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骆马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水体中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龚润强 赵华珒 +4 位作者 高占啟 胡冠九 卜元卿 张圣虎 邱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84-1393,共10页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UPLC-MS/MS)分析了骆马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水体中磺胺类(SAs)、喹诺酮类(QUs)、四环素类(TCs)、大环内酯类(MLs)和青霉素类(PLs)这5类39种抗生素的浓度水平,分析了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贡献...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UPLC-MS/MS)分析了骆马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水体中磺胺类(SAs)、喹诺酮类(QUs)、四环素类(TCs)、大环内酯类(MLs)和青霉素类(PLs)这5类39种抗生素的浓度水平,分析了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贡献率,并评价了抗生素潜在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2个采样点ρ(抗生素)范围为30.10~582.37 ng·L^(-1),共检出4类23种抗生素,其中恩诺沙星(ERX)平均检出浓度最高(88.05 ng·L^(-1)),林可霉素(LIN)检出率最高(100%).骆马湖北部的抗生素平均值高于南部,且两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沂河是骆马湖主要的抗生素污染贡献河流,贡献率为53.91%.风险评价结果表明,ERX具有最大的风险商,对于联合风险商(RQ_(cum)),除了L6、R30、R31、R32、R33和R42这6个点的RQ_(cum)处于0.1~1之间,属于中等风险,其他点位均RQ_(cum)>1,属于高风险;对11种抗生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商(RQ_(H))处于4.16×10^(-6)~2.46×10^(-3)之间,对人体无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骆马湖 入湖河流 赋存特征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添加剂对鸡粪堆肥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顾沈怡 钱锟 +2 位作者 詹永冰 申卫收 林先贵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2期51-60,共10页
堆肥是将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氮素的流失会造成堆肥产品质量的降低,堆肥过程排放的氨气(NH_(3))和温室气体(N_(2)O、CH_(4)、CO_(2))会加剧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减少堆肥过程中这些气体的排放,不仅可以提高堆肥产物... 堆肥是将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氮素的流失会造成堆肥产品质量的降低,堆肥过程排放的氨气(NH_(3))和温室气体(N_(2)O、CH_(4)、CO_(2))会加剧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减少堆肥过程中这些气体的排放,不仅可以提高堆肥产物的氮素含量,还可以减缓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前期研究表明,加入添加剂(沸石、过磷酸钙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或添加剂与菌株联用可以显著减少NH_(3)和N_(2)O的排放、实现堆肥产物保氮。为了进一步明确这3种添加剂对于堆肥中NH_(3)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选用鸡粪作为原料,将沸石、过磷酸钙、硫酸亚铁进行配伍组合,共设置8个试验处理进行室内模拟堆肥。结果表明,添加过磷酸钙和硫酸亚铁的处理(GL)对于NH_(3)的减排效果最好,为39.00%;添加沸石和过磷酸钙的处理(FG)对N_(2)O的减排效果最好,为7.19%;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堆肥氮损失中主要是由于NH_(3)的排放。CO_(2)是堆肥过程中气体排放占比最大的温室气体,各处理对于CO_(2)排放均有减排作用,其中添加硫酸亚铁的处理(L)、添加沸石和硫酸亚铁的处理(FL)对于CO_(2)减排效果显著,减排率分别为46.78%、34.26%。将上述3种温室气体转化为CO_(2)排放当量可以发现,3种添加剂均能减少CO_(2)排放当量,其中L处理的减排最好,减排率为45.57%,其次是FL处理、GL处理,分别为33.30%、32.48%。另外L、GL、FGL处理的堆肥产物中NH+4-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沸石、过磷酸钙和硫酸亚铁不同组合中对NH_(3)和N_(2)O、CH_(4)、CO_(2)的排放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对NH_(3)和温室气体的减排效果和保氮能力,最后得出GL处理能作为一种较好的配伍组合,利用添加剂自身的吸附作用、pH等性质改变堆肥环境,减少堆肥中NH_(3)和N_(2)O、CH_(4)、CO_(2)的排放,这为畜禽粪便绿色高效资源化和减污降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氨气 温室气体 添加剂
下载PDF
一种水热稳定的金属有机骨架UiO-66高效捕获水中磷酸盐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璐阳 丁冠文 +1 位作者 戴浩然 邱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46-1756,共11页
