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榄香烯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基础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12
1
作者 汤秀红 秦叔逵 谢恬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6-273,共8页
榄香烯(Elemene)是从传统中草药姜科植物温郁金(温莪术)中提取获得的萜烯类化合物。榄香烯注射液以β-榄香烯为主要成分,并含有少量γ-和δ-榄香烯及其它萜类化合物,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已于1994年作为国家二类抗肿瘤新药上市应用。... 榄香烯(Elemene)是从传统中草药姜科植物温郁金(温莪术)中提取获得的萜烯类化合物。榄香烯注射液以β-榄香烯为主要成分,并含有少量γ-和δ-榄香烯及其它萜类化合物,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已于1994年作为国家二类抗肿瘤新药上市应用。多年来,有关榄香烯注射液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层出不穷,研究结果充分表明该药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杀作用,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分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和抗肿瘤转移,与放化疗联合具有增敏减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毒副反应轻微等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抗肿瘤作用 作用机制 基础研究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8
2
作者 冯久桓 秦叔逵 王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5-356,共12页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信号通路是诱导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甲磺酸阿帕替尼(艾坦~)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信号通路是诱导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甲磺酸阿帕替尼(艾坦~)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VEGFR-2,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阿帕替尼Ⅰ、Ⅱ、Ⅲ期注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标准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较好。目前,阿帕替尼单药或者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正在积极开展。本文系统综述与阿帕替尼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阿帕替尼 抗血管生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或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72
3
作者 秦叔逵 杨柳青 +12 位作者 梁军 程颖 谭清和 毕经旺 王理伟 胡冰 石建华 孙国平 白玉贤 陶敏 郭伟剑 鲁冰 张贺龙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目的观察和确证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和/或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全国14家大型医院肿瘤中心开展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Clinical Trials.... 目的观察和确证腔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和/或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全国14家大型医院肿瘤中心开展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Clinical Trials.gov注册号:NCT01327235)。入选中等量以上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A组(恩度单药组)、B组(顺铂单药组)和C组(恩度联合顺铂组)。3组均在充分穿刺抽液或引流后给药。A组腔内注射恩度,45 mg/次(胸腔)或60mg/次(腹腔);B组腔内注射顺铂,40 mg/次;C组为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剂量相同;3组给药时间均为d1、d4、d7,连用3次为1个疗程。参照WHO标准,严密观察客观缓解率(ORR)、疾病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QOL)以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并评价安全性。结果全分析集(FAS)共纳入317例,其中A组105例,B组104例,C组108例;符合方案集(PPS)共纳入275例,其中A组98例,B组89例,C组88例。FAS和PPS分别有298例和273例可评价疗效。FAS中A、B、C3组的ORR分别为48.51%、46.39%和63.00%(P=0.0373),两两比较,C组较A、B组高(P=0.0189)。其中,既往无腔内治疗、胸腔积液、女性、无全身化疗、积液初治、充分引流、血性积液以及非胃癌来源的患者,应用恩度具有更好的ORR(P<0.05或P<0.01)。对于血性积液,A、C组ORR分别为71.05%和80.00%,均显著优于B组的45.16%(P=0.0090);其中,对于血性胸腔积液,A、C组ORR分别为71.42%和88.88%,均显著优于B组的40.00%(P=0.0013)。A、B、C组的中位TTP分别为68.869天、44.951天和69.030天(P=0.0121);两两比较,A、C组的中位TTP均长于B组(P=0.0240,P=0.0046)。第3次和第6次用药后,A组QOL评分和KPS评分获得改善人群的比例均显著高于B、C组(P<0.05或P<0.01)。安全性方面,317例均进入安全分析集分析。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005),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6)。结论采用恩度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腹腔积液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 顺铂 治疗 腔内应用
下载PDF
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前瞻性、随机、开放、全国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56
4
作者 秦叔逵 白玉贤 +14 位作者 欧阳学农 程颖 李君 徐建明 梁军 李青 吴威 刘巍 王阁 陈蕾 李永纲 张为民 傅敏 吴昌平 房澍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057-1065,共9页
