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熟三七发挥补血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银 费倩倩 +4 位作者 汪晶 朱粉霞 陈彦 汤道权 陈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39-2148,共10页
该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研究熟三七(蒸制三七)对乙酰苯肼(APH)致溶血性贫血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发现熟三七对溶血性贫血大鼠补血作用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及可能的补血作用机制。采用熟三... 该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研究熟三七(蒸制三七)对乙酰苯肼(APH)致溶血性贫血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发现熟三七对溶血性贫血大鼠补血作用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及可能的补血作用机制。采用熟三七、药对(熟三七-人参)和复方(三七养血胶囊)分别干预APH诱导的溶血性贫血模型大鼠,测定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等血液常规指标以及相关脏器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BC,Hb水平显著降低(P<0. 01),肝、脾脏器指数升高(P<0. 05),血常规和脏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血虚证大鼠造模成功。而熟三七能显著升高大鼠RBC水平(P<0. 01),各给药组的相关指标均有良好的回调趋势,验证了熟三七的补血作用。对收集的血浆样品应用UPLC-Q-TOF-MS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正常组、模型组之间的代谢谱进行分析,筛选出26个溶血性贫血的潜在生物标记物。血虚大鼠体内视黄醇、L-缬氨酸、花生四烯酸等9个代谢物下调,原卟啉Ⅸ、烟酰胺等17个代谢物上调。大鼠给予熟三七、药对、复方后可使生物标志物代谢水平向正常状态转归,推测熟三七可能从改善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8条代谢途径发挥补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三七 血虚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五灵脂质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筱婧 汪晶 +5 位作者 江阿古丽·艾山 韦英杰 许欢 黄一平 江安 陈斌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13期47-50,共4页
目的建立五灵脂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不同产地12批五灵脂药材的质量。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五灵脂药材中水分及浸出物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五灵脂中的穗花杉双黄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 目的建立五灵脂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不同产地12批五灵脂药材的质量。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五灵脂药材中水分及浸出物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五灵脂中的穗花杉双黄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五灵脂药材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结果市售不同产地12批五灵脂药材水分含量为5. 11%~10. 83%;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8. 13%~11. 20%;五灵脂中穗花杉双黄酮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较好、方法简便;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为0. 035%~0. 05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高效,快速稳定,可用于五灵脂药材的质量控制。测定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有利于五灵脂药材的质量控制,可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灵脂 穗花杉双黄酮 水分 浸出物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蒸三七皂苷类活性组分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申文雯 张银 +4 位作者 仇守蓓 朱粉霞 贾晓斌 汤道权 陈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996-4001,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分析大鼠灌胃蒸三七正丁醇部位后所得血液、尿液和粪便样品,获取正负离子模式下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数据。样品数据经Peak View软件处理后,根据原型化合物的结...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分析大鼠灌胃蒸三七正丁醇部位后所得血液、尿液和粪便样品,获取正负离子模式下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数据。样品数据经Peak View软件处理后,根据原型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以及体内常见代谢方式的准确质量数变化,对代谢产物进行解析。最终利用代谢物的MS/MS信息鉴定了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的4个皂苷代谢原型,即人参皂苷Rh_4,Rk_3,Rk_1,Rg_5及其15个代谢产物。蒸三七正丁醇部位中4个人参皂苷的代谢途径包括葡萄糖醛酸化、脱糖、硫酸化、脱羟甲基化、支链丢失等。该文从定性角度对蒸三七主要活性皂苷类组分在体内的代谢开展了研究,进一步阐明蒸三七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三七正丁醇部位 代谢产物鉴定 UPLC-QTOF—-MS/MS 人参皂苷Rh4 Rk3 Rk1 Rg5 转化方式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三七总皂苷在斑马鱼幼鱼中的急性毒性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费倩倩 韦英杰 +3 位作者 汪晶 黄一平 陈彦 陈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798-3805,共8页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三七总皂苷(PNS)过量给药的斑马鱼幼鱼与正常组斑马鱼幼鱼的代谢物进行对比,研究三七总皂苷过量给药导致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可能的毒性机制。采用低、中、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给药1 dpf的斑马鱼胚胎至6 dpf,建立过量致...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三七总皂苷(PNS)过量给药的斑马鱼幼鱼与正常组斑马鱼幼鱼的代谢物进行对比,研究三七总皂苷过量给药导致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可能的毒性机制。采用低、中、高剂量三七总皂苷给药1 dpf的斑马鱼胚胎至6 dpf,建立过量致毒的斑马鱼幼鱼模型,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等方法筛选并鉴定与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利用MetaboAnalyst数据库分析代谢相关通路。结果表明各组代谢物均显著区分,并随时间和剂量增加越发偏离正常组,初步筛选并鉴定出29个可能和毒性相关的差异代谢物(VIP>1,P<0. 05)和6条相关的代谢通路。三七总皂苷(PNS)过量致毒可能与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等通路的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斑马鱼幼鱼 代谢组学 急性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