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姑息放疗在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中的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童金龙 田小强 +3 位作者 王礼学 鲁世慧 李英 郑勤 《现代医学》 2021年第6期623-629,共7页
目的:评估姑息放疗(三维适形/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三维适形/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的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126例晚... 目的:评估姑息放疗(三维适形/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晚期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三维适形/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的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126例晚期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前瞻性研究放疗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运用EORTC QLQ-C30量表动态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计算半年、1年生存率。结果:放疗后3个月,完全缓解4例(3.2%),部分缓解57例(45.2%),疾病稳定29例(23.0%),疾病进展36例(28.6%),客观缓解率为48.4%,疾病控制率为71.4%;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7.5%,中位生存时间为6.8个月,不良反应以疲乏、食欲下降、肝功能异常、腹水为主;与放疗前相比,在放疗结束时,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有所降低(P=0.007),放疗后3个月、6个月,QLQ-C30整体健康状态评分,相对于基线分别改善32.5%、37.5%,恶化22.5%、27.5%,保持稳定45%、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期疗效、ECOG评分、肝内病灶数目以及放疗生物等效剂量对肝脏恶性肿瘤放疗后生活质量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姑息放疗有利于降低晚期肝脏恶性肿瘤负荷,放疗不良反应可接受,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息放疗 肝脏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EORTC QLQ-C30量表
原文传递
肝癌骨转移瘤应用单次放疗与多次放疗对癌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鲁世慧 王礼学 +1 位作者 童金龙 杜傲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究肝癌骨转移瘤应用单次放疗与多次放疗对癌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肝癌骨转移瘤患者76例,根据拟定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次放疗组和多次放疗组,均38例,单次放疗... 目的探究肝癌骨转移瘤应用单次放疗与多次放疗对癌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肝癌骨转移瘤患者76例,根据拟定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次放疗组和多次放疗组,均38例,单次放疗组8 Gy/1 f,多次放疗组30 Gy/10 f。放疗后1个月评估疼痛程度、体能、疗效、生活质量、安全性,放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急性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发生情况。结果单次放疗组和多次放疗组放疗后NSR评分分别为[(2.49±0.57)分、(2.34±0.43)分],KPS评分分别为[(64.53±5.19)分、(66.29±4.86)分],2组放疗后NSR评分均低于放疗前,KPS和QOL评分均高于放疗前(P<0.05)。单次放疗组和多次放疗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8.95%、86.11%,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05%、27.78%,血液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6%、16.67%,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16%、11.11%,两组疼痛缓解率和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癌骨转移瘤患者实施单次放疗(8 Gy/1 f),在改善患者骨转移病灶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效果均不亚于多次放疗(30 Gy/10 f),且患者放疗依从性更高,两种方案毒性反应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骨转移瘤 放疗次数 止痛效果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以原发性纤溶亢进为首发表现的转移性前列腺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宋玉华 彭鹏 +1 位作者 陆化 龙启强 《中国综合临床》 2023年第6期471-474,共4页
转移性前列腺癌并发原发性纤溶亢进继发出血综合征临床罕见。出血性疾病的正确诊断是选择正确治疗的前提。氨甲环酸可作为原发性纤溶亢进引发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抗纤溶药和抗雄激素治疗的结合可有效控制转移性前列腺癌中原发性纤溶亢... 转移性前列腺癌并发原发性纤溶亢进继发出血综合征临床罕见。出血性疾病的正确诊断是选择正确治疗的前提。氨甲环酸可作为原发性纤溶亢进引发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抗纤溶药和抗雄激素治疗的结合可有效控制转移性前列腺癌中原发性纤溶亢进引起的严重出血症状。原发性纤溶亢进的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出血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前列腺癌 出血综合征 原发性纤溶亢进 抗纤溶药 抗雄激素治疗
原文传递
单次大分割放疗在体外对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声琴 范璟 +2 位作者 郑勤 童金龙 田小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究单次大分割放疗在体外对树突状细胞(DC)激活T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细胞因子刺激下体外培养获得DC;分别在15Gy/1f和5Gy/3f条件下对HepG2细胞进行照射,通过离心获得肿瘤相关抗原;采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究单次大分割放疗在体外对树突状细胞(DC)激活T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细胞因子刺激下体外培养获得DC;分别在15Gy/1f和5Gy/3f条件下对HepG2细胞进行照射,通过离心获得肿瘤相关抗原;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负载了这两种抗原的DC细胞表型HLA-DR、CD40、CD80、CD83、CD86以及细胞因子IL-12p70、IL-1β、IL-6、TNF-α分泌变化;通过胞内染色法检测负载这两种抗原的DC对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情况;利用MTT法检测上述被活化的T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15Gy/1f组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的DC表达细胞表型HLA-DR、CD40、CD80、CD83及CD86均高于5Gy/3f组(P<0.05);15Gy/1f组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的DC分泌细胞因子IL-12p70和IL-6高于5Gy/3f组(P<0.05);胞内染色结果显示,15Gy/1f组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的DC相比5Gy/3f组更能刺激CD4^(+)T细胞[(0.392±0.187)%vs(0.315±0.118)%]和CD8^(+)T细胞[(0.362±0.159)%vs(0.119±0.090)%]分泌IFN-γ(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15Gy/1f组激活的T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更强(P<0.05)。结论:单次大分割放疗更能刺激DC对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作用,这为今后肝癌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放疗 肿瘤细胞 抗原负载
下载PDF
