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MIP6模式新情景(SSP-RCP)概述及其在淮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49
1
作者 姜彤 吕嫣冉 +3 位作者 黄金龙 王艳君 苏布达 陶辉 《气象科技进展》 2020年第5期102-109,共8页
新一轮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将为气候变化预估领域提供更为丰富的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其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CPs)的科学组合情景融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提供更可靠的气候变化可能结果。首先对选... 新一轮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将为气候变化预估领域提供更为丰富的全球气候模式数据,其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CPs)的科学组合情景融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提供更可靠的气候变化可能结果。首先对选择包含7个组合情景(SSP1-1.9,SSP1-2.6,SSP4-3.4,SSP2-4.5,SSP4-6.0,SSP3-7.0和SSP5-8.5)的5个CMIP6全球模式进行降尺度处理,并基于此数据开展2021—2100年淮河流域年均气温、降水的时空演变分析。2021—2100年,除SSP1-1.9情景外,其余6个组合情景下,年平均气温都呈递增趋势,且上升幅度随辐射强迫的增加而增加;淮河流域年降水都在增加,降水增加区域主要位于流域中部,且流域极端洪涝事件更易发生。对比CMIP5预估结果发现,CMIP6情景下未来淮河流域气温增速更快,降水增幅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模式 情景模式比较计划(ScenarioMIP) 气候变化预估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姜彤 孙赫敏 +1 位作者 李修仓 苏布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中最活跃且最重要的枢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回顾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循环的影响,并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降水、蒸散发、地表径流及大气水汽含量等陆地水文循环要素变化进行...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相互作用中最活跃且最重要的枢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回顾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循环的影响,并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降水、蒸散发、地表径流及大气水汽含量等陆地水文循环要素变化进行了评估。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水文循环加强,观测数据表明自1970年以来,全球对流层和地表水汽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但由于监测网络在空间覆盖和时间响应的限制,热带水汽增加与环流减弱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循环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水文循环符合全球水循环变化的特征,又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区域特征,各个流域间空间差异增大。大气水汽含量在80年代后呈现上升的趋势;60年代以来,中国降水平均态虽然无明显变化但空间差异显著增加,实际蒸散发平均值微弱增加,空间差异增大,地表径流空间差异增大,某些流域呈现减少趋势。21世纪以来,由蒸散发再凝结形成的降水量增加,大气内循环活跃程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循环 气候变化 中国 全球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评估报告进展:IPCC AR5到AR6的新认知 被引量:24
3
作者 姜彤 翟建青 +8 位作者 罗勇 苏布达 巢清尘 王艳君 王国杰 黄金龙 徐润宏 高妙妮 缪丽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IPCC AR6 WGⅡ)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风险、适应性和脆弱性。报告以最新的数据、翔实的证据、多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影响。相比于AR5,AR6 WGⅡ取得了以下进展:1)内容上明确...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IPCC AR6 WGⅡ)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风险、适应性和脆弱性。报告以最新的数据、翔实的证据、多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影响。相比于AR5,AR6 WGⅡ取得了以下进展:1)内容上明确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归因于人为气候强迫、非气候因子作用和天气敏感性识别等三类;气候变化带来的127个关键风险将变得广泛、普遍或不可逆转,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可大大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系统的损失和破坏,指出来适应转型的重要性;2)在评估方法上,AR6采用了最新的SSPs和RCPs组合的SSPs情景,综合性更强;3)AR6对风险和解决方案的关注有所增加,并在AR5的基础上明确了5个“关注理由(RFCs)”的关键风险面临的风险水平将在较低的全球变暖水平上变为高到极高;4)AR6明确了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将适应和减缓相结合以支持气候恢复力(CRD)发展,指出了立即行动以应对气候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影响 适应 脆弱性 新进展 IPCC AR5 IPCC AR6
下载PDF
CMIP6模式对黄河上游降水的模拟及预估 被引量:22
4
作者 赵梦霞 苏布达 +2 位作者 姜彤 王安乾 陶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7-558,共12页
