记染色体源自9号染色体。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显示在9per→q21.11有69.5 Mb的重复,确定患儿核型为47,XX,+mar.ish der(9)(wcp 9+).arr cgh 9pterq21.11(DOCK8→LOC138225)×3。在该重复区有148个注释基因。结论该病例具有临床未报告过的新的表型。详细的分子核型和基因拷贝数重复的资料深化了对该病的了解,提供了可能的核型-表型关系和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 单侧耳聋 身体不对称 DANDY-WALKER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