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40年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差异 被引量:162
1
作者 刘学华 季致建 +1 位作者 吴洪宝 于秀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8-624,共7页
利用全国119(154)站1961-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最近公布的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中国近40 a来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 a气温极端冷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极端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 利用全国119(154)站1961-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最近公布的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中国近40 a来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 a气温极端冷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极端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气温变暖,与全球变暖一致,北方地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最大;比较了1961-1975年和1976-2000年2个子时段各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第一时段表现为气温变冷趋势,第二时段为气温变暖趋势。全国年降水量、中等雨日指数(R75%)、强降水日指数(R95%)和强降水比率指数(R95%tot)的整体线性变化为上升趋势,前2个指数地理差异明显,后2个指数地理差异不明显。在上述2个时段中,第二时段较第一时段的年雨日数减少,但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大,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比第一时段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指数 变暖 年代际差异
下载PDF
中国近50 a地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7
2
作者 陆晓波 徐海明 +1 位作者 孙丞虎 何金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6-712,共7页
利用1954—2001年中国532站的月平均0.8 m层地温资料,对我国及其不同区域地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全国年平均地温的年代际变化大致为下降阶段,相对气候冷期及上升阶段。地温的区域变化特征显著,90年代后东北地区地... 利用1954—2001年中国532站的月平均0.8 m层地温资料,对我国及其不同区域地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全国年平均地温的年代际变化大致为下降阶段,相对气候冷期及上升阶段。地温的区域变化特征显著,90年代后东北地区地温增温最显著,西南东部地区地温下降趋势明显,青藏高原东部地温在1980年前后发生一次急剧下降的突变过程。地温季节变化中,冬季地温年代际变化特征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较显著,而春季地温年际变化出现异常的频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突变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暴雪形成机理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96
3
作者 胡中明 周伟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9-684,共6页
应用NCEP资料分析了2000年1月1—2日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暴雪过程。研究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两槽两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是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西南风急流上下耦合作用的结果。高空急流提供动力不稳定条件,低空急流是暴雪区水汽的... 应用NCEP资料分析了2000年1月1—2日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暴雪过程。研究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两槽两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是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西南风急流上下耦合作用的结果。高空急流提供动力不稳定条件,低空急流是暴雪区水汽的提供者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暴雪区还具备上冷下暖热力不稳定条件,暴雪区是北支锋区南压的结果。暴雪区的对流不稳定高度位于850 hPa,湿位涡负值中心与暴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于低空急流对湿位涡的输送,使得暴雪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加强,有利于暴雪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高低空急流 热力结构 条件对称不稳定 湿位涡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94
4
作者 池艳珍 何金海 吴志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利用1957—2001年华南地区7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对华南前汛期(4—6月)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华南前汛期降水由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两个时段组成。锋面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4月,为... 利用1957—2001年华南地区7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对华南前汛期(4—6月)不同降水时段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华南前汛期降水由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两个时段组成。锋面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4月,为典型的由冬到夏过渡的环流形势,华南地区高空为平直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大气层结稳定,水汽来源主要是阿拉伯海的西风输送和西太平洋副高南侧东风的转向输送;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副高仍控制南海地区,华南地区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阿拉伯海的西风输送和西太平洋副高南侧东风的转向输送及孟加拉湾的西南输送;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副高东撤退出南海地区,南半球越赤道水汽输送加强并与孟加拉湾水汽输送连通,华南区域内对流发展;夏季风降水时段盛期主要集中在6月,此时南亚高压跃上高原,华南地区处于南亚高压东部,对流发展极其旺盛,强大的南半球越赤道水汽输送越过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向华南地区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锋面降水 夏季风降水
下载PDF
北半球环状模和东北冷涡与我国东北夏季降水关系分析 被引量:92
5
