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20a影响我国台风活动变化趋势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真真 吴立广 刘青元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2-759,共8页
利用最新定义的气旋活动指数CAI(Cyclone Activity Index)分析影响我国台风活动近20 a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分析发现,影响我国的台风频数自1996年以来显著减少,主要表现为南方沿海地区热带气旋影响减小,三亚和海口更呈显著下降的趋... 利用最新定义的气旋活动指数CAI(Cyclone Activity Index)分析影响我国台风活动近20 a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分析发现,影响我国的台风频数自1996年以来显著减少,主要表现为南方沿海地区热带气旋影响减小,三亚和海口更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通过信度为0.05的统计检验),而东南方沿海地区热带气旋影响明显增加,厦门、福州、温州、杭州和上海夏季(6—10月)受到影响的程度显著上升(福州、温州和杭州通过信度为0.05的统计,上海和厦门通过信度为0.1的统计检验)。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带气旋活动的这些变化与台风盛行路径和强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活动 台风活动指数 台风尺度 全球变暖 盛行路径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对台风“启德”极端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2
作者 夏侯杰 朱伟军 +2 位作者 任福民 梁佳 王彬雁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5-303,共9页
本文为研究台风“启德”极端降水的成因,模拟了南海夏季风减弱后台风“启德”的路径、强度、雨带位置、降水强度等。结果表明,夏季风削弱后,南海地区的西南季风受到抑制,台风强度减弱,台风范围内降水强度总体减弱,台风雨带偏南,因此南... 本文为研究台风“启德”极端降水的成因,模拟了南海夏季风减弱后台风“启德”的路径、强度、雨带位置、降水强度等。结果表明,夏季风削弱后,南海地区的西南季风受到抑制,台风强度减弱,台风范围内降水强度总体减弱,台风雨带偏南,因此南海夏季风强度减弱不利于极端降水的产生。降水模拟过程中发现,降水强度的减弱在整个模拟试验时间周期内,表现为非峰值强度减弱明显,而峰值强度不明显减弱。进一步分析了台风降水的逐小时演变特征和台风路径特征。结果表明,控制试验与敏感性试验模拟台风登陆在时间上存在时间差,与台风降水的逐小时变化峰值出现的时间差基本对应。这说明可能台风登陆过程的其他复杂因素导致夏季风减弱后台风登陆降水不表现出明显减弱。而非登陆过程,减弱夏季风对台风降水有减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台风“启德” 极端降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不同路径下热带气旋快速加强统计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尹浩 王咏青 钟玮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02,共9页
利用2002—2011年JTWC最佳路径资料和NCEP的1°×1°全球最终分析资料以及热带气旋年鉴,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不同路径下热带气旋(TC)快速加强(R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不同路径下快速加强(RITC)和缓慢加强(Non-RITC)两组TC进行... 利用2002—2011年JTWC最佳路径资料和NCEP的1°×1°全球最终分析资料以及热带气旋年鉴,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不同路径下热带气旋(TC)快速加强(R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不同路径下快速加强(RITC)和缓慢加强(Non-RITC)两组TC进行合成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转向路径发生RI频率最大,且转向路径中西转向的TC最易发生RI过程;其次是东北和西北行路径。在时间分布上,各个路径下RI的月际和日变化具有不同的位相分布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大多数RI过程发生在菲律宾和台湾岛以东洋面,西行路径在南海北部也出现较多RI过程,转向路径RI过程多发生在转向处。各个路径下RITC与Non-RITC环境场存在较明显差异,RITC对流层上层的南亚高压相对较弱,中低层副高相对较强,对流层低层存在较大的相对湿度,且湿度大值区域位于TC移动方向前侧。不同路径下的快速加强的环境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突然加强 缓慢加强 统计特征 合成分析
下载PDF
热带风暴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分布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石顺吉 余锦华 张大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2,共9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对Bilis(2006)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地形和下垫面因素2个敏感性试验,诊断分析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动力因子。综合分析3个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对Bilis(2006)一波非对称降水结...