目的观察、确定不同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和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两剂量组、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全国16家研究中心共纳入121例未接受系统治疗(包括分子... 目的观察、确定不同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和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两剂量组、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全国16家研究中心共纳入121例未接受系统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和系统化疗)的晚期HCC受试者。第1阶段入组104例,按1∶1随机分配,分别接受口服阿帕替尼750 mg qd(n=51)和850 mg qd(n=53)治疗;第2阶段,为了进一步探索高剂量(850 mg qd)的安全性,继续纳入850mg剂量组17例,即850 mg队列的总样本量扩大至7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疾病进展时间(TTP),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安全性指标,采用RECIST 1.1版和NCI CTC 4.03版分别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 750 mg剂量组和850 mg剂量组的中位TTP分别为3.32个月(95%CI:2.04~5.86个月)和4.21个月(95%CI:2.14~5.86个月),中位OS分别为9.82个月(95%CI:5.71~12.07个月)和9.71个月(95%CI:6.61~12.04个月),ORR分别为2.0%和10.0%,DCR分别为64.7%和58.6%;上述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0 mg剂量组和850 mg剂量组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8.8%和58.6%(P>0.05);没有发生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结论阿帕替尼可以用于治疗晚期HCC,750 mg qd和850 mg q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本一致,耐受性较好。因此,推荐口服阿帕替尼750 mg qd作为Ⅲ期临床研究的给药方法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甲磺酸阿帕替尼 Ⅱ期临床试验
下载PDF
抗PD-1单抗SHR-1210治疗原发性肝癌引发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的临床病理报告 被引量:53
5
作者 王锋 秦叔逵 +5 位作者 方维佳 刘秀峰 华海清 李桂梅 杨柳青 龚新雷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066-1072,共7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国产抗PD-1单抗新药SHR-1210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中出现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CCEP)的情况。方法我院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参加了SHR-1210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两项临床研究,其中单药组:SHR-1210 3 mg/kg静滴q2W或... 目的观察和分析国产抗PD-1单抗新药SHR-1210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中出现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CCEP)的情况。方法我院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参加了SHR-1210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两项临床研究,其中单药组:SHR-1210 3 mg/kg静滴q2W或3 mg/kg静滴q3W,42天为1个治疗周期。联合A组:SHR-1210 3 mg/kg静滴q2W,甲磺酸阿帕替尼起始剂量125 mg口服qd。联合B组:SHR-1210 3 mg/kg静滴q2W,FOLFOX 4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d_1,亚叶酸钙200 mg/m^2静滴d_1、d_2,氟尿嘧啶400 mg/m^2静推d_1、d_2,600 mg/m^2持续静滴d_1、d_2,q2W)。严密观察随访两项临床研究用药后引发CCEP的发生率,根据形态学进行分型和分析临床特征,并且分享典型病例。结果 38例接受SHR-1210单药治疗者,包括2周治疗组16例,3周治疗组22例,均为肝细胞癌。联合A组6例,包括肝细胞癌2例和胆管细胞癌4例;联合B组18例,包括肝细胞癌8例和胆管细胞癌10例。至少用药2次者共59例可以观察CCEP的发生情况,按照形态学表现大致可分为"红痣型"、"珍珠型"、"桑椹型"、"斑片型"和"瘤样型"5种类型。SHR-1210单药组发生CCEP的总体发生率为77.1%(27/35),联合A组和联合B组CCEP发生率分别为33.3%(2/6)和61.1%(11/18)。在所有可评价疗效的45例患者中,35例发生CCEP;发生CCEP者获部分缓解(PR)31.4%(11/35),疾病稳定(SD)14.3%(5/35),疾病进展(PD)54.3%(19/35),而未发生CCEP者无完全缓解(CR)或PR,SD 40.0%(4/10),PD 60.0%(6/10);发生CCEP者的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未发生CCEP者,但差异尚未达显著性(P=0.105),可能与本中心统计的样本量较小有关。结论 CCEP是SHR-1210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中常见的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其引起的应激性血管内皮细胞免疫反应有关;初步观察CCEP多见于颜面部和体表皮肤,未见发生于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病例。同时SHR-1210单药引发CCEP者的客观有效率较高,而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抗PD-1单抗/SHR-1210 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CCEP) 临床试验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预防抗肿瘤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秦叔逵 杨柳青 +30 位作者 王科明 夏黎明 周晋华 郑义同 李玉 杨成喜 崔同健 汪森明 肖明星 王红兵 白莉 刘汉峰 安永辉 宋启斌 张明智 韩北秋 华东 陈玉强 陈锦飞 杜楠 陈文晟 冯国生 李永强 熊建萍 欧阳铭 刘超英 王彩莲 张华 钟美佐 谢绍建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97-106,共10页