作者 何金海 吴志伟 +1 位作者 祁莉 姜爱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全国160个测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近50多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东北冷涡与前期北半球环状模和海温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定义了一个夏季(6~8月)东北冷涡强度...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1-2004年全国160个测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心提供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近50多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东北冷涡与前期北半球环状模和海温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定义了一个夏季(6~8月)东北冷涡强度指数(NECVI)。结果表明:NECVI能够较好表征东北低涡的气候效应;夏季东北冷涡强度与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东北冷涡强年,降水偏多,前期2月北半球环状模(NAW)偏弱;东北冷涡偏弱年,降水偏少,前期2月NAM偏强。此外,夏季东北冷涡与前期的中国近海海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前期NAM和中国近海海温的异常可以作为夏季东北冷涡异常的一个前兆信号,进而为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环状模 东北冷涡 夏季降水 环流异常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登陆我国台风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85
6
作者 曹楚 彭加毅 余锦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461,共7页
利用1949—200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台风和全球地面温度资料,对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数、强度以及登陆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别是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变化特征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登... 利用1949—200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台风和全球地面温度资料,对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数、强度以及登陆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别是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变化特征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登陆台风频数的减少趋势没有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的减少趋势强;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和极端强度均有减弱趋势,极端强度的减弱趋势尤为明显,但其强度弱于西北太平洋台风。在1968—2002年全球明显增暖时段,我国台风登陆位置偏向我国中部,西北太平洋台风在生命史中强度达最强时的位置有向北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暖 登陆台风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分析 被引量:89
7
作者 郑仙照 寿绍文 沈新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对2002年发生在闽东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螺旋度和对流有效位能对暴雨的预报有指示意义,暴雨产生在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与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相配合和中低层有不稳定能量储存的高能区。在暴雨强盛期,螺旋度呈中低层正值,高... 对2002年发生在闽东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螺旋度和对流有效位能对暴雨的预报有指示意义,暴雨产生在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与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相配合和中低层有不稳定能量储存的高能区。在暴雨强盛期,螺旋度呈中低层正值,高层负值的上下配置,最大值位于700hPa。对流有效位能大值区与暴雨中心相对应,对流有效位能的时空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输出的结果对不稳定能量场进行分析表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产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螺旋度 对流有效位能 位势不稳定能量
下载PDF
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及其水汽输送和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84
8
作者 何金海 刘芸芸 常越 《干旱气象》 2005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NCEP/NCAR 1951~2000年共50 a的再分析资料及我国西北地区内31个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对西北地区近50 a来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环流形势及水汽输送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呈反位相分布,... 利用NCEP/NCAR 1951~2000年共50 a的再分析资料及我国西北地区内31个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对西北地区近50 a来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环流形势及水汽输送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呈反位相分布,说明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影响系统不同,影响时期不一致。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夏季多、少雨年的相关区域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夏季降水异常 环流特征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夏季亚洲季风区的水汽输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72
9
作者 周晓霞 丁一汇 王盘兴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70,共12页
利用1948—2005年NCEP/NCAR逐日及月平均资料,研究了亚洲季风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亚洲夏季风区不论在纬向和经向输送上,都表现了其独特性。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东亚大陆和印度季风区... 利用1948—2005年NCEP/NCAR逐日及月平均资料,研究了亚洲季风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亚洲夏季风区不论在纬向和经向输送上,都表现了其独特性。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东亚大陆和印度季风区均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2)大部分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下层,主要来自印度季风区,而对于对流层中上层,则以西太平洋和中纬西风带的输送为主。(3)印度季风在5—7月纬向向东的输送加强,东亚季风在6—7月以经向向北的输送加强为主,7月达最强,8到9月季风减弱直至结束。亚洲季风区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对东亚的水汽输送有重要作用,表现为春季最强,中高纬和热带西风输送变化同步,在盛夏达到最大,7月热带西风输送的水汽占三支水汽总输送的80%左右,来自中高纬地区的水汽约占18%。(4)季风爆发后,大量水汽从南半球输送到亚洲季风区。水汽辐合增加最大在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和南海地区,中国大陆的水汽主要经南海北边界输入。(5)水汽输送的北进与雨带的北推相一致。水汽输送场的时空分析表明,EOF1和EOF2分别代表强弱季风年的水汽输送特征。EOF1反映了东亚季风区一致的异常向北输送,并且在1970年代末发生了明显减弱。它与华北降水相关密切,表明自1980年代以来东亚季风向北水汽输送的减弱是华北干旱的主要原因。EOF2的主要特征是从1980年代之后,来自东北和西南的异常水汽在长江流域辐合,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增多。相关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在年代际尺度上的变化对此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区 水汽输送 中国夏季降水
下载PDF
河北省层状云降水系统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研究 被引量:67
10