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对Bilis(2006)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地形和下垫面因素2个敏感性试验,诊断分析Bilis(2006)登陆期间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动力因子。综合分析3个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对Bilis(2006)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影响显著大于地形、登陆过程下垫面属性的改变和风暴移动速度的影响,冷空气的侵入对降水形成也有重要贡献。垂直切变的作用使顺切变左侧形成强降水,冷空气的作用与垂直切变的作用相互配合可能是顺切变方向和顺切变方向右侧强降水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非对称降水 地形 环境垂直风切变 冷空气侵入
下载PDF
热带季节内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大尺度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伟灿 沈海波 赵海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1-741,共11页
基于澳大利亚气象局发布的RMM(Real-time Multivariat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指数,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划分为8个位相,统计分析了各位相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和位置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利用BDI(Box Difference Index)指数分析... 基于澳大利亚气象局发布的RMM(Real-time Multivariat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指数,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划分为8个位相,统计分析了各位相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和位置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利用BDI(Box Difference Index)指数分析了台风生成的活跃和不活跃位相之间环境要素的差别。结果表明,相比于台风生成的不活跃位相(1、2、3位相),在利于台风生成的活跃位相(5、6、7位相)期间,环境场具有更强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外流、更高的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和更广的垂直切变较小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台风生成的活跃和不活跃位相之间,大尺度环境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动力因子方面,尤其是低层辐合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季节内振荡 西北太平洋 台风生成 环境因子 BDI
下载PDF
初始涡旋结构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科 吴立广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尺度WRF模式,通过构造3个位于不同高度上强度相同的初始涡旋暖心中心(分别称为Low试验、Mid试验和High试验),认识暖心垂直结构对热带气旋发展的影响。理想数值试验发现,在积分6h后在Low试验和Mid试验中最大风速半径开始收缩,... 本文利用中尺度WRF模式,通过构造3个位于不同高度上强度相同的初始涡旋暖心中心(分别称为Low试验、Mid试验和High试验),认识暖心垂直结构对热带气旋发展的影响。理想数值试验发现,在积分6h后在Low试验和Mid试验中最大风速半径开始收缩,眼墙内对流发展,高层暖心发展明显比High试验强,强度增加明显快于High试验,达到快速增强的标准。进一步诊断发现,暖心偏低的试验中初始CAPE值较大,低层风垂直切变较强,有利于眼墙内对流发展,非绝热加热在高层暖心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最大风速半径收缩比High试验快,热带气旋强度快速增加。本研究清楚表明,数值预报模式中构造初始涡旋的暖心高度对模拟热带气旋的强度发展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初始涡旋 暖心结构 快速增强 数值试验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TC移动速度异常及预报误差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昌磊 余锦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80,共10页
利用国家气象局和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整编的西北太平洋1970—2009年热带气旋(TC,Tropical Cyclone)及T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2005—2010年的TC路径预报误差资料,应用百分位法,确定TC移动速度异常指标,分析了40 a来西北太平洋TC移动速... 利用国家气象局和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整编的西北太平洋1970—2009年热带气旋(TC,Tropical Cyclone)及T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2005—2010年的TC路径预报误差资料,应用百分位法,确定TC移动速度异常指标,分析了40 a来西北太平洋TC移动速度及其变化异常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TC速度预报误差对路径预报误差的影响及其与大尺度引导气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西北太平洋TC移速及移速变化累积概率达95%(5%)分位数的阈值分别为10.8 m·s^(-1)(1.43 m·s^(-1))和2.42m·s^(-1)(-1.72 m·s^(-1))。