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肺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王松 杨涛 胡孔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49-3557,共9页
目的基于CiteSpace工具,对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发展状况。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检索2009年-2018年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3.9.R6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 目的基于CiteSpace工具,对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发展状况。方法在中国知网中检索2009年-2018年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3.9.R6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50篇,近10年发文量较为稳定。研究学者440位,以徐振晔等为代表;研究机构为352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为代表;关键词为140个,频次最高的为非小细胞肺癌,聚类显示研究主要包括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疗效观察、名老中医诊治肺癌规律分析、生物学机制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等方向。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于该领域是目前研究主流,且持续性可观。结论近10年我国中医药治疗肺癌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中医药治疗肺癌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图谱初步直观展现了该领域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肺癌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历史源流与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鹏 沈劼 +1 位作者 施圣杰 王元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0-999,共10页
在回顾中医外治法历史源流的基础上,从理论、技术、临床等方面梳理现代外治法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新学说的提出、外用中药在剂型与应用方式上的改进、外治器具的革新及临床“内病外治”适用范围的拓宽,并对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 在回顾中医外治法历史源流的基础上,从理论、技术、临床等方面梳理现代外治法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新学说的提出、外用中药在剂型与应用方式上的改进、外治器具的革新及临床“内病外治”适用范围的拓宽,并对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理论源流 中药外用 内病外治 发展现状
下载PDF
人参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姚根兰 张娅萍 +2 位作者 欧阳柳凤 张珂璇 赵玉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8期1174-1177,共4页
人参是我国珍贵的滋补强壮良药,现代药理研究主要从抗疲劳这个角度来阐释人参。近年来,国内外在人参抗疲劳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认为从给药的时间长短来看,人参抗疲劳可能至少需要1周以上的口服给药才能明显... 人参是我国珍贵的滋补强壮良药,现代药理研究主要从抗疲劳这个角度来阐释人参。近年来,国内外在人参抗疲劳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认为从给药的时间长短来看,人参抗疲劳可能至少需要1周以上的口服给药才能明显体现。人参抗疲劳的物质基础报道主要集中在人参皂苷,人参多糖或人参蛋白也有抗疲劳的药效,但文献偏少。有关抗疲劳的作用机制研究,中枢机制认为和神经递质有关系,而外周机制主要认为与调节糖代谢和减少乳酸堆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抗疲劳 综述
下载PDF
经典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源流与应用考 被引量:31
4
作者 薛昊 陈仁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4-19,共6页
经过对古籍文献的全面梳理分析与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目前主要存在六首同名方,其最初原型为李杲所创,组方思路与张元素所制天麻半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化痰玉壶丸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后世有4位医家发展出共计5首同名方。清代程国彭... 经过对古籍文献的全面梳理分析与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目前主要存在六首同名方,其最初原型为李杲所创,组方思路与张元素所制天麻半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化痰玉壶丸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后世有4位医家发展出共计5首同名方。清代程国彭在继承李杲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抓住"痰湿"这一核心,减少原方补中益气的药味,而专于化痰湿、息内风。将其精简改造为两首同名方,分别适应痰厥头痛与风痰眩晕两种病证。其中主治风痰眩晕之方被收入《方剂学》教材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对当代影响最大。其组成为姜半夏5.595 g,白术11.19 g,天麻、茯苓、橘红各3.73 g,甘草2 g,生姜2 g(鲜品一片)、大枣两枚(按数量计),基原清晰,各药味剂量安全,均不违背2015年版《中国药典》。虽然经过清代的改进,服用方法可能为一日一剂,但单日服用剂量与李杲初创时相差不大,每剂药材量总约合今37.975 g。自初创时起,一直主要用于痰厥头痛与风痰上扰之眩晕的治疗。现代临床中,广泛适用于各类以眩晕及头痛为主证的疾病,其中以高血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原发性头痛、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多。在遇到上述病种时,当辨证符出现符合中医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的相关证型,即可酌情加减使用本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湿 眩晕
原文传递
附子、半夏同方应用规律文献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筠 范欣生 +2 位作者 钱大玮 陈菲 陈玉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961-1964,共4页