基于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偏差订正后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情景齐全的5个气候模式,评估气候模式对1995-2014年黄河上游降水的模拟能力,并预估了7个SSP-RCP情景下黄河上游2021-2040年(近期)、2041-2060年(中期)、2... 基于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偏差订正后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情景齐全的5个气候模式,评估气候模式对1995-2014年黄河上游降水的模拟能力,并预估了7个SSP-RCP情景下黄河上游2021-2040年(近期)、2041-2060年(中期)、2081-2100年(末期)的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多模式集合平均能够较好地模拟黄河上游降水年内分布特征,并且能够模拟出黄河上游降水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模式数据与观测值的空间相关系数达0.9以上,CMIP6多模式集合对黄河上游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2)21世纪黄河上游年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伴有明显的年代际波动。相比基准期(1995-2014年),SSP1-1.9和SSP1-2.6情景下21世纪黄河上游年降水呈现先增加后减缓的特征,近期到中期降水增幅加大,中期到末期降水增幅减缓;SSP2-4.5、SSP3-7.0和SSP5-8.5下,年降水增幅从近期到末期持续增加;而SSP4-3.4与SSP4-6.0下,21世纪近期降水有所下降,中期出现拐点,随后持续增加。空间上,降水增加幅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降水较少的黄河沿以上区域和兰州至头道拐之间的区域;(3)21世纪黄河上游各季降水总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增速因情景和季节而异。除SSP4-6.0情景,总体上表现出高辐射强迫情景降水变化趋势大于低辐射强迫情景;冬季增幅最大,夏季增幅最小,趋势均通过0.1显著性水平;空间上,春秋两季降水增幅高值中心在黄河沿以上区域和兰州至头道拐之间区域,增幅低值中心在黄河沿至兰州之间;冬季降水增幅高值中心位于兰州至头道拐之间的区域,降水增幅相对较低的区域在黄河沿至兰州之间的区域;夏季降水除SSP4-3.4和SSP4-6.0情景在21世纪近期黄河上游大部较基准期有所下降外,其余情景下增幅高值区在黄河沿以上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CMIP6 SSP-RCPs 黄河上游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人类活动视角:社会经济情景的演变 被引量:16
5
作者 姜彤 王艳君 +6 位作者 苏布达 翟建青 陶辉 景丞 黄金龙 温珊珊 潘金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68-80,I0020,I0021,共15页
社会经济情景的设定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关键环节.本文回顾了社会经济情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主要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介绍了区域社会经济情景的构建及在灾害风险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共... 社会经济情景的设定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关键环节.本文回顾了社会经济情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主要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介绍了区域社会经济情景的构建及在灾害风险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情景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区域情景构建 灾害风险
下载PDF
IPCC AR6报告解读:气候变化对城市、住区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与适应 被引量:9
6
作者 汪军能 秦年秀 +1 位作者 姜彤 苏布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3-441,共9页
IPCC AR6 WGII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城市、住区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风险及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逐渐增加,全球城市化的过程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加剧了城市和住区的风险。通过社会基础设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灰色/工... IPCC AR6 WGII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城市、住区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风险及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逐渐增加,全球城市化的过程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加剧了城市和住区的风险。通过社会基础设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灰色/工程基础设施所采取的适应措施对气候恢复力发展均有贡献,而城市适应差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气候恢复力发展需要多方协作、弥合政策行动差距、提升适应能力。评估报告的经验和案例为我国城乡地区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AR6 WGII 气候变化 城市和住区 基础设施 适应
下载PDF
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金玉 苏布达 +2 位作者 翟建青 王艳君 姜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7-616,共10页
