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微波消解-ICP-OES法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红 吴启南 +4 位作者 伍城颖 樊修和 蒋征 谷巍 乐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分析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所含元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不同产地芡实中含有22~26种无机元素...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分析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不同产地芡实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所含元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不同产地芡实中含有22~26种无机元素,其中铁(Fe)、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和钴(Co)为人体必须微量元素;钾(K)、钙(Ca)、钠(Na)、镁(Mg)和磷(P)为人体必须常量元素。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因子,用来对不同产地芡实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函数为F=0.38828F1+0.25603F2+0.07617F3+0.06860F4+0.04868F5,结果以江苏高邮、湖南湘西、江苏苏州的芡实样品综合排序较前。结论:ICP-OES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芡实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的可靠方法,并为芡实的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 无机元素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及拆方对RSV加重型哮喘气道炎症的保护作用及调控TRPV1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梦雯 范欣生 +2 位作者 周丽萍 刘默 尚尔鑫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872-5881,共10页
探讨麻杏石甘汤及拆方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加重型哮喘气道炎症的效应及对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 TRPV1)的调控作用。采用卵清蛋白复合RSV复制加重型哮... 探讨麻杏石甘汤及拆方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加重型哮喘气道炎症的效应及对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 TRPV1)的调控作用。采用卵清蛋白复合RSV复制加重型哮喘小鼠模型(雌性C57BL/6小鼠),麻杏石甘汤及拆方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炎细胞水平、呼吸间歇(Penh)值变化、肺病理损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测定BALF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IL-13、P物质(substance P,S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等水平变化,定量实时聚合酶连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RPV1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以IL-4联合RSV刺激16HBE细胞,观察麻杏石甘汤及拆方含药血清干预后TRPV1表达及经TRPV1激动剂刺激后的胞内Ca2+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哮喘表型,外周血和BALF中各类炎细胞水平、Penh值显著升高(P<0.05,P<0.01),肺组织损伤严重。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石膏组及麻杏草组外周血和BALF中EOS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全方组和石膏组可显著降低BALF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P<0.01),麻杏草组可下降中性粒细胞水平(P<0.05);全方对外周血和BALF中炎细胞水平的改善作用优于拆方组(P<0.05,P<0.01);50 mg·mL-1氯化乙酰胆碱激发后,全方组和麻杏草组Penh值显著降低(P<0.01),石膏组Penh值下降(P<0.05);麻杏石甘汤及拆方可不同程度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全方组可显著降低BLAF中IL-4、IL-13、PGE2、SP水平(P<0.05,P<0.01),石膏组可下降BLAF中IL-13、PGE2、SP水平(P<0.05,P<0.01),麻杏草组可下降BALF中IL-13、PGE2水平(P<0.05,P<0.01);全方可下调肺组织中TRPV1的蛋白和mRNA表达(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支气管哮喘 呼吸道合胞病毒 平喘作用 TRPV1
原文传递
当归中苯酞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2
3
作者 张来宾 吕洁丽 +2 位作者 陈红丽 段金廒 刘军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当归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之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镇痛、抗肿瘤、神经保护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该文针对当归中苯酞类成分的结构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相... 当归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之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镇痛、抗肿瘤、神经保护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该文针对当归中苯酞类成分的结构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苯酞 化学结构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传统与现代干燥技术方法的分析评价 被引量:84
4
作者 赵润怀 段金廒 +4 位作者 高振江 曾燕 钱大玮 宿树兰 周海燕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12期1026-1035,共10页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中药材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为了干燥后有利于运输和贮藏,更是依据各中药材不同理化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以促使其与功效相关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转化与生物转化,形成和赋予中药材所特有的药性的过程。因...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中药材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为了干燥后有利于运输和贮藏,更是依据各中药材不同理化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以促使其与功效相关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转化与生物转化,形成和赋予中药材所特有的药性的过程。因此,先贤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中药材产地加工干燥技术和方法,并被现代研究证实这些传统加工技术方法大多是科学合理和适宜的。然而,随着中药材生产过程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如何建立科学合理、集约高效的适宜干燥技术方法和设备,是实现中药材产地加工规范化、规模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是在对我国目前中药材产地加工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领域现代干燥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中药材产地加工科学的评价方法和适宜的技术体系,为推进我国中药材产地加工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产地加工 干燥方法 分析评价