目的探讨附子、半夏反药同方配伍的应用情况和配伍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医学期刊全文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附子、半夏同方配伍应用的文献,建立数据库,提取纳入文献中病例数、治疗疾病、药物等信息,... 目的探讨附子、半夏反药同方配伍的应用情况和配伍特点。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医学期刊全文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附子、半夏同方配伍应用的文献,建立数据库,提取纳入文献中病例数、治疗疾病、药物等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附子、半夏反药同方应用的疾病系统、主要病症进行统计,并对其同方配伍药对及核心药组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1295篇,涉及患者30042例。纳入文献中附子、半夏同方配伍临床主要应用于咳喘(176篇,占13.59%)、胸痹(86篇,占6.64%)、胃炎胃痛(77篇,占5.95%),所治疗病症主要归属于消化系统(290篇,占22.39%)、心血管疾病(260篇,占20.07%)、呼吸系统(208篇,占16.06%);附子、半夏同方应用治疗疾病的以咳喘、慢性胃炎、胸痹为多见。关联分析显示,附子、半夏同方配伍的核心药物为甘草、茯苓、干姜、白术、桂枝、陈皮、党参、细辛等,核心药对为附子-半夏、附子-甘草、半夏-甘草、附子-干姜、半夏-干姜、半夏-白术等。3篇文献报道附子、半夏同方配伍有不良反应。结论附子、半夏反药同方配伍多治疗咳喘、慢性胃炎、胸痹等呼吸、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疾病,其同方应用时多与补气、健脾、温中等药物配伍;二者配伍应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药 附子 半夏 十八反 配伍
原文传递
中医药辨治疫病的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 被引量:27
6
作者 陈仁寿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0年第2期8-13,共6页
中医药辨治疫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疫病的名称较为复杂,又称疠病、天行、时行。伤寒与温病中包括疫病的内容,疫病有寒疫、温疫与杂疫之分。疫病成因有多种学说,如非时说、运气说、乖戾说、六淫说、邪毒说、正虚说。据此形成了不同的... 中医药辨治疫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疫病的名称较为复杂,又称疠病、天行、时行。伤寒与温病中包括疫病的内容,疫病有寒疫、温疫与杂疫之分。疫病成因有多种学说,如非时说、运气说、乖戾说、六淫说、邪毒说、正虚说。据此形成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调治寒热、表里双解、扶正祛邪、清解热毒、分期而治。在预防措施上,古代中医亦是采用了多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疫病 历史回顾 新冠肺炎
下载PDF
古今治疗痛经的四物汤类方关联规则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叶亮 范欣生 +3 位作者 卞雅莉 祁晓霞 王崇骏 孙江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4-96,共3页
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了古今医家用四物汤类方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则,通过比较其置信度,确定古今医家在用药规律上无显著差别。并通过假设检验找出在治疗痛经时与四物汤关系最密切的药物及药对,即在用四物汤类方治疗痛经时,香附、... 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了古今医家用四物汤类方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则,通过比较其置信度,确定古今医家在用药规律上无显著差别。并通过假设检验找出在治疗痛经时与四物汤关系最密切的药物及药对,即在用四物汤类方治疗痛经时,香附、延胡索是与四物汤同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香附和延胡索这组药对最常与四物汤配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四物汤类方 关联规则
下载PDF
中国民族药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24
8
作者 孙晓明 张小会 +1 位作者 王海峰 朱广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5-202,共8页
民族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问题,如各民族医药的经验实践未得到有效传承;基础研究薄弱、人才匮乏;民族药资源破坏严重,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国内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民族药的发展。鉴于... 民族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问题,如各民族医药的经验实践未得到有效传承;基础研究薄弱、人才匮乏;民族药资源破坏严重,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国内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民族药的发展。鉴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应加大保护并挖掘古籍,弘扬民族医药文化;强化国家和地方标准建设,加强民族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药材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打造民族药知名品牌,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加强民族药基础研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体系。通过整合文化、科研、人才、产业的力量,以期促进民族药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藏族药 蒙古族药 傣族药 维吾尔族药 壮族药 苗族药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研发的几个关键问题刍议 被引量:24
9
作者 施铮 陈仁寿 +3 位作者 李陆杰 汪晶 程建明 狄留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69,共4页
对经典名方的解读为研发工作的第一步,是十分关键的重要环节,该文针对研发中所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中药基原、资源、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等如何确定进行了讨论。建议研发应以遵从经典,符合《药典》为原则。不仅要解读原方诞生时的面... 对经典名方的解读为研发工作的第一步,是十分关键的重要环节,该文针对研发中所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中药基原、资源、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等如何确定进行了讨论。建议研发应以遵从经典,符合《药典》为原则。不仅要解读原方诞生时的面貌,还应理清其在流传中的变化。符合《药典》标准并结合当今实际,才能保证经典名方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基原 炮制 剂量 功能主治
下载PDF
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松 李正钧 +1 位作者 杨涛 胡孔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知识图谱研究在中医药领域迅速发展,已经应用于中医药的基础理论、临床辅助、方剂用药等多个方面。对知识图谱的概念、关键技术及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面临的问题,包括中医术语标准统一问题、知识图... 知识图谱研究在中医药领域迅速发展,已经应用于中医药的基础理论、临床辅助、方剂用药等多个方面。对知识图谱的概念、关键技术及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面临的问题,包括中医术语标准统一问题、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问题、中医知识融合技术规范问题、推理方法设计和选择问题等,并对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中医药知识图谱研究应切实解决中医临床中的实际问题,要结合中医药体系自身特点,加强对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和技术的探索,研究如何能够更加精准地建模中医药知识,为实现辅助决策、智能问答等服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知识图谱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在助力全球抗击疫情中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陆跃 邵晓龙 +1 位作者 陈仁寿 张宗明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海外疫情形势严峻,中医药“走出去”助力全球抗疫正当其时。