基于最新的经济和人口普查及逐年统计年鉴,采用柯布_道格拉斯(Cobb-Douglas)经济预测模型,分析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框架下中国“全面二孩”政策后2010-2100年经济发展趋势,并解析了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 基于最新的经济和人口普查及逐年统计年鉴,采用柯布_道格拉斯(Cobb-Douglas)经济预测模型,分析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框架下中国“全面二孩”政策后2010-2100年经济发展趋势,并解析了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发现:(1)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下,21世纪中国经济均呈增加趋势,GDP增速在2030年前基本维持在6%上下,但2030-2060年代迅速下降,2070年代起SSP1和SSP4路径下增幅低于0.5%,SSP2、SSP3和SSP5路径下增幅保持在0.5%~1.5%。(2)影响经济发展的三要素中,劳动投入量在SSP3路径下先减后增,于2060年代达到谷值;在其他路径下均先增后减,于2020年代达到峰值。资本投入量在SSP1路径下持续增加,2080年代起趋于平缓;其他路径下均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在SSP4路径下,在2060和2070年代有所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在所有路径下均呈增加趋势。(3)改革开放以来,资本投入量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未来,SSP1和SSP2路径下,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而SSP5路径下,资本投入量仍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经济预测 劳动投入量 资本投入量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全球温升1.5℃和2.0℃情景下中国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和人口暴露度评估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林齐根 王磊斌 张家慧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7-189,共13页
气候变化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和强度预估呈增加趋势,这会导致全球部分地区极端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的增加。本文基于中国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易发性模型和不同地貌分区的累积事件降雨量-降雨历时阈值曲线,采用最新的CMIP6全球气候模... 气候变化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和强度预估呈增加趋势,这会导致全球部分地区极端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的增加。本文基于中国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易发性模型和不同地貌分区的累积事件降雨量-降雨历时阈值曲线,采用最新的CMIP6全球气候模式多模式集合结果,基于全球温升目标情景的视角,从地质灾害空间易发性和发生频次两方面,探讨温升情景下中国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可能变化及其对暴露人口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CMIP6多模式集合预估的多年平均降水在温升1.5℃和2.0℃情景下相比基准时期可能增加5.4%~9.5%,导致中等至极高地质灾害易发区范围预估增加0.33%~0.74%,由于预估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加,地质灾害发生频次预估增加7.0%~11.2%,进一步综合未来人口空间分布,潜在地质灾害暴露人口可能增加6.20亿人次(18.90%)和4.26亿人次(12.97%)。各地貌分区未来情景下地质灾害危险性预估增加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温升2.0℃情景下中等至极高易发性范围相比基准时期增加0.71%~1.28%,地质灾害发生频次预估增加1.2%~15.6%,其中,青藏高原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增加最明显。综合考虑未来人口的变化,结果显示,由于未来预估人口的明显减少,青藏高原区温升1.5℃和2.0℃时潜在的地质灾害暴露人口预估减少468万人次~928万人次,而东南丘陵区潜在的地质灾害暴露人口分别增加3.96亿人次和3.00亿人次。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和减轻地质灾害风险措施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诱发地质灾害 危险性 气候变化 CMIP6 人口暴露度 温升情景 多模式集合 预估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姜彤 谈科 +1 位作者 王艳君 翟建青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5,共9页
根据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区域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比重的54%、43%和81%,且均呈上升趋势。... 根据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数据,统计分析了该区域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0-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比重的54%、43%和81%,且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最为严重;其中,气象灾害发生次数方面,东南亚占全球36%,南亚占29%;经济损失方面,南亚占40%,东南亚占39%;死亡人数上,南亚占48%,东南亚占37%。21世纪以来,"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加速增长,2010-2019年气象灾害次数较2000-2009年增长了约2.8倍,但死亡人数减少了将近76%。建议尽早尽快开展"一带一路"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研究,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气候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区域 气象灾害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的影响归因:来自IPCC AR6 WGⅡ的新认知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布达 陈梓延 +1 位作者 黄金龙 姜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2-519,共8页
