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肿瘤的免疫治疗多使用单靶点治疗,极大的限制了其疗效。每个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都存在肿瘤特异性的个体化靶点,可以用于免疫治疗。本研究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litic cell,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目的肿瘤的免疫治疗多使用单靶点治疗,极大的限制了其疗效。每个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都存在肿瘤特异性的个体化靶点,可以用于免疫治疗。本研究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litic cell,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共培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8-01-2018-07-3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生物治疗科,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细胞治疗的2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和近期临床疗效,检测患者单个核细胞采集前后及治疗后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22例晚期结直肠患者经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0,疾病控制率为86.4%(19/22)。治疗前后CEA水平分别为49.23和58.09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2,P=0.742。细胞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22例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55.32pg/mL vs 122.32pg/mL,t=3.966,P=0.001)、γ-干扰素(5.81pg/mL vs 35.70pg/mL,t=-4.449,P<0.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69.22pg/mL vs 113.29pg/mL,t=-3.061,P=0.006)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是安全可行,能受到一定的临床获益并可能改善免疫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肿瘤的免疫治疗多使用单靶点治疗,极大的限制了其疗效。每个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都存在肿瘤特异性的个体化靶点,可以用于免疫治疗。本研究评价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litic cell,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共培养,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8-01-2018-07-3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生物治疗科,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细胞治疗的2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和近期临床疗效,检测患者单个核细胞采集前后及治疗后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22例晚期结直肠患者经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0,疾病控制率为86.4%(19/22)。治疗前后CEA水平分别为49.23和58.09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2,P=0.742。细胞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22例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55.32pg/mL vs 122.32pg/mL,t=3.966,P=0.001)、γ-干扰素(5.81pg/mL vs 35.70pg/mL,t=-4.449,P<0.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69.22pg/mL vs 113.29pg/mL,t=-3.061,P=0.006)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是安全可行,能受到一定的临床获益并可能改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