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面对新的疫情,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短板显露。国内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海外疫情形势严峻,中医药“走出去”助力全球抗疫正当其时。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面对新的疫情,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短板显露。国内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显著,其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此时,中医药助力全球抗疫,不仅可以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同时也是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最佳历史契机,对提升中医药的全球认知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药文化 海外传播 全球卫生治理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下载PDF
《金匮要略》吴迁本与邓珍本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承坤 赵雅琛 沈澍农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1期88-96,共9页
通过对《金匮要略》吴迁本与邓珍本的对比研究,以两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证,确认吴迁本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金匮要略》北宋官刻原貌,是该书现存最正宗、最权威的传本,而邓珍本对《金匮要略》官刻做了全方位的修改,内容已非官刻原貌,... 通过对《金匮要略》吴迁本与邓珍本的对比研究,以两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证,确认吴迁本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金匮要略》北宋官刻原貌,是该书现存最正宗、最权威的传本,而邓珍本对《金匮要略》官刻做了全方位的修改,内容已非官刻原貌,应属于民间修改重编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版本 吴迁 邓珍
下载PDF
玉屏风散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对比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田梦菲 李文林 +6 位作者 杨丽丽 黄莹 连紫宇 曹青青 马妍婷 王雅洁 陈涤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玉屏风散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对比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CU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a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 目的:系统评价玉屏风散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对比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CU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a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玉屏风散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试验组)对比第二代抗组胺药(对照组)治疗CU的疗效(总有效率、痊愈率、复发率)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项RCT,合计3 4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OR=4.02,95%CI(3.03,5.34),P<0.001]、痊愈率[OR=2.25,95%CI(1.95,2.60),P<0.001]、复发率[OR=0.33,95%CI(0.26,0.42),P<0.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71,1.37),P=0.92]。结论:玉屏风散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CU在提高总有效率、痊愈率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单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慢性荨麻疹 第二代抗组胺药 META分析
下载PDF
儿童哮喘中医诊疗指南(修订)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霞 秦艳虹 +14 位作者 王有鹏 王孟清 薛征 陈健 孙丽平 吴力群 吴振起 赵琼 万力生 何丽 虞舜 李岚 戴启刚 尤焱南 陈柏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6-482,共7页
在完成文献检索评价、形成文献总结基础上,通过2轮专家调查问卷、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修订流程,形成《儿童哮喘中医诊疗指南(修订)》。此次修订提出指南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分期、辨证、治疗、预防和... 在完成文献检索评价、形成文献总结基础上,通过2轮专家调查问卷、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修订流程,形成《儿童哮喘中医诊疗指南(修订)》。此次修订提出指南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分期、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等,旨在为儿童哮喘中医临床实践、诊疗规范和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儿童 哮喘 诊疗指南 标准
下载PDF
肺肠合治法治疗干燥综合征探讨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成荫 平凡 +3 位作者 朱丰林 张可可 晏婷婷 汪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干燥综合征(SS)属中医燥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津液生成与输布异常。津液代谢与肺、肠等脏腑关系密切,采用宣肺布津、增液润肠的"肺肠合治法"治疗SS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理论基础不仅在于SS常累及肺、肠,亦在于此法加强了肺... 干燥综合征(SS)属中医燥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津液生成与输布异常。津液代谢与肺、肠等脏腑关系密切,采用宣肺布津、增液润肠的"肺肠合治法"治疗SS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理论基础不仅在于SS常累及肺、肠,亦在于此法加强了肺、肠对津液代谢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把握津液代谢中气与津的关系,也能契合SS发病的整体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宣肺与润肠法可以上调神经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肺肠合治法 血管活性肠肽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仁寿 王家豪 施铮 《江苏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0-64,共5页