归因(Attribution)包括气候变化归因(Climate change attribution)、影响归因(Impact attribution)和天气敏感性识别(Identification of weather sensitivity)等三个方面。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AR6 WGⅡ)沿用了第五次评估... 归因(Attribution)包括气候变化归因(Climate change attribution)、影响归因(Impact attribution)和天气敏感性识别(Identification of weather sensitivity)等三个方面。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AR6 WGⅡ)沿用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AR5 WGⅡ)中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归因的定义,认为气候变化影响归因评估气候系统变化对观测到的自然、人类或受管理系统变化的贡献程度。IPCC AR6 WGⅡ提出了在影响归因中构建“无气候变化基准期”(no-climate change baseline)的基本研究思路,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岸系统、水系统、食物系统、人类社会影响归因研究的重要进展。相比于AR5 WGⅡ,AR6 WGⅡ更加具体地描述了气候变化对自然、人类或受管理系统的影响程度,部分评估结论的信度也得到了提升,且在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方面给出了更多的证据。尽管气候变化影响归因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AR6 WGⅡ指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数据、更有效的气候变化影响量化方法、更全面的系统变化机制理解来深化气候变化影响归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归因 气候变化 无气候变化基准期 IPCC AR6 WGII
下载PDF
基于多模式的乌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梓延 王艳君 +2 位作者 苏布达 黄金龙 姜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7-1937,共11页
采用经统计降尺度与偏差订正的4种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和MIROC5)1861~2005年的历史气候模拟试验和2006~2018年的RCP4.5情景预估资料,驱动SWAT水文模型,分析了1861~2018年乌江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 采用经统计降尺度与偏差订正的4种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和MIROC5)1861~2005年的历史气候模拟试验和2006~2018年的RCP4.5情景预估资料,驱动SWAT水文模型,分析了1861~2018年乌江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同时,采用1861~2018年4种全球气候模式在工业革命前控制试验(piControl)数据,对比分析了"自然"和"人为+自然"强迫下流域气候及径流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1861~2018年乌江流域平均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03℃/10a;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0.9 mm/10a。流域主要水文控制站武隆站年平均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倾向率为-20.8 m^(3)/s/10a;四季平均流量倾向率分别为-10.8、-46.1、-20.1、-5.9 m^(3)/s/10a,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枯水极值流量倾向率为-7.6 m^(3)/s/10a,丰水极值流量倾向率为-43.5 m^(3)/s/10a,下降趋势显著。(2)"自然"强迫控制试验下,1861~2018年乌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则为不显著上升趋势,倾向率为1.9 mm/10a;年平均流量呈微弱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1 m^(3)/s/10a;四季平均流量倾向率分别为-1.1、-18.6、11.0、8.9 m^(3)/s/10a,春季平均流量不显著下降,夏季显著下降,秋季不显著上升,冬季显著上升;枯水极值流量倾向率为2.5 m^(3)/s/10a,丰水极值流量为-9.5 m^(3)/s/10a,变化趋势均不显著。(3)相对"自然"强迫序列,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1861~2018年乌江四季平均流量分别减少7.1%、9.7%、8.7%、11.9%;枯水与丰水极值流量分别下降9.3%和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 自然强迫 乌江流域
原文传递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5)中国及分省人口预估数据集_v2
12
作者 郭欢欢 景丞 +3 位作者 姜彤 苏布达 王艳君 杨聿铭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2-497,共6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明确指出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使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增多,对自然和人类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1]。为反映未来社会经济面临...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明确指出自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使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增多,对自然和人类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1]。为反映未来社会经济面临的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挑战,IPCC提出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包括可持续发展路径(SSP1)、中间路径(SSP2)、区域竞争路径(SSP3)、不均衡路径(SSP4),以及以传统化石燃料为主的路径(SSP5)。开展SSP1~5路径下人口的变化预估,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和气候政策制定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适应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影响 经济路径 全球变暖 化石燃料 人口预估 SSP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5)中国及分省经济预估数据集_v2
13