下载PDF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产生及其利用策略与资源化模式 被引量:82
5
作者 段金廒 宿树兰 +7 位作者 郭盛 钱大玮 尚尔鑫 周卫 刘培 唐于平 吴启南 丁安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787-2797,共11页
中药废弃物资源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多个目标的连续过程,在其资源化过程中经济效益目标和环境效益目标之间的权衡及其动态演变特性与资源化模式密切相关。在对中药废弃物的产生、分类及其特点论述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 中药废弃物资源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多个目标的连续过程,在其资源化过程中经济效益目标和环境效益目标之间的权衡及其动态演变特性与资源化模式密切相关。在对中药废弃物的产生、分类及其特点论述的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三大利用策略",即传统"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利用策略、药材与饮片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中药资源深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三类资源化模式",即粗放低值资源化模式、转化增效资源化模式及精细高值资源化模式,以期为推动我国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引导和借鉴,为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领域推进和逐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型循环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化学 中药废弃物 利用策略 资源化模式
原文传递
中药挥发油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7
6
作者 陈军 刘培 +2 位作者 蒋秋冬 董洁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651-3655,共5页
应用透皮吸收促进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改善透皮吸收效果的手段之一。中药挥发油大多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与轻微的皮肤刺激,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对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作用... 应用透皮吸收促进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改善透皮吸收效果的手段之一。中药挥发油大多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与轻微的皮肤刺激,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对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作用机制、安全性以及自身的透皮吸收进行综述,在分析现状的同时,对于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制剂应用的规范性以及体外透皮吸收评价的局限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思路:中药挥发油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确切,但围绕着其适用范围、应用剂型、作用机制还需要进行规范化研究,并且应注重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中药 透皮吸收促进剂 制剂规范 体外透皮吸收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细胞实验的乳香-没药功效成分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66
7
作者 赵子樟 李佳晌 +3 位作者 宿树兰 朱悦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5674-5682,共9页
3-羰基-甘遂-8,24-二烯-21-羧酸(KTDA)和2-甲氧基-5-乙酰基-呋喃吉玛烷-1(10)-烯-6-酮(FSA)分别为从乳香和没药中分离得到的萜类化合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得率高且易于结晶的特点。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活性验证探讨KTDA和FSA的网... 3-羰基-甘遂-8,24-二烯-21-羧酸(KTDA)和2-甲氧基-5-乙酰基-呋喃吉玛烷-1(10)-烯-6-酮(FSA)分别为从乳香和没药中分离得到的萜类化合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得率高且易于结晶的特点。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活性验证探讨KTDA和FSA的网络调控靶标及抗炎作用机制。首先采用Swiss ADME服务器对活性成分进行类药性预测;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使用TTD、DrugBank和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炎症相关基因,进而得到活性成分的炎症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分别对KTDA和FSA的炎症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对互作结果进行拓扑分析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活性成分的炎症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KTDA和FSA处理,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相关蛋白和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TDA和FSA均显示出较好的类药性;KTDA和FSA共筛选出157和142个炎症相关靶点;PPI网络分析显示MAPK1、AKT1、MAPK8、PIK3CA、PIK3R1、EGFR等蛋白可能为其发挥抗炎作用的关键蛋白;KEGG和GO-BP富集得到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细胞实验结果表明,KTDA和FSA可通过抑制NO生成、降低JNK、p38、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的m RNA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同时FSA还可抑制ERK磷酸化。研究结果提示KTDA和FSA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为乳香-没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 没药 抗炎机制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丹参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与应用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8