选取25套国家及地方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对其病名、病因病机、病理特点、治法、处方用药、中成药使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中医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既有共识,也有不同的见解,不仅表现在对疾病的寒温之疫认识、... 选取25套国家及地方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对其病名、病因病机、病理特点、治法、处方用药、中成药使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中医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既有共识,也有不同的见解,不仅表现在对疾病的寒温之疫认识、寒热药物使用方面,还表现在具体用药思路以及对中成药的选用上。比较各地方案的异同点,可以看出国家方案的出台对地方的方案有较大的影响,但同时各地也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学术的包容与个性化特点。通过以上分析,对一些还存在争议的认识与观点,可以形成一些共识,尽量做到规范,以完善中医药对急性传染病的辨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中医诊疗 诊疗方案 比较分析
下载PDF
明清文献中骨痹病因病机及论治特点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衣兰杰 王旭东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3-5,17,共4页
骨痹是一种病位在骨,以肢体关节酸重疼痛或伴肿胀,甚至挛急屈曲、畸形强直为主要症状体征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骨痹之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其后论述多承《内经》之说。明清时期对骨痹的认识有所发展,著... 骨痹是一种病位在骨,以肢体关节酸重疼痛或伴肿胀,甚至挛急屈曲、畸形强直为主要症状体征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骨痹之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其后论述多承《内经》之说。明清时期对骨痹的认识有所发展,著述较多,见解独特。本文通过对明清骨痹文献进行整理,探讨骨痹的病因病机及论治特点,从而全面认识骨痹,为临床有效防治该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献 骨痹 病因病机
下载PDF
茶多酚制备工艺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尹莲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34,共2页
对用含水乙醇溶剂提取制备茶多酚工艺的提取和纯化工序进行了改进研究,茶叶浸提过程中调PH值为3,以提高茶多酚的浸提率;利用叶绿素在酸碱溶液中形成不同的水溶性和脂溶性衍生物这一特性,而从浸提液中去除,与原工艺相比,改进工... 对用含水乙醇溶剂提取制备茶多酚工艺的提取和纯化工序进行了改进研究,茶叶浸提过程中调PH值为3,以提高茶多酚的浸提率;利用叶绿素在酸碱溶液中形成不同的水溶性和脂溶性衍生物这一特性,而从浸提液中去除,与原工艺相比,改进工艺的产品有相同的理化特性及相近的产品得率和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生产工艺 乙醇 叶绿素 PH值
原文传递
抗病毒中药的药性与功效及其关联性文献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加慧 陈仁寿 李陆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中药药性、功效组合规律及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筛选《中华本草》中药理作用为"抗病毒"的中药,同时以"中药"并含"抗病毒"作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 目的探讨抗病毒中药药性、功效组合规律及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筛选《中华本草》中药理作用为"抗病毒"的中药,同时以"中药"并含"抗病毒"作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抗病毒中药相关研究文献。对筛选出药物的药性及功效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抗病毒中药药性组合(性-味-归经)及功效规律,并挖掘药性组合与功效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共筛选出201味中药,抗病毒中药药性组合共计177种,总频次为803次,出现频次≥15次的为寒苦肝(38)、寒苦肺(28)、寒苦胃(25)、温辛肝(20)、寒苦心(19)、寒苦大肠(18)、温辛脾(18)、温辛肺(17)、温辛胃(17)、寒甘肺(15)、寒辛肝(15)、平苦肝(15)、温苦肝(15)。涉及功效共计36种,总频次为545次,其中频次排在前10位的功效分别为清热(77)、活血化瘀(42)、化痰止咳平喘(38)、利水渗湿(38)、补虚(37)、止血(30)、解毒(28)、止痛(27)、祛湿(24)、驱虫(21)。抗病毒中药药性功效强关联规则为寒苦肝与清热、平苦肝与清热、温辛肺与解表等13条。结论抗病毒中药药性组合规律为寒温皆用,辛苦兼施;功效类别规律为多法共举,不拘清法;药性功效关联规律为药性为启,功效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中药 病毒性疾病 药性 药效 关联规则
原文传递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十八反十九畏成方制剂收录情况与应用探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鹏丽 李筠 +5 位作者 范欣生 范玉浩 吴艳 董雯 陆英 段金廒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不宜同用"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以及新增品种、剂型等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与十八反十九畏相关的药材和饮片;搜集含十八反十九... 目的:探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不宜同用"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以及新增品种、剂型等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与十八反十九畏相关的药材和饮片;搜集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成方制剂,并与2010年版进行品种、剂型等对比分析。结果: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药材饮片中与十八反相关的有39个品种,与十九畏相关的18个品种。收录成方制剂1 502个品种,比2010年版增加440个品种;含反药配伍的成方制剂16个品种,比2010年版增加5个品种,约占收录总数1.07%;其中含十八反药对的为8个品种,含十九畏药对的为9个品种;同时含有十八反与十九畏药对的为1个品种。以药对丁香-郁金、川乌/草乌-白及/白蔹(外用)、肉桂-赤石脂使用次数为多;外用制剂所占比例超过30%。结论:与2010年版相比,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含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品种、反药频次及外用成方制剂比例有所增加,提示十八反十九畏同方配伍情况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十八反 十九畏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