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水热性能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并系统考察了其对水中磷酸盐的高效捕获性能.通过表征手段证实,合成的UiO-66具有良好的晶型结构和极大的比表面积,且稳定性良好.UiO-66吸附磷酸盐的过程受pH影响明显,最... 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水热性能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UiO-66,并系统考察了其对水中磷酸盐的高效捕获性能.通过表征手段证实,合成的UiO-66具有良好的晶型结构和极大的比表面积,且稳定性良好.UiO-66吸附磷酸盐的过程受pH影响明显,最佳吸附pH值介于5.5—7.0.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更好,饱和吸附量可达43.066 mg·g^(-1),且由于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主要依靠羟基的配体交换作用,因此温度影响不大.与商用阴离子吸附剂D201相比,高浓度背景离子的加入对UiO-66吸附过程无明显影响,表明UiO-66对磷酸盐具有优异的吸附选择性和高效捕获性能.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UiO-66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经过6次循环吸附-脱附,UiO-66仍能有效去除水中磷酸盐,并可通过DMF溶液超声解吸实现有效再生.结果表明,UiO-66作为一种新兴的吸附剂有望实现磷酸盐在水中的深度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金属有机框架 磷酸盐 吸附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光催化还原C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嘉欣 苗媛媛 +1 位作者 赵云霞 王平凡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1,127,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用于光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进展。从反应产物的视角,分类比较了MOFs作催化剂还原CO_2的反应体系,对比其光催化产率,并对MOFs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MOFs 二氧化碳还原 光催化 活性位点
下载PDF
基于多采样点的南京市PM2.5中的水溶性砷分析
5
作者 刘欣 杨孟 +5 位作者 李凤英 陈敏东 郑军 黎飞虎 金杰 吴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68-3676,共9页
对南京市的18个采样点进行PM2.5样品采集,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分别对样品中的总砷和4种水溶性砷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研究PM2.5中砷的形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市PM2.5中的砷以无... 对南京市的18个采样点进行PM2.5样品采集,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分别对样品中的总砷和4种水溶性砷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研究PM2.5中砷的形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京市PM2.5中的砷以无机砷为主,有机砷为辅.无机砷以三价砷(As(III))为主,五价砷(As(V))为辅,As(III)/As(V)的平均值为0.39±0.03.有机砷以二甲基胂酸(DMAs(V))为主,所有样品均未检出甲基胂酸(MMAs(V)).总砷(AsT)、As(III)、As(V)和DMAs(V)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90、0.99、3.20和0.03 ng·m^-3.PM2.5中的砷浓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总砷和As(V)最大浓度出现在冬季,As(III)最大浓度出现在夏季,DMAs(V)只在夏季出现.T检验表明:As(III)、总砷和DMAs(V)年平均浓度在城区和郊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空间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DMAs(V)的空间变化最大,其空间变异系数为0.6.总砷和3种水溶性砷年平均浓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农村>郊区>城区.道路采样点和城市背景点的总砷年平均浓度比为0.92,说明城区交通源对PM2.5中砷污染的贡献不明显.As(III)和As(V)的主要排放源可能为燃煤电厂和钢铁冶炼厂,而DMAs(V)可能主要来源于生物挥发产物的二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砷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原文传递
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43
6
作者 邱子健 靳红梅 +6 位作者 高南 徐轩 朱津宏 李庆 王子清 徐拥军 申卫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8-669,共12页