2)快速移动及加速的TC大都出现在日本海地区,而缓慢的和减速移动TC主要出现在南海区域。3)TC移动速度异常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快速移动的TC在5月出现的频率达到最高,缓慢移动的TC在10月频率达到最高,加速移动的TC在6月频率达到最高。4)近6 a的TC移速预报误差对TC路径预报误差的贡献平均约为41.6%。5)对TC路径预报误差偏大,且移速预报误差贡献大的个例分析显示,该个例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偏弱使TC移动速度偏慢。而如果预报的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偏强,使预报的TC移速偏快,那么就容易导致大的路径预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移动速度 速度预报误差 路径预报误差 引导气流
下载PDF
华东沿海地形对登陆热带气旋运动影响的理想数值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小宇 吴立广 吴玉琴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1-453,共13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设计一组高分辨率理想试验,采用位涡趋势方法定量诊断分析热带气旋在登陆我国华东沿海地形时,其运动发生的精细化变化以及不同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平地的存在使得登陆热带气旋移速相对更快,当华东沿海地形存在时,...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设计一组高分辨率理想试验,采用位涡趋势方法定量诊断分析热带气旋在登陆我国华东沿海地形时,其运动发生的精细化变化以及不同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平地的存在使得登陆热带气旋移速相对更快,当华东沿海地形存在时,热带气旋移速显著增大,这种增速现象主要是由于平地和地形所引起的非对称气流以及相应的引导气流变化所致,这很可能是导致预报路径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平地试验中,陆地在热带气旋低层激发出中小尺度的非对称气流,与之不同的是,实际地形的加入激发出更大尺度并且更强的非对称偏南气流。位涡趋势方法的诊断结果表明,非引导效应总体而言对热带气旋运动贡献较小,这是因为这些因子相互抵消,但在不同的垂直层次上,不同的非引导因子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热带气旋 运动 地形 非对称气流 位涡趋势方法
下载PDF
大涡技术对模拟台风眼墙替换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小宇 吴立广 李煜斌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眼墙替换是影响台风强度和内核结构的一种重要过程。本研究在高分辨率的数值理想试验中加入大涡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大涡模拟对眼墙替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加入使得模拟台风的强度和边界层入流增强。整个眼墙替换过程共用时... 眼墙替换是影响台风强度和内核结构的一种重要过程。本研究在高分辨率的数值理想试验中加入大涡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大涡模拟对眼墙替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加入使得模拟台风的强度和边界层入流增强。整个眼墙替换过程共用时约20~22 h,但大涡模拟试验中外眼墙形成更迅速,同时强度和上升运动偏弱。外眼墙完全取代内眼墙之后的台风强度超过替换过程之前的强度。此外,使用大涡技术可以更好地模拟出眼墙替换过程中内外眼墙之间的moat区下沉运动,结构特征与前人观测中所发现的结构特征一致。因此,在台风数值研究中引入大涡模拟技术,有助于更好地模拟眼墙替换过程中的台风结构特征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眼墙替换 大涡模拟 内外眼墙结构
下载PDF
利用位涡趋势法诊断台风“莫拉克”(2009)的移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玉琴 吴立广 梁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位涡趋势(PVT)法可以计算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对台风移动的直接影响(非引导效应)。在成功模拟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移动路径和近地面最大风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台风不对称环流发展的影响,对原有的位涡趋势诊断法进行... 位涡趋势(PVT)法可以计算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对台风移动的直接影响(非引导效应)。在成功模拟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移动路径和近地面最大风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台风不对称环流发展的影响,对原有的位涡趋势诊断法进行了改进,并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结果中,诊断不同物理过程对"莫拉克"移动的影响。