作者 杨聿铭 翟建青 +3 位作者 苏布达 景丞 姜彤 郭欢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8-503,共6页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基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增长,增加了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1]。在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压力下,一些政府可能忽视或延迟实施必要的环境保护和气候治理措施。加之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基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增长,增加了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1]。在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压力下,一些政府可能忽视或延迟实施必要的环境保护和气候治理措施。加之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需求激增,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气候进一步恶化,气候治理的难度加大。快速经济增长常常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包括水资源、森林、矿产等,这不仅直接破坏了自然环境,还会降低这些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减缓作用。气候风险研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包括对未来气候条件的预估,评估气候变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潜在影响,以及制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模式 未来气候 极端天气事件 气候变化 化石燃料 气候治理 环境保护 快速城市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滑坡灾害人口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霞 王瑛 +3 位作者 林齐根 李宁 张馨仁 周笑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中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造成人口伤亡较严重的国家。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降水频率与强度的增加会提高滑坡灾害的人口风险。文中将不同RCPs情景多个模式的未来降水数据和SSPs情景下的未来人口数据相结合,构建滑坡灾害人口风险评估模型,评... 中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造成人口伤亡较严重的国家。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降水频率与强度的增加会提高滑坡灾害的人口风险。文中将不同RCPs情景多个模式的未来降水数据和SSPs情景下的未来人口数据相结合,构建滑坡灾害人口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滑坡灾害人口风险。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下中国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呈上升趋势,预估21世纪中期(2031—2060年)RCP4.5和RCP8.5情景下中国滑坡灾害高危险区面积相较于基准时期(1970—2000年)将分别增长5.5%和7.9%。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增长最为显著。中国未来滑坡灾害的人口风险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RCP8.5/SSP3情景较RCP4.5/SSP2情景上升更多,预计21世纪中期滑坡灾害年均伤亡人口将由基准时期的639人增加至956人;21世纪末期(2071—2100年),由于滑坡灾害暴露人口下降,年均伤亡人口将减至737人。未来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和西藏省始终是滑坡灾害伤亡人口最高的省份,需加大防范措施,降低滑坡灾害人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 滑坡灾害 人口风险 中国
下载PDF
“双碳”时期青海省风速及风能资源潜力评估
15
作者 姜涵 姜彤 +5 位作者 苏布达 高妙妮 段美霞 徐润宏 姜汕 王东方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3期1055-1068,共14页
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1961—2022年逐日风速站点观测资料,选取涵盖七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五个CMIP6气候模式1995—2100年逐日风速数据,构建了青海省1 km水平分辨率的风能资源数据库,并分析该地... 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1961—2022年逐日风速站点观测资料,选取涵盖七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的五个CMIP6气候模式1995—2100年逐日风速数据,构建了青海省1 km水平分辨率的风能资源数据库,并分析该地区1961—2022年、“碳达峰”(2026—2035年)和“碳中和”时期(2056—2065年)风能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1961—2022年,青海省10 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3.06 m·s^(-1),风电机轮毂高度所在的100 m高度有效风功率密度为125.14 W·m^(-2),风能可利用天数达167天,风能资源西多东少,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脉一带尤其是布尔汗布达山脉西部风能资源最丰富;(2)青海省风能资源总体呈减少趋势,风速以2.08%·a^(-1)的速率减小,有效高度风功率密度以1.40%·a^(-1)的速率减少,风能可利用天数以0.88%·a^(-1)的速率缩短;(3)2026—2035年和2056—2065年,青海省风速分别为2.52 m·s^(-1)(2.39~2.63 m·s^(-1))和2.49 m·s^(-1)(2.31~2.59 m·s^(-1)),相较于历史时期,分别减小了3.53%(2.34%~5.24%)和5.71%(5.21%~6.53%),有效风功率密度为50.28 W·m^(-2)(46.17~64.08W·m^(-2))和47.75W·m^(-2)(38.89~54.79W·m^(-2)),降低了10.20%(6.69%~14.91%)和15.79%(14.72%~18.32%),风能可利用天数为114天(105~124天)和111天(99~120天),缩短了7.58%(2.44%~11.05%)和10.73%(8.39%~13.55%);(4)2026—2035年和2056—2065年,相较于高辐射强迫情景(SSP3-7.0、SSP5-8.5),低辐射强迫情景(SSP1-1.9、SSP1-2.6、SSP4-3.4)下,青海省的风速可能高出1.75%和5.16%,风功率密度多5.23%和14.28%,风能可利用天数多3.32%和9.71%。总体而言,青海省西部特别是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脉一带风能资源储量大、减幅小、降速低,存在较大开发利用潜力。本研究结果为风能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助推国家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 “双碳”时期 时空变化 CMIP6 青海省
