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湿润半干旱流域空间组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玉环 李致家 +1 位作者 刘志雨 黄鹏年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6-839,共14页
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下垫面条件复杂,产流机制混合多变,而现有的水文模型由于其固定的结构和模式,无法灵活地模拟不同下垫面特征的洪水过程.本文利用CN-地形指数法将流域划分为超渗主导子流域和蓄满主导子流域.将新安江模型(XAJ)、新安... 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下垫面条件复杂,产流机制混合多变,而现有的水文模型由于其固定的结构和模式,无法灵活地模拟不同下垫面特征的洪水过程.本文利用CN-地形指数法将流域划分为超渗主导子流域和蓄满主导子流域.将新安江模型(XAJ)、新安江-Green-Ampt模型(XAJG)和Green-Ampt模型(GA)相结合,在子流域分类的基础上构建空间组合模型(SCMs),并在半湿润的东湾流域和半干旱的志丹流域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东湾流域的参数由水文模型来主导;而志丹流域的参数受主导径流影响很大.在东湾流域,偏蓄满的模型模拟结果优于偏超渗的模型,且SCM2模型(XAJ和XAJG的组合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径流深合格率为75%,洪峰合格率75%);而SCM5模型(GA和XAJG的组合模型)在以超渗产流为主的志丹流域模拟最好(径流深合格率53.3%,洪峰合格率53.3%).在半干旱半湿润流域,SCMs模型结构灵活,在地形和土壤数据的驱动下,具有更合理的模型结构和参数,模拟精度较高,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半干旱流域 降雨—径流模型 子流域分类 空间组合模型
下载PDF
三峡库岸带土壤净氮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及驱动因子
2
作者 刘丹 张祥梅 +4 位作者 余卓霖 杨晓霞 AMIT Kumar 于志国 聂青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0-1088,共9页
【目的】三峡库岸带土壤氮矿化过程对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生态安全影响显著,明确三峡库岸带土壤净氮矿化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和驱动因子。【方法】在整个三峡库岸带分9个断面,分别采集消落区(高程145~155 m、155~165 m、165~175 m)和非... 【目的】三峡库岸带土壤氮矿化过程对三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及生态安全影响显著,明确三峡库岸带土壤净氮矿化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和驱动因子。【方法】在整个三峡库岸带分9个断面,分别采集消落区(高程145~155 m、155~165 m、165~175 m)和非淹水区(高程175~185 m)共108个表层土样,在15、22、29和36℃四个温度下培养28 d,测定培养前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变化,计算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及其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在四个温度下三峡库岸带土壤净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均与高程显著正相关(P<0.05),而净氨化速率在高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三峡库岸带净氮矿化速率的温度敏感性(Q_(10))在0.62~3.21之间,且消落区比非淹水区土壤净氮矿化对升温更加敏感。降雨是消落区和非淹水区Q_(10)变化的共同驱动因子;此外,消落区Q_(10)与高程、p H值、年均降水量、微生物生物量碳(P<0.05)以及到三峡大坝的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在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与非淹水区相比,预期将有更多消落区氮素通过矿化途径进入水体,进而增加三峡水体营养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坝 库岸带 消落区 非淹水区 氮矿化 温度敏感性
原文传递
城市化地区典型水体的N_(2)O排放通量特征--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红岩 周旭东 +3 位作者 孙国新 余杰予 胡馨艺 于志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577-9589,共13页
内陆淡水水体是大气中N_(2)O的重要排放源,然而目前对于内陆典型城市水体N_(2)O排放通量的监测数据依然匮乏,典型城市水体的N_(2)O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了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典型水体,包括湖库、河流、养殖池塘和景观池... 内陆淡水水体是大气中N_(2)O的重要排放源,然而目前对于内陆典型城市水体N_(2)O排放通量的监测数据依然匮乏,典型城市水体的N_(2)O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了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典型水体,包括湖库、河流、养殖池塘和景观池塘,在2020年5月—2021年4月利用漂浮箱法连续监测了不同水体类型的水-气界面N_(2)O排放特征,并通过测定水环境特征,探究驱动水体N_(2)O排放通量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城市水体整体均表现为N_(2)O排放源,河流和养殖池塘的日平均排放通量最大,分别为(503±1236)μg m^(-2)d^(-1)和(508±797)μg m^(-2)d^(-1),其次为景观池塘((179±989)μg m^(-2)d^(-1)),而湖库的N_(2)O排放通量最小,仅表现为微弱的N_(2)O排放源((54±212)μg m^(-2)d^(-1))。水体的N_(2)O排放呈现季节性差异,河流和养殖池塘夏季的N_(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水体全年N_(2)O排放数据与水体温度和溶解氧含量(DO)呈显著相关。而在温度较高的5月份—9月份(>20℃),氮输入成为影响N_(2)O排放通量的关键因素(P<0.01),因此控制城市水体的氮输入尤其是在水温较高的夏季是减少N_(2)O排放的有利措施。此外,由于水文化学条件差异等因素,小型封闭水体包括养殖池塘和景观池塘的N_(2)O排放通量差异较大,未来应加强监测不同水体的水文化学特征和N_(2)O的时空排放特征,探讨影响小型封闭水体水-气界面N_(2)O排放通量的具体驱动因素。此研究为城市区域N_(2)O排放的精准核算提供了数据支撑,为N_(2)O排放模型的修正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典型水体 水-气界面 N_(2)O排放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