分析表明,虽然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主要作用于维持台风"莫拉克"的垂直结构,但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引起的非引导效应也对"莫拉克"移动的短时振荡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涡倾向 台风移动 引导气流 非绝热加热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加强过程中的水汽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浩 王咏青 钟玮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利用NCEP的1°(纬度)×1°(经度)全球最终分析资料和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最佳路径资料,对2002~201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非减弱阶段快速加强(Rapid Intensification,RI)和缓慢加强及强度稳定... 利用NCEP的1°(纬度)×1°(经度)全球最终分析资料和JTWC(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最佳路径资料,对2002~2011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非减弱阶段快速加强(Rapid Intensification,RI)和缓慢加强及强度稳定(Non-RI)过程中,TC环境场及其内部各区域水汽分布和输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水汽因子对TC随后24 h强度变化的影响,为TC强度突变的趋势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900 h Pa层半径3~10纬距区域平均相对湿度(RH_3-10)能明显区分RI与Non-RI过程,说明西北太平洋TC强度变化对水汽的敏感高度较大西洋更接近洋面;RI初始时刻的RH_3-10显著大于Non-RI,而水平水汽通量(F_all)则弱于Non-RI,说明RI开始时刻TC环境表现为高水汽含量和较小的水汽输送,而随着RI过程TC内强对流发展对水汽的消耗,水汽含量明显减小故水汽通量则出现增强;RI和Non-RI过程水汽因子的分布和输送在TC内核区和外雨带差异明显,初始时刻RI过程净水汽获得区域大于Non-RI。相关性分析同样表明,适宜的相对湿度和水汽通量是非减弱阶段RI的有效潜势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快速加强 水汽 强度预报
下载PDF
次千米至次百米高分辨率模拟的热带气旋眼墙低层极端上升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星阳 吴立广 刘青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观测发现热带气旋(TC)眼墙附近低层(3 km以下)存在着强烈的上升运动,严重威胁低空观测飞机的安全,由于对实际TC观测的样本非常有限,目前对极端上升运动(大于10 m/s)的了解不多。通过三个水平分辨率自次千米(333 m)至次百米(37 m)大涡数... 观测发现热带气旋(TC)眼墙附近低层(3 km以下)存在着强烈的上升运动,严重威胁低空观测飞机的安全,由于对实际TC观测的样本非常有限,目前对极端上升运动(大于10 m/s)的了解不多。通过三个水平分辨率自次千米(333 m)至次百米(37 m)大涡数值试验模拟眼墙附近低层上升运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TC眼墙附近的最强上升运动主要分布在眼墙处最大风速半径(RMW)内侧,并且主要出现在台风眼墙强对流的一侧。对比不同试验发现,在大涡试验中,随着模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模式可以模拟出更强的上升运动,且极端上升运动最大频数的分布高度随着水平分辨率的提高而降低。研究表明,与现有观测结果比较,当大涡试验水平分辨率到达111 m时,可以模拟出与实际观测比较相似的极端上升运动空间分布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大涡模拟 极端上升运动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资料在模拟苏北一次飑线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斌 吴立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9-800,共12页
为了研究自动气象站资料在模拟中国东部飑线过程中的影响,利用WRF模式模拟了2009年6月14日发生在苏北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首先设计了两个数值试验,两个试验都只用FNL资料作为初始场和边界条件,但是模拟开始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10时和08... 为了研究自动气象站资料在模拟中国东部飑线过程中的影响,利用WRF模式模拟了2009年6月14日发生在苏北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首先设计了两个数值试验,两个试验都只用FNL资料作为初始场和边界条件,但是模拟开始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10时和08时,离观测的飑线过程开始时间分别有3 h和5 h。在10时开始的试验(控制试验)中,模拟飑线过程时间上有3~4 h延迟,空间上向东偏移了100 km左右,但是试验可模拟出与观测相似的飑线发展过程,即对流从山东省南部开始、飑线弓形回波在江苏北部成熟和在江苏南部消亡的过程。而在08时开始的试验中(对比试验),没有能够模拟出与观测相似飑线发展过程,降水范围和飑线水平尺度偏小,对流强度明显偏弱,时间上比控制试验更晚。分析发现,FNL资料中的相对湿度低于观测,通过增加低层水汽,可提高模拟效果,对流触发时间也与观测更加接近。在加入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敏感性实验中,对流触发时间比控制试验提前1 h,可模拟出与观测相似的飑线发展过程。因此,低层水汽对这次飑线过程模拟具有重要影响,在飑线数值模拟中加入地面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资料可有效提高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飑线 数值模拟 自动气象站 低层水汽
下载PDF
NUIST地球系统模式模拟ENS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14