为探讨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未来碳排放趋势,利用排放因子法对江苏省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进行估算,并运用STIRPAT模型对2020—2030年全省农业碳排放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9年的CO_(2)排放当量(CO_(2)e)整体... 为探讨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未来碳排放趋势,利用排放因子法对江苏省2000—2019年农业碳排放进行估算,并运用STIRPAT模型对2020—2030年全省农业碳排放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9年的CO_(2)排放当量(CO_(2)e)整体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并在2005年达峰,估算为8361.77万t,其中种植业、畜牧业则分别在2010年、2003年达峰,种植业排放量远高于畜牧业。农业CO_(2)e排放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03年后排放强度逐年递减,到2019年已降至1.31 t·万元^(-1);在各碳源中,水稻种植是全省农业碳排放的最大排放源,而在主要畜禽中,猪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碳排放远高于其他畜禽;预计2020—2030年,伴随城镇化发展、农业人均GDP提高和农业碳排放强度的进一步降低,全省农业CO_(2)e排放量仍将呈下降趋势,在减碳的同时可以兼顾农业经济高效发展。研究表明,江苏省农业已实现碳达峰,未来农业碳排放的持续降低将有利于加速全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碳排放 种植业 畜牧业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汾渭平原空气质量及气象要素对其日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秦卓凡 廖宏 +2 位作者 陈磊 朱佳 钱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3-1291,共19页
汾渭平原因其封闭的地形条件以及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气污染问题一直存在,并于2018年被列入大气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文章利用2015年以来PM_(10)、PM_(2.5)、SO_(2)、NO_(2)、CO、O_(3)质量浓度的观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 汾渭平原因其封闭的地形条件以及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气污染问题一直存在,并于2018年被列入大气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文章利用2015年以来PM_(10)、PM_(2.5)、SO_(2)、NO_(2)、CO、O_(3)质量浓度的观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分析了汾渭平原AQI及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气象条件对冬季PM_(2.5)和夏季O_(3)浓度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_O_(3))日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汾渭平原的空气质量在2015~2017年间逐年变差,在2018~2019年有所好转,污染较重的城市为西安、渭南、咸阳、临汾、运城、三门峡、洛阳,集中在汾河平原与渭河平原交界处。汾渭平原的首要大气污染物多为PM_(2.5)、PM10或O_(3),三者占比之和约90%。重污染时期主要集中在天气条件不利及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冬季供暖期,但夏季O_(3)浓度的升高趋势使得汾渭平原夏季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影响汾渭平原冬季PM_(2.5)浓度和夏季MDA8_O_(3)日变化最主要的气象要素都是2 m高度气温(简称T2M),相对贡献分别是45.5%、35.3%,都表现为正相关;第二主要的气象要素都是2 m相对湿度(简称RH2M),相对贡献分别是41.5%(正相关)、25.4%(负相关)。影响汾渭平原冬季PM_(2.5)浓度年际变化最主要的2个气象要素是T2M和RH2M,其相对贡献分别为43.6%、31.9%,且都呈正相关,2015~2019年汾渭平原冬季气象条件的变化会导致PM_(2.5)浓度上升,部分削弱了人为减排导致的下降趋势(−8.3μg m^(-3)a^(-1))。影响汾渭平原夏季MDA8_O_(3)年际变化最主要的2个气象要素是T2M(正相关)和850 hPa风速(WS850,负相关),其相对贡献分别为71.7%、16.3%。2015~2019年汾渭平原夏季气象条件的变化导致O_(3)污染呈上升趋势(1.2μg m^(-3)a^(-1)),但O_(3)污染的总上升趋势(8.7μg m^(-3)a^(-1))中,人为排放变化的贡献更大(7.5μg m^(-3)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 空气质量指数 大气污染物 气象要素
下载PDF
我国畜牧业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13
8
作者 顾沈怡 邱子健 +5 位作者 詹永冰 钱锟 熊若男 戴海洋 尹君 申卫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5-714,共10页
为了探讨全国畜牧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预测到2060年的碳排放趋势,本研究利用排放因子法对全国2001—2017年畜牧业碳排放进行估算,并根据中国膳食协会所制定的膳食指标的食肉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1—2017年全国畜牧业CO_(2)e排放量... 为了探讨全国畜牧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预测到2060年的碳排放趋势,本研究利用排放因子法对全国2001—2017年畜牧业碳排放进行估算,并根据中国膳食协会所制定的膳食指标的食肉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1—2017年全国畜牧业CO_(2)e排放量整体呈现出升高-降低-回升-降低的趋势,并在2005年达到畜牧业碳排放峰值,估算为4.86亿t。在碳排放源中,畜禽胃肠道发酵的碳排放量占比高于畜禽粪便管理系统,并且在主要畜禽种类中非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要高于其他的畜禽种类。在空间分布上,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碳排放量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更高。根据膳食指标规定的健康食肉量标准进行调整,对于碳减排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在未来40年内可减少畜牧业碳排放量的25%~75%。研究表明,在2001—2017年间全国畜牧业已在2005年实现碳达峰,在未来膳食结构中肉类消费量改善的前提下,畜牧业碳排放量的持续降低有利于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碳达峰 膳食结构 趋势预测