作者 戴新新 宿树兰 +3 位作者 郭盛 严辉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42-1448,共7页
丹参是临床常用的大宗中药品种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范围,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而丹参酮类成分是丹参中主要的有效物质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近10年来丹参酮类成分的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以及产品开发进... 丹参是临床常用的大宗中药品种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范围,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而丹参酮类成分是丹参中主要的有效物质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近10年来丹参酮类成分的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以及产品开发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并对相关知识产权进行分析,以期为丹参酮类成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 心脑血管疾病 专利 产品开发
原文传递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策略与模式探讨 被引量:64
9
作者 段金廒 张伯礼 +6 位作者 宿树兰 郭盛 刘培 钱大玮 朱华旭 唐于平 吴启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15-1722,共8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产品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有力地拉动和促进了以消耗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强劲增长,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中药资源深加工制造企业。然而,分析其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特征,大多仍属于资源消耗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产品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有力地拉动和促进了以消耗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强劲增长,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中药资源深加工制造企业。然而,分析其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特征,大多仍属于资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低、废物排放量大的传统线性生产方式,并由此导致药材原料的需求量大幅增长和药材价格的不断攀升,依赖于自然生态提供的天然药物资源趋于紧缺或濒于枯竭。庞大的经济规模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和人工替代与补偿资源的大量生产,同时产生巨量的废弃物和环境承载压力。因此,如何减少资源消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绿色发展,以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科学问题,已是政府、学者及中药产业界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在分析我国中药资源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及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理论探索性提出了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策略与产业发展模式等,以期为推进中药资源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转变中药农业和中药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健康理性的循环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化学 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 策略与模式
原文传递
药材初加工“发汗”过程及其酶促反应与化学转化机制探讨 被引量:63
10
作者 段金廒 宿树兰 +4 位作者 严辉 郭盛 刘培 钱大玮 吴启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9-1225,共7页
药材初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药材初加工环节中的"发汗"方法是部分根及根茎类、皮类、菌核等药材在干燥加工过程中采用的独特处理方法... 药材初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药材初加工环节中的"发汗"方法是部分根及根茎类、皮类、菌核等药材在干燥加工过程中采用的独特处理方法,既有利于药用部位内部水分向外分布易于干燥,同时又调节和促进着生物组织中的酶系统与微生物群落活力,启动或加速了初生/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转化与化学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药材品质的形成。对药材初加工"发汗"方法形成的历史源流、目的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一独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酶活变化及其物质转化机制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阐明药材初加工"发汗"原理,为合理地制定药材初加工技术标准及其SOP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材初加工 “发汗” 干燥过程 酶促反应 化学转化
原文传递
大黄资源化学研究进展与利用策略 被引量:62
11
作者 陈艳琰 唐于平 +2 位作者 陈嘉倩 曹玉洁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5170-5178,共9页
大黄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也是多功效、多品种、多道地产区中药材的典型代表。系统归纳了大黄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并基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组织器官分析了大黄资源化学研究进展,据此提出了关注地域变化与把握... 大黄是我国重要的大宗中药材之一,也是多功效、多品种、多道地产区中药材的典型代表。系统归纳了大黄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并基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组织器官分析了大黄资源化学研究进展,据此提出了关注地域变化与把握采收时节,不同品种的"功效偏向性"应用、非药用部位利用、资源性成分的高值化发展等大黄资源化学利用途径与策略,为大黄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资源化学 利用策略 功效偏向性 非药用部位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若干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51
12