作者 吴启蒙 吴立广 曹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1-262,共12页
地球系统模式已经逐步成为研究热带气旋(TC)活动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之前的研究发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球系统模式(NESM)高分辨率版本可以较好地模拟全球海温分布及TC活动的气候特征。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NESM地球系统模式模拟西北... 地球系统模式已经逐步成为研究热带气旋(TC)活动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之前的研究发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球系统模式(NESM)高分辨率版本可以较好地模拟全球海温分布及TC活动的气候特征。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NESM地球系统模式模拟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年际变化,并与1967~2016年观测的TC活动进行对比。NESM模式高分辨率版本能够较好地模拟西北太平洋平均海温及与ENSO事件联系的海温异常变化特点,对El Nino事件发生时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频数和路径分布的模拟较好,也能模拟El Nino年TC生成位置比La Nina年偏东的特征,但是未能模拟出TC平均生命周期和Nino3.4地区海温的相关性。并且模式模拟的La Nina年TC的生成位置偏东,主要原因是模拟La Nina年季风槽平均位置偏东。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改进NESM模式和利用NESM模式研究TC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热带气旋(TC) NUIST(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地球系统模式
下载PDF
WRF模式模拟飑线的低层温度偏差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斌 吴立广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6-753,共8页
为了研究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模拟飑线的低层温度偏差问题,选取2009年6月14日发生在江苏省北部的一次飑线个例进行分析。通过WRF模式对此次飑线过程的模拟发现,WRF模式模拟的低层日最高气温滞后实际观测2~3 h,且... 为了研究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模拟飑线的低层温度偏差问题,选取2009年6月14日发生在江苏省北部的一次飑线个例进行分析。通过WRF模式对此次飑线过程的模拟发现,WRF模式模拟的低层日最高气温滞后实际观测2~3 h,且模拟的傍晚低层气温的降温幅度低于实际观测2~3℃。对比试验证实,通过改变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可以减弱边界层与自由大气的温度交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拟结果,即模拟的飑线强度和低层温度均与实际观测更加相近;在不改变边界层方案的情况下,将地面自动加密观测站数据加入模拟中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飑线 数值模拟 温度日变化
下载PDF
NUIST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启蒙 吴立广 曹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采用恒定的现代外部强迫驱动第一版NUIST地球系统模式,进行了40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模拟,分析了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并与1977—2016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模拟出与热带气旋类似的结构特征,在热带气旋活动活跃的海... 采用恒定的现代外部强迫驱动第一版NUIST地球系统模式,进行了40年全球热带气旋活动模拟,分析了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并与1977—2016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模拟出与热带气旋类似的结构特征,在热带气旋活动活跃的海区,模拟热带气旋生成的空间分布和影响范围与观测基本一致,但是各个海区热带气旋的生成频数与观测还存在差异。除了北印度洋海区,各个海区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季节变化与观测相似。模式在西北太平洋海区模拟结果最好,能模拟出热带气旋的生成范围和盛行路径;在北印度洋地区模拟结果较差,北印度洋海区的相对涡度模拟与观测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模式未能模拟出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双峰特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活动特征 NUIST地球系统模式(NESM) 大尺度环境场
下载PDF
提高模式分辨率后热带气旋生成迟缓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静娴 吴立广 段晶晶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0-694,共15页