下载PDF
微生物和化学添加剂对畜禽粪便堆肥过程活性氮气体的减排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顾沈怡 戴海洋 +2 位作者 郭凡婧 申卫收 林先贵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0-1018,共9页
堆肥是将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氮素的流失会造成堆肥产品质量的降低,排放的氨气(NH_(3))和氧化亚氮(N_(2)O)会加剧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为了减少堆肥过程中活性氮气体的排放、提高堆肥产物的氮素含量,选用猪粪和鸡粪... 堆肥是将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氮素的流失会造成堆肥产品质量的降低,排放的氨气(NH_(3))和氧化亚氮(N_(2)O)会加剧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为了减少堆肥过程中活性氮气体的排放、提高堆肥产物的氮素含量,选用猪粪和鸡粪作为原料进行室内模拟堆肥,设置接种微生物、加入化学添加剂或两者联用的试验处理。结果表明,加入化学添加剂的处理以及微生物和化学添加剂联用的处理能够显著减排活性氮气体,实现高效保氮的目的。在猪粪堆肥过程中,相对于未接种、未加入化学添加剂的对照,加入化学添加剂的处理、Bacillus sp.H3-1和化学添加剂联用的处理以及B.sp.H5-9和化学添加剂联用的处理NH_(3)减排11%~21%,N_(2)O减排4%~6%,堆肥产物中NH 4+-N含量增加6.7~7.7倍。在鸡粪堆肥过程中,相对于未接种、未加入化学添加剂的对照,加入化学添加剂的处理、B.sp.H1-10和化学添加剂联用的处理N_(2)O减排25%~26%,堆肥产物的NH_(4)^(+)-N含量增加3.3~3.9倍。因此,加入化学添加剂以及微生物和化学添加剂联用可协同减排NH_(3)和N_(2)O,实现堆肥产物保氮,该研究可为畜禽粪便绿色高效资源化和农业碳中和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活性氮气体 化学添加剂 微生物菌剂 协同减排
下载PDF
微生物介导的农业土壤氧化亚氮减排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申卫收 熊若男 +2 位作者 张欢欢 杨思琪 高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在大气存留时间长且破坏臭氧层的重要温室气体。农业土壤源N_(2)O是其重要来源,具有产生路径广、影响因素多、调控复杂等特点。减少农业土壤N_(2)O排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含有N_(2)O还原酶的N_(2)O还原细菌能将N_... 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在大气存留时间长且破坏臭氧层的重要温室气体。农业土壤源N_(2)O是其重要来源,具有产生路径广、影响因素多、调控复杂等特点。减少农业土壤N_(2)O排放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含有N_(2)O还原酶的N_(2)O还原细菌能将N_(2)O还原为氮气(N_(2)),这是目前已知的微生物还原N_(2)O唯一的汇。直接应用微生物减少农业土壤N_(2)O排放是一种新兴的减排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农业土壤N_(2)O的生物源与汇,重点论述了N_(2)O减排微生物的筛选及应用策略。综述了微生物介导的农业土壤N_(2)O减排的两种微生物生态学机制:一种是利用含有nosZ基因的N_(2)O还原细菌直接减少N_(2)O排放,另一种是利用能改变N_(2)O还原细菌群落组成和丰度及其活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间接减少N_(2)O排放。最后,讨论了影响微生物介导的农业土壤N_(2)O减排的环境因素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在减少农业土壤N_(2)O排放中的应用进行展望。本文可为我国实现农业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nosZ基因 氧化亚氮还原细菌 植物根际促生菌 农业土壤
下载PDF
氧化亚氮还原细菌YSQ030的筛选、鉴定及其植物促生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思琪 张欢欢 +4 位作者 李庆 申王蕾 李弦聪 高南 申卫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7,共8页
筛选获得具有氧化亚氮(N_(2)O)还原活性及植物促生特性的细菌,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微生物资源。通过固氮培养基筛选以及含硝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纯化,从水塘芦苇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YSQ030;通过形态观察、... 筛选获得具有氧化亚氮(N_(2)O)还原活性及植物促生特性的细菌,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微生物资源。通过固氮培养基筛选以及含硝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纯化,从水塘芦苇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YSQ030;通过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无氮反硝化培养基测定菌株的N_(2)O还原能力;通过纯培养试验测定菌株的促生特征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的促生效应。