目的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最常见的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价在大样本恶性肿瘤患者人群中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预防抗肿瘤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全国... 目的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最常见的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价在大样本恶性肿瘤患者人群中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预防抗肿瘤化疗相关性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全国多中心的临床协作研究(简称MAGIC-301研究)。对使用含顺铂(≥60 mg/m^2)、奥沙利铂(≥85mg/m^2)、环磷酰胺(≥600 mg/m^2)或吉西他滨(≥2000 mg/m^2)四种细胞毒药物中任意一种或数种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于随机化疗的前1天起,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 mg/d,静脉滴注,连续使用≥5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化疗。至1个化疗疗程结束,参照NCI-CTC AE 4.0版标准,严格观察和比较患者化疗前、后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必要时给予解救性保肝方案治疗。结果全国28家研究中心共同参与,2013年2月28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入组病例1200例,其中1146例(95.50%)纳入全分析集(FAS)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6例和380例。两组患者入组前的人口学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既往肝病史、癌种以及化疗方案等情况均衡可比(P>0.05)。FAS分析显示,化疗后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率达62.63%,试验组为52.81%(P=0.0004);根据肝损伤严重程度NCI分级分析显示,化疗后,对照组2级以上肝功能异常率为12.37%,而试验组为10.07%(P=0.0008),且对照组有32.37%的患者上升了至少1个肝损伤等级,相较于试验组高出11.17%(P<0.0001)。分别统计含铂类、含环磷酰胺和含吉西他滨的不同化疗方案,试验组的肝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11%(P=0.0188)、22.36%(P=0.0033)和18.71%(P=0.0380)。化疗后肝功能指标ALT和AST的异常率,试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化疗第2周(13~15天)试验组的ALT及AST异常率较对照组均降低近50%(ALT异常率:8.63%vs.16.58%,P<0.0001;AST异常率:10.72%vs.20.05%,P<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药物性肝损伤 化学治疗 急性肝损伤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预防性应用
下载PDF
洛铂联合紫杉醇与卡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秦叔逵 程颖 +11 位作者 李进 石建华 陈振东 刘巍 黄诚 张贺龙 欧阳学农 伍钢 刘文超 郭其森 梁军 于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TL方案(洛铂联合紫杉醇)与TC方案(卡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全国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纳入初治的ⅢB/Ⅳ期NSCLC受试者,随机分为TL组和TC组。TL组:... 目的观察和比较TL方案(洛铂联合紫杉醇)与TC方案(卡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全国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纳入初治的ⅢB/Ⅳ期NSCLC受试者,随机分为TL组和TC组。TL组:紫杉醇(PTX)175 mg/m^2,静脉滴注,d_1;洛铂(LBP)30 mg/m^2,静脉滴注,d_2。TC组:PTX,同前;卡铂(CBP):AUC=5,静脉滴注,d_2;均为21天为1周期,最多治疗6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13家研究中心共入组359例受试者,其中TL组181例,TC组178例。TL组和TC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37个月vs.5.17个月(HR=0.874,95%CI:0.678~1.126;P=0.2962),中位OS分别为12.90个月vs.12.17个月(HR=0.967,95%CI:0.774~1.208;P=0.7666);两组的ORR分别为35.47%vs.38.64%(P=0.5795),DCR分别为80.23%vs.80.11%(P=1.0000)。安全性方面,TL和TC组的不良事件(AE)总的发生率分别为95.51%vs.99.44%(P=0.0463),3/4级AE发生率分别为66.29%vs.80.90%(P=0.0018)。生活质量方面,TL组的部分指标优于TC组。结论 TL方案一线治疗晚期NSCLC与标准的TC方案疗效相近,但是TL方案在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TC方案。因此,含LBP的TL方案可以作为国人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新选择,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 洛铂 卡铂 紫杉醇
下载PDF
雷替曲塞单药治疗不能耐受或不适合5-FU/CF治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全国多中心Ⅳ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秦叔逵 杨柳青 +11 位作者 李进 刘云鹏 程颖 徐农 叶正宝 徐建明 白玉贤 梁军 黄建瑾 郑磊贞 于丁 王哲海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开展国产雷替曲塞(赛维健)上市后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和评价雷替曲塞单药治疗不能耐受或者不适合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治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单臂、全国多... 目的开展国产雷替曲塞(赛维健)上市后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和评价雷替曲塞单药治疗不能耐受或者不适合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治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单臂、全国多中心的Ⅳ期临床研究设计。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15 min,21天为1个周期。治疗持续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研究目的是安全性评价,采用NCI CTC 3.0版标准。次要目的为有效性评价,客观疗效按照RECIST 1.1版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DCR)、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共入组215例患者,其中205例患者进入安全分析集(SS),204例患者进入全分析集(FAS)。在研究过程中,92例患者发生394例次的不良事件(AEs),其中1~2级占94.4%,3~4级仅占5.3%;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为5.8%。最常见的AEs是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恶心和疼痛。