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尺度WRF模式模拟热带气旋生成,网格分辨率从9 km增加到3 km,3 km网格中积云参数化方案不起作用,依靠微物理方案来模拟对流尺度系统特征,模式中热带气旋的生成过程变得迟缓。当低压扰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3... 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尺度WRF模式模拟热带气旋生成,网格分辨率从9 km增加到3 km,3 km网格中积云参数化方案不起作用,依靠微物理方案来模拟对流尺度系统特征,模式中热带气旋的生成过程变得迟缓。当低压扰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3 km网格,生成过程有加快趋势。本研究针对该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用微物理方案使低层(950~700 hPa)风速的垂直切变减小,不利于对流发展;切变减小主要是由于动量垂直输送项的差异所致。在加入细网格的6 h内,低层对流尺度(减去区域平均)的动量垂直输送量平均增加了一倍,某些时刻达到了5倍以上;动量混合增加是由于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垂直速度增加所致。此外,只用微物理方案导致对流有效位能迅速被消耗。低层垂直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减小都不利于对流发展,从而导致热带气旋生成发展过程迟缓。本研究表明,目前WRF中的微物理方案在模拟热带气旋生成过程中的对流发展时仍然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分辨率 热带气旋 生成迟缓 对流有效位能 低层垂直切变
下载PDF
热带气旋生成过程的中尺度涡旋活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舒婕 吴立广 梁佳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9-788,共10页
热带气旋生成过程中包含不同尺度环流及其相互作用。为此,本文将热带气旋生成数值模拟的起点提前到模拟中尺度涡旋(MCV)的生成,从而利用高分辨率数值试验结果,对热带气旋过程中的不同尺度涡旋活动进行分析。模式首先模拟了季风涡... 热带气旋生成过程中包含不同尺度环流及其相互作用。为此,本文将热带气旋生成数值模拟的起点提前到模拟中尺度涡旋(MCV)的生成,从而利用高分辨率数值试验结果,对热带气旋过程中的不同尺度涡旋活动进行分析。模式首先模拟了季风涡旋的东南侧增强的西南气流中出现低形变旋转性扰动,随着扰动的旋转性增强,中层出现水平尺度为200km左右的MCV。在扰动区内的不同高度上还发现10~20km尺度不等的中γ气旋性涡旋扰动,其中部分涡旋扰动具有热塔的特征,中γ气旋性涡旋扰动在MCV的旋转环境内不断组织化,低层气旋性涡旋扰动的分布比中层更加集中。模拟表明这些较小尺度的气旋性中尺度涡旋扰动对热带气旋的生成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生成 季风涡旋 中尺度涡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强热带风暴Bilis的敏感性数值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佳 沈新勇 +2 位作者 杨宇红 林振敏 寿绍文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文中采用非静力MM5(3.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7月14-15日强热带风暴Bilis台风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中尺度地形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形迎风坡作用、特殊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地形中尺度... 文中采用非静力MM5(3.5)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7月14-15日强热带风暴Bilis台风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中尺度地形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形迎风坡作用、特殊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地形中尺度系统影响。初始湿度场的改变在模拟雨区和雨强时,对于水汽输送弱的地方,形成降水的水汽对初始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依赖很强;对于有强水汽输送的区域,水汽初值并不是强降水的决定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初始湿度场 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位涡趋势诊断方法在高分辨率模式资料中的应用
20
作者 赵静娴 谢彤 +2 位作者 杨华栋 吴立广 刘青元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2-1072,共11页
位涡趋势(Potential Vorticity Tendency, PVT)诊断方法已经在台风移动研究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是多用于水平分辨率几千米的模式输出资料。发现用位涡趋势方法诊断台风移动时,模式资料输出时间间隔必须与模式空间分辨率匹配,这是因为位... 位涡趋势(Potential Vorticity Tendency, PVT)诊断方法已经在台风移动研究中得到较多的应用,但是多用于水平分辨率几千米的模式输出资料。发现用位涡趋势方法诊断台风移动时,模式资料输出时间间隔必须与模式空间分辨率匹配,这是因为位涡趋势方法需要同时用时间和空间差分方法计算位涡的趋势和分布。当模式水平分辨率高于1 km时,模式可以模拟小尺度系统,相应的模式输出时间间隔必须缩短,使得模式输出资料能够代表小尺度系统的变化趋势。由于小尺度系统导致的位涡变化不能直接影响台风移动,建议应用两种方法解决位涡趋势方法中的时、空匹配问题:(1)当空间分辨率增加时,相应缩短模式输出资料的间隔;(2)不改变模式输出时间间隔,对计算位涡的物理量进行空间平滑,滤去小尺度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涡趋势方法 台风移动 资料分辨率 空间平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