结果显示,菌株YSQ030为反硝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含nosZ基因;在30℃、转速为200r/min、氧气浓度为0%的前提下,还原N_(2)O的效率为66.3%;分泌吲哚乙酸、具有溶磷和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能力;温室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接菌的对照组相比,接种YSQ030菌液显著提高了水稻幼苗的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了48.3%和37.6%。本研究表明,YSQ030具有明显的N_(2)O还原能力,同时对水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为进一步构建具有N_(2)O还原能力的生物肥料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氧化亚氮(N2O) N2O还原细菌 碳中和 反硝化无色杆菌
下载PDF
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子健 李天玲 申卫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6,共11页
为探讨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固碳趋势,利用固碳速率法对江苏省2005—2020年农田固碳进行估算,重点分析2005、2010、2015年和2020年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2021—2060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进行预测... 为探讨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固碳趋势,利用固碳速率法对江苏省2005—2020年农田固碳进行估算,重点分析2005、2010、2015年和2020年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2021—2060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江苏省近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2020年估算量为282.55万t·a^(-1)(以C计,下同),在全省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中占比达20.17%;在空间分布上,固碳贡献最大的是苏北地区,无论是施用肥料还是秸秆还田贡献的固碳量,苏北地区均呈现高于苏中、苏南地区的态势;根据机器学习的重要性分析,秸秆还田量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两种模型中,BP神经网络相较于随机森林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该模型预测2021—2060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仍会在短期内持续升高,但随后将进入较稳定的平台期,其中2021—2026年间固碳量将持续升高并达峰值,为365.26万t·a^(-1),而到2060年固碳量则为348.12万t·a^(-1)。研究表明,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已逐步提升,但未来增长速率将趋于减缓,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固碳措施,重点是提升秸秆还田率及其固碳效率,同时现有研究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未来应将有机肥施用、绿肥还田、轮作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实现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更为精准、全面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碳中和 土壤固碳 农田生态碳汇 机器学习预测
下载PDF
芽孢杆菌对鸡粪贮存中氨气排放的影响及其耐受pH、盐分和高氨的能力研究
13
作者 杜中安 郭凡婧 +3 位作者 顾沈怡 戴海洋 李思函 申卫收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74-78,98,共6页
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氨气排放源,畜禽粪便贮存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氨气会加剧空气污染。本研究通过鸡粪室内恒温培养,研究了接种分离筛选的芽孢杆菌对鸡粪贮存过程中氨气排放的影响,并对具有氨气减排效应的芽孢杆菌耐受pH、盐分和高氨的特... 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氨气排放源,畜禽粪便贮存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氨气会加剧空气污染。本研究通过鸡粪室内恒温培养,研究了接种分离筛选的芽孢杆菌对鸡粪贮存过程中氨气排放的影响,并对具有氨气减排效应的芽孢杆菌耐受pH、盐分和高氨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芽孢杆菌H1-10和H2-6相对于不接种对照显著减少了氨气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34%和11.85%(p<0.05)。经16S rRNA测序和NCBI比对分析,H1-10和H2-6均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H1-10和H2-6均能够在强碱、高盐分和高氨的纯培养条件下生长代谢。本研究将为利用芽孢杆菌减少畜禽粪便贮存过程中氨气排放提供新思路,为研发具有实用性的微生物菌剂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粪便贮存 巨大芽孢杆菌 氨气排放 耐受性
下载PDF
