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亚峰
王建伟
+1 位作者
张婕
邵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采用术中MIOM监测,记录术中各个阶段的报警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术中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最小化。分析术中警报按类型、原因、术前诊断...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采用术中MIOM监测,记录术中各个阶段的报警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术中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最小化。分析术中警报按类型、原因、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以及手术前后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基准电位相比较,术毕SEP及MEP波幅均有所提高,而潜伏期均未有明显改变。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以及行椎体次全切手术者术中监测“严重警报”发生率较高。结论颈前路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降低术中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并能作为手术疗效评价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颈椎手术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肌电图
原文传递
名中医刘秉夫正骨经验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建伟
陈浩
+1 位作者
王善付
吴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88-1489,共2页
名老中医刘秉夫从事中医伤科六十余载,勤承古训,师古不泥;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继承创新,学贯中西,创新正骨手法、改进整复器械,对伤科疾患内外兼治,积累丰富临床经验,练就精湛正骨医术,见解独到,疗效显著。该文对刘氏伤科的正骨经验进行...
名老中医刘秉夫从事中医伤科六十余载,勤承古训,师古不泥;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继承创新,学贯中西,创新正骨手法、改进整复器械,对伤科疾患内外兼治,积累丰富临床经验,练就精湛正骨医术,见解独到,疗效显著。该文对刘氏伤科的正骨经验进行整理总结,旨在传承名医经验,促进中医伤科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经验
刘氏骨伤
名老中医
内外兼治
手法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的设计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5
3
作者
吴毛
刘勇
+2 位作者
沈杰枫
马勇
王建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3D-MAX软件辅助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测量健康成年志愿者前臂及腕部数据,经计算机3D-MAX软件处理,设计并制作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利用计算机3D-MAX软件辅助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测量健康成年志愿者前臂及腕部数据,经计算机3D-MAX软件处理,设计并制作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法复位后实验组使用解剖型夹板,对照组使用普通夹板固定,分别测量治疗后、治疗后1周、3周和6周时标准正侧位X片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各组的并发症发生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周实验组掌倾角、尺偏角度数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周及6周实验组桡骨高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总体并发症发生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3D-MAX软件辅助设计制作的桡骨远端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能更好地维持复位后骨折的稳定性,临床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解剖型夹板
设计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下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的设计制作及应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勇
吴毛
+3 位作者
沈杰枫
宁海龙
马勇
王建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3D-MAX软件辅助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制作更符合人体解剖及治疗特点的支架夹板。方法: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选取志愿者模特前臂及腕部制作石膏夹板,测量数据,经计算机3D-MAX软件处理,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
目的:利用计算机3D-MAX软件辅助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制作更符合人体解剖及治疗特点的支架夹板。方法: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选取志愿者模特前臂及腕部制作石膏夹板,测量数据,经计算机3D-MAX软件处理,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的三维立体模型,并将数据转化为图纸,制作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结果: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较纸质支架夹板更符合人体解剖特点,临床使用不需塑形,不影响夹板原有的生物力学性能,不会出现挤压不适等主诉。结论:利用3D-MAX软件辅助设计制作桡骨远端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三维模型,提供了桡骨远端夹板各关键部位的重要参数,设计出的夹板更符合人体解剖形态及临床治疗需求,避免了进一步塑形而造成的夹板生物力学性能的丧失,临床使用更方便,疗效更确切,临床推广使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设计
解剖型
支架夹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
13
1
作者
张亚峰
王建伟
张婕
邵阳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
无锡
附属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无锡
研究所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7-280,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在颈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采用术中MIOM监测,记录术中各个阶段的报警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使术中脊髓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最小化。分析术中警报按类型、原因、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以及手术前后JOA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基准电位相比较,术毕SEP及MEP波幅均有所提高,而潜伏期均未有明显改变。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以及行椎体次全切手术者术中监测“严重警报”发生率较高。结论颈前路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有效降低术中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并能作为手术疗效评价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颈椎手术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肌电图
Keywords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
Cervical spine surgery
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Electromyography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名中医刘秉夫正骨经验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建伟
陈浩
王善付
吴毛
机构
江苏省
无锡
市
中医
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无锡
骨伤
研究所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88-1489,共2页
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No.LZ11123)
江苏省无锡市科技局计划项目(CSEO1N1101)
文摘
名老中医刘秉夫从事中医伤科六十余载,勤承古训,师古不泥;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继承创新,学贯中西,创新正骨手法、改进整复器械,对伤科疾患内外兼治,积累丰富临床经验,练就精湛正骨医术,见解独到,疗效显著。该文对刘氏伤科的正骨经验进行整理总结,旨在传承名医经验,促进中医伤科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关键词
正骨经验
刘氏骨伤
名老中医
内外兼治
手法
分类号
R249.8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的设计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5
3
作者
吴毛
刘勇
沈杰枫
马勇
王建伟
机构
无锡
市
中医
医院骨伤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
无锡
骨伤科
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5-558,共4页
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No.LZ1112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No.YS2012ZYX107)
文摘
目的利用计算机3D-MAX软件辅助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测量健康成年志愿者前臂及腕部数据,经计算机3D-MAX软件处理,设计并制作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法复位后实验组使用解剖型夹板,对照组使用普通夹板固定,分别测量治疗后、治疗后1周、3周和6周时标准正侧位X片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各组的并发症发生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周实验组掌倾角、尺偏角度数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3周及6周实验组桡骨高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总体并发症发生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3D-MAX软件辅助设计制作的桡骨远端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能更好地维持复位后骨折的稳定性,临床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解剖型夹板
设计
临床应用
Keywords
distal radial fracture
anatomic shape bracket splint
design
clinical application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计算机辅助下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的设计制作及应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勇
吴毛
沈杰枫
宁海龙
马勇
王建伟
机构
无锡
市
中医
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无锡
骨伤科
研究所
江南
大学
计算机系
南京中医药大学
无锡
骨伤科
研究所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3-1157,共5页
基金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LZ11123):"塑性纸质支架夹板"治疗四肢骨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负责人:王建伟
+1 种基金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自助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一级学科开放课题(YS2012ZYX107):基于"动静结合"理念的塑形纸质支架夹板的生物力学评价研究
负责人:马勇
文摘
目的:利用计算机3D-MAX软件辅助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制作更符合人体解剖及治疗特点的支架夹板。方法: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选取志愿者模特前臂及腕部制作石膏夹板,测量数据,经计算机3D-MAX软件处理,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的三维立体模型,并将数据转化为图纸,制作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结果: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较纸质支架夹板更符合人体解剖特点,临床使用不需塑形,不影响夹板原有的生物力学性能,不会出现挤压不适等主诉。结论:利用3D-MAX软件辅助设计制作桡骨远端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三维模型,提供了桡骨远端夹板各关键部位的重要参数,设计出的夹板更符合人体解剖形态及临床治疗需求,避免了进一步塑形而造成的夹板生物力学性能的丧失,临床使用更方便,疗效更确切,临床推广使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设计
解剖型
支架夹板
Keywords
Computer-assisted, design, anatomical structure, splint
分类号
R68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张亚峰
王建伟
张婕
邵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3
原文传递
2
名中医刘秉夫正骨经验
王建伟
陈浩
王善付
吴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4
原文传递
3
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的设计及临床疗效观察
吴毛
刘勇
沈杰枫
马勇
王建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原文传递
4
计算机辅助下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的设计制作及应用
刘勇
吴毛
沈杰枫
宁海龙
马勇
王建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