治疗过程中,监测肝酶水平发现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在第1周期雷替曲塞治疗后开始升高,在第2或第3周期时达到峰值,第4周期恢复至基线水平。与此同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水平未见明显升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3.7%。最常见的消化道AEs包括恶心(8.3%)、腹泻(4.4%)和呕吐(3.9%)。心电图异常罕见。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二线、三线治疗的DCR分别为49.5%和37.3%,中位OS分别为13.6个月和8.9个月。结论国产雷替曲塞(赛维健)单药治疗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者不适合5-FU/CF治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良好,同时其疗效确切,且与5-FU不存在完全交叉耐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雷替曲塞 不良事件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下载PDF
晚期肝细胞癌的系统治疗研究30年回顾和现状 被引量:11
9
作者 龚新雷 秦叔逵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87-399,共13页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WHO发布的最新全球癌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全球HCC新发病例为782 500例,死亡高达745 500例,居恶性肿瘤致...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WHO发布的最新全球癌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全球HCC新发病例为782 500例,死亡高达745 500例,居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第2位。即使在美国,多数肿瘤病死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肝癌病死率仍升高。在全球每年新发和病死的HCC中,中国占〉50%;高居中国肿瘤发病的第3、4位和肿瘤死因的第2、3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肿瘤/治疗 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基因疗法
下载PDF
奥沙利铂治疗肝细胞癌耐药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美玲 华海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奥沙利铂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治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 4方案已成为晚期HCC的标准治疗之一,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展现出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等特点。尽管如此,奥沙利铂治疗HCC的临床疗效仍十分有限,其治疗... 奥沙利铂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治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 4方案已成为晚期HCC的标准治疗之一,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展现出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等特点。尽管如此,奥沙利铂治疗HCC的临床疗效仍十分有限,其治疗失败与HCC产生耐药密切相关。本文就奥沙利铂治疗HCC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帮助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了解最新动态,并为他们的工作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奥沙利铂 耐药
下载PDF
洛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剂量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秦叔逵 程颖 +2 位作者 陈振东 石建华 孙旭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洛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案中洛铂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固定紫杉醇剂量为175 mg/m^2,进行洛铂剂量递增。洛铂初始剂量为20 mg/m^2,组间递增剂量为10 mg/m^2,每个剂量组至少3位受试者。如无剂量限... 目的探讨洛铂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案中洛铂的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固定紫杉醇剂量为175 mg/m^2,进行洛铂剂量递增。洛铂初始剂量为20 mg/m^2,组间递增剂量为10 mg/m^2,每个剂量组至少3位受试者。如无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DLT)则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得到MTD,定期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15例患者,其中20 mg/m^2组3例、30 mg/m^2组6例和40 mg/m^2组6例,40 mg/m^2组出现2例DLT,因此MTD确定为30mg/m^2。14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疾病控制率为71.4%(10/14)。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洛铂联合紫杉醇治疗一线晚期NSCLC方案中洛铂的推荐剂量为30 mg/m^2,该方案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值得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洛铂 紫杉醇 剂量探索 耐受性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联合索拉非尼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侠 高舒 +2 位作者 华海清 杨爱珍 秦叔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670-677,共8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联合索拉非尼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LCI-D20,将造模的26只裸鼠随机分成人参皂苷组(R组):人参皂苷Rg3 5 mg/kg,腹腔注射,1次/d;索拉非尼组(S组):索拉非尼30 m...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联合索拉非尼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LCI-D20,将造模的26只裸鼠随机分成人参皂苷组(R组):人参皂苷Rg3 5 mg/kg,腹腔注射,1次/d;索拉非尼组(S组):索拉非尼30 mg/kg,灌胃,1次/d;联合组:人参皂苷Rg3 5 mg/kg+索拉非尼30 mg/kg;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次/d.