不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放疗效果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田小强 鲁世慧 +3 位作者 王礼学 杜傲宇 郑勤 童金龙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适形调强放疗对不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影响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我院45例行放疗的不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12例合并静脉癌栓,33例曾行肝动脉化...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适形调强放疗对不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影响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我院45例行放疗的不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12例合并静脉癌栓,33例曾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资料。患者放疗结束后1~3个月观察近期疗效,随访1、2、3年,对影响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疗后肝癌原发灶完全缓解(CR)4例(8.9%),部分缓解(PR)16例(35.5%),疾病稳定(SD)17例(37.8%),疾病进展(PD)8例(17.8%);静脉癌栓者CR 1例(8.33%),PR 3例(25.0%),SD 6例(50.0%)和PD 2例(16.67%)。肝癌原发灶及静脉癌栓放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4.4%和33.3%。放疗期间出现Ⅲ度以上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骨髓抑制、食欲下降和疲乏等。影响放疗效果的因素有肿瘤直径、ΔCT值、肿瘤处方剂量以及是否曾接受介入治疗。45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8%、40.9%和2.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肿瘤分期、静脉癌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三维适形/适形调强放疗对不可手术原发性肝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肿瘤的直径、血供、肿瘤处方剂量是影响肝癌放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肿瘤体积、分期及是否合并静脉癌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肝癌 疗效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灵芝多糖微乳诱导结直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1极化及其联合PD-1抑制剂协同抗肿瘤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钱晶晶 魏娟 +3 位作者 孟桂霞 韦成 左凌云 张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8-284,共7页
目的:验证灵芝多糖微乳诱导结直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1极化能力,以及联合PD-1抑制剂协同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步成乳法”制备灵芝多糖微乳(GLP-M),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借助RAW264.7细胞考察GLP-M诱导巨噬细胞极化... 目的:验证灵芝多糖微乳诱导结直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M1极化能力,以及联合PD-1抑制剂协同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步成乳法”制备灵芝多糖微乳(GLP-M),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借助RAW264.7细胞考察GLP-M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法考察GLP-M处理巨噬细胞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GLP-M处理肿瘤细胞后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考察GLP-M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ROS)行为。建立荷MC38鼠源肠癌细胞的皮下移植瘤模型,以生理盐水和灵芝多糖为阴性对照和剂型对照组,设置GLP-M、PD-1抑制剂以及GLP-M+PD-1联合给药组;PD-1抑制剂每3天尾静脉注射1次,给药2次,其余制剂每天灌胃1次,给药6次。考察治疗期间肿瘤生长曲线、体质量变化、生存时间、病理切片等。结果:GLP-M粒径为(58.3±2.1) nm, Zeta电位为(-23.5±1.8) mV,多分散系数(PDI)为0.221±0.003,包封率为(82.5±3.2)%,TEM图显示GLP-M形态圆整、分散均匀。GLP-M干预IL-4诱导的RAW264.7细胞后CD86的表达量升高(33.2±1.9)%, ROS水平升高(39.4±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AW264.7与MC38细胞共培养模型中,GLP-M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促进巨噬细胞的CD86表达。体内抗肿瘤实验显示:GLP-M、PD-1以及GLP-M+PD-1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4.3±4.2)%、(51.3±2.7)%和(63.7±4.3)%。GLP-M+PD-1组45 d生存率最高(25%),且该组肿瘤切片结果显示坏死明显,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结论:GLP-M可能通过干预TAMs M1极化的机制提高与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协同抗结直肠癌治疗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微乳 免疫微环境 PD-1抑制剂 协同治疗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胃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分析及其生存列线图
7
作者 李波 王海玉 +2 位作者 何风霞 张永臣 郁金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2期9-13,18,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选取2010—2015年705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肝...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选取2010—2015年705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肝转移将患者分为胃癌肝转移组(901例)和胃癌无肝转移组(61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T分期、N分期、原发灶手术、放疗、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肝转移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胃癌无肝转移组为25个月。Cox回归分析证实,年龄(P=0.009)、肿瘤分化程度(P<0.001)、原发灶手术(P<0.001)及化疗(P<0.00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和化疗是胃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基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化疗构建的生存列线图对胃癌肝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肝转移 预后分析 列线图
下载PDF
老年与年轻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病人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连芸 蒋文 +2 位作者 朱方 成语 赵慧慧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20-925,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与年轻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IDS-related lymphoma, ARL)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9—2023年在南京市第二医院诊治的55例病人的病例资料,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病人总生存时间(OS)的因素。结果 根...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与年轻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IDS-related lymphoma, ARL)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9—2023年在南京市第二医院诊治的55例病人的病例资料,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病人总生存时间(OS)的因素。结果 根据年龄是否≥60岁,将所有病人分为老年组15例和年轻组40例。年轻组病人较老年组病人易合并B组症状(P=0.009)。随访至2023年8月31日,老年组死亡率为53.3%(8/15),中位OS为14.3个月,年轻组死亡率为47.5%(19/40),中位OS为13.4个月,2组间死亡率(P=0.700)及OS(P=0.8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组中接受标准化疗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10)。年轻组中IPI评分(P=0.015)、CD4~+T淋巴细胞计数(P=0.039)、B组症状(P=0.016)、丙肝抗体阳性(P=0.025)、标准化疗(P=0.011)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是影响年轻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2)。结论 ARL多为B细胞来源淋巴瘤,大多数属于中高危病人,病死率高,年轻病人中IPI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所有年龄段病人都需严格接受标准化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DF3/MUC1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效果的鉴定
