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增强高分辨率MRI评价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时程变化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1
作者 胡宇恒 赵文超 +2 位作者 童俊 刘茹 夏雨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636-640,697,共6页
目的:探究对比增强高分辨率MRI评价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时程变化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两次球囊内皮剥脱术,在45只新西兰白兔的主动脉中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7只兔子继续相同的饮食,而18只兔子除了饮食... 目的:探究对比增强高分辨率MRI评价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时程变化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两次球囊内皮剥脱术,在45只新西兰白兔的主动脉中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7只兔子继续相同的饮食,而18只兔子除了饮食外还接受了吡格列酮(10 mg/kg口服)。36只动物接受了18F-FDG-PET/CT,45只动物在基线、治疗开始后1个月和3个月接受了DCE-MRI。同时,监测脑脊液代谢参数。成像完成后进行主动脉组织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8F-FDG-PET/CT检测到对照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升高(P<0.05),而治疗组SUV值稳定。DCE-MRI检测到吡格列酮组的曲线下面积(AUC)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脑脊液IL-6和TNF-α含量、载脂蛋白B密度以及氧化磷脂密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滑肌肌动蛋白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到SUV和IL-6以及AUC和TNF-α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分别为r2=0.86,P<0.05和r2=0.66,P=0.004)。结论:18F-FDG-PET/CT和DCE-MRI无创地证明了吡格列酮对粥样斑块的抗炎作用,并可分析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时程变化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两种成像方式均可监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变化,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PET/CT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脑脊液 动脉斑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