作者 杨文霞 牛生杰 +1 位作者 魏俊国 孙玉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90,共7页
对4架次飞行个例的PMS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河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系统存在不均匀性, 表现之一为较强降水云带。1991年5月25日的个例在飞机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两次在 2000 m左右探测到较强的云内逆温, 逆温层顶下方存在云水含量的峰值。... 对4架次飞行个例的PMS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河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系统存在不均匀性, 表现之一为较强降水云带。1991年5月25日的个例在飞机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两次在 2000 m左右探测到较强的云内逆温, 逆温层顶下方存在云水含量的峰值。对 1992 年 6 月 20 日两次个例的冷云的冰晶尺度、冰水含量(IWC)、冰晶浓度和液水含量(LWC)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对两次个例的云中可播性进行判别, 发现潜力区占云区的1/2左右, 有时存在大片强可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层状云 微物理结构 飞机观测 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
下载PDF
江淮地区梅雨的新定义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71
11
作者 胡娅敏 丁一汇 廖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用Cressman客观分析方法得到我国1954~2005年0.5°×0.5°的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并定义了一个新的江淮地区的"广义梅雨评定标准",研究了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地区的整个江淮地区(28°N^34°N,110&#... 用Cressman客观分析方法得到我国1954~2005年0.5°×0.5°的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并定义了一个新的江淮地区的"广义梅雨评定标准",研究了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地区的整个江淮地区(28°N^34°N,110°E^122°E)梅雨期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存在2~3年、6~8年、12~15年和18~20年的周期变化,2~3年的显著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江淮地区梅雨在1965年前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显著的气候跃变。最后,从季风气流的水汽输送和副热带高压及阻塞高压的稳定维持三个方面讨论了江淮梅雨丰梅年和弱梅年时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梅雨 广义梅雨评定标准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近40年来的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63
12
作者 邵远坤 沈桐立 +1 位作者 游泳 康岚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9-752,共4页
对四川盆地22个站点1958-2000年43 a来的降水特征的分析表明:盆地内降水的相对变率比较小,降水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盆地内的降水有较强的分布不均匀性,盆地西部近40 a来降水的长期变化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盆地内降水异常的1个显著特征就是... 对四川盆地22个站点1958-2000年43 a来的降水特征的分析表明:盆地内降水的相对变率比较小,降水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盆地内的降水有较强的分布不均匀性,盆地西部近40 a来降水的长期变化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盆地内降水异常的1个显著特征就是盆地西部与东部的反位相分布,盆地内暴雨发生频率在时空分布上都有相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相对变率 降水异常 反位相 暴雨发生频率
下载PDF
CAPE等环境参数在华北罕见秋季大暴雨中的应用 被引量:63
13
作者 陈艳 寿绍文 宿海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6-61,共6页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利用模拟结果计算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风暴相对螺旋度(SRH)、能量螺旋度指数(EHI),结果表明,以上3个参数对这次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有较好... 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利用模拟结果计算分析了对流有效位能(CAPE)、风暴相对螺旋度(SRH)、能量螺旋度指数(EHI),结果表明,以上3个参数对这次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在大暴雨发生前能量得到充分积累,大气处于强不稳定状态,强对流天气爆发后,不稳定能量逐渐释放减弱;大暴雨中心位于低层局地螺旋度大值中心南部等值线密集区。低层局地螺旋度大值中心轴线与切变线和地面倒槽辐合线走向一致,高层局地螺旋度与高空急流相对应;大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高风暴相对螺旋度结合低对流有效位能的环境中(SRH>200m2·s-2,CAPE<1500J·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对流有效位能 风暴相对螺旋度 能量-螺旋度指数
下载PDF
我国螺旋度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9
14
作者 岳彩军 寿亦萱 +2 位作者 寿绍文 漆梁波 施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4-762,共9页
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国内关于螺旋度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进行了较系统地总结,将螺旋度归类为垂直螺旋度、水平螺旋度及完全螺旋度,同时又将垂直螺旋度划分为局地垂直螺旋度和积分垂直螺旋度,详细介绍并给出了每一类螺旋度的计算表... 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国内关于螺旋度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进行了较系统地总结,将螺旋度归类为垂直螺旋度、水平螺旋度及完全螺旋度,同时又将垂直螺旋度划分为局地垂直螺旋度和积分垂直螺旋度,详细介绍并给出了每一类螺旋度的计算表达式以及其在天气诊断分析中的应用状况,对螺旋度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地分析与讨论,最后展望了未来螺旋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度 垂直螺旋度 水平螺旋度 完全螺旋度 研究及应用
下载PDF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62
15
作者 熊文兵 李江南 +2 位作者 姚才 王安宇 冯瑞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7,共8页
2005年6月华南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造成巨大损失。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TBB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暴雨过程充足稳定的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这与“94.6”等以往华南暴雨... 2005年6月华南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造成巨大损失。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TBB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暴雨过程充足稳定的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这与“94.6”等以往华南暴雨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不同。高低空急流与切变线是这次强降雨过程的触发系统,低空急流输送了丰沛的暖湿空气,维持了低空对流不稳定形势。冷暖气流在切变线南侧、低空急流左侧交汇,产生强烈辐合上升运动,触发了强降水。对流云系上MCS的不断生消是造成强降雨持续的直接原因。本次过程存在一次高空急流的变化,高空由西北急流转为西南急流,切变线的变化趋势与这一变化过程相呼应;这一特征也是暴雨过程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高低空急流 MCS 切变线