9
作者 王程 顾慧慧 +5 位作者 宣亮 郑勤 朱传东 徐瀚峰 童金龙 王礼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0-1197,1226,共9页
目的:构建含DF3/MUC1启动子转录调控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探讨其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方面的作用。方法:制备并纯化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 目的:构建含DF3/MUC1启动子转录调控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探讨其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方面的作用。方法:制备并纯化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与本实验室构建保存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copGFP)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感染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及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以评估感染效率与非特异性感染率;将A549细胞按一定数量加入到健康人外周血中来模拟CTC,使用两种重组病毒感染并检测模拟CTC细胞以进行检出率测定;使用Ad-DF3-copGFP法及Ad-hTERT-copGFP法检测肺癌患者临床样本中的CTC,初步评估临床CTC检测的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其对A549、H1299细胞有较高感染效率,且与Ad-hTERT-copGFP相比,Ad-DF3-copGFP非特异性感染率更低(P<0.001);Ad-DF3-copGFP法模拟CTC检出率(77.3%)高于Ad-hTERT-copGFP法(69.6%);在临床CTC检测中,Ad-DF3-copGFP法CTC检出数[每4 mL(10.90±2.42)个]明显高于Ad-hTERT-copGFP法[每4 m L(6.20±1.81)个,P<0.001]。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其检测CTC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为CTC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DF3/MUC1 腺病毒
下载PDF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宋琳 胡灿红 +1 位作者 蒋益兰 王清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研究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接收的结直肠癌患者7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5例)服用瑞戈... 目的研究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接收的结直肠癌患者7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5例)服用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照组(35例)予以瑞戈非尼口服,均用药28 d。评价总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糖类抗原(CA125、CA19-9、CA24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统计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手足皮肤反应、腹泻、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7.14%,高于对照组的42.8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6、IL-10、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有较好疗效,可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能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健脾消癌方 瑞戈非尼 炎性反应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细胞因子及CAR、NLR、PLR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及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陈慧娟 张迎 +2 位作者 黄静 谭德伦 徐瀚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929-93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PLR)比值与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肺炎(ICIaP)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至少一次ICI...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PLR)比值与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肺炎(ICIaP)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至少一次ICIs治疗的无法切除的Ⅲ或Ⅳ期肺癌患者,77例患者发生ICIaP(ICIaP组),选择77例无ICIaP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基线(ICIs之前)、ICIaP诊断时(ICIaP组)和最后一次ICIs之后(对照组)收集细胞因子、血常规、CRP和ALB。比较两组基线值和各种血液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收集随访数据,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和ICI单药治疗是影响ICIaP的独立因素。在ICIaP组中,ICIaP确诊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A、NLR、PLR、CAR较基线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血清IL-6和IL-17A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P<0.05),其他指标未见显著变化。ICIaP确诊时更高的IL-6、IL-17A、PLR、NLR、CAR都可以良好地预测严重ICIaP(≥3级),曲线下面积为0.712~0.859。ICIaP确诊时测得的高IL-6水平(HR=1.002,P=0.044)和高CAR(HR=1.174,P=0.049)与ICIaP不良生存有关。结论血清IL-6、IL-17A、NLR、PLR、CAR可能作为ICIaP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并有助于改善ICIaP的风险分层;尤其是ICIaP症状最初发作时,高IL-6和CAR可能预示着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 预后 血清细胞因子
下载PDF