下载PDF
基于SSA-BP神经网络模型的全球入海径流量未来变化趋势
16
作者 赵鹏 姜彤 +1 位作者 苏布达 高妙妮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入海径流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入海径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基于全球376条外流河逐月流量、ERA5-LAND再分析资料和10个全球气候模式,构建基于SSA-BP神经网络的降水径流关系模型,分析全... 入海径流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入海径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基于全球376条外流河逐月流量、ERA5-LAND再分析资料和10个全球气候模式,构建基于SSA-BP神经网络的降水径流关系模型,分析全球入海径流量在历史时期(1961—2020年)和未来(2021—2100年)3种情景(SSP1-2.6、SSP3-7.0和SSP5-8.5)下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全球尺度上,1961—2020年,多年平均入海年径流量为37423 km^(3)。2021—2100年,全球入海年径流量在未来3种情景下均呈增加趋势,SSP1-2.6情景下趋势显著。与基准期相比,21世纪末期增幅最大。(2)洲际尺度上,历史时期,非洲入海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北美洲呈显著增加趋势。2021—2100年,亚洲、北美洲在3种情景下呈增加趋势,大洋洲呈减少趋势,其余各大洲情景间差异明显。(3)纬向分布上,历史时期,南北半球低纬度变化趋势不显著;北半球中纬度呈弱减少趋势,南半球中纬度呈显著减少趋势;北半球高纬度呈显著增加趋势。2021—2100年,从低到高排放情景,入海径流在北半球低纬度的增加趋势和在南半球低纬度的减少趋势愈发显著;北半球中高纬由低排放情景的显著增加转变为中高排放情景的显著减少;南半球中纬度在低排放情景下呈显著增加趋势,在中高排放情景下趋势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径流量 趋势预估 SSA-BP模型 全球
下载PDF
全球温升1.5~4.0℃水平下西江流域径流变化趋势
17
作者 单敬敬 苏布达 +2 位作者 陈梓延 孙赫敏 姜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172,180,共9页
西江是华南地区最大水系珠江流域的主干,其径流变化对华南地区水资源供给至关重要。基于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对耦合模式国际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包含7个情景(SSP1-1.9、SSP1-2.6、SSP2-4.5、SSP3-7.0、SSP4-3.4、SSP4-6.0、SSP5-8.5... 西江是华南地区最大水系珠江流域的主干,其径流变化对华南地区水资源供给至关重要。基于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对耦合模式国际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包含7个情景(SSP1-1.9、SSP1-2.6、SSP2-4.5、SSP3-7.0、SSP4-3.4、SSP4-6.0、SSP5-8.5)的5个气候模式进行降尺度和偏差订正,结合水文观测数据对SWAT水文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预估分析了全球温升1.5、2.0、3.0和4.0℃水平下西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20年,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15℃/10 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0.9 mm/10a的速率呈微弱下降趋势。全球温升1.5~4.0℃水平下,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将升高1.7℃(模式范围:1.2~2.2℃)~4.0℃(3.7~4.3℃);流域年降水量较基准期有所增加,且在全球温升3.0℃和4.0℃时增幅较明显。②1961-2020年,西江流域年径流为6923.5 m^(3)/s,以-19.0(m^(3)·s)/10 a的速率呈减少趋势。相比基准期(1995-2014年),全球温升1.5~4.0℃水平下,西江流域年径流将增加3.5%(-20.4%~28.4%)~10.5%(-18.7%~43.2%);7-11月径流较基准期呈增加趋势,4-6月径流呈减少趋势,12月到次年三月径流均在温升3.0℃时出现较基准期有所减少,其他温升水平下呈微弱增加。③与基准期相比,4种温升水平下流域发生洪水和枯水的风险均呈增加趋势,且温升水平越高,流域发生洪水和枯水的风险越大,历史时期百年一遇的洪水在全球温升1.5~4.0℃水平下将分别变为45~50、15~28、10~18、5~8 a一遇;百年一遇枯水事件发生的时长在不同温升水平下将变为不足40~46、22~25、12~13和8~10 a一遇。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流域发生丰、枯水事件的风险将有所增加,可能对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抗旱工程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温升1.5~4.0℃ 径流变化 极端事件 西江流域
下载PDF
受致灾气旋影响的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直接经济损失特征
18
作者 赵庆庆 姜彤 +2 位作者 苏布达 王艳君 翟建青 《气象科学》 2024年第3期583-592,共10页