下载PDF
水汽输送对云南夏季风爆发及初夏降水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62
16
作者 陈艳 丁一汇 +1 位作者 肖子牛 晏红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7,共13页
主要利用1961-2000年云南120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水汽输送对云南夏季风爆发和初夏5月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份云南上空为一致的西南风水汽输送,主要由来自印度半岛北部的副热带西风水汽输送和热带... 主要利用1961-2000年云南120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水汽输送对云南夏季风爆发和初夏5月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份云南上空为一致的西南风水汽输送,主要由来自印度半岛北部的副热带西风水汽输送和热带印度洋至孟加拉湾的西南风水汽输送汇合而成,而来自南海地区西太平洋副高西侧转向的偏南水汽输送是构成云南东部地区水汽输送的重要分支。5月下旬云南夏季风爆发期间,热带印度洋至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输送显著增强,云南上空增湿明显,这为季风爆发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而东亚中纬地区冷空气的入侵则可能是触发季风降水的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云南5月降水量显著的年际变化也与大尺度水汽输送异常密切相关,即当热带印度洋至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输送强,而南海至东亚大陆地区的水汽输送弱时,降水量偏多,反之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夏季风 云南初夏降水
下载PDF
1960-2005年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8
17
作者 王冀 江志红 +1 位作者 严明良 张金玲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388,共5页
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流域内的81个气象站,对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地区近46 a来极端降水指数呈上升趋势,其中降水强度上升趋势最明显,各个极端降水指数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相... 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流域内的81个气象站,对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地区近46 a来极端降水指数呈上升趋势,其中降水强度上升趋势最明显,各个极端降水指数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均存在着12 a左右的周期振荡,在年际尺度上,各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周期并不一致。大雨日数与其他指数相比突变时间比较早,发生在1979年,其他几个指数突变时间比较接近,出现在1990年前后。在空间变化上,除极端湿天降水量在全区均为上升趋势外,其他几种极端降水指数在江苏东部地区、湖北西北部都存在着极端降水指数的负变化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西大部、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数 时间变化特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及致洪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59
18
作者 刘国忠 丁治英 +1 位作者 贾显锋 莫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0,共6页
利用1996—2005年近10年的MICAPS和NCEP2.5°×2.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华南地区的西南低涡以及致洪低涡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统计研究,给出影响低涡活动的频率、集中生成地、移动路径、生成和移动过程中的强度、影响时的生命史... 利用1996—2005年近10年的MICAPS和NCEP2.5°×2.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华南地区的西南低涡以及致洪低涡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统计研究,给出影响低涡活动的频率、集中生成地、移动路径、生成和移动过程中的强度、影响时的生命史、平均环流场、降雨特点等气候特征,建立影响低涡致洪暴雨天气系统配置及其模式图,为华南地区低涡及其致洪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低涡 致洪低涡 暴雨
下载PDF
影响我国冬季温度的若干气候因子 被引量:58
19
作者 李勇 陆日宇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514,共10页
综合分析了西伯利亚高压、北极涛动、ENSO和西太平洋遥相关型(WP)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对中国冬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WP和西伯利亚高压都对温度有显著影响,WP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中国东部从东北南部至广东沿海一带大陆... 综合分析了西伯利亚高压、北极涛动、ENSO和西太平洋遥相关型(WP)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对中国冬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WP和西伯利亚高压都对温度有显著影响,WP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中国东部从东北南部至广东沿海一带大陆边缘区,而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范围则大得多,几乎涵盖了除黄河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外的整个中国。在年代际尺度上,北极涛动和ENSO都与东亚冬季风有关联,北极涛动比ENSO的影响范围大,除长江上游沿江地区外的其他地区基本上都是关联区,ENSO与温度的关联区位于35°N以北的整个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温度 西伯利亚高压 西太平洋遥相关型 北极涛动 ENSO
下载PDF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特征研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谭晶 杨辉 +1 位作者 孙淑清 王盘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2-460,共9页
用合成分析方法讨论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时东亚地区高低层环流特征和垂直环流特征,结合大气环流的这些特征讨论了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最后对南亚高压位置异常与海温异常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高压... 用合成分析方法讨论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时东亚地区高低层环流特征和垂直环流特征,结合大气环流的这些特征讨论了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最后对南亚高压位置异常与海温异常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与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存在“相向而行”和“相背而去”的关系;南亚高压偏东年850hPa距平风合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增强西伸,长江流域存在距平风的辐合,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偏西年西太平洋副高减弱东撤,长江流域为距平北风控制,使得长江流域降水较少。南亚高压偏东(西)年高原西部和我国长江流域上升运动较强(弱)。前期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低),则夏季南亚高压的位置易偏东(西)。前期冬季到同期夏季印度洋海温偏高(低),夏季南亚高压偏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年际变化 东西振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