转运RNA衍生的小RNA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晴 朱传东 陈芳芳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4期374-378,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探索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对乳腺癌的诊治至关重要。转运RNA衍生的小RNA(tRNA-derived small RNAs,ts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由成熟tRNA或tRNA前体通过特殊的作用机制衍生而来的一类非...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探索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对乳腺癌的诊治至关重要。转运RNA衍生的小RNA(tRNA-derived small RNAs,ts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由成熟tRNA或tRNA前体通过特殊的作用机制衍生而来的一类非编码RNA。tsRNAs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主要途径为与蛋白质或信使RNA相互作用来抑制翻译,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染色质和表观遗传修饰等。tsRNAs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将对tsRNAs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RNA衍生的小RNA 乳腺癌 诊断 治疗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成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实验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晶晶 朱华渊 +4 位作者 王莉 曹蕾 范磊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79-2083,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成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的临床实验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本院且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成人LCH患者38例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并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深入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分析成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的临床实验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本院且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成人LCH患者38例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并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深入分析。结果:38例LCH患者中位年龄为41(21-65岁)岁,男女比约为2∶1。38例LCH患者中,出现多系统累及占44.7%,31.6%的患者具有危险器官(肝脏、肺、造血系统或脾脏)累及,最常见受累器官为骨骼(21/38,55.3%),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疼痛(19/38,50.0%)。实验室检查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升高以及铁蛋白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10.5%、2.6%、5.3%、15.8%、28.9%、28.6%(6/21)、55.3%(10/18)及55.3%(9/17)。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共5例患者死亡。单系统受累患者10年总生存(OS)率为100%,显著优于多系统受累患者(70.1%)(P=0.0078)。无危险器官受累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有危险器官受累的患者,患者10年OS率分别为100%和60.6%(P=0.0007)。进一步分析发现,除多系统受累与危险器官受累为不良预后因素外,初诊时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以及铁蛋白升高与较差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多系统受累与危险器官受累、初诊时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以及铁蛋白升高是成人LCH患者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 组织细胞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监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治疗中临床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文 王礼学 +4 位作者 丁怀银 郑勤 徐瀚峰 杨觅 张全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5-930,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TCs)评估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因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术前与术后CTCs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TCs)评估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因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术前与术后CTCs检测结果。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经影像学评估,29例患者局部病灶微波消融的近期疗效为完全消融者8例、部分消融16例和进展5例。29例患者微波消融术后CTCs测量值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489,P=0. 013);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CTCs升高与否、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与微波消融近期疗效均无关(P>0. 05)。微波消融术后CTCs数目<7个/ml患者局部肝转移病灶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P=0. 031)。2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30. 0个月(95%CI:10. 7~49. 3个月)。入组患者的年龄、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及肝转移后的治疗方式与中位OS相关(P<0. 05),而性别、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术后CTCs升高与否及术后CTCs值/ml与中位OS均无关(P>0. 05)。结论微波消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前后CTCs数量的监测可能有助于评估其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微波消融
下载PDF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声琴 刘平 +2 位作者 范璟 童金龙 田小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1086-1090,共5页
放疗是指利用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它不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释放肿瘤相关抗原,激活特异性T细胞,从而促进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肿瘤的免疫治疗旨在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杀... 放疗是指利用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它不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释放肿瘤相关抗原,激活特异性T细胞,从而促进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肿瘤的免疫治疗旨在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杀灭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放疗可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的免疫原性,促进细胞释放细胞内容物,产生“原位疫苗”,这有利于免疫治疗发挥抗肿瘤作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作者对近年来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免疫治疗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优质康复路径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术前后护理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孟慧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35-38,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在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中,实施优质康复护理路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按照护理方式将受试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30... 