治疗2 wk剥离瘤体称质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ELISA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和VEGFR-2的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g3组的抑瘤率为20.6%,索拉非尼组的抑瘤率为34.74%,联合组的抑瘤率为48.64%,根据Weeb系数计算方法,人参皂苷Rg3与索拉非尼联合用药后肿瘤的生长率为51.36%,低于预期值51.81%,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显示,3组的MV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但3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ELLISA法结果显示:R组、S组及联合组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及P<0.01),联合组较S组水平更低(P<0.05);R组及联合组血清HI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组仅有降低的趋势(P>0.05);联合组与S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3组血清VEGFR-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3组VEGF、HIF-1?和VEGFR-2蛋白的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但联合组与R、S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联合索拉非尼对裸鼠肝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因子HIF-1?、VEGF、VEGFR-2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索拉非尼 抗血管生成 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1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骨、脑转移患者MDT诊治报道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锋 秦叔逵 +5 位作者 李桂梅 龚新雷 吴建伟 王晓萍 王轩 李鸣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00-405,共6页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属于罕见肿瘤。本例患者发病后曾行肝脏肿瘤切除术和右侧第10肋骨肿瘤切除术,经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术后1月出现多发脑转移,经第1次多学科讨论,先行替尼泊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5周期,辅以现代...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属于罕见肿瘤。本例患者发病后曾行肝脏肿瘤切除术和右侧第10肋骨肿瘤切除术,经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术后1月出现多发脑转移,经第1次多学科讨论,先行替尼泊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5周期,辅以现代化中药制剂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再序贯行头颅伽玛刀放疗,颅内病灶得以有效控制,神经系统症状消失,客观疗效达到部分缓解。后颅内病灶进展,采用多种细胞毒药物、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颅内病灶稳定较长时间。后颅内病灶再次进展,进行第2次多学科讨论,给予全脑放疗,再次获得控制(部分缓解)。目前患者仍然带瘤生存,生活质量良好,从诊断至今生存期已达37月,充分体现多学科诊治团队能够优化罕见肿瘤的治疗方案,有计划、合理的综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神经内分泌/病理学 骨肿瘤/继发性 骨肿瘤/外科学 脑肿瘤/继发性 脑肿瘤/放射疗法 脑肿瘤/药物疗法 替尼泊甙/治疗应用 顺铂/治疗应用 综合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东亚人群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魏蕾 李自雄 +1 位作者 秦叔逵 刘秀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吉西他滨单药和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东亚人群晚期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以期为中国转移性胰腺癌临床一线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预设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在万方、Cochran Library、MEDLINE、PubMe... 目的系统评价吉西他滨单药和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东亚人群晚期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以期为中国转移性胰腺癌临床一线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预设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在万方、Cochran Library、MEDLINE、PubMed和CNKI等数据库中系统性检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发表的文献。主要观察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采用Rav Man 3. 5. 0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8项研究,合计1945例患者。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ORR为0. 15(95%CI:0. 11~0. 18)、中位PFS为3. 39(95%CI:2. 74~4. 05)个月、中位OS为7. 39(95%CI:6. 54~8. 23)个月;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胰腺癌的ORR为0. 40(95%CI:0. 29~0. 52)、中位PFS为5. 68(95%CI:4. 30~7. 06)个月、中位OS为9. 80(95%CI:7. 89~11. 71)个月。结论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吉西他滨单药比较,具有明显的优效性,适合东亚人群,特别是中国晚期胰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转移性胰腺癌 吉西他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荟萃分析
下载PDF