作者 黄晓晨 宿树兰 +3 位作者 郭建明 刘培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代谢组学的形成、基本思想、特点优势、分析策略与技术以及在中医药若干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分析与论述,并对其进一步应用于中医药研...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代谢组学的形成、基本思想、特点优势、分析策略与技术以及在中医药若干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分析与论述,并对其进一步应用于中医药研究及揭示中药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揭示中医药现代科学内涵提供指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医药研究 整体综合效应 作用机制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3
作者 白雪 付瑞嘉 +4 位作者 乐世俊 陈艳琰 徐顶巧 唐于平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5-275,共11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持续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R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公共卫生负担日趋严重。雷公藤具有祛风通络、除湿止痛、解毒杀虫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持续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RA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公共卫生负担日趋严重。雷公藤具有祛风通络、除湿止痛、解毒杀虫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皮肤病等,尤其在治疗RA方面疗效显著。从实验药理学与临床研究2个方面系统综述近年来雷公藤治疗RA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雷公藤单味药应用、雷公藤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以及雷公藤与化学药联合用药,以期促进雷公藤用于RA治疗的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合理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伍 增效 减毒
原文传递
中药废弃物的转化增效资源化模式及其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3
14
作者 段金廒 宿树兰 +6 位作者 郭盛 刘培 钱大玮 江曙 朱华旭 唐于平 吴启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991-3996,共6页
药材生产-饮片加工-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化过程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中药资源产业链和产品集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在药材生产与饮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在资源性产品深加工制造... 药材生产-饮片加工-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化过程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中药资源产业链和产品集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在药材生产与饮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在资源性产品深加工制造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大量的废弃物,既导致了中药资源的极大浪费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压力。在前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依据中药废弃物所含资源性物质的不同理化性质与资源化潜力、不同利用价值等,构建了"三大利用策略"和"三类资源化模式"。该文在资源循环经济理论和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的指导下,针对中药废弃物转化增效的资源化模式,从转化增效的实现途径、适宜技术体系、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推动和有效解决这一长期制约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学 中药资源化学 中药废弃物 转化增效 资源化模式
原文传递
黄连提取物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崔祥 陶金华 +4 位作者 江曙 魏晓燕 徐君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03-2107,共5页
目的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及黄连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转化后的代谢物;并应用浊度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提取物对4类肠道细菌(乳酸菌、双歧... 目的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及黄连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转化后的代谢物;并应用浊度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提取物对4类肠道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主要进行氢化和去甲氧基作用,其中小檗碱和黄连碱被代谢为氢化产物,巴马汀被转化为去甲氧基产物;黄连提取物显著抑制病原菌(肠杆菌、肠球菌)的生长,显著促进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长。结论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多种代谢作用,且黄连提取物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肠道菌群 UPLC-Q-TOF/MS 小檗碱 黄连碱 巴马汀 乳酸菌 双歧杆菌 肠杆菌 肠球菌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与中药药性间的关联性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杨文国 陈军 +4 位作者 刘培 蒋秋冬 王研 周成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609-4615,共7页
分析文献报道的中药挥发油的促渗作用与来源中药药性的相关性。通过文献调研,收集了34种具有透皮促渗作用报道的中药挥发油,采用频数分析法、变量交叉表法进行直观分析和关联分析,并通过变量压缩法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来源中药药性(四... 分析文献报道的中药挥发油的促渗作用与来源中药药性的相关性。通过文献调研,收集了34种具有透皮促渗作用报道的中药挥发油,采用频数分析法、变量交叉表法进行直观分析和关联分析,并通过变量压缩法建立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来源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归经)与透皮促渗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透皮促渗效果的挥发油均来自辛味药材,阳性药性有利于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五味对于渗透效果影响不大(P=0.698 2),而四气和归经对于渗透效果影响很显著(P=0.011,0.077),四气的影响尤其大。提示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与来源中药药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透皮促渗 中药挥发油 数据挖掘 一般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影响黏膜屏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7
作者 邢肖伟 陶金华 +4 位作者 江曙 魏晓燕 崔祥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25-730,共6页