本研究旨在评估在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中,实施优质康复护理路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按照护理方式将受试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3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康复护理路径的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对病人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吃饭时间处于优势,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处理后,两组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两组手术前的疼痛分数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在手术后的观察组中,病人的疼痛得分显著降低,并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观察组病人在护理前的生存品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地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 在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中,实施优质康复护理路径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疼痛情况得到一定的控制,且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康复路径 肝癌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皮肤保护膜联合地塞米松稀释液湿敷在PICC导管接触性皮炎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洁 孙奉英 陈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73-75,共3页
分析在PICC导管接触性皮炎(CD)中实施皮肤保护膜+地塞米松稀释液湿敷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PICC导管C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皮肤保护膜+地塞米松稀释液湿敷)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稀释液湿敷+透明敷贴)各40例,对比效果... 分析在PICC导管接触性皮炎(CD)中实施皮肤保护膜+地塞米松稀释液湿敷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PICC导管C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皮肤保护膜+地塞米松稀释液湿敷)和对照组(地塞米松稀释液湿敷+透明敷贴)各40例,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生活质量、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换药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导管CD患者实施皮肤保护膜+地塞米松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导管 皮肤保护膜 生活质量 地塞米松 治疗效果
下载PDF
TACE联合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
18
作者 张小玉 徐春阳 +2 位作者 姚煜 戴峰 臧志栋 《肝脏》 2023年第11期1328-1330,共3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近2年单发性原发性肝癌96例,其中仅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46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近2年单发性原发性肝癌96例,其中仅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46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的50例(治疗组),比较术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甲胎蛋白(AFP)等变化,以及1年内的肝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学指标AFP明显下降(t=34.06,P<0.05),1年内治疗组肝癌复发率18.00%,对照组1年内肝癌复发率89.13%(χ^(2)=48.56,P<0.05),两组血清TBil(t=0.065,P>0.05),ALT(t=0.079,P>0.05),AST(t=0.076,P>0.05)在保肝治疗下总体平稳,差异不大。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疗效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功能影响不大,但病例选择很重要,应尽量一次性彻底消融干净,否则有肝内外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波消融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循环游离DNA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莉 王金焱 +2 位作者 徐瀚峰 张启佳 张全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1610-1613,共4页
目的对比循环游离DNA(cfDNA)、常用肿瘤标记物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变化,探讨cf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可进行影像学评估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治疗过... 目的对比循环游离DNA(cfDNA)、常用肿瘤标记物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变化,探讨cf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可进行影像学评估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cfDNA、肿瘤标记物以及影像学的变化。通过对治疗前患者空腹静脉血cfDNA和肿瘤标记物(CEA、CA199、AFP、NSE)的检测以及影像学(CT或MRI)评估,对比观察cfDNA与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与影像学疗效评估的一致性。结果3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有25例在基线水平检测到cfDNA增高,检出率83.33%;体内肿瘤病灶的大小及数目与cfDNA水平呈正相关(r=0.084,P<0.01;r=0.580,P<0.01)。体内肿瘤负荷越大,cfDNA水平越高(P<0.05)。cfDNA与肿瘤标记物同向性变化者20例,异向性变化者8例,两周期抗肿瘤治疗后影像学检查评估显示:CR 0例,PR 3例,SD 22例,PD 5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fDNA持续增高与影像学检查评估的疾病控制率呈负相关(r=-0.553,P<0.01)。结论cfDNA对晚期恶性肿瘤的病情评估和疗效监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或可作为动态观察晚期恶性肿瘤病情变化的一个血清学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DNA 恶性肿瘤 血清肿瘤标记物 影像学
原文传递
环状RNA10295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娟 魏尉 +1 位作者 张启佳 徐瀚峰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102958(circRNA_102958)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肿瘤医院3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circRN... 目的探讨环状RNA102958(circRNA_102958)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肿瘤医院3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circRNA_102958相对表达量。分析胃癌组织circRNA_102958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circRNA_102958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胃癌组织circRNA_102958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0比1.0±0.0,t=4.045,P<0.01)。Ⅲ~Ⅳ期患者胃癌组织circRNA_102958相对表达量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2.6比2.0±0.5,t=2.302,P=0.029),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长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间circRNA_102958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分析显示,circRNA_102958诊断胃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和61%,曲线下面积为0.74。结论circRNA_102958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分期相关,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circRNA_102958有望成为胃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环状 胃肿瘤 肿瘤标志 生物学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