氮肥减量配施铁粉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氮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亚欧 邱子健 +5 位作者 胡明成 赵李佳 李天玲 高南 妹尾啓史 申卫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29-1636,共8页
稻麦轮作农田是氨挥发、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硝酸盐淋溶的重要来源。虽然减少氮肥用量能降低氮环境负效应,但会带来作物减产的风险。施用铁粉可刺激水稻田土壤铁还原细菌生长,增强其固氮活性。研究设置传统施氮量100%N、传统施氮量8... 稻麦轮作农田是氨挥发、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硝酸盐淋溶的重要来源。虽然减少氮肥用量能降低氮环境负效应,但会带来作物减产的风险。施用铁粉可刺激水稻田土壤铁还原细菌生长,增强其固氮活性。研究设置传统施氮量100%N、传统施氮量80%N、传统施氮量80%N+Fe、传统施氮量60%N、传统施氮量60%N+Fe、不施氮0%N、不施氮0%N+Fe共7个处理,通过田间原位试验研究氮肥减施和配施铁粉对作物产量、氨挥发、N_(2)O排放和硝酸盐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麦季80%N+Fe处理的小麦产量较80%N处理提高了9.70%,水稻产量与传统施氮量处理相当,减氮20%配施铁粉具有稳产、增产的效果。水稻田氨挥发随着氮肥用量减少而明显降低(P<0.05);80%N+Fe处理与传统施氮量相比则进一步降低了累积氨挥发量与氨挥发强度(P<0.05),降幅分别为50.99%和47.41%。2021年麦季80%N+Fe处理的N_(2)O排放量较80%N处理显著降低78.16%(P<0.05),稻季与传统施氮量相比降低18.27%。同时,80%N+Fe处理也降低了土壤深层渗滤液硝态氮淋溶。因此,在传统氮肥用量基础上减氮20%配施Fe能起到作物稳产的效果,这可能是因为施加Fe增强了水稻田铁还原细菌固氮活性。农田氨挥发、N_(2)O排放和硝态氮淋溶减少主要是氮肥减施所致,相应的土壤微生物机理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 铁还原细菌 氨挥发 N 2 O排放 硝酸盐淋溶
下载PDF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以来我国夏季大气OH浓度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丹瑜婷 廖宏 +2 位作者 李柯 代慧斌 顾梓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3-724,共12页
OH自由基是对流层中主要的氧化剂,是大气氧化性的重要表征。文章利用GEOS-Chem模式量化了2014~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以来,人为排放和气象因素变化对中国夏季大气OH浓度变化的贡献。模拟结果表明,2014~2017年间夏季整个中... OH自由基是对流层中主要的氧化剂,是大气氧化性的重要表征。文章利用GEOS-Chem模式量化了2014~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以来,人为排放和气象因素变化对中国夏季大气OH浓度变化的贡献。模拟结果表明,2014~2017年间夏季整个中国OH浓度呈现上升趋势,最大上升出现在30°N附近的华南地区。在华北平原地区,OH浓度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0.1×10^(6)molecules cm^(-3)a^(-1)),而OH浓度比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OH变化趋势较小。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气象和人为排放变化都对2014~2017年华北平原OH浓度上升有促进作用,但人为排放的贡献(OH增加10.0%)远大于气象的贡献(OH增加1.5%);OH浓度变化最大的南方地区主要是气象条件控制。进一步对气象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全国OH变化最重要的气象要素是太阳短波辐射,决定了2014~2017年中国OH浓度增长趋势最大的区域。但在华北地区,2014~2017年短波辐射略微减少的影响被边界层高度明显降低带来的OH增加所抵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自由基 GEOS-Chem模式 气象 人为排放
下载PDF
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吴昊宸 朱彬 +4 位作者 房宸蔚 周顺武 曾刚 章炎麟 廖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5-1966,共12页
硫酸盐气溶胶(SO_4^(2-))和黑碳气溶胶(BC)可以通过散射或吸收太阳辐射改变地气系统能量收支,进而引起局地热力和云过程变化乃至大气环流的调整而影响气候系统。南海夏季风(SCSSM)作为东亚夏季风的子系统之一,与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有着... 硫酸盐气溶胶(SO_4^(2-))和黑碳气溶胶(BC)可以通过散射或吸收太阳辐射改变地气系统能量收支,进而引起局地热力和云过程变化乃至大气环流的调整而影响气候系统。南海夏季风(SCSSM)作为东亚夏季风的子系统之一,与东亚大气环流和降水有着重要的相互影响。前人对SO_4^(2-)和BC对东亚副热带季风已有详细研究,但对SO_4^(2-)和BC影响南海夏季风的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CESM(The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模式CAM5.1模块模拟研究了SO_4^(2-)和BC对南海—华南经向海陆热力差异、中南半岛对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断裂以及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气溶胶影响SCSSM爆发的动力和热力机制。模拟试验结果表明,SO_4^(2-)和BC均有利于中南半岛对流层整层大气稳定性增强,引发了中南半岛上空的下沉气流异常,动力上抑制了中南半岛对流,分别使得春末夏初时副高带断裂时间推迟了2候和1候。同时,热力上SO_4^(2-)(BC)又推迟(提前)了春季经向海陆温差逆转时间。综合而言,SO_4^(2-)一致的动力和热力效应使得SCSSM爆发推迟了1候。而BC对SCSSM爆发基本无影响,可能是由于BC相反的动力和热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气溶胶 黑碳气溶胶 南海夏季风 中南半岛对流 季风爆发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对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17