本文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热带气旋定义为致灾气旋。依据城区常住人口,将我国城市划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三种规模等级,基于1984—2019年热带气旋灾情和路径数据筛选出致灾气旋,分析我国城市的致灾气旋频次、强度,并研究致灾气... 本文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热带气旋定义为致灾气旋。依据城区常住人口,将我国城市划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三种规模等级,基于1984—2019年热带气旋灾情和路径数据筛选出致灾气旋,分析我国城市的致灾气旋频次、强度,并研究致灾气旋造成的不同规模城市直接经济损失变化。主要结论为:(1)1984—2019年影响我国城市的致灾气旋为7.7个·a^(-1),呈微弱下降趋势,而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发生频次呈显著增加趋势(α=0.05显著水平),30°N以南城市频次整体比北部高;(2)由于致灾气旋影响范围增加,暴露于不同强度致灾气旋的城市个数呈增加趋势,其中暴露于强台风的城市个数增速最快,约为2.0个/(10 a);致灾气旋影响城市个数增加以及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暴露于致灾气旋影响范围内的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以大城市经济暴露度(占比81.7%)的增速最快(402.6亿元·a^(-1));(3)1984—2019年致灾气旋造成的城市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62.3亿元·a^(-1)(以2019年市值),呈增加趋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强度致灾气旋频次增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经济损失占我国致灾气旋经济损失的比重从30.0%增加到63.3%。大城市资产财富集中,且多位于沿海地区,致灾气旋发生频次较多,经济损失占比最大(为51.4%),增速最快(为5.2亿元·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气旋 不同规模城市 经济暴露度 直接经济损失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2020-2050年中国分产业产值时空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金玉 苏布达 +3 位作者 王艳君 景丞 翟建青 姜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5-737,共13页
根据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全球框架,基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人口普查数据及历年各省统计年鉴,对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经济预估模型的劳动参与率、资本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等参数进行本地化,预估分析2020—2050... 根据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全球框架,基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人口普查数据及历年各省统计年鉴,对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经济预估模型的劳动参与率、资本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等参数进行本地化,预估分析2020—2050年中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区、市)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SSPs路径下,中国各省分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差异。第一、第二产业产值变化趋势相同,但第二产业产值远高于第一产业。第一、第二产业在SSP1、SSP2和SSP5路径下持续增加,在SSP3和SSP4路径下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第三产业产值在5种路径下均呈持续上升趋势。(2)三产产值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产业间增速及物质需求的变化导致第一、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逐渐减少,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产业结构逐渐优化。(3)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对中国分省分产业产值影响显著。2020—2050年,三产产值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点。与2010年相比,2050年三产产值均在东部经济区增加最多,第一、第二产业产值在东北经济区增加最少,而第三产业在西部经济区最少。2050年,中国各省第一产业产值对经济贡献普遍低于8%,第二产业在25%~30%,第三产业普遍高于60%。东部经济区第三产业产值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始终高于西部,产业结构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布-道格拉斯经济预估模型(Cobb-Douglas) 产业产值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中国 分省
下载PDF
2022年气候变化与治理热点回眸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布达 王东方 +2 位作者 姜涵 姜汕 姜彤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1-248,共8页
回顾了2022年全球气候变化与治理领域取得的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介绍了2022年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海冰范围缩小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科学共识;“三重”拉尼娜重现、南亚高温洪水、欧洲及中国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 回顾了2022年全球气候变化与治理领域取得的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介绍了2022年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海冰范围缩小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科学共识;“三重”拉尼娜重现、南亚高温洪水、欧洲及中国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全球碳减排承诺、多灾种预警系统、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等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认知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危机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治理 2022年研究热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