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护策略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金星 戴新娟 施琪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5期11-14,共4页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急诊救护策略。方法在循证基础上,构建急诊救护策略初步框架,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结果经过2轮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2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急诊救护策略。方法在循证基础上,构建急诊救护策略初步框架,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结果经过2轮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2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0.00%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9;专家协调系数为0.340~0.610。最终确立的STEMI急诊救护策略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STEMI急诊救护策略,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急诊 救护策略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瑞娟 何安霞 +1 位作者 赵熙璇 芮庆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662,共6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将4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20)、参附注射液组(n=20)。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 mg/kg的方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制模后...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将4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20)、参附注射液组(n=20)。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 mg/kg的方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制模后6 h参附注射液组大鼠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模型组和对照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干预。于基础状态和制模后6 h、12 h行心脏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评估心功能;制模后12 h取大鼠尾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每组取6只大鼠处死留取心脏组织,其余继续饲养观察48 h累积生存率。取大鼠心脏组织,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采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心肌细胞活性氧(ROS)含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动力相关蛋白1(Drp1)、视神经融合蛋白1(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fn2)以及自噬蛋白轻链3(LC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体积变小且伴有明显破损;血清cTnI含量明显升高(μg/L:1.51±0.14比0.51±0.06),制模后6 h左室收缩期环向应变(GCS)和纵向应变(GLS)明显下降(GCS:13.80±2.45比18.10±2.58,GLS:20.30±3.12比26.50±2.40,均P<0.05),制模后12 h进一步降低(GCS:9.31±2.12比18.90±3.11,GLS:16.30±2.84比24.40±3.11,均P<0.05),心肌ATP含量亦明显降低(μmol/g:8.42±1.67比14.50±2.23,P<0.05),心肌细胞内ROS含量和心肌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自噬蛋白LC3-Ⅱ/Ⅰ比值均明显增加〔ROS:(24.30±1.42)%比(11.78±1.17)%,Drp1/GAPDH:0.51±0.04比0.22±0.05,LC3-Ⅱ/Ⅰ比值:0.80±0.08比0.38±0.07,均P<0.05〕,融合蛋白Opa1和Mfn1、Mfn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Opa1/GAPDH:0.27±0.03比0.49±0.05,Mfn1/GAPDH:0.36±0.05比0.54±0.04,Mfn2/GAPDH:0.28±0.05比0.45±0.04,均P<0.05);与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 线粒体分裂融合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
3
作者 杭永青 张洁 +4 位作者 肖富男 王任重 陆晓旻 朱玲 卢道珍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57-2261,共5页
目的观察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需院内转运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转运过程中以50 mL... 目的观察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需院内转运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转运过程中以50 mL注射器连接无菌吸痰管吸痰)和观察组(使用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吸痰)各53例。观察两组转运开始前和转运结束后病人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F)、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差异。结果转运开始前,两组呼吸频率、P/F、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结束后,观察组呼吸频率[(18.43±4.81)次/分比(20.60±4.45)次/分]、收缩压[(129.09±18.27)mmHg比(139.81±17.30)mmHg]和心率[(81.75±19.33)次/分比(91.43±15.07)次/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血氧饱和度[(97.64±2.36)%比(95.98±1.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转运前后差值方面,观察组呼吸频率、P/F、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转运前后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组内比较可见,与转运开始前相比,对照组在转运结束后的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升高,P/F、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前后各项指标比较,除血氧饱和度外(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症病人转运过程中使用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可确保病人气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少转运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术 手持式微型电动负压吸引器 预防 危重症病人 转运风险
下载PDF
影响脓毒症短期预后危险因素的联合预测价值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瑞娟 周熙谋 +1 位作者 芮庆林 王晓骁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联合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江苏省中医院急诊ICU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合并症等一般资料以...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联合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江苏省中医院急诊ICU收治的10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合并症等一般资料以及入院24 h内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平均动脉压(MAP)、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和降钙素原(PCT)。根据患者28 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指标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选择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的参数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各参数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04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存活组60例,死亡组44例,28 d病死率为42.3%。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死亡组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SOFA评分、血肌酐(SCr)、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PCT显著高于存活组〔AKI发生率:70.5%(31/44)比36.7%(22/60),SOFA评分(分):11.0(8.0,13.0)比8.0(6.2,10.0),SCr(μmol/L):108.8(65.5,235.6)比75.1(55.1,109.5),D-二聚体(mg/L):4.1(1.6,11.6)比2.1(1.2,4.3),APTT(s):42.6(37.7,55.7)比40.3(35.9,44.7),INR:1.3(1.2,1.5)比1.2(1.1,1.4),PCT(μg/L):3.1(0.4,39.9)比0.3(0.1,3.4),均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考虑到各自变量间的交互影响,将所有单因素分析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条件向后法进行多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SS软件自动筛选出年龄、SOFA评分、MA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和APTT 6个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NEU和LYM为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OFA评分:优势比(OR)=1.22,95%可信区间(95%CI)为1.04~1.44,P=0.02;NEU:OR=1.14,95%CI为1.03~1.26,P=0.01;LYM:OR=0.79,95%CI为0.66~0.95,P=0.01〕。③ROC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预后 交互影响 联合预测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施琪 孔婕 +2 位作者 戴新娟 陈晨 冯金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9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Quality Sleep Index,PSQI)、疾病活动指数等工具收集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就诊及肛肠科、消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资料。结果 :患者的睡...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Quality Sleep Index,PSQI)、疾病活动指数等工具收集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就诊及肛肠科、消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资料。结果 :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55.8%(溃疡性结肠炎:47.6%,克罗恩病:64.9%)、PSQI平均(8.07±2.91)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中主观睡眠质量(1.54±0.66)分、入睡时间(1.62±0.74)分、睡眠时间(1.16±0.71)分、睡眠效率(0.89±0.63)分、睡眠障碍(1.10±0.42)分、催眠药物(0.17±0.37)分、日间功能紊乱(1.59±0.76)分。经Stepwise多元回归法明确疾病活动期、无业(学习)、女性、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是影响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与疾病活动性、工作/学习状态、性别及目前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应重视其中的关联性,将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纳入疾病管理方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睡眠质量
下载PDF
针刺结合益神启窍方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袁思成 黄肖玲 +1 位作者 奚肇庆 芮庆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73-6179,共7页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益神启窍中药联合基础治疗与单纯基础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例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心肺复苏后护理及西医治疗,针药组于百会、四神聪、...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益神启窍中药联合基础治疗与单纯基础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例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心肺复苏后护理及西医治疗,针药组于百会、四神聪、水沟、内关、涌泉穴用针刺,联合益神启窍方中药治疗;针刺及中药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脑功能代谢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乳酸(Lac)]、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与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脑氧代谢水平[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_(2))、脑氧摄取率(ERO_(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格拉斯哥评分(GCS)、脑功能量表评分(CPC);观察不良并发症、28 d死亡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SE、S100B、脑钠肽、La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NSE、S100B、脑钠肽、Lac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SOD、MDA、TNF-α、IL-8、IL-6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针药组MDA、IL-8、IL-6、TNF-α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SOD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Ca-jvO_(2)、ERO_(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jvO_(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针药组SjvO_(2)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Ca-jvO_(2)、ERO_(2)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CP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针药组CPC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GCS评分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并发症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益神启窍方可有效保护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功能,减轻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及最终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后脑保护 益神启窍方 水沟穴 百会穴 涌泉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