雷替曲塞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柯雯 华海清 +2 位作者 秦叔逵 曲文书 王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雷替曲赛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以雷替曲塞为基础方案化疗,其中二线治疗14例,三线及以上治疗17例,方案包括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TOMIRI)、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 目的回顾性分析雷替曲赛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以雷替曲塞为基础方案化疗,其中二线治疗14例,三线及以上治疗17例,方案包括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TOMIRI)、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TOMOX)、雷替曲塞联合吉西他滨(TOMGEM)、雷替曲塞单药(RTX)。按照RECIST1.1版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按照NCICTC 4.0版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31例患者完成1周期以上的化疗,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无完全和部分缓解患者,13例患者稳定(SD),18例患者进展(PD),有效率(RR)为0%,疾病控制率(DCR)为41.9%,中位TTP(m TTP)为63天,中位OS(m OS)为189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雷替曲塞为基础化疗方案对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原发性肝癌仍有一定的疾病控制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系统化疗 雷替曲塞
下载PDF
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芷毓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797-806,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知网(CNKI),收集1996年1... 目的系统评价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知网(CNKI),收集1996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发表的有关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Juni 4条质量评价标准和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纳入符合要求的RCT,并对其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0版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情况。结果初步检索相关研究文献730篇,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RCT 22项,合计12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榄香烯乳联合常规化疗组(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42,95%CI:1.25~1.60,P<0.01)和生活质量改善率(RR=2.08,95%CI:1.76~2.47,P<0.01)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联合组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发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胸腔内给药后两组胸痛发生率分别为29.79%和2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7,95%CI:0.96~1.96,P=0.08)。Juni质量评价标准显示,纳入的RCT质量评价仅为B级或C级,GRADE系统证据质量评价均为中级;但漏斗图显示纳入的RCT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能够显著地协同增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减轻了大剂量单药灌注化疗引发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因此,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一种优选方案。但是,鉴于受到当时医学科学发展和研究水平的局限性,纳入的RCT质量不高,本Meta分析的结论尚需进一步证明,建议开展大样本的、高质量的RCT和/或真实世界研究(RWS),以获得更充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浆膜腔积液 榄香烯乳注射液 化学治疗 系统评价/META分析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榕 江涛 +2 位作者 杨爱珍 张冬华 王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665-2671,共7页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被应用于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研究。目的: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将总计50例患者经1∶1的比例... 背景: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被应用于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研究。目的: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将总计50例患者经1∶1的比例按入组时间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分别在术中门静脉灌注及术后第3天给予颈内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剂量为1×10~6/kg(制备成50 m L的细胞悬液)。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免疫抑制方案。术前,术后第3,7天,术后第1,2,3,6,12个月检测血生化、免疫功能指标,统计急、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3,7天试验组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细胞比例及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试验组术后肝功能异常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两组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以上结果提示,肝移植术后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可行,早期可促进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降低CD4^+(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比例及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进而改善肝移植受者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肝移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功能 免疫耐受
下载PDF