肠道黏膜屏障具有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维护肠道健康的功能。而肠道菌群是肠道黏膜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引起炎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及肝、肾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从肠道黏膜的结构与... 肠道黏膜屏障具有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维护肠道健康的功能。而肠道菌群是肠道黏膜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引起炎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及肝、肾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从肠道黏膜的结构与功能及肠道菌群对其的影响等方面归纳总结肠道菌群对屏障系统的调控作用,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黏液分泌、影响紧密连接和肠道上皮通透性、激发肠黏膜免疫、调控肠上皮凋亡、影响肠上皮DNA稳定性及产生特殊代谢产物等方面阐述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胃肠道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肠道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中药膜技术的“绿色制造”特征、国家战略需求及其关键科学问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35
18
作者 郭立玮 邢卫红 +6 位作者 朱华旭 高从堦 唐志书 丁菲 杨积衡 孙静 李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267-3279,共13页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中医药继承创新研究已被提升为国家科技战略。膜技术适应中药药效物质整体、多元特征的优势,可充分实现中药资源的核心价值;并具高效、节能、无污染等特点。中医药膜科技具有重大国家科技战略需求,...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中医药继承创新研究已被提升为国家科技战略。膜技术适应中药药效物质整体、多元特征的优势,可充分实现中药资源的核心价值;并具高效、节能、无污染等特点。中医药膜科技具有重大国家科技战略需求,是我国中药制药工业亟需推广的高新技术。紧密围绕膜技术在中药制药工业的产业化应用,对所开展的中药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膜过程的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体系与应用"进行概述,针对中药工业生产中制剂前处理环节存在的生产效率低、药材利用率低、能耗大、污染高、灭菌效率低等共性问题,基于中成药生产过程特点、工程原理和规律,以膜科学技术为核心,通过构建"中药溶液环境"科学假说,引进复杂系统科学原理,建立基于计算机化学方法的中药膜传质过程研究方法;针对中药膜技术工程化应用瓶颈,构建面向中药物料的"膜过程优化"技术集成等策略,开展中成药生产中节能、降耗、减排、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形成基于膜过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绿色制造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环境友好生产线,实现了中药工业生产中制剂前处理"提取、精制、浓缩"等环节的高效、环保、稳定与智能控制。中药膜技术以水为基本溶剂,可保留中医传统用药特色,所研制的膜技术及其成套设备已推广至全国29个省市,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膜技术完全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是名副其实的中药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对推动我国中药制药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国家科技战略 绿色制造 膜科技 产业升级
原文传递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9
作者 谢靖 盛沛 +1 位作者 李博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8-343,共6页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线综合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病率几乎为100%,主要症状包括口腔局部剧烈炎症表现、吞咽困难、进食减少、继发感染等。中医病机以“火毒伤阴”为关键,现代医学的病理始发...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线综合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病率几乎为100%,主要症状包括口腔局部剧烈炎症表现、吞咽困难、进食减少、继发感染等。中医病机以“火毒伤阴”为关键,现代医学的病理始发机制尚未明确,以口腔分泌腺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主。当前治疗措施均以供给营养、控制疼痛、预防继发感染为主要目的。该文从中西医2个方面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头颈部肿瘤 发病机制 中医药防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蜀葵花中7个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32
20
作者 陆林玲 钱大玮 +4 位作者 郭建明 严辉 徐柏颐 沙美 段金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82-2087,共6页
目的:建立以金丝桃苷为内标的一测多评法,用以评价黄蜀葵花药材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流速为0.40 mL·min-1,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以金丝桃苷为内标的一测多评法,用以评价黄蜀葵花药材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流速为0.40 mL·min-1,梯度洗脱(0~2 min,88%A→85%A;2~5 min,85%A→84%A;5~6 min,84%A→83%A;6~9 min,83%A→70%A;9~11 min,70%A→20%A;11~12 min,20%A→5%A;12~13 min,5%A→88%A),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5 ℃,建立金丝桃苷与其他6个指标成分(芦丁、异槲皮苷、 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间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并利用校正因子计算黄蜀葵花中7个主要黄酮成分含量,实现一测多评。结果: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金丝桃苷与芦丁、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间的RCF值分别为0.827、1.312、0.494、0.989、1.608、1.516,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RSD〈5.0%),并与常规外标一点法比较,13批黄蜀葵花药材中7个黄酮成分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实测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RSD〈5%)。结论:以金丝桃苷建立的6个黄酮成分校正因子可用于黄蜀葵花药材的定量分析及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 校正因子 超高效液相色谱 黄蜀葵花 黄酮类组分 芦丁 金丝桃苷 异槲皮苷 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 杨梅素 槲皮素-3’-O-葡萄糖苷 槲皮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