作者 韩露 郭登伟 +3 位作者 牛俊召 殷丽雯 樊建凌 秦晓波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1102,共12页
农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农产品的同时还提供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准确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对农田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农田为研究对象,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1-2020年统计数据和气象数... 农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农产品的同时还提供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准确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对农田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农田为研究对象,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1-2020年统计数据和气象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当量因子法定量比较评估江苏省旱地和水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权重,以探究不同评价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中准则层B水田和旱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重排序依次为供给服务、调节和维护服务和文化服务;水田和旱地中指标层C的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原料生产权重较高。当量因子法中准则层B水田权重排序为调节和维护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旱地权重排序为调节和维护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指标层C中水田水文调节、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权重较高,旱地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原料生产权重较高。两种方法计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重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层次分析法对专家经验依赖性较高,当量因子法则无法排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础当量数值的影响。选择不同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以克服单一方法评价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层次分析法 当量因子法 权重值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氨挥发的影响
18
作者 戴海洋 赵艺蓉 +5 位作者 薛淮文 彭翔 黄家宇 李天玲 胡正华 申卫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9-157,共9页
氨挥发不仅造成农田氮素损失,还加剧了大气灰霾污染。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对农田氨挥发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OTC(Open-Top Chamber,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CO_(2)浓度渐升和骤升200 mg/L对南方稻麦轮作农田氨挥发的影响,探... 氨挥发不仅造成农田氮素损失,还加剧了大气灰霾污染。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对农田氨挥发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OTC(Open-Top Chamber,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CO_(2)浓度渐升和骤升200 mg/L对南方稻麦轮作农田氨挥发的影响,探明在21世纪末CO_(2)浓度背景下农田氨挥发的响应特征。本研究分别设置CK对照组、T1渐增组和T2骤增组,通气式氨气捕获法测定农田氨挥发,并比较各处理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两年田间试验后,在CO_(2)浓度升高下,小麦田累积氨挥发为7.87 kg/hm^(2),水稻田累积氨挥发为80.38 kg/hm^(2),小麦季氨挥发量较少,全年氨挥发量主要由水稻季贡献。(2)小麦季氨挥发持续时间较长,峰值出现与降水情况有关;水稻季氨挥发峰值出现在施肥后1~4 d,随后下降,氨挥发持续时间较短,两周之后降至背景值。(3)本试验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因素是气温、降水和土壤铵态氮含量。(4)2018年冬小麦、2019年水稻、2019年冬小麦和2020年水稻的农田氨挥发量各处理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由此推论,到21世纪末,无论CO_(2)浓度渐升或骤升200 mg/L,均对稻麦轮作农田氨挥发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气候变化 CO_(2)浓度升高 开顶式气室(OTC) 稻麦轮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