转为可切除同时性肝转移结肠癌患者的肿瘤退缩分级与影像学评估的一致性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军 秦叔逵 +2 位作者 陈映霞 黄勇 杨志慧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3-558,共6页
目的观察初始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结肠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转化为可切除者的肿瘤退缩分级(TRG分级)和影像学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初始不可切除的26例同时性肝转移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观察初始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结肠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转化为可切除者的肿瘤退缩分级(TRG分级)和影像学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初始不可切除的26例同时性肝转移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转化为可切除者。分别应用RECIST 1.1版与NCI-CTC 4.0版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AJCC-TRG分级标准进行TRG分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影像学退缩和TRG分级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共完成4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中位化疗6个周期(3~14个周期)。共获PR 3例、SD 3例。1例患者的TRG分级为2分,5例患者的TRG分级均为3分。6例患者的影像学肿瘤退缩和TRG分级之间无相关性(r=0.131,P=0.805)。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乏力及恶心等。全组的总生存期为10.0~27.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5.5个月。结论初始不可切除的同时性肝转移结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转化为可切除者的TRG分级和影像学表现间具有较大的不一致性,可能与其分期、是否联合放疗和病理检测技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肿瘤退缩分级 初始不可切除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妊娠合并多次复发的乳腺恶性叶状肿瘤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军 秦叔逵 +3 位作者 王琳 杨宁蓉 杨志慧 梅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1-862,共2页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双相性肿瘤,由良性的腺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共同组成。根据其间叶成分的特点,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共3种亚型。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率低,仅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1%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不仅发病...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双相性肿瘤,由良性的腺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共同组成。根据其间叶成分的特点,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共3种亚型。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率低,仅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1%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不仅发病率最低且易复发、远处转移,预后最差,中位生存期仅4~17个月 。由于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率低,临床罕有报道。本院收治应用手术和放疗治疗妊娠合并多次复发的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1例,存活已3年,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 妊娠期 手术 放疗
下载PDF
晚期十二指肠癌肝转移一线化疗方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军 王琳 杨宁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6期2568-2572,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十二指肠癌肝转移患者一线化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十二指肠癌肝转移患者23例,6例未化疗,17例化疗,其中GEMOX方案8例、FOLFOX方案9例。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 目的:探讨晚期十二指肠癌肝转移患者一线化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十二指肠癌肝转移患者23例,6例未化疗,17例化疗,其中GEMOX方案8例、FOLFOX方案9例。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RECIST 1.1版与NCI-CTC 4.0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7例化疗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共完成化疗83个周期,中位化疗4个周期(2~12个周期)。GEMOX组获PR 1例、SD 5例、PD 2例,DCR为75.0%。FOLFOX组获SD 5例、PD 4例,DCR为55.6%。两组均无CR病例。23例肝转移患者的中位OS为9.8个月。17例化疗患者的中位OS为13.2个月,6例未化疗患者的中位OS为4.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GEMOX组的中位OS为13.2个月,FOLFOX组的中位OS为10.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GEMOX组的中位PFS为4.9个月,FOLFOX组的中位PFS为2.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8)。常见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乏力及恶心等。结论:肝转移影响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的预后。化疗可延长晚期十二指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GEMOX方案和FOLFOX方案均对晚期十二指肠癌肝转移一线治疗有效,且耐受性良好。GEMOX方案可能有更好的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十二指肠癌 肝转移 一线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